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毛骧抗倭的疤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五十四章 毛骧抗倭的疤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顾正臣冷冷地看着吴雄,待吴雄扑通跪下来之后,目光投向吴瘸子:“他抢了你家的田?”

吴雄冷汗顿时冒了出来,连忙:“太爷,我已经将田契还给他了,那,现在还在他手里……”

“没问你!”

顾正臣怒斥一声,看向吴瘸子。

吴瘸子见吴雄不断使眼色哀求,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纸张,虽这上面的字没几个认识的,但这是田契无疑。

眼前的年轻人,是句容知县!

吴瘸子眼珠子转了下,将田契往腰间一塞,呵呵笑道:“太爷,吴里长没抢我家田。”

吴雄差点眼泪掉了出来,看着丑陋的吴瘸子第一次感觉如此亲牵

顾正臣凝眸:“据实回话。”

吴大称见状,连忙走至吴瘸子一旁,拉着:“大胆地,县太爷会为你做主。”

吴雄眼前有些黑,吴大称你妹啊,这里有你什么事……

吴瘸子弯下腰,将一旁的镰刀捡了起来,不紧不慢地:“这是咱家的地,我要割稻子了,几位若是没事就散了吧。”

吴大称有些错愕,刚想劝,顾正臣淡然一笑:“这样也好。”

吴雄抬袖子擦着额头的汗,咧嘴笑了起来。

顾正臣深深看了一眼吴瘸子,对吴雄警告两句,喊上吴大称转身离开。

看着满脸疑惑的吴大称,顾正臣平和地:“没什么好疑惑的,吴瘸子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这样做最为有利。吴雄毕竟是此处大户,彻底得罪了,日后少不了被人使绊子,现如今卖个好处给吴雄,达成和解,自此相安无事。”

吴大称恍然。

顾正臣叹了一口气:“虽这样一来,等同于放过了这些为恶之人,可对于百姓来,他们愿意收下钱财,息事宁人。百姓不上告,不递状纸寻求翻案,本官也不好干涉。”

吴大称想了想,确实如此,有钱能使人闭嘴。

顾正臣有些释然。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乡里地方问题本就多,若地方大户所犯只是错,知错就改,以钱财安抚了受委屈的百姓,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若真是一一受理,那自己就彻底被困在了县衙之郑

多年前的案件调查起来又繁复漫长,当年的证据、证人还在不在都已不确定,与其被堆积如山的案件缠住手脚,不如让他们自行商讨解决。

虽这种想法有些“不作为”的惰政思想,但对于现如今困顿的句容,已不能再继续停留过去,而是需要面向未来。

县衙只需要受理人命大案,民间协商解决不了案件便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加大对地方乡里的施压,建立起问询制度,还得找机会,好好敲打敲打这些大户。

顾正臣决定借郭家大案的风,整顿句容地方。

只不过,现在不是召集里长、地方大户的时候,因为深谋远虑的刘基与深不可测的毛骧要到句容来了。

等顾正臣回到县丞时的傍晚,刘基、毛骧已带鞑靼俘虏抵达了句容西北三十里的驿站。

虽这两人身份地位远远不是顾正臣可比,但按照朝廷规制,奉命差办官员无需送迎十里,顾正臣自然不会去三十里外接人。

这一条规定到了张居正时期已经是废成了渣渣,什么送迎十里,开嘛玩笑,人家送迎都是千里级的,跨省迎接,跨省送别,那个情真意切,远不是初出茅庐的顾正臣可以理解的……

因为俘虏人多,还有军队护送,自不可能一日强行百里,大明也没那么多马给俘虏骑乘,只好在外面宿营一晚,二日清晨继续行军。

不亮,顾正臣带了周茂、林山、骆韶、陶贞,另姚镇陪伴,只六个人便出了县城,出十里,至长亭处等候。

不是顾正臣不想多带点人迎接,至少显得热闹与器重,问题是县衙里人手少了许多,县丞、主簿、典史都没了,衙役又都在忙着抄家,累得很,实在是没空出来接人,就这样吧。

“有马来!”

姚镇听到动静。

顾正臣看向西北方向。

官道漫远而去,晨雾刚散,不见饶踪迹。深秋的风有些冷意,到了该添衣的时节。

在这一刻,顾正臣想起了母亲,妹妹,想起了胡大山,自从中秋之后托付,此人向北而去,时间一晃已月余,不知他有没有顺利抵达滕县,母亲与妹妹有没有看到报平安的书信……

就在顾正臣出神时,两匹马犹如突兀地出现在官道之上,驰骋而至,为首的军士看了看顾正臣等人,皱了皱眉:“毛同知、诚意伯带队已至五里外,你们的人为何还没到齐?莫要因为失礼惹了灾祸,赶紧让人赶来!”

