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62章 笔墨藏柔情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62章 笔墨藏柔情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3 10:46:3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荣国府,荣禧堂。

贾琮听了史鼎之言,暗自心惊,后膛枪不过刚研制成功不久,竟然就有人暗中觊觎。

因火器工坊需在年底之前,完成五百支后堂枪营造,嘉昭帝下旨相关部衙全力襄助其事。

当时户部曾从雍州各地筛选能工巧匠,这些人在进入火器工坊之前,都要经贾琮和工坊大匠考核筛选。

其中两名来自上等铁匠,经过工坊大匠掌眼,认定他们技艺过关。

但工坊为保障后膛枪营造机密,要与所有新入坊工匠签订契约,半年内不得跨出工坊,违者以通敌论处,以司法牢狱刑之。

大部份入选工匠都对此项无异议,他们看重工坊为官府所办,且发放高额薪银。

温饱糊口匠人之流,半年不离开一个地方,不过等闲视之,大都并不在意。

但贾琮和这两名工匠接触问话,察言观色之下,发现他们对半年不得踏出工坊半步,显得有些恐慌抗拒。

而且,这两人对工坊支付高额薪金,只是面上表示满意,并没有太多兴奋之情,与其他入选工匠颇为不同。

这贾琮隐约感觉不同寻常,为了宁缺毋滥,谨慎从事,在最后入选的关口,这两名工匠被他剔除。

或许正是他这样的决定,让锦衣卫盯上了两名工匠,稍加审讯之后就将他们收押,没想到锦衣卫真从中挖出内情。

贾琮问道:「后膛枪不过刚刚研制成功,就被人觊觎,兹事体大,世叔,锦衣卫可曾抓到幕后之人?」

史鼎说道:「锦衣卫对两名工匠严刑问供,他们招供有人许以重金,让他们进入火器工坊,一探工坊火器营造机密。

这两人开始只是贪图巨额金银,收了对方的部分酬金,意图混入工坊。

后来工坊遴选工匠,他们得知入坊之后,半年之内不得踏出工坊半步,否则要被官府论以重罪,便开始有些害怕,后悔应承此事。」

史鼎微笑说道:「还是玉章行事谨慎,看出他们身上的端倪,即便他们本身技艺过关,还是将他们从入选工匠中剔除。

据这两人招供幕后之人的姓名和容貌,前些日子锦衣卫搜遍城内所有药铺丶医馆,都没有找到此人。」

贾琮问道:「世叔,为何锦衣卫要搜查药铺和医馆?」

史鼎说道:「据那两名工匠招供,指使他们的幕后之人,身上有股浓烈药草味道,锦衣卫推测此人做药铺行当,或者经常出入医馆。」

贾琮听了此话,并不觉得有什麽奇怪,幕后之人指使工匠混入工坊,妄图窃取火枪机密,这本就是抄家灭族之事。

但凡行事必定十分小心,他告知于人的姓名和身份,必定都是虚构伪造,一旦察觉两名工匠落网,此人定会早早销声匿迹,或隐蔽行踪,哪里那麽容易抓到。

史鼎继续说道:「圣上对此事大为震怒,让锦衣卫指挥使许坤继续严查此事,还让我参知其中,一旦锦衣卫馀力不足,可以从五军营抽调人手。

圣上为防患未然,无所遗漏,还让锦衣卫加紧翻查火器失窃私造旧案,一旦有所起获,绝不姑息。

玉章,你研制而成后膛火枪,威力惊人,闻所未闻,堪称镇国神器,如今又主事后膛枪大批营造,身负重任。

一旦后膛枪展现于世人之前,工部火器工坊和你,都会被世人瞩目,不知有多少魑魅魍魉,会有所异动。

我告知你这些事情,也是给你提个醒,凡事务必谨慎,不可大意。」

……

史鼎能和贾琮说这些话,不仅出于贾史两家的密切关系。

自从贾琮在贾家崛起,步步卓绝,如今进士及第,官封翰林,前程难以限量。

史鼎身为嘉昭帝的心腹之臣,更深知贾琮奇才峥嵘,深得圣上器重,将来仕途必定不会止步于五品,在朝份量势必与日俱增。

