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五六一章 翻脸

大明新命记 第五六一章 翻脸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洪承畴这番话,说得倒也不虚,若是松山城随时有失掉的可能,那他在宁远城里,的确将无法安枕。

可是,他说得再是情真意切,再是语重心长,杨振也不可能答应。

“洪督师你尽管放心。对于松山防务,杨某已有通盘考虑,这次从宁远回去,必有妥当安排。以杨某之见,督师大人初来乍到,还是先经营好宁前这个后路为上。尤其是整训宁远诸军,更是督师大人当务之急。”

不管洪承畴是好心帮忙,还是不怀好意,或者出于什么目的,杨振都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洪承畴的提议,同时点出了洪承畴真正该干的事情。

杨振的话说出来,就见灯光下的洪承畴脸色一沉,本就有点黑的脸,登时更黑了。

但是,杨振现在不归他管辖指挥,这次能如约前来,已经够给他面子了,再说自己已是超品的金海伯,自不必去看他的脸色。

“至于松锦军前的防务,若是督师大人实在不能放心,不如派出一支兵马,前去驻防锦州以北的义州城。当年义州城陷,满鞑将义州烧杀一空,但却并未派兵驻扎经营。”

说到这里,杨振看见洪承畴脸色渐渐恢复如常,正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于是又加了一把火,补充道:

“督师大人若能派出人马前去,一来,可以轻而易举收回百里之地;二来,松锦军前若有任何变化,也瞒不过义州驻军的眼睛!如此这般,岂不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吗?”

“义州?”

“没错。督师大人这次从关里来,当有许多劳苦功高之大将跟随出关,正该分驻要地以表其功。呵呵,有了义州城,督师大人也就有了一个义州总兵!”

洪承畴的心思,杨振岂能不知道?

杨振虽然回到松山城内并没有多少天,可是对于宁远这边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了。

洪承畴在一个多月前,奉旨出关,移驻宁远,很快就将跟随出关的几个大将安排在了重要的位置之上。

一个是,让刘肇基署理了至关重要的宁远总兵官的职务。

另一个,是让王廷臣出任了宁远城与山海关之间最重要的前屯卫总兵。

还有一个,让麾下大将左光先率榆林入驻宁远,任左光先为蓟辽督师府的中协总兵。

至于马科、曹变蛟、白广恩等将领,因目前的辽左地区地狭城小,暂时无处安排,只能依旧驻兵在蓟镇沿边几个城内。

当然了,这几个人的位置,也很重要。

比如,马科坐稳了山海镇总兵,曹变蛟分驻遵化为玉田总兵,白广恩则入驻蓟州为蓟州总兵。

如果辽左诸城能够腾出位置来,那么洪承畴从追剿流寇战场上带过来的将领,将会产生更多的总兵。

对洪承畴来说,这些人听他号令指挥多年了,只有让这些大将率军出关分守各城,他才能真正如臂使指。

然而,辽西地方狭小,就那么几座城池,祖大寿及其辽东军的势力早就经营已久,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了,他动不了,也不敢大动。

如今,他已经决心从辽东军的手里拿走宁远、前屯卫两个总兵位置,其他的,比如宁远以北的几个城池,他实在不能再从辽东军手里拿了。

即使是目前拿下的总兵位置,比如宁远城的这个,他也没敢真正落实了,而是只敢叫刘肇基署理宁远总兵。

在杨振看来,洪承畴这么做,其实是一种试探,如果祖大寿及其辽东军接受了,那很快就能坐实了。

如果祖大寿不接受,那就另外再选人。

事实上,后来刘肇基果然没能坐稳这个位置,而宁远总兵的职务,最后还是落到了吴三桂的手里。

至于前屯卫总兵这个位置,并不算是洪承畴从辽东军的手里抢来的,而是洪承畴上表奏请增设的。

洪承畴任命了王廷臣当前屯卫总兵,祖大寿及其辽东军诸部将领,也的确没有话说。

但是,如果洪承畴再往辽东军已经驻防多年的城池里增派人马并派驻总兵,那祖大寿恐怕就不能干了。

也因此,洪承畴就打起了松山城的主意。

这其中的弯弯绕,杨振这次来宁远城之前就已经看明白了。

与此同时,杨振也能猜到,这次洪承畴把他和祖大寿一起请到宁远城来,肯定也与这些事情有关。

而他的对策之一,就是抛出义州城这个议题。

既然祖大寿不感兴趣,不愿意冒险,那就抛给洪承畴试试。

果然,杨振一建议增设一个义州总兵,洪承畴的眼睛一睁,立刻就心动了。

只见他先是长长地嗯了一声,然后捋着下巴上的胡须想了一会儿,最后,慢条斯理地说道:

“若单是向朝廷表奏一个义州总兵么,那倒是不难。难的是,义州位处锦州城以北百余里,满鞑虽然未驻兵,可我若驻兵,怕是满鞑不能容忍,恐到时辽左战事又起啊!”

