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 第一十八章 舌戰群儒-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一十八章 舌戰群儒-下

簡繁轉換
作者:浙東匹夫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21:12:03 来源:搜书1

還是等華歆說了幾句,自報家門之後,才恍然。

“果然真的是華歆這家夥當出頭鳥跳出來了……也是,他如今官職低微,降無可降,本朝也沒有太學生、孝廉出身的尚書郎,因為言事而直接獲罪的。駁倒了我,他也算轉正為經學大儒了。”

李素心中如是暗忖。

而端坐壇上的劉宏,對於這種看熱鬧的事情,向來是不排斥的,所以盡管李素剛為他立了大功,他也願意多聽聽:“哦,華歆,你倒是說說,李素如何就妄言天命了。”

華歆抖擻精神:“陛下,臣聞之,高祖時為陳涉置守頉三十家碭,至今血食。蓋因高祖憫陳涉首倡義兵、誅暴秦,有激勵天下人心之功。

李素不過今世小子,偶立微功,便妄非古聖先賢。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蓋道有常而功無常也,豈可因一時得失而更易對善惡功過之定論。

此可謂急功近利矣,若陛下嘉許、任其妄言。假以時日,天下複有何人敢仗義執言、為正道請命而匡正天下。”

劉宏微笑不語地聽著,等華歆說完,他想了想,才抬手示意李素自辯:“李素,華歆說你是急功近利,為一時之功而曲解常道,你怎麽說?”

如今的人當面聊天,一般不喊對方名字,但以尊呼卑是沒問題的。所以上朝的時候宦官要給百官報名,皇帝說話也都是直呼臣名。

李素歎了口氣:“陛下剛才問臣陳涉當不當祀,臣就事論事而答,到了華歆口中,怎麽就成了‘曲解常道’?

高祖皇帝欽命守頉、血食不絕,是高祖大度,以己度人,且不屑細究同時之人的心跡。以為陳勝吳廣反秦之心,便如高祖皇帝當年救民之本心一般無二,這才對陳勝吳廣欽敬有加。

但我輩後人讀史,遍觀各家之言,兼采可信,所知定然更多——華歆,我有一問,你以為太史公所著《史》,可有媚上之嫌?”

華歆沒想到李素突然這樣反問,不知其意,隻好中肯回答:“司馬遷著《史》,有謗無媚,此天下皆知,複何言哉。”

漢朝官方認可的史書是《漢書》,而《史記》如今地位並不太高,算是毀譽參半吧。

後來王允殺蔡邕時,理由也是“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所以更要殺了參與寫《東觀漢記》的蔡邕。(漢朝滅亡後,以《東觀漢記》為主體,整理形成《後漢書》)

所以華歆也不得不承認,司馬遷應該是不至於吹捧劉邦、而貶低劉邦的敵人的。包括陳勝吳廣,乃至項羽,司馬遷都是秉筆直書,有可取之處都會寫下來。

李素等的就是這句話:“好,既然你承認太史公之言並無媚上偏袒,倒要請你解讀這幾句:陳勝起兵之時,呼從者曰‘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高祖起事時,呼‘自度比至皆亡之,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由此可見,陳勝之倡,乃是為私欲,不甘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高祖之初,卻隻為不忍見同行戍卒失期送死,故而遣散,自亦棄官而逃。至於其後坐大,不過是觀天下已亂、群雄已割據,為複定天下而不得不為。

天命厭利己獨夫,而眷謙退自守,厭驟變神州,而眷體恤民力。周文王已有天下三分之二,猶服事殷,歷三代而有天下,故而長久。

始皇帝雖號奮六世之余烈,然其即位之時,不過七國之一,一代而掃清六國,天下驟變而民怨深積,不免二世而亡。

是以久分不可猝合,久合不可猝分,天厭首倡,驟變者必遭天譴,循序漸進方得天眷。如武王伐紂,所積不過文武兩代,若無周公繼之,只怕三監之亂、故商遺民之患,其害亦烈如六國遺民矣。今大漢已立四百載,不臣之人圖謀不軌,自然定遭天譴。”

久合猝分而亡者三國、五代。

久分猝合而亡者秦隋。

李素說得其實有點多了,而且他也知道,這番話按照後世個人主義的觀點,其實是不太合適的,因為後世人講究一個“上升通道”,包括李素自己也覺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什麽不對。

對於漢末群雄,他也不太喜歡劉邦,更喜歡項羽。但他既然是君前奏對,為了功勞和名聲,也不得不如此說了。律師說話都是為了當事人的利益,這很正常。

另一方面,李素熟讀史書,也不得不承認,盡管劉邦後來野心大起來之後,多有不擇手段的行徑,但是在剛起家的時候,劉邦的動機應該還是不錯的。主要他出生貧賤,一開始也不可能有多大野心——

