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249章 翻转

大明新命记 第249章 翻转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方光琛闻言,立刻附身下去,一手捡起了那个象征着鞑子宗室标记的黄腰带,另一手又抓起了那个羊脂白玉的固山贝子腰牌,拿到眼前打量片刻,突然浑身激动地叫喊起来:

“鞑子宗室啊,汉卿兄!宗室啊!你们此行,居然斩获了货真价实的鞑子宗室!?这一回,可要发达了!哈哈哈哈——!”

方光琛的神情,一瞬间从惊讶,到狂喜,再到激动,张扬,既充满了难以置信,又刹那间豪气干云,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斩获得来的一样。

事实上,也由不得他不激动万分。

因为方一藻父子的命运现在与杨振这个松山总兵的命运,已经完全捆绑到一起去了。

这一次,杨振若是回不来,或者是大败而归,那么方一藻的辽东巡抚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现在,朝廷任命的新任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到任山海关,之所以驻节在了山海关,没有出关北上,到宁远来,没有选择驻节在蓟辽督师府,原因固然有很多。

但是其中有一个,就是宁远城里有一个辽东巡抚方一藻在。

而且至少在之前解围松锦的问题上,这个辽东巡抚方一藻看起来也颇为得力,一旦洪承畴来了以后,督抚之间的权力不好平衡。

与此同时,关内京师周边地区,经过崇祯十一年冬的清兵肆虐之后,许多事情需要善后处理。

而且,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崇祯皇帝也好,朝廷大臣也好,反倒是对东虏再次绕道蓟北,入寇京师,普遍心有余悸。

特别是,随着方一藻派遣杨振解了松锦之围,东虏大军撤退,辽西也平静了下来,祖大寿回镇锦州,方一藻坐镇宁远,看起来也都得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洪承畴领着他的一批骄兵悍将,驻节在山海关的关城里,北上可以支援宁锦,南下可以拱卫京师,也算是做到内外兼顾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崇祯皇帝才没有下旨让洪承畴继续北上宁远,才没有收了方一藻辽东巡抚的事权。

不过,大明朝堂上要求撤销辽东巡抚之设,统一蓟辽总督与辽东巡抚事权的呼声一直很高,方一藻这边稍有行差踏错,他的辽东巡抚之位就会被撤销。

当然了,方一藻能够当上辽东巡抚,他在京师朝堂上,自然也有援手和后台,比如现在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就是他的好友,再比如御前正得用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督主王德化,跟他也是站在一起的。

可是,对方一藻的这些援手和后台们来说,你方一藻掌握不住祖大寿麾下的辽东军,那也就罢了,毕竟祖大寿尾大不掉已经许多年了,面对圣旨,祖大寿都是听调不听宣,你一个新任巡抚指挥不动他,也是算情有可原。

然则,若是你连我们在皇帝面前说了多少好话才得以批准新设立的征东先遣营,你都掌握不住,控制不了的话,那要你在宁锦坐镇还有何用?!

陈新甲调任京师兵部之前,原来是宣府的巡抚,跟王德化一样,与方一藻的缘分主要是在宣府任职共事的时候结下来的。

方一藻能够当上辽东巡抚,就是他们努力运作的结果,然而若是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丢卒保帅。

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之前之所以听了方一藻的话,说动崇祯皇帝在原本铁板一块的关外辽东军旁边,又设立一个征东营,那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想在祖家军之外弄出来一支听话的营头,听话的队伍。

毕竟杨振是宣府总兵官杨国柱的侄子,与王德化、陈新甲、方一藻这些从宣大尤其是宣府混出来的人物多少有些香火情,也算值得信任。

可若是弄来弄去,他们从朝廷本就艰难的粮饷里面抠出来三千饷额,结果又搞成了另一个辽东军,那还搞什么搞呢?!

所以,陈新甲也好,王德化也好,听说高起潜那边又在皇帝面前搞小动作,告状说征东营擅开边衅,想趁机把杨振、方一藻一块儿拉下马,他们也很恼火。

所以,他们一边站在高起潜的对立面,劝皇帝慎重,帮着方一藻、杨振说好话,但是另一边,他们心里也不托底,赶紧派了心腹人物,来看看到底实情如何。

方一藻自己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干系,面对陈新甲和王德化派来的使者,他当然只能一口咬定,他是知情的,杨振率军出击敌后,不是擅离职守,更不是玩忽职守。

