所有人都在等岳宁继续,岳宁看着乔君贤,乔君贤发现了她的目光,问:“怎么了?”
岳宁探究地问:“这是什么?”
“可乐。”
“好喝吗?”
“你要吗?”
岳宁点头如小鸡啄米,把大家都逗笑了,乔君贤转头:“服务员,再拿一罐可乐来。”
目的达到,岳宁继续:“反正你难,别人更难。如果没有乔老先生,我别说是到北京了,到县城就是我能走的最远距离,乔老先生伸手了,几天时间我从小杨沟到了北京。你们是港商,还可以接触到上面,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等。这样说,你们是占
优势的。”
这么一说,也真是这么一回事。
服务员拿来可乐,乔君贤接过,岳宁伸手,乔君贤没有递给她,而是“啪”一下,打开了易拉罐。肉眼可见岳宁脸上的笑容消失,乔君贤把可乐递给她,岳宁接过,崔慧仪:“君贤,你马屁拍在马脚上了。”
乔君贤摸不着头脑:“什么?”
“宁宁想要自己开可乐。”崔慧仪说完,转过去偷笑,岳宁那个幽怨的表情,太好笑了。
别人没崔慧仪笑得那么直接,只有乔君贤傻傻地问:“你想自己开?”
“没关系。”岳宁幽幽地说,却也承认了,她想开易拉罐。这只是小小的遗憾,这一口可乐进嘴里,已经安慰了她的心,这该死的,久违的味道。
崔慧仪笑完转回来问:“好喝吗?”
这不是口味的问题,这有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岳宁点头:“好喝。
“所以,宁宁的意思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崔慧仪继续正题。
“姐姐能沉下心考察,也认可自己是中国人,要给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做点事情,那就迎难而上,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时间。这些方面我只是纸上谈兵。倒是姐姐和乔君贤说,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不合北方人的口味,做菜上我自认有点天赋,南北
方的口味恰巧又都了解,兴许可以帮个忙。”
所有人都在看岳宁,但是就有这么一道目光,斜着过来,悄悄看,还仿佛心有千千结,岳宁很不舒服,她索性迎向那道目光,与她对视。
跟她对视了,这位二太太又避开了她的目光,岳宁问:“二太太,您刚才说吃不惯这里的饭菜,能详细形容一下你对这里饭菜的感觉吗?”
“我并没有说这里饭菜不好的意思,只是我吃不惯。”
“你刚才说什么,忘记了?说这里的厨师离开了酱,就不会做菜了。”崔慧仪压根就不肯放过她。
崔老板实在受不了女儿,再次提醒她:“慧仪。”
“酱?”岳宁笑看着崔二太太,“我爸爸说,是各地菜系的灵魂,如何利用好酱,从清、淡、薄到香浓醇厚,掌握了酱的变化,等于懂了一半中国菜。”
“我不懂做菜。我只是觉得不合口味。”崔二太太微笑着说。
“呵!”崔慧仪冷笑一声,转头问她爸:“爸爸,当时您让婉姨进辉煌,不是说,她在大陆是名厨的女儿,懂酒楼经营吗?所以让她进辉煌帮大姐管日常事务吗?怎么又说不懂做菜了?”
“我说我知道酒楼日常经营,但是我不会做菜,我们家手艺传男不传女。”崔二太太解释得有些急切。
“还有这种啊?”岳宁诧异。
岳宝华点头:“很多手艺人都不会教给女儿的,生怕被外姓人学了手艺抢了生意。”
“女儿还不如徒弟?”岳宁气鼓鼓地撸起袖子,“二太太,哪家名厨这么封建?改革开放了,港城机会多,他们肯定会去港城,咱们可不能要这种?”
被岳宁这么问,二太太鼻尖上冒出了汗。
崔慧仪翻了个白眼的:“兴许根本没有这个名厨呢?”“
“你不要成天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既然要合资,就把心思放在工厂上。”崔老板训斥女儿。
崔慧仪见戳穿了她小妈的谎言,她爸依然训斥她,抽了抽嘴角:“宁宁,继续说酱。”
岳宁有些为难:“我一直在说口味,问题是你们说的速食面是什么,我都不知道?你不能让我凭空说吧?”
“速食面就是......”
乔君贤正要给岳宁解释,崔慧仪说:“走,我房里有,我带你去尝尝,你帮我出出主意。”
刚才崔慧仪跟乔君贤说起口味难题的时候,乔君贤就想到岳宁了,只是没跟岳宁商量,他不好先跟崔慧仪说,现在岳宁又是给崔慧仪分析建厂,又是说口味,摆明了她愿意帮崔慧仪,他顺势在边上鼓动:“岳宁,走。”
岳宁站起来,看向岳宝华,岳宝华也跟着站起来。
乔启明说:“让孩子们自己去商量,我们老兄弟几个说说话。”
乔老板这么说,岳宝华不好跟着了:“宁宁,速食面没什么营养,不要多吃。等下还要吃晚饭呢!”
