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23章 天阙迎殿试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3章 天阙迎殿试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嘉昭十五年,五月初十,伯爵府,贾琮院。

天还未亮起,值夜的英莲便已醒来,看到窗棂子外漆黑一片。

正房的枣木地板,在黑沉静谧之中,反射着润泽的微光。

英莲起身揉了揉眼睛,见贾琮床榻依旧床帐紧闭,还能听到轻微的酣声。

她轻手轻脚起身,用脚试探了一下,黑暗中没找到安寝软鞋,却不知昨夜踢到哪里,便赤脚下了床。

白皙秀美的双足,纤巧无暇,踩在乌黑枣木地板上,轻盈灵动,悄无声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好。

她走到紫檀如意垂云衣架前,上面挂着贾琮和她的衣物。

取了自己的洋红印花对襟褙子,一条淡粉色长裙,又借屋外游廊的微光,找到自己的软鞋。

轻手轻脚的穿好衣裙,从外间妆台拿了发簪,又摸了一把梳子,便悄声出了房间。

她走到游廊入口,借着檐下灯笼的光亮,对着太平缸的水面,梳理秀发,扎辫盘髻。

微凉的晨风吹过,轻轻拂过水面,将俏美标致的倒影,揉成一汪碎波涟漪……

她将发髻整理妥当,又跑到流水槽旁边,用手帕沾了清水,净面醒神,因昨晚有些没睡塌实。

等到收拾过仪容,嘴里哼着小曲便进了堂屋。

虽然天还没亮,但堂屋里早烛光融亮,人影晃动。

芷芍和五儿比英莲起得还早,两人正在整理贾琮的考箱,清点里面的笔墨丶砚台丶镇纸等文房之物。

芷芍看到英莲进来,微笑问道:「天还没亮呢,你怎麽就起来,三爷也起身了?」

英莲微打了哈欠,说道:「少爷还睡着呢,今天少爷要做大事,我哪里能睡得好。

夜里还不敢乱翻身,怕吵到少爷睡觉,如今腰背还酸着呢。」

五儿笑道:「今日是三爷的大事,他都没在意,照样睡大觉,你倒是比三爷还要紧张。」

英莲笑道:「我可给少爷做了好几年书童,如今他要入宫殿试,多年苦读,朝拜灵山就剩最后一叩首。

我就巴望着少爷早些金榜题名,我这小书童才好功德圆满。」

芷芍笑道:「放心便是,这次你这书童定要功德圆满的。」

几人一边整理考箱,一边说说笑笑,五儿还往考箱放两份温热的乾粮。

等到院子里微微发亮,东方显露晨曦的光影,给飞翘檐角投下阴影,晴雯也进了堂屋。

英莲看着外头天光,清楚贾琮日常作息,连忙回了正房,刚进屋子正看到贾琮掀了床帐。

此时,院门口响起脚步声,龄官带了两个小丫鬟,提了几个食盒的早点,开始在堂屋摆盘。

正房之中,贾琮起床梳洗整理,房间里传来走动的步声,还有英莲和晴雯脆生生笑语。

随着晨光微明,整个院子在静谧之中苏醒,洋溢着温和安逸的烟火气息。

院门口再响起脚步声,迎春丶黛玉丶探春丶宝钗等姊妹一早过来,给贾琮殿试送行。

史湘云清脆飒爽的嗓音,远远听着特别悦耳。

此时,贾琮已梳洗穿戴完毕,刚进堂屋,看到迎春等姊妹都已在场。

