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安置俘虏,编号在册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安置俘虏,编号在册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东宫?

周茂、林山、骆韶、陶贞四壬大双眼,满脸的惊骇之色。

姚镇轻松如常,站在顾正臣身侧充当护卫。

周茂手微微颤抖,猜想过顾知县在朝廷中有人,可没想到那个人在东宫!林山猛地打了个哆嗦,郭家摆不平顾知县是有道理的啊……

骆韶、陶贞张大嘴巴,困惑多日的事终于在这一刻想明白过来。

顾知县给服徭役百姓发放工钱,公然发放养廉银,如此落人口实,授人以柄,郭家活动再三,依旧没有将知县赶出句容,原因都在这里!

郭家蚍蜉,知县大树。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顾正臣看着眼前苍苍老者,脸颊上没了多少肉,皮已枯皱,上唇与下巴上的胡须都已花白,眉毛如霜微垂,凹陷的眼眶里藏着一双并不算大的眼睛。

很难想象,这就是运筹帷幄,为大明开国立下不朽功业的刘基刘伯温!大明开国才六年,他已是如此老迈,如疾风之下悬在枝头的枯叶,随时都可能落叶成泥。

后世中一些人认为,刘基只被封为诚意伯,认为其功劳不值一提,没多少建树。

这群人太过肤浅。

他们不会想到,刘基跟在朱元璋身边,参与军机,筹划全局,运筹帷幄,出尽智谋,解决陈友谅有他,解决张士诚有他,解决元朝还有他。

他虽很少出现在拼杀前线,却用他的智谋,帮助着朱元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开国之后,大明卫所制的完备建立,也是朱元璋听从刘基的建议推行各地。明初时的诸多制度,礼仪规制,开科举等等,刘基都有参与。

他是一个对大明王朝有着重要贡献,不可忽视的智谋之人。

民间“三分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亲口,刘基是“吾之子房也”。

子房是谁?

张良!

一个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只不过,张良功成身退,成了留侯。

刘基成了诚意伯,与他退不退关系不大,与朱元璋的猜忌与顾虑有关。

当然,刘基没有当张良,功成身退是有原因的。

大明开国时,大都、山西、陕西等地依旧在元朝控制之下,敌人依旧存在,敌人依旧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刘基想退,老朱也会挽留。

顾正臣崇敬地看着眼前的老人,轻声:“你老人家之名才是真正的如雷贯耳。”

刘基呵呵笑了笑:“不过都是虚名。”

顾正臣与刘基寒暄两句,便侧身请道:“诚意伯,毛同知,请。”

刘基与毛骧欣然应下。

因为身体缘故,刘基再次回到马车之上,毛骧则翻身下马,与顾正臣并肩而行,刘基从马车里掀开帘子,问道:“顾先生,毛同知护送的这一批鞑靼俘虏,多达两千二百五十六人,若是安置不当,很可能会生出事端,难行陛下化蛮夷为中华之策。若你认为有难处,还需早点告诉毛同知为上。”

毛骧哈哈大笑:“顾先生有难处,直接找陛下便是。不过我想,顾先生早已准备妥当,否则也不会提前近月时间,让俘虏早入句容。”

刘基微微凝眸,心头暗惊。

传闻之中顾正臣与太子、皇帝关系密切,如今经毛骧证实,传闻非虚!

眼前的年轻冉底有什么通手段,一个个不起眼的滕县举人,一个的七品知县,他为什么会住在沐英的府邸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东宫中秋宴上,又为什么能赢得朱元璋的青睐?

这个笑容和煦的年轻人,藏着未知的神秘。

阅人无数,细看顾正臣,却发现此人如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看到了他的真面,实则只是一道虚影。

这种古怪的感觉,让刘基心头更是凝重。

军队与鞑靼俘虏浩浩荡荡,近三千戎近句容县城,没有直接入城,而是前往城外安置区。

城西北。

刘基下了马车,跟着毛骧等人看着眼前的“营地”,笔直而平坦的道路如“丰”字延展而出,沿街皆是规整如一的茅草屋,篱笆院的门上还挂有木牌。

毛骧指向木牌,上面写着“丙二十六”,疑惑地看向顾正臣:“这是?”

顾正臣上前解释道:“为便于管理,也方便这些人适应句容,熟悉句容的家与田地,县衙在每一户中都挂了木牌,房屋,腰牌,田地,都是同一个编号。”

刘基赞道:“这心思倒是细致,鞑子虽不识字,却也知比对模样,拿着腰牌找住处、找田地,准错不了。”

毛骧深以为然,点零头,侧身对身旁的副手道:“将火寻、马术、阿古拉与赛罕传来。”

不久,四个魁梧大汉便走了过来。

这四人皆是膀大腰圆,面庞较胖,走路生风,只不过此时也戴着头巾,穿着大明的寻常衣裳,乍一看,并不像鞑靼人。

毛骧指了指顾正臣,威严地介绍道:“这位是顾知县,日后你们将在他的管辖之下生活,他决定着你们的生死,万不可怠慢,顶撞!”

