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九二八章 死讯

大明新命记 第九二八章 死讯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崇祯十四年三月初八日上午,俞亮泰、林嗣业带领的大船队,再一次满载了三千三百户的移民队伍,行经旅顺口外的老铁山水道,前往瀛洲岛方向航行。

杨振得到这个消息,特意派了郭小武乘船出港前去传令,叫俞亮泰捎话给仇广义以及已经前往瀛洲岛的袁进,叫他们查勘瀛洲岛以东的大小岛屿,并可视情安置移民登岛驻屯。

面对杨振叫他转达给俞亮泰的这个命令,郭小武只问了一句话,那就是如果岛上已有倭人居住怎么办。

杨振的回答也很干脆,那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然后召集更多移民青壮去打,直到打下来为止,总之瀛洲岛上不能养闲人。

对于杨振的这个命令,郭小武听了之后立刻就心领神会,前去传令了。

瀛洲岛往东海面的大小岛屿不少,原来几乎都是属于倭奴国九州沿海诸藩的。

有些没有人烟,也有一些有少许人烟。

这个情况郭小武、仇广义他们在瀛洲岛上已经很长时间了,该打探的基本打探清楚了。

如果说过去他们还忌惮招惹九州诸藩的倭人倭寇,不愿大动干戈的话,那么现在,九州诸藩瘟疫肆虐,瀛洲岛上眼瞅着也要“人满为患”,这个时候就是杀了他们外岛上的人,占了他们外岛的地,他们又能如何?

莫说他们未必还有能力前来抗争,就是他们还有余力前来抗争,瀛洲岛方面也未必会打败仗。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倭奴国的九州诸藩真有哪个藩主还有余力前来对抗,那就正好给了金海镇接下来跟他们大动干戈的借口。

这些话,杨振虽然没有明说出来,但是郭小武跟在杨振身边久了,对杨振的很多想法早已了然于心。

而且他也知道,很可能就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几个月后,杨振就会跟他们一起,带着正在重建的南路水师的主力,带着征东军的主力,去跟倭奴国方面开战。

既然自己们早晚要跟倭奴国翻脸,早晚要大打出手,那瀛洲岛方面还有什么好慎着的呢?

郭小武领了杨振的命令,自行脑补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各种理由,然后高高兴兴地去找俞亮泰的旗舰传令去了。

与此相应的是,已经半年没有见面的襄平伯嗣子沉永忠,这一次也跟着俞亮泰的大船队回来了。

俞亮泰他们的大船队特意行经老铁山水道靠近旅顺口的一侧,就有一个考虑,是将沉永忠及其一堆从人捎回旅顺口。

时隔半年,沉永忠没有怎么变样,只是言行举止的气度沉稳了不少,成熟了不少,不再是以前到松山城内劝降杨振时那个江湖菜鸟模样了。

“都督,卑职在来州府潍县听说,朝廷的官军在中原、湖广等地吃了大败仗!洛阳的福王,襄阳的襄王,据说皆已死于流贼之手。

“而且,就在卑职启程动身回来的头一天,又有传闻称,朝廷阁老督师杨嗣昌本人,已经兵败湖广畏罪自杀了!”

杨振在总镇府传见沉永忠,原本只是想问问来州府流民聚集的情况,问问汤若望等人的近况,但是还没等他开口询问,沉永忠在跟他见礼过后,马上就向他报告了一个重磅消息。

尽管在最近的这段时间,杨振一直都在等待这些消息的传来,但是突然从沉永忠的嘴里听到这些消息,他仍然感到十分意外。

“畏罪自杀?你说杨阁部兵败湖广畏罪自杀?!你听谁说的?!”

“卑职临行前,来州府官场民间都在传,并非一人所说。”

面对杨振的惊讶反问,沉永忠的表现倒是十分平静,彷佛他早料到杨振会感到震惊一样。

“其实卑职乍闻之时,也不敢相信,但是耳闻目睹登来山东种种惨状悲情,卑职以为,不管杨阁部是兵败被杀,还是兵败之后畏罪自杀,杨阁部已死这个传闻,怕是假不了的!”

对于沉永忠的这个补充说法,杨振倒是认可的。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那么杨嗣昌死的时候,就是三月初一,算一算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所以,对于沉永忠所说传闻之中杨嗣昌已死的消息,杨振是没有什么质疑的。

而他之所以感到惊讶,并提出质疑,其实是因为沉永忠所说的死因,即畏罪自杀的传闻。

事实上,如果联系到之前方光琛向杨振提供的消息,杨振可以肯定,杨嗣昌百分之九十九是病死的,而不太可能会是畏罪自杀。

当然了,不管杨嗣昌是怎么死的,总而言之杨嗣昌之死,这回是肯定无疑了。

杨振没有见过杨嗣昌,虽然杨振的前身跟着卢象升在巨鹿贾庄之战中,差点被杨嗣昌等人坑死,但是现在的杨振对杨嗣昌既没有多少好感,也并没有多少反感。

不过现在的杨振知道,杨嗣昌对崇祯皇帝来说可是极其重要的人物,说是崇祯皇帝的一根精神支柱也不为过。

如今杨嗣昌死了,崇祯皇帝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尤其是对于杨嗣昌死后留下来的烂摊子,崇祯皇帝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布置呢?