迎春笑道:「今日是琮弟的大日子,我们必要过来一送,今日入宫之后,琮弟就要蟾宫折桂,多年苦读也就得了正果。」

贾琮知道闺阁千金起身,可不像他那样便利,妆容穿戴要花不少时间,只怕姊妹们天没亮都已起身,心中凭生暖意。

笑道:「二姐姐多年来看顾爱护,还有姊妹们相伴眷待,不然我真不知是什麽情形……」

……

卯时刚至,贾琮便动身出府,平儿也从西府过来相送,同来的竟还有贾母的大丫鬟鸳鸯。

往日贾琮科举下场,贾母都没怎麽在意,或许是贾琮得中会元,两府贺客荣盛的情形,让老太太再也无法忽视。

因知道贾琮今日入宫殿试,竟有些破天荒让鸳鸯代她送行。

等到贾琮出了内院垂花门,便让迎春等姊妹留步。

等出了内院,便看到贾政也早早过来,又对他说了些勉励的话语,叔侄两人一路走到东角门。

管家早准备了车马小厮,贾琮带了江流,坐上马车直奔神京宫城。

东方的天空愈发明朗,金红灿烂的霞光,辉映着巨大都城。

在神京的各个方向,三百馀名会试贡士,都和贾琮一样,或者徒步,或乘坐车马,向着恢弘的大周宫城汇聚。

在都城的各处,还有上千落榜举子依旧滞留神京,今天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不太平静的一日。

但凡科举得中举人,都是家资小富之人。

他们中许多人准备游学数年,增长见闻,夯实学问,或准备在神京寓居读书,等待三年后会试大比。

还有不少人想等着殿试结束,亲眼得见那些人物金榜题名,以为自家勉励,激发壮志,来年卷土重来。

当然,也有不少人遭遇落榜,心志低迷,但因其他原因,依旧没有离京返乡。

……

神京城西,秀春坊。

这里是城西最富庶的坊区,随处可见精美雅致的院落楼阁,朝堂上许多高官的别苑,都坐落在这个坊区。

在坊中一座别苑的客房中,昨夜周严难以入眠,即便有俏丽的凤鸣陪寝,风雨癫狂之后,依旧入眠难安。

今日大早起来,便让人出门买了酒菜,一个人借酒消愁,凤鸣只能小心翼翼在旁伺候。

因为,今日是上榜贡士入宫殿试的日子,周严想到当初入贡院应试一幕,发现主考官突然变动,那如晴空霹雳的情形。

就因为他考前失算,读书应考走偏了方向,才导致本次会试一败涂地。

如果他不是沉迷黄宏沧的拟题,考前占用大量心力揣摩,而是按部就班温习经书应考,或许就有上榜机遇。

看到一同入京,曾同店入宿的林兆和丶吴梁都会榜高中,唯独他一人名落孙山,当真是颜面扫地。

林兆和是杭州府解元,即便放眼天下,大概都是可数的举业骄子,周严有自知之明,自然是不敢和他相比。

但是,自从入京之后,他与这两人相交日久,却知道吴梁虽也有才华,但与他相比当在同列,并没什麽优异高下之分。

而且,吴梁和他一样,考前便得知黄宏沧中选主考官,他们都极重视黄宏沧点拨之拟题,同样沉迷黄氏拟题的揣摩和习作。

但是,两人进入会试考场,吴梁面对主考官骤变,怎麽就可以从容应对,发挥完全没有失措,反而高中会试次榜。

对于这件事情,一向自视不低的周严,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才华不如吴梁,所以才没有剧变之下的应变之功。

