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38章 攻守势相易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38章 攻守势相易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周宫城,乾阳宫。

贾琮这一番话,既不偏不倚,又理据充分,充满缜密有度的说服力。

嘉昭帝原本愤懑恼怒神色,犹如汹涌而起的潮汐,渐渐从脸上褪去。

一旁的韦观繇听了贾琮之言,心中暗自惊佩。

他想起当年金陵发生水监司大案,贾琮协助宁王侦破案件,那时韦观繇以为贾琮不过恰逢其会,有些运气罢了。

两年之后,金陵卫指挥使周正阳事发,大理寺正杨宏斌下金陵缉拿,却被其事先闻讯潜逃,使得案情陷入僵局。

嘉昭帝没有从三法司抽调干员,下金陵协助杨宏斌缉拿周正阳,而是派三法司之外的贾琮主办此案。

当时韦观繇对嘉昭帝此举,心中暗有微词。

堂堂三法司人才济济,圣上却视而不见,却派一个少年勋贵承担重任,未免让三法司官衙颜面无光。

等到贾琮下金陵未至二月,便成功侦破金陵卫军大案,韦观繇才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但也仅限于此,因韦观繇和贾琮从无公务往来,更无私人交情,虽知晓其颇有侦缉才干,但具体如何,却不得而知,也未有过见识。

如今见他并未参与舞弊案侦缉,只是听方才自己传讯,凭着这些只字片语,就能据此做出缜密剖析。

其中思路犀利,见解新僻,发人深醒,旁人忽视的细枝末节,他却能敏锐察觉,挖掘出其中疑点。

这等卓异之才,的确有几分惊艳,也怪不得圣上对其格外器重。

方才他在圣上面前,言辞表述看似公允,并没一字一句提到周君兴。

话锋却深藏锐意,对推事院刑讯手段凶戾,针砭之意含而不露,显而易见,小小年纪,城府心术已见老辣,后生可畏!

……

韦观繇见贾琮话语刚落,圣上脸上震怒之气,就已飞快敛去,就像是贾琮之言,正说到圣上心坎上似的。

韦观繇心中有些明悟,他能做到大理寺首官,又岂是泛泛之辈,哪里不能察觉出其中颜色。

他甚至想到,贾琮是否就是揣测圣心,才会有方才这番言语,如果真是这样,少年人这份急智谋略,就有些骇人了……

而且,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见过太多大案要案,阅历经验丰富。

就像贾琮所说,舞弊案主犯吴梁,宁可自尽而亡,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足以说明林兆舞弊,证供牵强,难以定论。

况且,此次舞弊大案,圣上让推事院主办,大理寺协办,堂堂三法司屈从内衙酷吏之下,实在有失体统体面。

虽其中有皇帝显赫君权,以推事院制衡司衙百官的用意,但长此以往,三法司律法立场,必定要大为旁落。

韦观繇这样的三法司主官,半生沉浸官场,深知此消彼长的道理,所思所想,比旁人更加深远。

眼下这等局势,如让推事院做大舞弊案,周君兴因此邀宠圣君,势力孽生,积重难返之下,推事院对百官的威慑压制,就会不断恶化。

到了那个时候,身为三法司高官的韦观繇,不仅个人仕途前程极其不利,酷吏当道,三法司威严被削弱,朝野不靖,后患无穷……

刚才贾琮一番话,虽明里是对林兆和舞弊之嫌,剖析因由,提出疑点,暗里却是剑指推事院凶戾之举。

而且,贾琮话音刚落,圣上眼神脸色都因此缓和,可见贾琮之言很得圣上认可,韦观繇自然不会错过这等顺风势头。

说道:「圣上,威远伯之言,中肯公允,臣深以为然,林兆和涉嫌舞弊,疑点颇多,不能草率定论。

推事院周院使刑讯过激,致使案情陷入维谷,其主理舞弊案以来,行动嚣然,导致城内形势急迫,人心惶惶。

这两日时间,已有大批举子仓惶离京,唯恐避之不及,生怕遭受舞弊案牵连,此举引发市井议论纷纷,实在有伤朝廷体面。」

……

嘉昭帝脸色阴沉,说道:「周君兴处事鲁莽,致使会试舞弊案主犯身亡,横生枝节,有负朕望。

即日起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办,一应审讯羁押,皆由大理寺统辖,推事院协助景从即可。