史鼎的才略远在兄长史鼐之上,是史家这一辈实际掌舵人。

不管是出于贾史两家亲缘血脉,还是史湘云和贾琮的特殊关系,他对贾琮都会起近水楼台之念,将这位出色后辈视为史家未来一大臂助。

所以他才会放下某些顾忌,将自己参知锦衣卫的秘事,藉机和贾琮和盘拖出,让贾琮可以因此提高警惕,防患未然。

……

贾琮听了史鼎一番话,心中生出一阵凛然。

史鼎的话不仅让他对火器工坊之事,多添了一份谨慎小心,他还从中听出不少话外之音。

当初嘉昭帝亲临火器工坊,看过后膛枪演练之后,龙颜大悦。

忠靖侯史鼎就曾提出,辽东发生改进型鲁密铳失窃,引发金陵火器私造,如今后膛枪营造成功,更应防范于未然,嘉昭帝就深以为然。

如今被自己遴选剔除的两名工匠,又引发出这样的事端,只怕嘉昭帝心中的忌惮,会显得愈发深沉。

他让锦衣卫追查此事,并加紧翻查金陵火器私造旧案,让忠靖侯史鼎参知此事,关键时刻襄助人手。

嘉昭帝此举是在给许坤施加压力,只要他办事不够得力,皇帝即便不是走马换将,也会大幅削减锦衣卫的权柄。

锦衣卫身为皇廷内衙,皇帝的鹰犬走狗,所有的权柄和荣耀,都来自皇帝的认可和赏识。

贾琮能够想像,锦衣卫指挥使许坤为保住官位权势,对火器阴霾要案追查,必定会全力以赴,甚至为达目的,敲骨吸髓,不择手段!

贾琮想起曲泓秀从金陵传回消息,新任金陵锦衣卫千户王彰江,自到任之后,便对金陵火器私造案穷追不舍。

并通过翻查涉案甄家子弟甄世文,大肆查封甄家在金陵城的店铺产业,还一度入甄家大宅搜查。

贾琮相信王彰江的一番举动,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朝廷换掉缉案不利的锦衣千户葛贽成,让王彰江这样的人物上马,只怕是早有深意,王彰江到任前必定得到某种授意。

如今神京这边再起变故,金陵火器私造案重新翻上台面,锦衣卫指挥使许坤骑虎难下,推波助澜之下,金陵王彰江行事只怕会变本加厉。

此时,贾琮想到甄老太太去世已过半年,想到还在城东皇陵守制的甄芳青,还有金陵传来消息,甄家海船队离奇在外海失踪……

他从这些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渐渐梳理出一条明晰的思路,虽然这些都是他的推测,但他隐约觉得,这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他既然能想到这些,在城东皇陵守制的甄芳青,必定也是能够想到。

甄芳青虽是一介女流,但不比贾琮认识的任何一个男子简单。

……

荣国府,荣庆堂。

时近午时,贾母和堂中老亲女眷,至荣庆堂后大花厅入席吃宴。

王夫人入席坐立不安,心中挂念儿子,自己的宝玉娇贵,好端端的国公嫡传,这麽跪下去怎麽得了。

她让彩云取来坐垫,给宝玉垫着膝盖。

等到用过酒席回堂,众女眷回了堂中说闲话。

王夫人实在忍不住,问道:「老太太,怎麽不见琮哥儿,也请他来见见女眷长辈,也算是个礼数。」

贾母望了眼堂口,心中也挂着宝玉,自然懂得王夫人意思。

宝玉因言语犯大忌,被儿子贾政惩罚,只有家主贾琮发话,免了宝玉罚跪,家法礼数才能过去,即便话头传言出去,自有贾琮这家主担待……

贾母想着宝玉已跪了个把时辰,这麽弱的身子骨,实在不能再跪了。

说道:「鸳鸯,琮哥儿如今东府还是西府待客?」

鸳鸯说道:「方才我从外头过来,听说三爷去了荣禧堂,那边不少老亲爷们在奉茶,三爷必定赶过去待客。」

贾母说道:「你去请琮哥儿过来说话,就说是我的话。」

鸳鸯连忙应了,快步出了荣庆堂。

王夫人身边的彩云,不动声色出了堂口,对着跪在那里的宝玉,低声耳语:「二爷再能耐一下,老太太请三爷来救你了。」

宝玉听了心中愈发郁闷委屈,想着这到底是个什麽世道,自己无端遭受这种罪过,居然还要看贾琮这禄蠹的脸色脱困,天理何在!

