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七三二章 格局

大明新命记 第七三二章 格局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多尔衮他们的这种对于辽东半岛未来战局的设想,当然与他们自己以往与明军作战的成功经验有关。

从他们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设想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偏差。

如果不是杨振有了那一趟出人意外的江华岛之行,特别是如果李朝内部没有沈器远、林庆业这样的亲明派实权人物存在,那么接下来辽东半岛上的战局,很可能会按照这样的局面演化。

当然了,现在的多尔衮,自然无从得知杨振本人已经知道了他们要从李朝那边借兵借粮借船的计划,更不知道杨振也已经把主意打到了朝人的身上,特别是打到了朝人兵船的上面。

如果多尔衮知道这一点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痛恨黄台吉了,也不会心里面暗自嫉妒济尔哈朗这个所谓定海大将军的天降狗屎运了。

只是眼下的多尔衮并不知道杨振与朝人的江华岛密约,以及与沈器远、林庆业的等人的密谋。

所以他对接下来的战事很有信心,也因此,对黄台吉夺了他即将到手的荣耀十分不满,同时也对济尔哈朗这个捡了便宜还卖乖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笑面虎更是满心的嫉妒。

但是多尔衮毕竟是多尔衮,该有的胸襟气度与大局观还是有的,虽说不再是总领辽东南各旗人马对战金海镇的奉命大将军了,可是他却决不会故意去拆济尔哈朗的台。

别的螨鞑权贵嘴上说满蒙八旗是一家的时候,很可能只是说说而已,但对多尔衮这样有大局观的人物来说,这可是一个必选的选项。

尤其是八旗满洲,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整体。

正因此,他对盛京城里的黄台吉虽然十分不满,对突然取代自己的济尔哈朗虽然心怀嫉妒,可是他还是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接下来的战事按照预期的步骤进行。

而黄台吉也正是算准了他识大体的这个特点,才敢于在临战之际换掉了他,然后继续让他留在前线辅助济尔哈朗。

与此相应的是,新鲜出炉的定海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也了解多尔衮的这个特点,知道他与阿济格这样的人不同。

所以,济尔哈朗才会继续请求多尔衮帮助自己谋划接下来的战事,而且并不太担心多尔衮真的会撂挑子,甚至是给自己下绊子使坏。

果然,当阿济格勃然作色地质问济尔哈朗是什么意思,并指出了济尔哈朗的如意盘算之后,多尔衮沉默了半晌,最后放下茶碗,语气平静地说道:

“放心,那个杨振,还有金海镇的明军,乃是我整个大清国的敌人,不只是郑亲王你的敌人。我多尔衮虽然屡遭猜疑,屡受处罚,但也拎得清轻重缓急事大事小。”

说到这里,多尔衮转眼目视灯下的武英郡王阿济格片刻,直到看得阿济格低头,然后才又说道:

“大战得胜的功劳是谁的,重要吗?说不重要是假的,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先剿灭了杨振,剿灭了金海镇。

“因为杨振及其金海镇,是我大清国八旗共同的敌人,是镶蓝旗的敌人,也是两白旗的敌人。既然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当此临战之际,还分什么你我彼此?”

多尔衮这个话,既是说给济尔哈朗听的,当然更是说给阿济格听的。

别人可能只听出了他睿郡王多尔衮的忍辱负重与高风亮节,但是阿济格却也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自从上次阿济格跟着多尔衮一起被剥夺了和硕亲王爵位,降爵成了武英郡王之后,他对黄台吉的手段,自然是看得更清楚了。

从那时起,他也就彻底对黄台吉死了心,只一心向自己的弟弟多尔衮靠拢看齐。

两个人领着自己的心腹麾下在明里暗里谋划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有黄台吉百年之后自己兄弟俩以及两白旗应当做些什么事的问题。

肃亲王豪格已死,黄台吉又成了那个样子,而黄台吉嫡出的儿子又非常年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整个大清国的未来,多尔衮都认为自己应该站出来收拾局面。

这点格局,他还是有的。

当然,说白了,他最终的目标,就是要登上黄台吉现在坐着的那个宝座。

但是去做这些事情得有一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就是,到时候大清国还得完好无损,最起码还得继续存在着。

要不然的话,多尔衮将来篡位还篡个什么劲儿,届时取代黄台吉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是杨振及其金海镇真的在辽东南成了气候,甚至从后边搞垮了大清国,他多尔衮还篡什么位?

到那时,就算他篡位成功,夺了黄台吉的宝座,辽东南这边杨振以及金海镇对大清国的威胁,不依然是对他的威胁吗?