疑犯林兆和暂看押大理寺狱,按三法司既定法度审查,勿枉勿纵,清正公允,辩驳清浊。

主犯徐亮雄身为主考,身犯渎职鬻题之罪,扰动科举清明,罪加一等,大理寺加紧审讯,尽快落案。

其馀一应案犯,其画押供状,由大理寺覆核定罪,如再生牵扯,务必慎思明查,以免牵连无辜……

都察院所奏春闱属官风纪之过,由推事院侦缉收集佐证,大理寺覆核主审,有行为不检,贪鄙贿赂之举,绝不姑息,以清吏治……」

随侍身边的郭霖,默记嘉昭帝口谕,会让执笔太监笔录备忘,拟定中旨,颁发相关司衙。

韦观繇连忙躬身接旨,心中却是喜忧参半。

方才他顺着贾琮的言辞话风,借力打力,陈述周君兴审理舞弊大案,尺度失矩,多生枝节,难辞其咎。

鉴于眼前形势,圣上遂剥夺推事院舞弊案主审权,大理寺终于重新掌握主动。

而且,舞弊要犯吴梁自尽身亡,使得形势急转而下,案件审理结案都陷入被动,圣上已生警惕,以防牵连日广……

只是,圣上虽对周君兴有所砭斥,但显然不会就此放弃这把利刃,依旧让他侦缉春闱官员风纪之事。

韦观繇心中微微凛然,三法司和推事院对峙暗斗,圣上谋略深沉,怎麽可能没有察觉。

他对周君兴的权柄退一进一,其中皆有深意。

对于皇帝来说,三法司和推事院相互制衡,皆不旁落,才最符合圣驾所望……

……

韦观繇领旨出宫之后,嘉昭帝看了一眼,依旧侍立殿中的贾琮。

说道:「你方才之言,敏锐慎思,颇有见地,你两下金陵,屡破大案,朕知你有侦缉之才。

可惜你是今科贡士,会试相关之人,朕需有所避讳,否则,此案始发之时,朕如让你来负责侦缉,或许不会有这等节外生枝。」

贾琮躬身说道:「圣上过誉,大理寺韦寺卿和推事院周院使,都是朝廷干臣,微臣年少,不敢相比。」

嘉昭帝听了贾琮的话,淡淡一笑:「你这等年纪,言语处事,谦逊周正,自然是好的,但少年人过于持重,小心锐气消磨,暮气早生。」

一旁的郭霖听了嘉昭帝此言,心中微微一愣,圣上是严明内敛之人,这等亲和笑谈之言,即便对几位皇子,都很少会说。

这贾琮虽年少,但才能出众,能办事,懂说话,看来是越发得圣上看重……

……

神京城东,毓屏街,后巷。

巷底那座宁静宅邸,两扇黑油大门,隔绝一城喧嚣,院中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初夏艳阳照耀下,透着难于遏制的生机与活力。