他只会觉得自己时运不济,与人无尤,吴梁不过是鸿运当头,侥幸之下才能高中次榜。

自从会试看榜返回之后,他便如中魔咒,不平之念,怨怼之心,与日俱增,明知这等杂念于事无补,但就是无法克制。

这十几日以来,他的心思都处在纠葛的深渊,走火入魔,难以自拔。

即便有凤鸣这样的美婢,一味奉迎风流,床笫厮混,似乎依然让他不得舒缓,整日失魂落魄,吃睡不安,人都瘦了一圈。

正当周严举杯狂饮,酒气上涌,便想拉着凤鸣鬓闹,突然门口传来脚步声,周严连忙把手从凤鸣的衣襟中抽出……

一个衣裳华丽的年轻公子,步态悠闲斯文的走入房间,似乎根本没看到那风流一幕。

他脸色神情淡然,嘴角带着一丝笑意,说道:「兄长倒是好兴致,大早起来便小酌怡情,倒也是逍遥。」

周严看清来人,也坐直了身子,拉了拉衣领,苦笑说道:「贤弟取笑了,愚兄一个落第之人,不过借酒浇愁罢了。」

那年轻公子看了凤鸣一眼,话语略带揶揄,微笑说道:「可是凤鸣服侍不好,让兄长还不得欢畅?」

周严神情有些尴尬,说道:「贤弟又说笑了,都很好,都很好……

本来落榜之后,想即刻启程返乡,继续攻读诗书,来年再下场一试,不过得了贤弟和七叔盛意挽留,又叨扰了许多日。

愚兄准备过几日就启程返乡,明日还请贤弟带我拜别七叔,这些日子蒙七叔和贤弟关照,严感激不尽。」

那年轻公子并没接周严的话头,而是说道:「兄长可知今日是春闱殿试之日,今日之后,上榜之人,蟾宫折桂,直上青云。

兄长也是满腹才华之人,此番就此落第,难道真的甘心?」

周严听了这番话,心中被挑动满腔郁气,说道:「愚兄自然知道今日是殿试之期,想我多年苦读,无一日敢懈怠,依然功败垂成。

这是天不佑我,如之奈何,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等到回乡之后,再苦读数载,总有如愿以偿的一天!」

那年轻公子微微一笑,神情中有隐含的不屑,说道:「科举之路,历来艰险,小弟也曾遭遇小人,也曾挫折颓败。

科场之上不单以才情论高低,更不取决于时运胜败,更要紧的还有各人手段高低。」

周严听了这话,心中不由自主一跳,有些纳闷的问道:「贤弟此话何意,科举下场,只凭才华,为何又说手段高低?」

年轻公子还是不接周严话头,只是自顾自说道:「我知道兄长心有不平,大丈夫胸有块垒,兄长就不想一探究竟。

兄长如执意要回乡,我和父亲都不会阻拦,但你这一走,怕是要错过一场大机缘……」

……

卯时二刻,贾琮和数百名贡士,陆续到达大周宫城承天门,礼部尚书郭佑昌带着数名礼部官员,早已在承天门等候。

与郭佑昌同列之人,还有本次会试三大主考官,内阁大学士王士伦丶吏部尚书陈默丶户部左侍郎徐亮雄。

站在他们之后有十多名官员,是本届会试十八房同考官,他们都是本次殿试协理官员,一众官员声势不小。

他们都看着数百名新科贡士,其中很多人都是他们本房遴选,与这些同考官都算结下渊源。

这些新科贡士经他们点选,才能最终会试上榜。

他们能在今日殿试走得更高丶更远。

对于在场的主考官和同考官来说,都是大有益处之事。

所以,这些官员看着意气风发的新科贡士,他们各自的目光都有些复杂。

其中自得者有之,期许者有之,也有人胸有欣慰,或目光中流露犹疑忐忑,也不乏其人……

……

本年会试上榜贡士三百人,但今日参加殿试却不止三百之数。

其中有几十名贡士,并不是本年上榜,而是上届会试上榜,因丁忧丶疾病等原因,不得不放弃殿试,转而参加本届殿试。

所有到场贡士经礼部点名应答,核对正身,然后根据上榜名排队,经承天门驻守金吾卫盘查搜身,确定无虞才能入宫。

贾琮作为今科会元,毫无疑问站在队列首位,身后依次站立,居于其下的数百名贡士。

今日他穿件崭新的士子青袍,风姿隽美,气度洒脱,犹如玉树芝兰,光华灼灼,吸引了所有官员的注视。

吏部尚书陈默看着风姿卓绝的贾琮,见他即便成为全场焦点,受到众人瞩目,神情依旧淡然从容,毫无窘迫之态。

他手抚花白的胡须,一双老眼目光闪烁,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一旁的王士伦注意到陈默的神情,问道:「陈大人见到眼前此景,作何感想?」