乔启明笑了起来:“宝华,宁宁这么一个有主意的孩子,被你当成要追着喂饭的小朋友。”
岳宝华也知道自己过于担心了,他笑着说:“去吧!”
“嗯!”
岳宁跟着崔慧仪往前走。
乔启明看着小孙子走在岳宝华孙女的边上,不知道在说什么,笑得很开心。
孙子小时候很顽皮,他们这种人家,教着教着,进退风度就全有了,也少了孩童时期的那股子活泼。倒是跟这个岳宁才相处了几天,怎么又活泼了起来?
乔启明拿出雪茄盒,给崔老板和岳宝华递烟,三人抽起了烟。
“宝华,宁宁真的是在山沟沟里长大的?”乔启明吐出一口烟问。
岳宝华被这么问,反应不过来:“这肯定啊!她连县城里都没去过几回。”
“要是山沟沟里,能长出这么个孩子,咱们还送孩子去外头去留学做什么?”乔启明摇头,“不像,真不像。”
岳宁进了崔慧仪的房间,和乔君贤在沙发上坐下,听乔君贤说起他们两家的关系。
乔家和崔慧仪的外公家都是抗战时,来到港城的富商。
“乔爷爷先来港城布局,帮助大陆过去避祸的商人,恢复生产,支援国内。在他的帮助下,我爷爷在筲箕湾重开了立德食品厂。小时候,我就听外公讲他摆摊卖糕点,从一副挑担,有了一个铺子,再开了工厂,有生之年回到故土,是外公的遗
愿,他回不来了,立德回来也是一样的。我当然知道真要赚钱,过两三年,等一切明朗了,风险更小。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吗?我希望是前者。”崔慧仪从冰箱里拿了可乐过来,问岳宁,“再来一罐?“
岳宁摆手:“不喝了,太甜了。”
乔君贤拿起来,递给岳宁:“你打开,我来喝。”
“你今天喝酸梅汤,也喝了可乐,甜食吃太多不好,你也别喝了。”
崔慧仪从卧室出来,拿了几袋方便面放桌上,她指着一袋袋方便面说:“这是日本的,这是我们的速食面,这是上海的,这是印尼的。’
都是塑料包装,印刷自然比不上她印象中的方便面,不过也算是精美,只有上海这个是纸质包装,图案不够清晰,放在一起有点掉档次。
岳宁问:“我能拆开看看吗?”
崔慧仪端了水过来:“喝水。我让他们拿了碗过来,我们全泡了比较一下味道?”
日本的这一袋面,就是上辈子港城方便面的代表之一,这包是麻油鸡汤味的面,包装上写着“附加麻油”,岳宁拆开了包装,里面一块面饼,一包调味粉,一包麻油。
崔慧仪跟她说这个面条在港城销量有多好,是速食面的代表,岳宁拆他们家的那一款,里面还多了一包酱油,她仰头看崔慧仪。
“日本的调味包里味精太多了,吃了口干,我们去掉了味精,用生抽增加鲜味。”
好吧!广府人憎恨味精是憎恨到了骨子里。
上海的肉蓉面,包装简陋不说,里面也就一块调料,面饼她暂时不知道是啥味道,印尼的面条,也是一包调料。
门铃声响起,崔慧仪去开门,服务员拿来了碗,崔慧仪面饼进碗里,拿起调味包,拆开,岳宁说:“别全放完,给我留一点。”
崔慧仪泡了面,岳宁去洗了手,手指沾粉包先尝日本的这一款:“黑胡椒粉、洋葱粉、姜粉、大蒜粉、鸡肉粉,粉末酱油?确实味精放多了,这个鸡肉味很浓郁,里面放了什么?”
“鸡油香精。”崔慧仪说。
既然是做餐饮行业,岳宁自然对这些添加剂了如指掌,比如乙基麦芽酚就普遍用于肉类制作中,加一点留香持久兼具防腐效果。这玩意儿如果在安全用量下危害不大,但是它掩盖冻肉的口感,增加风味,缩小跟鲜肉差距。
泡面更是添加剂大户,出了名的闻起来香,吃起来没味道。这个年代,方便面的调味还停留在1.0的时代,后面酱料包、脱水蔬菜包,到后面真空包装的午餐肉、卤蛋加入,花样百出,群雄逐鹿,添加剂已经走在前面了?