所以,对多尔衮来说,不管现在黄台吉怎么打压他,他都得先忍着,先受着,直到把杨振以及金海镇的势力消灭掉或者驱除出辽东半岛南段再说。

对于这个状况,阿济格一时气恼,一时糊涂,可是很快就在多尔衮的敲打之下认清楚了。

——既然这个大清国将来是我们兄弟的,那也的确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

阿济格想到了这一点,虽然表面上依旧拉着脸,脸色不快,但却低下了头,不再怒目圆睁地盯着济尔哈朗了。

而济尔哈朗听了多尔衮识大体顾大局的那番话之后,又见出言不逊一贯以脾气爆不好搞闻名的武英郡王阿济格低了头,服了软,当下心中大喜,立刻说道:

“正该如此,正该如此,睿王爷果然高屋建瓴见识不凡!至于两白旗的功劳么,这一次灭了那个杨振,灭了金海镇,我济尔哈朗岂能落下不表?

“只要这一次我们打得够漂亮,最好是擒了那个杨振,竟了清剿的全功,若得如此,呵呵,我料两位王爷的和硕亲王爵位,也大有希望失而复得!”

郑亲王济尔哈朗见多尔衮表示愿意配合他支持他,高兴之余,也立刻为多尔衮和阿济格两个人开出了条件,画下了大饼。

“呵呵,亲王也好,郡王也罢,这个事情留待将来再说吧。该我多尔衮去做的事情,我多尔衮没有二话,该两白旗去做的事情,我相信两白旗的将士也必定没有二话。这一点,请你郑亲王放心!”

对于济尔哈朗陪着笑向自己和阿济格抛出的大画饼,多尔衮嘴角一扬,十分不屑地笑了,紧接着就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但是郑亲王你也当清楚,接下来这一战胜负的关键,并不在我多尔衮这里,也不在两白旗的正兵这里。

“特别是能不能竟全功,关键是看你郑亲王的镶蓝旗奇兵能否迂回成功,要看敬谨贝勒给你借来的那些李朝兵船能否顶用!”

上次战事结束之后,多尔衮曾经认真梳理过无功而返的原因。

在他看来,上一次无功而返或者说战败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杨振有水师而他没有水师。

因为杨振有水师,所以多尔衮大军后路沿海处处都是战场。

因为杨振有水师,所以多尔衮率军南下得越远,其麾下大军的处境就越危险。

同样,因为多尔衮自己没有水师,所以他很清楚根本没有办法靠两白旗自己的力量去压制杨振的海上船队。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完成清剿金海镇的任务,他就只有两手准备了。

一手是筑城南下,在不断压缩金海镇生存扩展空间的同时,巩固自己的控制区域和后方。

另一手则是加紧造船,为此多尔衮专门请了黄台吉的旨意,调集八旗汉军工匠以及大批人力物力,到鸭绿江沿线择地建船厂造大船。

应该说,多尔衮的这两手准备,还是很正确的。

尤其是由指挥两白旗所负责的筑城南下策略,完成得相当不错,成效十分显著。

不仅加固了盖州城的城防,而且重建了熊岳城、许官堡,而且修筑了石棚山的望海堡以及辽河口的东岸炮台。

虽说辽河口的炮台在还没有来得及装备重炮的时候,被金海镇的水师突袭摧毁了,可是力所能及的该做的事情,两白旗还是认真做了,并且做得不错。

至少盖州城和熊岳城今后可以不用担心金海镇的水师突然上岸发起进攻了,等于是给了大清国征讨金海镇的人马一个非常稳固的后方。

虽然多尔衮此举耗费了大清国数不清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前积蓄多年的财力物力也搭了进去,搞得身在盛京的黄台吉想要对辽西发起新的战争却有心无力,但是多尔衮本人对自己这小半年的有所作为,还是相当满意的。

然而多尔衮筑城南下的这一手虽然很有成效,可是交给尚可喜那边建船厂造战船的事情,却并不顺利。

就在上一次的战事当中,尚可喜征调了原来的天助兵各部最有经验的船工匠人,结果却在连云岛上被俞亮泰一网打尽。

尚可喜好不容易搜罗召集到一起的一千多能工巧匠,最后反倒成了金海镇龙王庙船厂的匠人,现如今正在沈志祥的安排下,为杨振修造着越来越多的战船。

至于失去了这批船工匠人的尚可喜,之后没过多久就认识到他所遭受的损失有多么严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