……

鸳鸯才刚出了堂口,就看到贾琮的丫鬟小红迎面过来。

笑道:「小红妹妹怎过来了,没在三爷身边伺候,老太太正要我去请三爷呢。」

小红一听这话,心想三爷真是能掐会算,方才陪史家二老爷入席,便吩咐了自己一番,像算准了老太太会来请。

小红笑道:「我得了三爷的吩咐,来给老太太传话的。」

两人说着话,各自翩然入了堂中,贾母见鸳鸯刚出门就回,心中有些奇怪,见她没带回贾琮,倒带了他的丫鬟回来,心中就更奇怪。

小红说道:「老太太,三爷方才在荣禧堂待客,如今又陪一众老亲爷们在松轩厅入席。

原本三爷要来荣庆堂,给老太太和内院长辈们见礼,只是那边刚入席,三爷这会子离开怕失礼,所以让我来和老太太丶各位长辈道恼。」

王夫人急忙问道:「琮哥儿在那边入席待客,还需多少时辰才得空?」

王夫人这话一说,堂中这些贵妇都是精明人,哪里不知道其中意思。

这二太太说的好听,让威远伯给我们见礼,其实是让人来救她宝贝儿子。

小红声音翠爽动听:「二太太,这个我也说不准,不过如今才刚开席,总要半个时辰才好得空吧。」

堂外宝玉早已跪得脸色惨白,浑身是汗,一双膝盖如同针扎,已渐渐失去知觉,心中百般艰难,一腔悲楚难以言喻。

此时听了小红动听灵巧的嗓音,却如同听了最讽刺的嘲弄,心中愤恨无比。

贾琮这劳什子只顾喝酒应酬,玩弄他的仕途经济之道,竟不顾自己死活,真是岂有此理!

他想到自己竟还要煎熬半个时辰,不如死了乾净,省得作践自己一身清白,心中愈发气怒攻心,一阵天旋地转……

……

伯爵府,黛玉院。

书房之中,焚香袅袅,书卷半阖,棋坪空幽,帷幔迎风。

黛玉正伏案执笔,秀腕展动,锋毫流畅,正专心写些什麽。

紫鹃端了一杯暖茶进来,侧着头看了一眼,问道:「姑娘这是又在作诗吗?」

黛玉一笑,说道:「哪里是作诗,是给父亲写信呢,告诉他三哥哥中了榜眼,封了翰林学士,父亲知道一定高兴。」

紫鹃笑道:「那是自然的,林老爷当初也是科场得意,他和三爷一样出色,也做过一甲进士。」

黛玉笑道:「父亲当年科场得意,进士及第之后,被封七品翰林编修,读书人之中已算光彩夺目之事。

没想到三哥哥竟然还要厉害,比起父亲不仅更进一步,中了一甲榜眼,还封了五品翰林侍讲学士。

我们林家也算书香门第,我自小就听父亲讲士林典故,却也从没听过十五岁的翰林学士,三哥哥当真了得。」

紫鹃见自己姑娘脸上欣喜自豪,似乎都掩盖不住的样子,想笑又忍住笑意,说道:「姑娘,林老爷中了探花,三爷中了榜眼,两个人都做了翰林。

这个也算是青出于蓝,相得益彰,姑娘,书本上的话是这麽说的吧?」

黛玉听了相得益彰的字眼,俏脸微微一红,心口颤动,微嗔说道:「笨丫头,平时也不多读些书,怎麽乱用起成语来。」

紫鹃笑道:「我虽然读书不多,但看到姑娘这麽得意,但却知这次并没乱用成语。」

黛玉脸色红润,笑而不语,写完了最后几笔,又拿着仔细看了一眼,便迭好信纸装入信封。

黛玉有些出神,被紫鹃的刚才的话,惹得有些心意靡乱,许久才叹了口气。

她将信封交给紫鹃,说道:「我才不听你瞎说,你帮我把信寄出去,看着天光时辰,三哥哥多半从西府回来了,左右无事,我过去逛逛。」

……

伯爵府,贾琮院。

贾琮在西府应酬过一众祝客,又去荣庆堂见礼,此时堂口已不见宝玉,听小红说宝玉跪晕过去,早被人抬走……

等他返回东府时,日头已微微西垂,漫天都是粉红明艳的霞光。

他刚走近自己院子,远看到迎春正让两个婆子,抬着一口红漆木箱,进了院子堂屋之中。

贾琮跟着进了堂屋,问道:「二姐姐,哪里来的箱子?」

迎春笑道:「这是甄三姑娘让人送来的,是给琮弟进士及第丶官封翰林的贺礼。」

贾琮听了微微一愣,上前打开箱子,见里面摆放整整齐齐各式礼物。

除了常用的上等文房四宝,还有精美的书房古玩,另外就是一些衣袍鞋袜,每件东西都样式妥帖,手工精巧,看着不像是仓促准备的。

迎春拿起一双黑绒厚底软靴,见那靴子针脚细密,靴帮绣着祥云花纹,平添华丽雅致,颇见心思。

笑道:「琮弟,这双靴子手工真好,可是下了功夫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

虽说都知道琮弟今番必要高中,但要置办这样的礼物,也要提前许多日子操持,才会来得及今日送来。

自甄姑娘来了神京,上回大老爷过世,她因也背着重孝,自己不得上门,便两次遣人上门拜祭。

这半年以来,琮弟每次有荣盛之喜,她总是礼数不缺,甄姑娘对你挺有心的。」

贾琮听了迎春这话,想到甄芳青的贴身丫鬟蓓儿。

那小丫头曾和自己说过,原本自己生父新丧,按照礼制不能参加春闱。

是甄芳青入宫向永安帝斡旋说情,自己才能突破礼法,下场春闱。

当时他听了圣旨宣诏,只以为是嘉昭帝恩典,却并不知其中究竟……

贾琮看着迎春手中的靴子,说道:「甄姑娘是挺难得的。」

此时,堂屋之中,只有英莲丶晴雯帮贾琮归置礼物,并没有其他人在场。

迎春也没顾忌,便和弟弟随口闲聊,说道:「上回老太太还提到甄姑娘,她说前番琮弟和甄姑娘赐婚之事,闹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

