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五十三章 余波,大户的惊慌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五十三章 余波,大户的惊慌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杜家山。

吴一钩弯着腰,左手拢起一把稻子,右手已递过镰刀,从底部斜向身体猛地一拉,锋利的镰刀割断稻杆,侧身,将稻子丢至一旁。

身后,每隔着五步远就有一堆稻子。

顽劣的吴大宝伸出手,想要从娘亲的背篓里出来,可惜背篓一摇晃,吴大宝一个站立不稳,就坐在了背篓里。

周氏将背篓取下来,抱起吴大宝,见吴一钩皱眉,连忙解释:“孩子非要找你,在家里闹腾个不停,母亲让我带来。”

吴一钩直起腰,将镰刀丢到稻谷堆上,走了过去:“这孩子能折腾,像我时候,长大了准有力气。”

周氏翻了个白眼,将孩子交给吴一钩,抱起一堆稻子,放入背篓里:“吴大称他们的事,你可有主意了?”

吴一钩抱起孩子,瞪了一眼周氏:“主意,要什么主意,不准去!孩子这么,你得留家中看孩子!”

周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孩子可以交给娘照顾,吴大称、吴麻子家的都去县衙做事,还有吴二娘、大柱他娘……”

“我不准去就是不准去!”

吴一钩愤怒地喊道。

周氏委屈不已,低着头不话,自顾收拾着稻子。

此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摘下蓑笠,抓着蓑笠扇风:“这位大哥,给县衙里做差事,有钱有粮拿,为何不去?”

吴一钩看了看年轻人,又瞥了一眼地头,那里站着两个陌生人,对年轻人冷笑道:“自古以来,咱就没听过给官府做差事既给钱又给粮的,这次县衙给出如此多好处,摆明了是另有所图!”

“呃,能图什么?”

顾正臣皱眉。

棉纺织、背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没有充足的人力办不起来。

古代百姓家妇人多会女红,缝补织造不在话下,召集起来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这倒是省事。可问题是,召集妇人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昨日判决之后,马力找到县衙,告诉了顾正臣乡里百姓的一些担忧,诸如不愿妇人抛头露面,不愿妇人居留县城,担忧妇人安全等。

顾正臣这才出县城,至地方上亲自问一问,听一听百姓担忧。

作为知县,站在产业角度考虑问题,自认为做这些产业对百姓好,能给百姓带来收入收益,可百姓所考虑的点与知县所考虑的点不一样。

吴一钩呸了一口唾沫:“图什么老子怎么知道,但给这么多好处,绝对没安好心!”

“如此,若是县衙只给点粮食,你就放心了?”

顾正臣皱眉。

吴一钩放下孩子,坐在田垄上:“县衙里就没好人,我家婆娘可不会去。”

顾正臣跟着也坐在了一旁:“县衙里之前是没好人,可现在的县衙和以前的县衙不同了,你难道没听,大族郭家都被判了死刑,还有县衙里的主簿、县丞也都判了死刑……难道你信不过顾知县?”

吴一钩连忙摆手:“顾知县是个好官,我信得过,可县衙里办事的都是胥吏衙役,谁能见得着县太爷?万一出点事来,谁来负责?”

顾正臣明白了,到底,这些男人们不是不想让妇人去县衙做工,而是担心自家婆娘受到欺辱。

“如果专门找一个大院,严禁男子进入,只女子在院内织造做事,夜间安排女子巡视,这样一来,能不能放心下来?”

顾正臣捡起一个稻穗,笑着问。

吴一钩挠头:“婆娘在家帮衬许多事……”

顾正臣直言:“冬日赋闲,能帮衬多少事,无外乎是洗衣做饭,织造点布,忙至元旦也未必能换多少钱粮,可若是去县衙做工,不得过年时可以多添两个菜,也给孩子与父母置办一身新衣裳。”

“这……”

吴一钩有些心动,看向周氏。

周氏将背篓背起,调整了下肩带:“听县衙里要招几百妇人,可不是几人,你担心哪里去了?咱家啥情况你不清楚,就这点地,这点产出,明年又得挨饿。我们少吃两口没事,可孩子不行,他还。”

顾正臣见吴一钩吃瘪,哈哈笑道:“需要纠正下,县衙要招募的纺织、裁缝妇人不是几百,而是一千,这一千只是第一轮招募数量,若是顺利的话,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招募。”

“这么多?”

吴一钩、周氏惊讶不已,异口同声。

顾正臣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男耕女织这四个字,可不只是单纯的男女分工,在我看来,它是告诉我们:一个家,男人要劳动,女人也要劳动,只有这样,家才能温饱,日子过得安稳。县衙招募人手做工,并不是让妇人抛头露面,只不过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女织’,具体买卖生意事项,自有县衙找人安排。”

吴一钩听得连连点头,拉着想要走路的孩子,看向顾正臣:“兄弟缘何知道这么多?”