她再尝崔家的调味料,刚才岳宁能把日本的调味料说得很准,这会儿崔慧仪有种去黄大仙庙找人算卦,找到大仙的感觉。
“你家加了紫菜焙干的粉?味精比他们家少了一大半?没有鸡油香精?”岳宁问崔慧仪。
崔慧仪张大了嘴巴,要是同行猜到这个地步,也挺厉害的,别说这么个连速食面都没见过的小姑娘了。
“少了味精,想要增加鲜味,就加了这两样。也不仅仅是说减了味精和香精,是本身调味,我觉得还能改进。”崔慧仪说。
“是,不要单纯粉末配比,鸡胸肉要炒制再进行焙干,还可以加芹菜,芹菜没有香菜的气味突出,能增加风味。”
岳宁上辈子研究这种粉末调料,是为了统一某些菜的调味,尤其是高汤的底味,她进行了无数次地配比,调制出了鸡汤和猪骨汤两款浓缩高汤粉,称为宁宴一号和宁宴二号。
当时,餐饮行业科技与很活,网络上爆火,添加剂为人诟病,这个时候爆出高端餐饮“宁宴”用调味粉冲调高汤,高汤不是传统熬制,立刻高挂热搜第一,成了科技与狠活的代表。
不管是好还是坏,岳宁一直活跃在网络上,这事爆发,她在几个平台直播“岳宁教你做高汤粉”的视频,视频里她用菜场最常见的食材,教大家在家做宁宴一号和宁宴二号高汤粉。
她一边往里死命加盐,一边说:“我们加入氯化钠,这个添加剂有增加咸味和防腐的功效。”
网上的人疯狂复刻她的这两款高汤粉,高喊YYDS,又给宁宴带了一波流量。
面条已经泡好了,岳宁拿了一个空碗,用筷子挑了面条,日本的这个面条,即便是用开水泡,还是爽滑劲道,上辈子这款面条在日本卖得一般,却在港城占了速食面的半壁江山,成了方便面的代名词。
再吃一口崔家的面条,调味味道几乎和日本这家一个风格,少了味精少了点鲜味,面条柔软一些,泡着吃有些偏烂,煮的话弹性会好一些,跟日本面条就各有千秋了。
这两款都是麻油香菇炖鸡口味,想要在内地打开市场?岳宁想起上辈子疫情期间,超市货架上就剩下香菇炖鸡面,可见这一款经典的面条在内地并不受欢迎。
上海的这款面条,调味料就不说了,面条也烂乎乎,同样用没味道的棕榈油炸,却硬是让岳宁吃出了油腥味,岳宁喝了一口水漱漱口,继续下一款印尼的面条,面条跟港城这款差不多,调料带点甜和辣,不过粉包里应该是加了虾皮粉,有股海
鲜的味道,让她想起了东南亚的酱料马拉盏,调味上多了一丝特色。
岳宁把上海的那一款放边上,说:“这三个都尚可,日本的面条更为劲道,印尼的这个调味有差异,你们家这款面条普通,调味没有特色。这个肉蓉面连合格都称不上。”
崔慧仪听到这个评价,有些不服气:“这两款在香港卖爆了,这款印尼的,也是当地最好的速食面。现在茶餐厅都卖我们的面条,加上午餐肉和煎鸡蛋,就是餐蛋面。”
岳宁靠在沙发上:“然后呢?港城喜欢喝汤,清淡的鸡汤面,哪怕你们的比不上日本的,我想应该是靠着价格差距,能卖得动。这是内地,你爸的姨太太说咱们北方口味重,你说你走了上海、武汉、成都,现在到了北京,上海的辣酱面、武汉的
热干面,成都的担担面,北京的炸酱面,跟这个有什么关系?更不用说一根擀面杖擀不到头的西北了,牛肉拉面,油泼扯面,臊子面,拉条子,浆水面。”
崔慧仪的脸色很难看,立德食品公司是外公一手创办的,外公去世后,股份在她妈手里,她妈一直做贤妻良母,根本不会经营,经营只能交给她爸,几年下来,崔家的调味料厂蒸蒸日上,立德食品却半死不活,妈妈胃癌走了,公司的股权一半
归了爸爸,一半归他们姊妹俩,爸爸以立德经营不善为由,要出售。那时姐姐经营着辉煌酒楼,还在拍拖,无暇顾及,只有自己坚持一定要留下食品厂,为了留下立德,刚刚从美国回港,毫无经验的她,进了这家风雨飘摇的食品厂,面对的是十来
年没什么改变的饼干和糖果。
她苦苦思索出路,一家一家食品商店去蹲,看什么食品销量好。乔君贤回港过暑假听她说了情况,他妈是鸿安集团的董事,港城鸿安超市的总经理,他从他妈那里拿了食品销售数据,发现销售起得最猛的是日本的一款速食面。她调查了消费人
群之后,决定做速食面。
不肯卖立德是她异想天开,现在还要投资扩产?她爸自然强烈反对,倒是姐姐刚刚怀孕,她爸就以姐姐怀孕以孩子为重,派了他小老婆进辉煌,姐姐心里憋着一口气,全力支持她投资扩产,她爸妥协。
也是对了味道,也是时机刚巧,更是有乔太太帮忙,否则她一个新人,怎么可能从广告到销售一路畅通?
