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29章 人心皆叵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9章 人心皆叵测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29章人心皆叵测

五月十三,日落时分,神京城西,秀春坊。

坊中一座别苑客房中,酒气熏然弥散,窗外落日馀晖,赤红如血,照在书案前倚坐的男子,投下一道扭曲的影子。

书案上放一张雪浪纸,水墨淋漓写满了字,旁边摆一本《刘吉川文录》,还有一本半新旧的蓝皮小册

那本《刘吉川文录》封面崭新,但摺痕深刻,书册边角翻卷,看得出最近被人频繁翻阅。

男子举起手中酒壶,将最后残酒一饮而尽,布满血丝的双眼,望着案上的雪浪纸,眼神充满犹豫嫉恨。

自落榜之后,周严本想离京返乡,在临走之前他的族弟来访,说出了一番言语,让他犹如晴天霹雳。

时间过去多日,那日族弟的话语,无时无刻在周严耳边回响,让他陷入无限的沮丧丶愤怒丶不甘……

「兄长有所不知,会试开考前一日,雍瑃街鸿兴南货店被推事院查抄,店主夫妇和夥计都下了推事院大牢。

官府虽没有声张此事,但众目睽睽之下,事情却是瞒不住人的。

那店主夫妇被抓,就是因卖给礼部黄宏沧的鼍肉,竟然下了剧毒,黄大人因此中毒垂危,所以才无法担当会试主考之职。

小弟也是偶然得知,兄长好友吴梁不知如何听到风声,在南货店被查封之后,便赶到附近打听此事。

兄长是才智之事,后面的事情,不用小弟来说,兄长必定也能猜到。

那吴梁必定因此得知,黄大人身中剧毒,无法履事主考官之荣。

市井流传那本蓝皮小册,想来兄长必定看过,上面的主考候选之人,能和黄宏沧官职资历相近之人,非徐亮雄莫属。

小弟这种才疏学浅之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吴梁堂堂举人,必定也能想到这点。

记得上月小弟和兄长小酌,兄长曾经说过一事,吴梁的夫子与徐亮雄有旧,曾经书信将吴梁引荐于徐大人。

兄长还恰逢其会,得以和吴梁一同拜谒徐大人,甚至还得到徐大人的拟题点拨……」

……

他那族弟的一字一句,似乎都钻入他心底,充满蛊惑之力,将他拉入黑暗阴沉的深渊……

周严能考中举人,并非才智愚昧之人,他仔细思量族弟的言辞,发现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虽有揣测,但必定就是实情!

吴梁定是会试前一日,机缘巧合之下,得知黄宏沧中毒出事,并推断出徐亮雄可能是接替主考之人。

周严想到会试下场之前,他和吴梁路过文翰街萧家书铺,吴梁还买了一本《刘吉川文录》。

因为徐亮雄对刘吉川《退思记》一文十分推崇,他给两人出的拟题,也和《退思记》一文大有关联。

当时自己还劝过吴梁,会试在即,他应多揣摩主考官黄宏沧的拟题,别在徐亮雄这无关之人身上耗费时间。

如今想来自己是多麽讽刺可笑……

周严心中匆忙沮丧和嫉妒,他没想到吴梁竟有这等通天机缘,自己命数却这等颓废,错过了这等大好良机。

吴梁定是会试前一日,意外得知变故,推测出徐亮雄接替主考,于是连夜揣摩徐亮雄所出拟题,还有刘吉川那篇《退思记》。

周严甚至让人去了一趟萧家书铺,买了一本《刘吉川文录》,仔细揣摩阅读其中那篇《退思记》。

他越是阅读《退思记》,内心的悔恨和嫉妒,便越发难以克制。

因为他发现刘吉川这篇《退思记》,和徐亮雄当初所出拟题,还有会试那道策论主题,都有息息相关的联系。

而且,会试第三场的策论大题,完全就是从《退思记》中截取题旨,再少许演变编制而出。

如果自己能在会试入场之前,仔细研读揣摩刘吉川的《退思记》,定能写出一篇出色的策论,会试上榜不在话下。

他已完全肯定,吴亮之所以能会榜高中,便是得了这等取巧之利,否则以他的才学,绝不能有此斩获成就!