这才勉强维持住了摇摇欲坠的局面,让陈新甲和王德化在皇帝面前有了底气。

可是方一藻的心里是清楚的,杨振根本没有跟他打招呼,甚至连提都没提过一句,这让他心里非常不满,不知道多少次在私底下当着方光琛的面大骂杨振愚蠢糊涂王八蛋了。

然而,方一藻搁私底下再怎么恼怒,再怎么骂杨振不懂事儿,可是他在明面上还是不得不帮着打圆场,帮着一力维护,否则的话,最倒霉的人反而是他这个辽东巡抚。

方一藻既然如此,他的儿子方光琛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方光琛当着杨振的面儿虽然是满肚子的牢骚怨气,可是当他得知杨振此行斩获超乎想象,甚至可以说是辽东多年来未有的大获全胜之后,立刻就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惊喜了,一时间,绝对是大喜过望,欣喜若狂!

“什么?!还有一个梅勒章京,甲喇章京,还有三个牛录章京?!发达了!发达了!我告诉你汉卿兄,你发达了!”

大清早,松山北门外,小沙河码头上,辽东巡抚方一藻的大公子方光琛完全失态了,从码头地面上,抱起了一个个被海盐侵蚀的面目狰狞的人脑袋,手舞足蹈,哈哈大笑。

上一回,杨振他们解围松山城以后,往京师兵部报功,说是击毙了鞑子一个宗室固山贝子洛托,可是他们没有取得首级,没有办法证明真伪,最后稀里糊涂折算了功劳了事,上上下下都没有大肆宣扬。

可是这一回不同了,他们不仅带回了首级,而且还带回了已经足以证明其身份的证物,那就不一样了。

另外,斩获的甲喇章京、牛录章京,那都是实打实的首级、腰牌、旗帜俱在,做不得假。

就是这个梅勒章京的首级,那也完全说得过去,金玉奎、吴进功他们都敢叫自己甲喇章京、梅勒章京了,那许尔显自然也可以啊!

眼下,在大明朝这边,单独说天助兵旗下的大将许尔显,别说京师朝堂上了,就是辽西诸将之中知道他的人不多。

所以,说他是许尔显,那没什么用,但是要说他是一个梅勒章京,那就立刻身价倍增了。

杨振虽然不愿意夸大或者冒领功劳,不愿意欺瞒哄骗崇祯皇帝,可是杀了许尔显的意义还是挺大的,他这么做也不算是欺瞒皇帝,冒领功劳了。

杨振一行人回到松山城的当天,在码头上与方光琛碰了面以后,两个人回到松山城的总兵府,又屏退了随行的众人,密谈了大半个时辰。

随后没过多久,辽东巡抚方一藻的大公子方光琛,就带着一众随从,快马扬鞭,急如星火一般地,返回宁远城报信去了。

与此同时,辽东兵备道邱民仰和辽东分巡道张斗,这两个与方光琛同来的朝廷命官、宁远特使,则暂时留在了松山城里。

不过,此时的他们,也已经闹明白了杨振他们出击敌后的真正情况,对待松山众将的态度自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两个,不仅不再轮番盘问松山城的留守众将了,也不再拿什么擅离职守轻敌冒进说事了,而且一反之前的态度,开始主动拜访杨振、袁进、吕品奇、张臣、李禄等出击敌后的众将,执笔记叙过程,点验首级实证,准备为这些人上书表功。

这么一番探访查验过后,辽东兵备道邱民仰和分巡道张斗两个还算清直的文官,了解杨振一行出击敌后的经过,立刻从原来指斥杨振擅自出击、胆大妄为的立场上,变成了杨振开辟敌后战场的支持者和吹鼓手。

前后立场翻转之快,态度翻转之大,令一直陪同招待的松山副将夏成德和征东先遣营中军参将张得贵瞠目结舌,更是使得夏成德暗地里无比后悔自己的决定。

一方面,夏成德暗自后悔之前没有派人跟着杨振乘船出海,出击敌后,错失了这一次再立功劳的机会。

另一方面,他也暗自后悔之前存了非分之想,竟向杏山总兵祖泽远透露了杨振率军乘船出海,意图出击敌后的消息。

现在,杨振不仅没有出事,而且安全返回,不仅安全返回,而且是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原来那些站出来指斥杨振玩忽职守胆大妄为的辽东文官们,一下子又换了说法,突然变成了为杨振歌功颂德的吹鼓手。

这让夏成德及其儿子夏舒,暗地里简直是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他们父子俩一方面担心祖泽远把自己卖了讨好杨振,另一方面又担心风向变了以后上面又追究泄密之罪。

一时之间,随着杨振一行人的凯旋归来,小小的松山城里,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