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464章 墙脚

大明新命记 第464章 墙脚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当天夜里,杨振回到内院,与仇碧涵提起了沈永忠入城事,说了沈永忠的身份来历,并问她可曾认识。

灯下,仇碧涵皱眉回忆了一会儿,说道:“当年离岛后,舅家事,母亲便甚少提及。父亲在时,也是讳莫如深。奴家所知不多。

“不过,尚在岛上时,奴家虽然年幼,却与舅家眷属相善,每逢年节,常随母亲过岛团聚。当时舅家诸表兄,年长者皆已从军效力,奴家并不相熟。唯年龄相仿者之中,有一个表兄名叫永明的,还算熟悉。”

“沈永忠,沈永明,这名字起得好啊,连起来看,倒像是要永远忠于大明的意思。这个续顺公沈志祥的心思,倒是耐人寻味。”

杨振听了仇碧涵说的话,得知沈志祥子侄辈里面,还有一个叫沈永明的,立刻就把他们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

到得此时,俞亮泰、俞海潮叔侄二人对他所说的话,也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策反沈志祥的事情,仿佛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不再像是天方夜谭了。

“夫君可是有什么打算?奴家也希望能为夫君分忧。”

仇碧涵自幼生长在东江军中,日常耳濡目染的,皆是战争杀伐之事,其眼界之开阔,性格之坚强,自非一般书香门第出身或者一般大家闺秀出身的女子可比。

只要杨振自己不在她面前提及这场战事,她也从来不主动问起,就像是发生在城外的战争不存在,或者与她无关一样。

但是,这些当然都是假象。

战争固然是男人们的事情,可是当这场战争一方的统帅是她自己的夫君,是她自己的男人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眼前的战事,仇碧涵当然很关心,也很担心,只是尽量不表现出来了罢了。

此时,她见杨振在自己的面前提起了外面的事情,并且还是与自己的娘家有关联的事情,便也不再避讳什么了。

“我要留下这个沈永忠,以备将来之用。这两天你若得空,可以让必勇陪着你,到前院地牢里见一见他。”

“夫君,可是想要招降于他?”

“没错。我的确想招降他。但是此时不易,也不必急于一时。你和必勇去见他的时候,也不必跟他多说什么,只认一下姑表亲即可,叙叙旧,谈谈过往,隔三差五的,送些吃食、棉衣就好。”

“夫君可是想通过奴家这个表兄,更进一步,策反奴家的舅氏,鞑子的续顺公沈志祥?若是如此,莫不如叫奴家请了娘亲前来,一同与他见见。”

“那最好了,若能搬得动丈母娘的大驾,我想这个事情就差不了多少了。”

说到这里,杨振想了想,又说道:“地牢里面囚室不少,你们去见他的时候,可以以岳母的名义,让郭小武给沈永忠找一间干净点的囚室单独关押。

“而且,还要让同在地牢的那个祖泽润知道,过两日我要放了祖泽润回去,想来,他一定会把地牢中的所见所闻报告给满鞑子伪帝黄台吉。”

仇碧涵听了杨振这么说,先是微微一愣,有些愕然,但是很快她就想通了其中关节,连忙点头答应了。

正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人必先疑而后谗入。

要想成功策反沈志祥,光靠杨振这边通过沈氏发动亲情攻势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过去的那些大家族里面,叔伯兄弟堂兄妹之间的感情,又能有多深呢?

往往是用得上的时候,是兄妹,是亲戚,用不上的时候,那就跟路人一个样。

尤其是对于沈志祥这样的人来说,恐怕就更是如此了。

沈志祥的父兄皆死于与满鞑的战斗,其叔父沈世魁更是死于满鞑子的虐杀,按理说,他与满鞑子应该是不共戴天了,但是这一点却并不妨碍他最后投降了满清,甘当满清的爪牙。

由此看来,亲情对他来说,又能值几个钱呢?