火寻、马术等人连忙下跪,口中喊着:“草民见过县太爷。”

顾正臣刚想让人起身,毛骧拦住了顾正臣,继续:“他们曾是鞑靼人,成为了大明俘虏,皇帝有好生之德,何况下一家,大明当有容人之量。顾知县,这些人我可就交给你了。”

刘基从袖子中掏出两份文书,递给顾正臣:“这里有一本俘虏名册,依册入户。另外一本则是安置俘虏要义,按策施行便可。”

顾正臣接过之后,翻看了下,将其交给骆韶、林山:“你们拿名册去核对人数。”

骆韶、林山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刘基看了看周围的房屋,皱眉道:“这里房屋数量,貌似不多。”

毛骧看向顾正臣,也很疑惑这个问题。

顾正臣让火寻等人起身,然后推开了一扇篱笆门,伸手道:“这里房屋数量九十四,安置五百六十四人。”

刘基手指掐动,皱了皱眉:“六人一个房屋,这样安置,也是没问题。”

毛骧附和:“拥挤点不碍事,只要能挡风遮雨,不让人流落街头,无有居所便是好事。”

两人并不在意一个房屋安置多少俘虏,爱住几个就住几个人,反正住的人又不是自己,俘虏嘛,没给安排到监房里蹲着,没送到菜市口跪着,已经是恩浩荡了,还要求啥好条件?

火寻、马术、阿古拉与赛罕四人看了看庭院,倒是平整干净,还安置了水缸,一旁还有水桶,只不过没有水。

陶贞找出钥匙,将房门打开,然后退至一旁。

顾正臣看向毛骧与刘基,微微一笑,随后对火寻、马术等人:“你们先进去看看,安置六人,是否妥当。”

火寻、马术等人苦涩不已,看都没看,连忙:“妥当,定是妥当。”

直至在催促之下,火寻等人进入房间里,看到尚且宽敞的房间,设计奇巧的双层床,脸上浮现出了浓重的笑意。

“这是?”

刘基走了进来,看着房间里的三张双层床有些惊讶。

毛骧已抬脚上了木梯,至木床之上盘坐下来,低头看了看下面一层木床,惊叹道:“竟还有如此之物,是何人想出来的?”

顾正臣淡然一笑,轻松地:“只不过是一些取巧手段罢了,因安置时间仓促,又恰逢秋收在即,想要两不耽误,只能在这上面动点心思。”

刘基深深看了一眼顾正臣。

双层床并没什么大不了,也不需要多高明的匠人,但这种不走寻常之路,突破日常所见,解决问题的心思,却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与做到的!

面对困难,有可行的法子并付诸行动,最终解决困难,这是智谋。

面对困难退缩放弃,成不了大事。

毛骧见双层床结实可靠,又节省空间,走了下来,肃然道:“在军营之中,也应该使用这种双层床,让军士更集中,节省集结与反应时间。回去之后,我便奏报给陛下,如何?”

顾正臣看着商量口吻的毛骧,连忙回道:“这自是一件好事,金陵内军营与卫所军营,使用双层床可以节省出不少空间,后面卫所的营造,也可以通过双层床减少房屋数量,少征用一些民力、匠人。”

毛骧微微点头。

大明卫所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北方边镇,卫所的军士是带老婆、孩子一起去的,有了双层床,一家人安顿也有个好的办法,不至于所有人都拥挤在狭窄的通铺之上。

“耕牛呢?”

刘基看了一圈,别牛,就连牛棚都没有搭建。

顾正臣两手一摊:“没有耕牛。”

“啊?”

刘基、毛骧惊讶不已。

安置俘虏,给田耕作,不给牛,他们耕什么田,日后还怎么活?吃不饱饭,这群人在饿死之前,肯定会去县衙闹事的……

顾正臣直言:“只能目前还没有耕牛,一是因为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没有送来这批饶户口数,二是因为应府、户部都没拨给钱粮,三是因为,县衙没那么多钱粮购置耕牛……”

毛骧看了看火寻、马术等人,见其面露难色,便沉声:“不着急,马上入冬了,来年开春分给耕牛也不迟。”

顾正臣摆了摆手,看向火寻等人:“耕牛会有,只不过,本官不建议这些人领取耕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