“呵呵,督师大人可能有所不知,义州城乃是在大凌河上游以南地域,分一支兵马悄然入驻,只要不过大凌河,满鞑即便探知,想来也不能如何。”

杨振见洪承畴貌似已经心动,当下继续给他加油添火,先是缓解一下他对满鞑子来犯的恐惧之心,然后接着说道:

“再说了,杨某最迟在惊蛰前后就要渡海移防,进入二月以后,满鞑子如不来攻我,我必然北上攻它。到了那个时候,满鞑子那里还顾得上辽西大凌河上游以南,义州小城里的这一点变化?”

杨振这么一说,洪承畴捋着下巴上的胡子又想了一会儿,终于嗯了一声,点头说道:“这样说来,此事倒可以一试。呵呵,人都说金海伯年纪轻轻却大有纵横捭阖之才,今日一谈,果然不假!哈哈哈哈……”

杨振的建议,的确给洪承畴提供了一个选择,或者说指出了一个方向。

事实上,洪承畴率领麾下部将人马出关以后,的确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一方面,跟着他出关的将领,他需要安排。

说是安抚也好,说是酬功也好,今后要想靠这些人在辽东立足,在辽东做事,那就得好好提拔奖励一番。

另一方面,今后归他节制指挥的辽东镇人马,他也得好好拉拢住了。

之前,他通过为祖大寿请封世爵的方式,安抚了或者初步拉拢了祖大寿,可是他一到宁远城,祖大寿就派人向他呈递了为锦州诸将表功的奏报。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为吴三桂请封宁远总兵官的请求,这让洪承畴十分为难。

方一藻为何被罢免,金国凤为何死在城外,洪承畴当然非常清楚。

他在大明朝的官场战场上浮浮沉沉那么多年了,岂能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如今他来坐镇宁远城,这个宁远总兵的位置,就无论如何也要抓在他自己的手中。

可是这样一来,他该如何答对祖大寿的请求呢?

杨振的提议,给了他一个还算合理的选择。

他可以拿义州总兵的位置,再去跟祖大寿谈。

若祖大寿同意督师府派人,那是锦上添花,他可以拿义州总兵的位置去安抚自己带来的大将。

如果祖大寿不同意督师府派人,那就把义州总兵的位置给祖大寿,也算对祖大寿有了一个交代。

从杨振这里找到了自己答对祖大寿的方法之后,洪承畴也就不再提松山城的事情了,只叫杨振移防之前妥善安排好松山的防务。

但是,洪承畴请杨振过来谈的事情,显然并非这一件。

接下来,洪承畴的话锋一转,又向杨振说道:“金海伯不要介意,有些事情,咱们还是提早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为好。

“如今辽左之事的兴废成败,说到底,只在本部院与锦义伯、金海伯三人而已。明日与锦义伯一起决议,一旦当众有了争论,势必要请示京师,如此一来,有些事倒不好说了。”

洪承畴这话说得到很中肯,杨振也很赞同,事前如果不达成一致,到了公开商议部署的时候再争执不下,那是最失败的处事办法。

“呵呵,督师大人客气了。以锦义伯今日之表现,督师大人在辽左做到号令如一,并不难。而且,杨某即将移驻旅顺,辽左诸事,当然还是您说了算。”

“既然金海伯这么说,那本部院也就不与你客气了。是这样,本部院欲表奏觉华岛水师副将袁进,为蓟辽督师府东协总兵,继续驻觉华岛听用。呵呵,金海伯以为如何?”

洪承畴话锋一转,笑呵呵地直接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把杨振给说得愣住了。

但是只愣了片刻,杨振同样呵呵一笑,朗声说道:“洪督师,你这事儿办得晚了,本都督已经请了吏部兵部联署的协守总兵空劄,任命袁进为金海西路协守总兵官了。呵呵,本都督麾下袁总兵的水师驻地,就是觉华岛!”

“你——”

洪承畴听了杨振这个话,脸色又是一变,手指杨振,差一点破口大骂。

但是脱口而出一个“你”字以后,他又硬生生收住了,抬起的手也放下了。

“哼,圣上何时给你旨意,叫你将觉华岛水师编入金海镇的?!若有旨意,如此大事,本部院怎能不知?!”

见洪承畴又变了脸色,杨振的心中也是怒火渐盛,这个洪承畴不敢去动祖大寿的核心利益,倒是一个劲儿想着要碰自己的核心利益,当下也沉了脸说道:

“哼,圣上又是何时给了你洪部院旨意,叫你将觉华岛水师编入督标东协的呢?!呵呵,若有旨意,不妨拿出来叫本都督看一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