之后又因大老爷过世,赐婚被宫中撤除,此事对琮弟倒没什麽,左右三年守制后才能娶妻,但这事对姑娘家却颇为不利。

琮弟,你和甄姑娘赐婚之事,等到孝期过后,宫里会不会旧事重提,毕竟太上皇会顾着甄老太妃的情分。」

贾琮想到今日史鼎说的那番话,微微沉吟,说道:「有些事情不便宣之以口,但是对二姐姐却是无妨的。

其实圣上并不赞成贾甄两家联姻,原先之所以会下旨赐婚,不过是出于对上皇的孝道。」

迎春听了这话,神情惊诧,问道:「我听老太太说过,甄家虽然没有封爵,但甄家祖上也是开国之臣。

甄家和贾家皆为世勋官宦之门,又都是金陵本地望族,两家可算门当户对,圣上怎麽会不愿意这门亲事?」

……

此时,漫天红艳晚霞映照,穿过飞翘的屋檐,在堂屋外游廊上,投下大片摇曳不定的光影。

黛玉正站在游廊上,彷徨未去,也没进屋。

方才她给父亲写完书信,被紫鹃一番话引动心思,便想要到贾琮院里走动。

只是刚走到堂屋门口,听到迎春和贾琮两姐弟闲聊,话语之中提到甄芳青,黛玉便不知觉停下脚步。

她知道这甄姑娘虽和三哥哥赐婚未成,但这半年一直住在城东皇陵。

她也知道这半年以来,但凡三哥哥春闱下场丶会榜高中等事,甄姑娘都有礼数到府,算是对三哥哥极为有心。

但她也不好多说什麽,不说甄贾两家本就是世交,两家子弟有礼数往来,并不足为奇。

更何况甄姑娘还差点和三哥哥做了夫妻,虽两人赐婚未成,毕竟有了不寻常的关联。

况且三哥哥日常和姊妹们一起,也从不提起甄姑娘,黛玉虽然有此心结,自然也不去提起,来日方长,何必自寻烦恼。

方才她刚走到门口,听了两姐弟的谈话,才知甄姑娘送来礼数,恭贺三哥哥及第之喜,心中没来由一阵低落。

当她听到贾琮那句:甄姑娘是挺难得的。

黛玉心中忍不住一阵酸楚,本想负气而去,但又不想就这样离开。

当听到贾琮后面那一番话,她和迎春同样感到惊诧,忍不住好奇想要听下去。

只听屋内贾琮说道:「二姐姐有所不知,上次我下金陵公干,甄家大房子弟甄世文,在金陵牵扯参与火器私造大案,犯了圣上的大忌。

圣上顾及上皇和太妃的情面,才一时没有发作,但对甄家成见已深,我又是火器首倡之人,圣上自然不喜我和甄家联姻。

当初虽因大老爷突然亡故,朝廷碍于孝道礼仪,圣上不过是因势利导,撤销了这桩婚事,其中纠葛,一言难尽。」

贾琮一番话,迎春和游廊上的黛玉听了,都心中震惊难言,她们都没想到当初赐婚撤销,原来还有这般复杂因由。

迎春看着手上精致的靴子,说道:「如此说来,你和甄姑娘当真有缘无分,注定没有结果的。」

贾琮说道:「此事涉及朝局**,我只是和二姐姐说罢了,不便多与人言,二姐姐也不要和姊妹们提起,免得传出口风,节外生枝。」

迎春说道:「琮弟放心便是,姐姐知道其中轻重,必会守口如瓶。」

她又微笑道:「我这做姐姐的私心重,只要那个姑娘对我兄弟好,她在我眼里便是好的,要说甄姑娘还真不错。」

贾琮说道:「甄姑娘是不错,但家中姊妹,青梅竹马,日夜相伴,情如手足,岂不是更好的。」

迎春听了贾琮这句话,心中微微一动,又想到他说的是那个,两姐弟心照不宣,相视一笑,平添温馨。

游廊外的黛玉,听到贾琮这句话,俏脸粉红,欢欣难言,往后退了几步,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开了贾琮的院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