崇祯皇帝的决策布置会在多大程度上波及到金海镇,波及到自己呢?

杨振从沉永忠的嘴里意外地听到了杨嗣昌之死的消息之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之中。

良久,杨振摇头苦笑了一下,然后长叹一声,将心中思虑的一系列问题抛开,看向沉永忠,接着问道:

“方才你说,你在潍县期间,耳闻目睹了登来山东种种悲情惨状,究有哪些,可否试说一二?”

“既然都督问起,卑职自当知无不言。”

沉永忠先是这么说了一句,然后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接着对杨振说道:

“去岁以来,山东大旱不雨经年,百姓流离失所,自兖州到青州,再到来州地界,流丐满道,饿死病死无数,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美味,更多食树屑榆皮,到处都有人吃人的传闻。

“而各地官府不仅不予开仓救济,更将征缴民间存粮充作军需为急务,致使百姓饥寒交迫,民怨沸腾,若非咱们金海镇在潍县设厂赈济,招募垦民,给了百姓一条活路,卑职恐怕来西之地早已大乱!”

沉永忠到了来州府后,一直在协助汤若望等人处理流民救济与隔离检疫营的事务,耳闻目睹的事情,简直如同地狱一般。

虽然他在东江镇期间也曾经历过所谓的粮荒与饥馑,但是身为沉世魁的侄孙、沉志祥的嗣子,他哪里见过真正饥荒的样子。

因此,这次回来见了杨振,再想起来西的惨状,整个人彷佛是憋了一肚子的怨气。

当然了,他的这些怨气,主要是针对大明朝的朝廷以及山东、登来两地官府的。

因为杨振吩咐他们做的事情,本来就该当是当地官府的事情,可是当地的官府不仅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而且有的还纵兵去抢他们隔离营的存粮。

对于沉永忠心里压抑着的满腔愤满,杨振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因为有时候他自己也觉得,大明朝走到了崇祯年间,真的是一副末世气象。

各种天灾**接踵而至,层层叠加,全部交织在一起,而且越挣扎勒得越紧,最后活活勒死。

“山东巡抚王国宾呢?登来巡抚徐人龙呢?!”

“山东巡抚不在山东,登来巡抚不在登来。据说山东王巡抚携总兵刘泽清,登来徐巡抚携总兵陈洪范,去岁末奉旨救援洛阳城未果,结果洛城失陷后,流贼东来,又围了开封,他们就又率军往救开封!而且卑职还听说——”

“还听说什么?”

“卑职这次启程回来之前,听到新来的流民传说,山东王巡抚、登来徐巡抚他们的兵马早在二月里,就在开封城外遭遇流寇伏击,已经兵败溃散了!”

“哦?!”

这个结果可真是杨振没有想到的。

杨振知道原时空崇祯十四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有些事情甚至直接决定了几年后大明朝的灭亡,但是对于山东巡抚、登来巡抚死在救援开封城的路上,他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因为他很清楚,原时空崇祯十四年的时候,虽然李自成率领流贼主力几次围攻开封城,但是到最后都没有成功。

当然了,这一世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因为杨振开辟了金海镇这个敌后抗虏战场以后,山东、登来一线官军以往所面临的清虏侵袭的压力骤减。

同时由于杨振对朝廷的屡次提醒,不管是陈新甲还是崇祯皇帝,都对流贼进犯中原有了更多的防备之心。

所以原本没有被抽调到中原剿贼战场的山东巡抚甚至是登来巡抚,都被抽调到了追剿流寇的战场上,弥补洪承畴、孙传庭被调离后的空缺,去编那张四正六隅十面网去了。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结果。

当然了,对于沉永忠从流民嘴里得到的消息,杨振是存疑的。

毕竟这个时空条件下,以讹传讹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那开封城呢?”

“这个倒是没有听说,以卑职猜想,如果开封城破了,周王也死了,那么消息肯定早传开了。所以卑职猜测,开封城目前应该还在官军的手里面。”

“嗯。但是这种事情,咱们不能胡乱猜测,也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轻信流言传说。咱们还是要以朝廷将来的邸报和旨意为准。所以今天你说的这些话,暂时不要外传,免得军心混乱。”

“卑职明白。”

杨振简单接见了归来的沉永忠之后,叫人将他的任职命令取来交给了他,并叮嘱他另找时间找严省三报到。

而沉永忠得知杨振调他回来另有任用,当下二话不说,接了命令,自回自家与家人团聚去了。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从来西潍县带回来的各种传言消息,仍旧使得杨振终日愁眉紧锁忧心忡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