所以,杨振也不敢寄希望于单纯用这种不太靠谱的亲情,就能成功地策反他,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

对他来说,要想成功策反沈志祥,需要两面用力,双管齐下。

首先一个,当然还是亲情,得先跟他联系上,然后通过这种联系达到另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满鞑子伪帝黄台吉怀疑他,对他起疑心,猜疑他,提防他,甚至打压他。

一旦黄台吉或者沈志祥所属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对他有了疑心,开始打压他,或者说一旦沈志祥认识到自己在满鞑子那里有危险,受排挤,那么他就会寻找别的出路。

到了那个时候,通过杨振这个渠道回归大明朝,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沈志祥别无选择之下的一个选项。

这样一来的话,杨振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杨振并不需要沈志祥一定屈居于自己之下,他想做的只是不断地去挖满鞑子的墙脚,并最终将它挖塌。

而杨振之所以把挖满鞑子墙脚的目标,锁定在了这个续顺公沈志祥的身上,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沈志祥四个人当中,目前唯有沈志祥一个人存在这种被策反的可能。

其他三个人,则基本不存在这样的可能。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个人,可是被满鞑子伪帝黄台吉封了王的,要想把他们拉过了,基本没有可能了。

特别是其中的孔有德、耿仲明,他们是当年登莱之乱的罪魁祸首,在大明朝这边早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与他们相比,沈志祥可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一个,沈志祥所部人马,是在崇祯十一年春的时候,在石城岛上没粮没饷,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然后才上岸投降的。

从那时算起,到崇祯十二年冬,他们投降满鞑子的时间,满打满算才一年半多一点,其部人马上上下下,尚未习惯满鞑子那边的生活。

另外一个,沈志祥与孔有德、耿仲明不同,他与大明朝堂之间并没有什么真正解不开的死结。

沈志祥与大明朝廷方面的冲突,只不过是由于沈志祥想当总兵,而大明朝廷这边不允许而已。

沈志祥与大明朝廷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相反,倒是与满鞑子那边有着数不尽的血海深仇。

只要杨振能够说服崇祯皇帝,给沈志祥开出一个合适的条件,那么沈志祥与大明朝这边的冲突,就能立刻消散于无形了。

却说祖泽润、沈永忠二人入城说降的第二天上午,松山城外的几处满鞑子连营,全都静悄悄的,没有再对松山城进行炮击。

到了当天中午,吕洪山方向、小凌河口方向以及止锚湾船营方向,相继传来了隆隆的炮声。

满鞑子大军虽然停止了对松山城的炮击,但却将前一天轰击松山城的那些重炮转移到了别处使用,兵分三路,开始了拔除松山外围明军据点的战斗。

满鞑子此举,虽然早在杨振等人的意料之中,但是,当事情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变化的时候,杨振与城中诸将却忧心忡忡。

满鞑子的这个做法说明,他们真的是下了决心,要在松山城外长期作战了。

吕洪山上的乳峰岗也就罢了,反正锦州城的方向也不可能有援军前来,丢了也就丢了,至多是人力兵马的损失。

可是小凌河口南边的水手营沙洲,以及更南边的止锚湾船营,一旦丢了,那就真危险了。

在杨振的一再重视与强调之下,松山城各路官军的将领们,如今都认识到了松山东部和南部海岸的极端重要。

他们也都不再寄希望于杏山、塔山方向的官军能够保障松山城的粮道了,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由仇震海、俞亮泰和严省三坚守的松山海岸上。

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粮道与后路。

一旦那里被满鞑子攻占了,那么松山城的沦陷就将是迟早的事情了。

所以当中午时分,松山城的东南方向,紧跟着松山西北方向,传来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隆隆炮声之后,杨振与松山城内诸将一个个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但是出于对野战陷入重围的担心,杨振还是否决了张臣、李禄等人提出的出城作战的建议,继续率领松山各路官军的主力,留在松山城里观望形势发展。

同样是当天中午,仇碧涵与弟弟仇必勇,陪着他们的母亲沈氏,去了松山总兵府前院西跨院的地牢,探看了沈永忠。

庆幸的是,虽然沈氏与娘家人已经多年未曾往来了,而且对于沈永忠这个侄子也没有太深的印象,可是当沈氏出现在沈永忠面前的时候,沈永忠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姑母。

沈永忠认出了自己的姑母沈氏以后,剩下的就好办了。

仇碧涵、仇必勇虽然早已不是当年模样,但是音容笑貌毕竟还有当年的影子,当下只略作介绍,便一一相认了。

说起当年海上的往事,说起沈氏族人的命运,沈氏与沈永忠姑侄俩一会儿欢笑,一会儿沉默,一会儿叹息,一会儿落泪,姑侄俩多年未见的疏离隔阂,很快就消散不见了。

到最后,听着城外隐约传来的隆隆炮声,沈永忠当着祖泽润的面儿,不失时机地劝说自己的姑母沈氏,去说服松山总兵杨振开城投降。

沈氏先是顾左右而言他,尔后叫来了负责看守地牢的郭小武,叫他给沈永忠换了一间囚室,备了铺盖,备了酒肉,最后领着沈永忠移到了新的囚室之中,再次畅谈良久,方才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