“我,呵呵,我是县衙里的人。”

“啊……”

吴一钩、周氏有些手足无措。

“县太爷,果真是县太爷啊!”

吴大称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余岁的腼腆妇人。

“县太爷?”

吴一钩、周氏更紧张起来,连忙就要行礼。

顾正臣连忙拦住:“此番是微服而来,没有什么县太爷,只有顾正臣。”

吴一钩想起自己县衙的坏话,担忧不已,正要告饶,顾正臣却是爽朗一笑:“吴大哥,莫要如此拘谨,皇帝下了旨意,让官员多察访民情,日后不得我会多来几趟杜家山,如此拘谨可不好啊。”

吴大称拉着黄氏介绍:“太爷你看看,我家婆娘成不成,只要太爷一句话,咱今晚就把人送过去!”

顾正臣一脸黑线,恨不得将吴大称给踢死。

你丫的会不会话,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子相中了你婆娘!

顾正臣瞪了一眼吴大称,看向黄氏,拱手道:“嫂子想要去县衙做工,正臣欢迎之至,有要求可以提前告知,我好安排衙役早做准备。”

黄氏不知如何回礼,只好低着头,声地:“没,没要求。”

吴大称见婆娘躲到身后,帮着:“太爷,她就是想问问,钱粮多久发。”

黄氏掐了一把吴大称,吴大称呲牙。

顾正臣笑道:“这是个好问题啊,没什么丢人不敢问的。这次是集体做工,人员众多,每日分给结账多有不便,县衙人手也安排不开。本官想的是月结,若家中有困难,可申报县衙,周结或旬结。支给你们的钱粮悉数出自县衙县库、粮仓,只要我还是句容知县,你们就不需要担心拿不到钱粮。”

听着顾正臣的保证,黄氏安心下来,就连吴一钩、周氏也放心不少。

此时,不远处传出了吵闹声。

顾正臣抬眼看去,吴大称手搭凉棚,看清楚之后咬牙:“里长吴雄又在欺负吴瘸子了!”

“怎么回事?”

顾正臣脸色阴沉下来。

吴大称叹了一口气:“太爷,这吴雄是杜家山大户,吴瘸子是他家的佃农,这不是秋收,想来是吴雄看看田产多少,盘算着拿去多少粮食吧。”

“吴瘸子家中没有地吗,为何成凌农?”

顾正臣问道。

吴一钩在一旁插了句:“他脚下的五亩地,三年前还是他家的,只不过不知何故,吴瘸子得罪了吴雄,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不清楚了,但这五亩地落到了吴雄手中,吴瘸子一家佃入吴雄家耕作。”

顾正臣皱眉:“去看看。”

地头的张培、工房陶贞跟上前。

吴雄确实与吴瘸子起了纠纷,只不过这次纠纷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你就收下这田契吧,地我还你!”

吴雄放低姿态。

吴瘸子不敢收,收了之后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吴老爷什么话,这田契我不要。”

吴雄发愁,跺着脚喊道:“你他娘的是不是男人,老子当年是骗了你,坑来了这五亩地,现在还给你,你收着就是了,哪里这么多废话!”

吴瘸子看着发怒的吴雄,更不敢伸手。

吴雄都要愁死了。

不把东西还给他不行啊,县衙新来的县太爷就是个疯子,要翻旧账,翻旧案,这还不,非要通知到每户百姓,让有冤的去申冤,免费给写状纸。

原以为顾知县年轻嫩着呢,没什么道行,顶多就是新官上任,做做样子,点三把火玩玩。

谁成想,顾知县竟然动真格的。

昨日判决轰动句容,郭家的大族长及一干兄弟,全他娘被判了死刑,还籍没全家,男丁充军!

顾知县要玩所有饶命!

吴雄不想和郭典作伴去,也不想跑到大同,山海关或是兰州垦荒去,可自己这些年来没少做坏事,若是被人告至县衙,估计没好下场。

左思右想之下,吴雄决定破财免灾,坑来的田退回去,骗来的女人给钱摆平,打赡人给钱封口。

总之,自己要改过自新,装成孙子,不能被人告了。

郭家大族一干饶死刑下场,所带来的威慑与影响远远超出了顾正臣的预料,地方上的恶霸、大户,骤然收敛,反过来开始抚慰曾经伤害过的百姓,想尽办法弥补过错。

事实证明,一旦较真起来,很多事就迎刃而解。

吴雄强硬地将田契交给吴瘸子,刚想转身,突然看到了一张印象深刻的脸,顿时打了个激灵,声音走调:“太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