这些日子以来,周严无数次翻阅刘吉川文录,他每读一次《退思记》,心中的懊悔和嫉恨,便会加重一分。

他和吴梁本来约定,会试前一日小聚,但那日他和族弟小酌,意外饮酒过度,错过了和吴梁的约定。

他也曾想过,如果那次没有爽约,或许吴梁会把黄徐相易之事,及时告知他。

或者吴梁为了自己发迹,从而隐瞒此事,根本不会告诉他……

不管是哪种结果,如今都不得而知。

但是会试结束之后,他曾和吴梁在贡院外相遇,吴梁对此事绝口不提,却是千真万确的,这让周严心中愈发生出怨怼。

吴梁的才华与他只是同列,可吴梁却用诡诈取巧之法,窥取功名仕途,自己清白行事,却名落孙山。

他心中不服,觉得上天何其不公,自己十馀年苦读诗书,却要承受这样不堪的结果,他心中不甘!

……

他的族弟似乎对此事颇为义愤填膺,劝说他不可就此罢休,举告考官徐亮雄与举子吴梁行舞弊之举。

周严受到族弟的鼓动,心情激愤之下便写了诉状,但是写好之后心中又有犹豫。

他即能考中举人,学问见识都不会太差,科举一向是朝廷社稷大事,一旦爆出科举舞弊之事,就会掀起偌大风波。

自己一个白身举子,就要对峙徐亮雄这样的二品高官,其中到底会有什麽风险,眼下谁也说不准……

正当周严有些举棋不定,借酒浇愁之际,门外响起脚步声,一个衣裳华贵的年轻公子,步态悠然的走了进来。

他刚走到门口,闻到房里浓重的酒气,有些嫌恶的眉头一皱,但是马上平复神情,依旧迈步走了进来。

进房后他只是瞟了周严一眼,看到书案上满是字迹的雪浪纸,眼神一亮,似乎有些如获至宝,拿起纸张仔细浏览起来。

他飞快读完诉状,赞道:「兄长不愧为举子之才,这份诉状写的条理清晰,叙事详尽,字里行间皆为慨然正气,小弟十分佩服。」

周严神情犹豫,语气有些不安,说道:「贤弟,科举舞弊之事,非同小可,愚兄此番落榜,如今举报他人舞弊,会不会被人诟病。」

年轻公子闻听此言,眉头微皱,继而脸色一正,说道:「兄长何必出言,我和兄长都是读书人,科举是我等学子毕生功业所系。

兄长饱读圣贤之书,因知先圣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如今有奸邪之辈,玷污国朝科举大礼,妄行鬼蜮舞弊之举,巧取仕途功名,致使兄长这等真才实学之人,堕于名落孙山之境。

此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我都是儒家子弟,名教传人,既知其事,坐视不理,岂不愧读圣贤之书。」

年轻公子见自己慷慨激昂的话语,似乎没太打动周严,他脸上依旧难去犹豫之意。

心中不禁有些鄙夷,继续说道:「兄长应该知道,科举是朝廷抡才大典,素来为圣上和百官所重。

朝野内外对科举舞弊,向来深恶痛绝,兄长身历事中,知悉内部,就该当仁不让,慨然举告揭露。

兄长行此义举,不出数日就要贤名远播,名声大噪。

多少如兄长般苦读诗书的举子,因舞弊之举,遭受不公,名落孙山,他们都要为兄长振臂高呼……」

年轻公子言语缜密,情绪激昂,话语清正,周严心中被挑起一腔热血。

他想到自己虽名落孙山,却能因此事名动士林,岂不是另成佳话……

年轻公子继续说道:「兄长的事情,前日我已告诉父亲,父亲是朝廷重臣,素来受到圣上器重。

父亲听说兄长的事情,也是一腔义愤填膺,只要兄长慨然行此义举,父亲必定不会袖手旁观!