陈默叹道:「老夫看到他们,便想到当年也曾意气风发,满怀报国之心,昂首步入承天门,恍如昨日啊。

只是岁月已逝,时间已过三十多年,如今垂垂老矣。」

王士伦微微一笑,说道:「陈大人不可妄自菲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朝廷什麽时候,都需陈大人这样的数朝老臣。」

陈默看着站在队伍首位的贾琮,说道:「贾玉章的确名不虚传,科场数度魁首,武略军功封爵,后生可畏。

这等场合之下,他被所有人瞩目,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像个没事人一样,这等城府气度,怎麽都不像舞象之年,也是古怪。」

王士伦笑道:「这有什麽古怪的,世间美质良材,灵根宿慧,少年早发,也是寻常之事。」

陈默笑道:「老夫这麽就忘了,王大人当年也是少年登第,青春得意,名动天下,也和贾玉章极为相似……」

……

两人这边低声闲话,那边三百多名贡士,经过金吾卫盘查,已经排队通过承天门。

两百名大汉将军被临时调集,护卫三百多名贡士入宫。

以贾琮为首的贡士队伍,跟随着礼部尚书郭佑昌的脚步,出承天门,过瑞门,一直到了午门之前。

午门共开五道门洞,此五道门户进出皆有严格礼制。

正中门洞除了皇帝出入专用,或迎娶皇后时通行。

除此之外,只有殿试状元丶榜眼丶探花出宫,才有荣耀从正门出宫。

王公百官进宫走正中门洞两侧的门洞,左右掖门也只在殿试以及大朝之时才会开启。

五门规矩森严,一旦走错,就会有杀身之祸。

数百贡士到了午门之前,便停下脚步。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之下,所有贡士根据上榜名次,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

殿试贡士队伍,通过午门之后,一路经过会极门丶文华殿丶武英殿丶东西华门。

一直走到奉天门,浩浩荡荡的贡士队伍,再一次停脚步。

因为,奉天门便是内宫和外宫的门户,比午门更加森严,大部分官员除了殿试,一生都没再跨入奉天门。

数百新科贡士,望着奉天门高大巍峨的朱红大门,门上密布碗口大铜钉,闪动着幽冷的金光。

这三百多名贡士,即便其中少数人已有官身,但都是官职低微,他们和其他贡士一样,都是首次看到奉天门。

他们都是科场骄子,人人都有不俗见识,都清楚奉天门在宫城中的特殊意义。

人人站在这帝王门户之前,油然而生强烈的压迫感,数百人的队伍鸦雀无声,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贡士队伍之中,只有站在首位的贾琮,神情如常。

因他曾数次入乾阳殿面圣,每次都要经过奉天门,皇家门户虽然威严,但他还能坦然处之……

一直辰时鼓声响起,伴随旭日东升,金色朝阳,犹如浩然皇恩,披散在每一个贡士身上。

奉天门后传来鼓乐之声,奉天门随之缓缓开启,似乎有一阵无声气息,扑面而来,强大而庄严,让每一个贡士心生凛然。

……

殿试贡士队伍进入奉天门,再次停住脚步。

皇极殿前广场丹陛前,以内阁大学士王士伦为首的阅卷官,以及十八位会试同考官。

参与殿试的印卷官丶掌卷官丶弥封官丶监视官等执事官,一共数十名官员。

他们列队而立,人人神情严正,理衣正冠,接受三百多名殿试贡士的参拜。

等到辰时一刻,宏正悠扬的钟罄鼓乐响起,皇极殿的宫门缓缓打开。

殿试执行官和殿试贡士,在礼部官员引导之下,依次进入皇极殿。

嘉昭帝身穿青底明黄团龙冕服,头戴二十四旒通天冠,千呼万唤中步入大殿。

所有殿试官员,以贾琮为首的三百多名贡士,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

嘉昭十五年殿试大礼,就此拉开序幕……(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