从七四年,短短五年时间,这款速食面,已经紧跟在日本那款面的后面,成了全港销售第二的速食面,而且在乔太太的帮助下,还打入了东南亚市场。
这样的成绩,在港城的一帮小姐少爷里是头一份的,她敢这么不给她爸面子,那也是成绩有目共睹。
自家骄傲的产品被人说得这么一文不值,崔慧仪对岳宁的好感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她拿起桌上的肉蓉面:“你看不上的肉蓉面,你们的人排队买啊!”
岳宁抬眼迎向她:“你知道什么是返销粮吗?荒年的时候,连洋芋都不够吃,国家配了返销粮,这些粮都是库存的陈粮,有些甚至发霉变质,我们都排队买。”岳宁迎着她的目光,“你认为我愿意吃霉掉的小米吗?不吃会饿啊!你自己都认为面条
不合北方的口味,你让我来找问题,我说了问题,你又生气。你说想听我吹彩虹屁,你早说啊!我会说你调料放了鸡粉、紫菜粉和香菇粉,味道鲜美,你的面条也好,泡过之后保持弹性,柔软不糊烂。可这些能解决你的焦虑吗?你让我来尝尝,是
希望解决问题啊!”
崔慧仪对着这么一双清澈却带着犀利的眼睛,她道歉:“Sorry呀!是我不好,你别生气。”
“哪怕小杨沟再穷,我也受不了别人贬低,那是我实质上的家乡。刚才那个二太太说食品厂卫生间熏眼睛的时候,我也想骂人。人吗?总有偏向,我理解。”
岳宁能理解她,崔慧仪脸上又有了笑容。
岳宁问:“姐姐,能借这里的炉灶,还有帮我买一些食材吗?”
“要干什么?”
“做个高汤粉,顺带熬个酱。趁着咱们在北京,你和乔君贤,或者还可以请我爷爷,你们这些港城人,还有呢?这里食品厂的人一起,试试这个酱。我们回了港城,港城就算有北方人,人的口味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接受度就高了,我们就测
不出真正北方人是不是喜欢这款酱。”岳宁说。
崔慧仪点头:“我去打电话。”
“等等,先让我开单子。”
“来这里写。”崔慧仪拿了纸笔放在书桌上,拉开了椅子。
岳宁过去坐下,开材料单:“姜,有比较辣的小黄姜更好,没有就普通的老姜,大蒜一定要新鲜,辛辣味道浓,香菜和芹菜没什么要求,新鲜就好,普宁豆酱我估计他们找不到,就用六必居的黄豆酱替代………………”
崔慧仪低头看她开单子:“哇!宁宁,你的字真好看。”
“她的书法很漂亮。”乔君贤说。
岳宁开了单子给崔慧仪,在纸上几笔勾勒了一个小人出来,见乔君贤愣在那里,岳宁扯下这张纸,递给他:“我不仅会书法,还会画画。”
崔慧仪打了电话,走过来见乔君贤正捧着一张纸,她凑过去看,只见纸上寥寥几笔,明明是个圆嘟嘟的小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乔君贤。崔慧仪叫起来:“哇,好卡哇伊啊!我也要!”
岳宁画了一个Q版发脾气的崔慧仪。
看看,就算是发脾气,也这么可爱,果然是自己。崔慧仪喜滋滋地收了画:“宁宁,你怎么会得这么多?”
岳宁脸上带着骄傲地说:“请叫我宝藏女孩。”
“啊?”崔慧仪又听见一个新的词汇。
乔君贤问:“什么叫宝藏女孩?”
“就像宝藏一下,挖掘一下,我总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岳宁?瑟地说,开装逼的餐馆的,没点装逼的本事怎么行?不说传统的蔬果雕刻,她把裱花蛋糕的裱花,刮刀用在中式糕点上,以瓷盘为纸,刮刀为笔,蔬果泥酱料为颜料,画出江
南烟雨,踏雪寻梅。
然在崔慧仪耳朵里,她话是没错,但......这也太.......
电话铃响了,崔慧仪接电话:“这些你们小食堂都有?随时可以?”
崔慧仪捂住话筒:“宁宁,什么时候去?”
岳宁看书桌上的小钟:“现在四点二十,他们现在方便吗?咱们就现在过去?”
崔慧仪求之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