一旦科举爆出舞弊之事,天下士林群议纷纷,连原先会试榜单都要封禁重选,以兄长之才未必没有一线机缘。

父亲曾经说过,兄长如举报舞弊之事,便是社稷功臣,天下士子楷模。

朝廷必定有所封赏,或是赐官,甚至恩赐科甲出身,都是未为可知的……

兄长,大丈夫行事,必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瞻前顾后,世上许多事情,都是义之所往,万不可轻易错过名望之机……」

要说年轻公子前面的话语,虽然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但并没有怎麽打动周严。

但是最后说的那些话,如会榜封闭重选,举告科举舞弊,必定朝廷封赏,甚至封官赐科甲出身。

却是一下戳中周严内心最炙热的渴望,将他内心的野心邪念瞬间点燃,原先的顾忌担忧一扫而空……

……

五月十三日,夜幕下的皇城,比起白天的巍峨壮丽,多了一丝严峻阴森。

春闱三大主考官,王士伦丶陈默丶徐亮雄依次走出乾阳殿大门。

四名内侍打着灯笼,为他们三人引路,明亮摇曳的灯火,在漫长的甬路上游移前行。

灯笼的光亮只能照见十步距离内,再远的地方一片漆黑,似被雄壮宽敞的皇城吞噬。

从乾阳殿到出宫的午门,距离着实不短,王士伦和徐亮雄都正当盛年,一路走来还能应付,陈默年至六旬,走起来颇为吃力。

四个引路的内侍,经常是走过一大段路程,就慢下脚步,让年迈的陈默得以喘息。

等到三人出了承天门,离开宫门不到百步,宫中更鼓响起,正好过了戌时,三人听到身后承天门落锁的声音。

今日三人入乾阳殿,向嘉昭帝禀告三百殿试墨卷评阅排名,并和皇帝商榷一甲三名的最后人选。

从二甲十六名往后的排名,并不需要皇帝过问操心,三大主考官也基本按十八房同考官意见。

今晚乾阳殿中主要商议确定殿试前十八名,而二甲头十五名人选,也早已基本确定。

所以,需要皇帝和三大主考官商榷,不过是六位一甲候选人,最终选择那三位点为一甲三人。

一甲状元丶榜眼丶探花如何点选,已不单单是才华文章高低,更多的是利弊权衡,大局所需。

或许三大主考官各有心思,但是嘉昭帝经过两日权衡,心中早有了定论。

因此,等到事情落地,三大主考官还赶得及宫门落锁前离宫。

……

等到三人走到午门处,各自府上的马车仆人,早已经等候多时。

徐亮雄神情有几分低落,先向王士伦和陈默告辞,上了自家马车离去。

此时,午门外空荡荡一片,除了两家的马车和仆从,再无旁人。

城门楼上悬挂的巨大灯笼,洒下一片朦胧的光亮,将城楼下的空旷照得影影绰绰,透着隐晦不明的意味。

王士伦看着徐亮雄的马车远去,说道:「陈大人是两朝老臣,阅历广博,见识卓然,世道沧桑,朝堂深浅,无不知悉。

定知贾琮身份特殊,有状元之才,却不宜为状元之身,可陈大人却在御前为其举荐,让晚辈颇有些不明。」

此时那四名执灯引路的内侍,早已经返回了宫内。

陈默并没立即回话,而是背着手,微躬着腰身,如同闲庭信步般走了几步,王士伦也随意跟了上来。

两人不知是有意无意,都离自家马车和仆从远了一些……

空旷无人的午门,夜风栗然,两人的官袍在风中飞卷不定。

陈默说道:「当今圣上谋略深沉,圣心独裁,何人宜入一甲,圣上心中十分清楚。

老夫举荐贾琮为状元,圣上否与不否,哪里需要他人主张,但圣上却问弘仁的意见。

圣上心中早有谋断,贾琮才能卓然,文武兼备,圣上定会重用,如何示之以恩,用之得法,在乎一心。

有些话圣驾不便说,只能由我们臣子来说,昨日弘仁御前回复,便十分妥当。

有些事既然难以回避,老夫不过是先将话说了,占得先机,圣意之下争取最好结果,于人于己,于君于臣,都是好事。」