穿着便利短褐衣裳的中年人,双臂袖子微卷起,坐在院中石桌旁,依旧是闲居花农模样,脚边还摆着花锄水壶,桌上红泥小炉,烟气蒸腾,茶香四溢。

此时,紧闭院门传来长短不一敲门声,中年人起身打开院门,锦绸缎庄掌柜刘文轩,闪身进了院子,脸上神情凝重。

说道:「东家,我刚收到消息,春闱舞弊案要犯吴梁,因拒绝诬证林兆和舞弊,在推事院刑房自尽身亡!」

一向神情平和的中年人,一听这话脸色不禁一变,手中茶盏微晃,杯中茶水溅出少许。

沉声问道:「消息是否可靠?」

刘文轩说道:「我们在推事院附近布有眼线,午时过后,推事院官衙内发生骚动。

大理寺正杨宏斌满脸怒色,急匆匆离开推事院官衙,走时还带走了林兆和,而且林兆和是被担架抬走,应该是受了重刑。

不久便有推事院衙差,入寿材店购买棺木,没多久装了尸体的棺木,被移至城东义庄暂存。

我们的人花了些银子,买通了办事差役,打听出相关事由,并且去了义庄查看,死者的确是吴梁,头颅碎裂,系为撞击硬物而死。」

中年人神情凝重,说道:「吴梁是舞弊案主犯,突然自尽身亡,这起大案就失去最要紧的支撑,局势一定会大变,当真猝不及防!

吴梁自入狱之后,没多久便受刑不过,招供画押,本以为此人软弱,已被推事院完全掌控,没想到他竟有这等血气之勇,始料未及……

你说杨宏斌大怒离开推事院,可想而知,必定是周君兴逼供过激,才会促使吴梁愤而自尽,光凭这一桩,周君兴便难逃其纠。

皇帝要追究其责,事情的发展,就会偏离我们的谋算……」

……

刘文轩双眉深蹙,问道:「东家,那我们一番筹谋,岂不是都要落空?」

中年人端起剩下的半杯茶,缓缓一饮而尽:「我曾说过,春闱乃社稷抡才大事,即便是当今皇帝,也无法完全掌控。

我们只是种下因由,至于如何结果,多半还是要看天意,至于你说筹谋落空,还言之过早。

自从林兆和牵连被抓,我就让晟兰在外面走动,关注事态动向,每日酉时她会回来,听听有什麽消息,再行谋划不迟。」

中年人说完话后,两人便是一阵沉默,中年人取了新茶盏,斟了一杯热茶,静静推给刘文轩。

在没有新消息之前,他们能做的是耐心等待,小院重新恢复平静,时间在无声流逝着……

一直到日头微微西斜,院墙头风声飒然,一个高挑苗条的身影,翻墙而入。

中年人微笑问道:「晟兰回来了,外头可有什麽新动静。」

身材高挑的女子在石桌前坐下,自己斟了杯热茶解渴,说道:「这些日子,因推事院有我们的眼线,所以我呆在那里的时间很少。

日常都在市井走动,因为此次会试舞弊案,大理寺正杨宏斌颇为活跃,我对大理寺衙门也多有关注。

半个时辰之前,大理寺卿韦观繇突然返回衙门,和杨宏斌带领十馀辆囚车,直接去了推事院衙门。

我心中好奇,便一路尾随,韦观繇和杨宏斌进了推事院衙门不久,便从里面带出十馀名囚犯,押入囚车返回大理寺。

我在旁看得清楚,那些囚犯都身穿儒裳,虽然破损不堪,但无疑都是士子之身。

这些囚车在市井走动,引动路人旁观,有知晓其中根底者,说这些囚徒都是因吴梁招供,而被牵连入狱的贡士和举人。

东家,这等情形分明是两大官衙移交囚犯。」

……

中年人听了此言,略微思索,微笑说道:「舞弊案爆发,按理需由三法司主办审理,这才是合乎常规法度。

但当今皇帝偏偏交给推事院主审,韦观繇身为大理寺卿,心中自然不服,如今抓住周君兴的把柄,他自然不会错过机缘。

我猜他必定已入宫弹劾,皇帝也必定已降罪周君兴,不然大理寺不会这般大张旗鼓,从推事院押走所有舞弊案嫌犯。」

刘文轩说道:「东家,韦观繇官声清正严明,完全不同周君兴这等酷吏,会试舞弊案转由大理寺主审。

引动声势必定收敛许多,对我们所图,只怕多有不利。」

中年人说道:「你说的不错,韦观繇是正统文官,他关注的是官场大局,三法司的律法正溯之位,是否被推事院这等凶戾内衙所压制。

只要科举舞弊大案,不被推事院掌控,不成为周君兴牵连构陷丶邀宠取势之物,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相比之下,科举舞弊大案,最终如何发展,牵连人数众寡,是否能为大理寺积蓄功绩,对韦观繇来说倒是其次。