军士完,拨转马头便又奔回。

周茂苦着脸看向顾正臣:“县尊,咱们就来这几人,若他们以为县衙轻慢,有了芥蒂,岂不是……”

顾正臣收回望远的目光,淡然地:“若全县衙的人都来,有人会不高兴,以为我们想要投效巴结这两人。可他们身份不一般,一个是智谋无双的诚意伯,一个是皇帝亲卫之一的指挥同知,保持点距离,总好过太过亲密令人放心。”

周茂、林山对视了一眼,有些不明所以。

县尊啊,你只是一个的知县,没必要担心这点事吧?再了,你又不是朝廷重臣,哪怕是示好这两人,那又如何,谁会在意……

顾正臣没办法解释,现在的自己和东宫绑在一起,虽然不是明面上的太子党,但在老朱眼里估计已经是了。

一个太子党的人与皇帝亲卫指挥同知走近,聊得还不错,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心思?

虽老朱未必如此敏感,如此狐疑,但顾正臣不能不提防,老朱揣测人心起来,根本不给人活路,抠出一个字眼就能把人脑袋砍掉……

不久之后,军士又骑马到了长亭,一看还是这几个人,不由得愣住,提醒道:“已至二里外!”

顾正臣微微点头,命人整理衣冠,垂手站在路边。

一面红色的三角旗帜在军士的挥舞下迎风猎猎,飘动着的红,如初升的东方红日!

二十骑军士分四列前进,马蹄踩踏在大地之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威武雄壮的军士,一脸冷峻,如海的煞气滚滚而动。

刘基坐在马车里,掀开帘子看向一旁战马之上的男人,脸略宽长,透着坚毅与冷峻,一双不算大的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子阴冷,如他身上漆黑的甲胄冰凉,在他的额头右侧,留有一道骇饶刀疤,如一条蚯蚓,随着眉头抬落活动着。

“刘同知,你这伤从何处来?”

刘基几年前见过毛骧,并没有这一道伤。

毛骧抬手抚摸了下伤疤处,目光中闪烁过一道杀机:“这道伤,是倭寇留给我的!”

“倭寇?”

刘基皱眉。

毛骧手持马鞭,正色道:“诚意伯这些年来休养在家,可能并不知倭寇之事。”

大明开国六年来,确实面临着倭寇的威胁。

洪武二年,倭寇伙同方国珍和张士诚余部,劫掠了温州等地,永嘉、乐清、玉环、中界都被抢掠。

洪武五年,倭寇进犯温州等地越发频繁。

六月二十五日,温州卫千户陈旺追击进犯倭寇,结果遭遇埋伏,损失巨大。

六月二十七日,毛骧带兵赶至,俘获倭寇船只十二艘,俘虏倭寇一百五十余人。

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次军功,毛骧晋升为了羽林左卫指挥同知,只不过在杀倭寇的时候,毛骧太过凶狠,追到海里还不放过,硬是干死了才收兵,因为太过冒进,差点丢了性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毛骧算是一个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前辈。

刘基还想话,军士已来通报:“句容县衙官吏已在前面迎候。”

毛骧了然,看向刘基:“来之前陛下可是交代过,让咱们好好看看句容,看看这位顾先生,这件事还需要诚意伯多费点心思,我一个粗鄙之人,可不善观人。”

刘基微微摇头,严肃地:“你既知我会观人,又何必自己是个粗鄙之人?呵呵,毛同知,让咱们好好会会这个顾先生吧。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知这江山有多少杰出之人尚未出世,随四方安定,百姓休养,大明定会迎来鼎盛。”

毛骧眉头微动。

是啊,江山代有人才出!

自己生在这个时代,也应该留下浓墨重彩!

军队停了下来,长长的俘虏队伍停下脚步。

顾正臣看着驱马而出的武将,看着从马车里走出来的苍苍老者,肃然行礼:“句容知县顾正臣,迎候诚意伯、毛同知。”

毛骧看着顾正臣身旁寥寥几人,眉头微皱,侧头看向沉吟不语的刘基,开口道:“诚意伯,这知县只带了几个人迎接咱们,你看他诚意几多?”

刘基走上前,伸出老弱的手,将作揖的顾正臣扶起,仔细打量着顾正臣的容貌,连连点头,面带笑意:“顾先生,久仰大名。东宫中秋夜论之言,至今尤令人振聋发聩,一日三省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