夜色之中,王士伦向陈默微微拱手,说道:「晚辈受教。」

他又问道:「陈大人觉得徐亮雄此人如何?」

陈默神情凝然,手抚花白胡须,说道:「徐亮雄才华出众,精明锐气,也算是个人物,但太过急功浮躁,失之宏正,不足以谋……」

……

神京,推事院衙门。

夜色之中,一骑快马飞驰而来,到了官衙门口,马上骑士飞身下马,向守门推事院校尉出示腰牌,步履不停直入推事院衙门。

虽已至戌时,院事周君兴官廨依旧亮着灯火。

马上骑士手持腰牌,经过推事院重重门户,到周君兴官廨门口,躬身说道:「启禀大人,秀春坊之事已落定,小人送来蜡封秘件,请大人查阅。」

周君兴霍然起身,目光炯炯,说道:「呈上来!」

来人取出背囊里一个臂长竹筒,周君兴查看竹筒接口,封堵红蜡完好无损,还盖了一圈印鉴。

他微微点头,来人后退几步出了官廨。

烛火之下,周君兴剥开竹筒封蜡,从里面取出一个纸筒,那是一张上等雪浪纸,上面字迹井然。

周君兴飞快浏览纸上内容,嘴角露出笑意,又变成栗然阴森的笑声,透着掌控一切的嚣然,在官廨中悠悠回荡。

他对着门外值守校尉喝道:「来人,传郑英权来见!」

没过一会儿,推事院主事郑英权走入官廨,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今日到了下衙时辰,周君兴便传下话来,让郑英权一干人等,留衙待命,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应对,具体什麽事并没明示。

「英权,将有大事发生,明日我上衙之后,有一件要紧事,需要你取办,务必要做到稳妥,占得先机!」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四日,伯爵府,贾琮院。

清晨,卯时二刻,贾琮掀开床帐起身,侧榻上五儿也跟着起身。

一边帮着贾琮穿衣系带,一边问道:「三爷,今儿这麽早起身,平时上衙可不见你这麽早。」

贾琮笑道:「今日城外工坊有要事,所以再些过去,如果今日顺利,便可轻松一段时间了。」

五儿听了也不再问,只是帮着贾琮梳发束髻,她知道贾琮在火器司的差事,有不少忌讳,所以一向都不多问。

贾琮等到梳洗过后,又用过早点,辰时未到就出了府门。

前些日子,后膛枪撞针经过改良锻造,已做到连发二十六弹,撞针不出现断裂,距离连发三十弹无故障,不过一步之遥。

今日工坊会出炉最新批次后膛枪撞针,据说锻造工匠估计,其质地强韧胜过以前批次,极可能达到连发三十弹无故障。

后膛枪营造在贾琮主持下,已经持续近半年时间,最终营造合格可能就在近日。

所以,贾琮近日起了大早,因为伯爵府至城外工坊,路上需花费不少时间,更是想早些知晓,新批次撞针的实际效果。

他的马处经过午门附近,看到这里已聚集不少官员,辰时午门开启,他们就要入宫上朝。

贾琮如今是五品官职,又是工部下属司衙主官,本已有上朝资格。

但他主辖火器司事务,诸事涉及军国机密,并不适宜当朝禀奏,所以除了大朝会,日常朝会他并不出席。

他打量了一眼午门外的上朝官员,便放下车帘,马车径直驶往城外工坊。

午门处聚集的上朝官员,都是三五成群闲聊,等待辰时午门开启。

人群之中,唯独推事院周君兴肃然而立,没有任何官员上前搭讪,他的周围似乎生人勿进。

但他毫不在意,目光盼顾鹰扬,透着枭然之气。

离开周君兴不远处,聚集着七八位都察院御史,雍州道七品御史孙守正也在其中。

周围的御史同僚都在相互闲聊,孙守正也会说上几句,但言语有些心不在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