如果我猜的不错,必定是吴梁突然自尽,使舞弊大案陷入僵局,皇帝担心此事引动士林民间非议。

原本名正言顺的舞弊之罪,如因此被士人庶民曲解,成了官府迫害士子,引发今科贡士以死明志,朝廷的公允和颜面何存。

再说,此次舞弊大案,已牵连进十馀名今科贡士,声势动静已委实不小,皇帝心中已生收敛之意,以免撼动朝政,落下口实,因小失大。

他削推事院主审之权,转而由大理寺主审,并不单单是周君兴失职,而是韦观繇能帮他控制收敛局势!」

……

刘文轩皱眉说道:「东家,局势一旦收敛,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就无法乱中取利,得成其事。」

中年人神情镇定,给自己茶盏斟满热茶,说道:「虽说成事在天,但有些机缘却要自己营造。

此次舞弊大案,其实可分两条线,一为今科举子应试舞弊,二为春闱属官风纪颓败。

其实,太多举子牵扯舞弊,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一旦牵连甚广,连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举子,可能都要被身陷其中,林兆和之事只怕会再度发生。

所以当今皇帝因吴梁之事,想要收敛局势,反而对我们有利。

那本蓝皮册子,可不是没用的摆设,主考官徐亮雄坠入彀中,不过是个药引子。

试问本次会试属官,又有几人洁身自好,会试入场之前,没有过结交入试举子,行沽名钓誉之举。

如想让我们原先辛苦谋划,得成其事,只能在春闱属官风纪上做文章……

我们选中的二十三名今科举子,有几人会试落榜?」

刘文轩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录,仔细翻看几眼,说道:「东家选人颇有眼光,被你挑中的举子,仅有六人会试落榜。

这六人多有潜质,来年卷土从来,未必不能登第。」

……

中年人听了刘文轩之言,微微叹道:「我选中的二十三人,林兆和本是最有价值的,其馀二十二人相加,皆不如他有份量。

林兆和能入会榜第三,已有入殿试一甲之资。

原本会元贾琮,为状元不二人选,但贾琮勋贵之身,功勋卓着,名动天下。

皇帝既要顾忌士民风议,着眼天下大局,又要制衡少年臣子名望盖天,贾琮只怕难以大魁天下。

所以,退而求其次,林兆和身为会榜第三,已有夺得状元之机,这样的人物,原本不可限量。」

刘文轩问道:「东家,这次吴梁宁可自尽,也不愿诬证林兆和舞弊,此举定能使林兆和脱罪。

到时林兆和依旧是会榜第三,状元的大热人选,如今他身陷大理寺狱中,我们是否出手襄助?」

中年人微微摇头,说道:「事情没你想得简单,士人最重令名,他牵扯入舞弊案,即便他最终脱罪,名声也已被污。

就算能够及第,前程只怕是毁了,如今他引人注目,这个关口,我们不可介入其中,免得露出破绽……」

中年人继续说道:「那落榜六人,虽才略稍逊,但也都是可用之人。

你找人和他们传话,科举乃清明之事,然官员风纪败坏,崇名贪慕,交合私授,以至舞弊之事横生。

英俊才士,黩落孙山,公义何在,正义之士,怎可束手旁观……

还要让他们知晓,我们商号在江南行走,人脉广阔,江南州县纵横,官衙密布,仔细筹谋,总有补缺之位,举人已有授官之资……」

刘文轩心中明悟,起身说道:「东家的意思我明白,我会操办好此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