這點跟曹操的《讓縣令》說得差不多,野心都是一步步膨脹起來的,剛開始只是想實現一個小目標。

但不管怎麽說,李素前面那段話,已經讓劉宏內心暗爽。

“原來高祖皇帝當年的動機比陳勝吳廣還偉大那麽多?教朕史書的大臣怎麽從來就沒跟朕說過?哼,肯定是那些人不想讓朕知道劉家人就該做萬萬年天子,好讓那些人嚇朕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一做天命就要示警。”

想到這兒,劉宏意氣風發:“華歆!你還有何話說!陳勝亂天下,雖反暴秦,但其內心隻為一己私欲,這種人還有什麽好奉祀的。

傳朕旨意,從今年起,碭山奉祀陳勝之舉取消!那也不過是逐鹿諸侯之一。高祖皇帝之所以澤被萬世,那是因他順應天道,起初並無私心!”

華歆一時啞口無言,他也沒想著去讀史記一句句摳,也沒想到李素在寫書那幾個月裡,早就刻苦用功、在心裡把歷朝歷代的反例都準備過了。

被劉宏訓斥之後,華歆也隻好滿面羞慚而退。

所幸是君前議事,大家暢所欲言,李素也不可能追著對方罵。只要華歆肯認慫,總歸可以止損。

華歆被擊退後,場面一度安靜,就在劉宏準備結束討論,聊聊對李素和此次幽州功臣的封賞時,又有一個老臣,似乎是看再無人發言,而不得不親自跳出來:

“李素,你說‘天道好寧而厭易’,此言無乃過乎?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湯武革命,皆以有道伐無道,天道一衰,天命便易,豈能遷延數代?你說武王有文王之積,那商湯伐紂,難道不‘猝’麽?商湯又有何天譴?”

李素視之,見此人上朝居然還拄著拐杖,須發如銀形如星宿老仙,胡子都長得垂到肚子了。聽他自報家門,才知道是侍中董扶。

“董侍中,凡是不可一概而論,猝循有程度,天譴有深淺。《尚書-湯誓》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可見商湯伐桀時,古無循例,湯與伊尹心中皆不知天命可革,乃懷必死之心為救民而行之。

商湯願與日同亡,則其起兵之時,並無取而代之信心,但哪怕同歸於盡也要替天行道。故而天譴較弱,便如周公平三監一般,終能中興。且商亦受到反噬,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此即為商湯立國不穩之反噬。

蓋歷代太宗無有不經歷板蕩而後寧。若太宗之側有良輔,入伊尹周公,則終能克複,若無伊尹周公而只有趙高,則天命更易。夏有太康,商有太甲,周有三監,秦有扶蘇,漢有諸呂……”

後世宋濂方孝孺總結的殿興有福論裡,還一個很重要的總結,只不過李素如今不合時宜,他並沒有寫進書裡,只是今天被迫拿來稍微說兩句。

那就是殿興有福論認為,天命厭變,歷代大統一王朝的太祖哪怕靠武力鎮住了,但太宗時必然會遭到反噬。

要麽是太宗就亡國了、或者太宗死後那一支被推翻,要麽就是原本應該當上太宗的那位,成為了隱太子被別人害了。

夏有太康失國,

商有太甲放逐,

周有三監之亂,

秦有扶蘇不得繼位被殺,

西漢有惠帝絕後、周勃平諸呂後殺了惠帝全部兒子,

東漢有劉秀的第一任太子劉疆因母后被廢,主動讓太子位給弟弟劉莊(漢明帝),才僥幸逃得善終。

魏有曹昂戰死,吳孫登雖是自然早死、但接替的孫亮亦被廢。

晉有“何不食肉糜”的太宗直接被八王之亂,

隋、唐、宋有楊廣、李世民、趙光義(疑似)殺兄奪位。

蒙有術赤不得為大汗,

明有靖難,

清皇太極、福臨皆非嫡長,豪格慘死。

只不過,這些現在都沒發生,所以李素不想多說。但真正觀察過歷史的都懂,

把所有大統一王朝和三國這三個大型的穩固割據算上,“太宗”不被反噬到丟皇位的只有兩個破例。

第一就是周公輔成王, 第二就是諸葛輔劉禪(劉禪最後自己亡國了,但那是外部進攻,不是內部權利鬥爭),其他就沒有太宗能正常交接權力的。

其他漢朝的儒生,因為前面的先例不夠多,所以根本沒有從這個角度總結過歷史。

哪怕是董扶,號稱當世讖緯第一人、素來以“知天命”著稱,被李素這麽一反駁,也是瞬間啞口無言。

臥槽?歷史還能這麽解讀的?

默然半晌,董扶不得不歎息而退。

還有誰?

李素悄悄窺伺半圈。

好像沒人了。

總算輪到皇帝表演、封賞官爵了。

劉宏剛才在上面,聽李素和董扶就跟聽講故事似的,覺得還挺好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