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三十四章 要前进,前进…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二百三十四章 要前进,前进…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9 14:35:44 来源:源1

马直、宁国、丁山鲁等八十余蒸汽机车核心人员跟着顾正臣登上了车厢。

顾正臣示意众人找座位坐下,严肃地说:“三里试车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庆贺晚一些,我需要指出几点问题。第一点,转弯问题。”

“我观察到了车轮的设计没有采取完全的圆形,而是有一定的圆锥设计,很明显,你们已经掌握了蒸汽机车转弯的方法,只是这种圆锥车轮的设计还需要优化,必须确保高速度运行时安全通过。”

马直、宁国等人连连......

林清风回到御史台,已是深夜。府中灯火通明,属下们仍在连夜审阅案卷、整理证据。他缓步走入书房,脱下外袍,只觉肩头沉重如山。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而他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妥。

“大人。”一名心腹幕僚推门而入,神色凝重,“李慎之已供出数名涉案官员,但其中一人身份特殊??乃兵部尚书杨廷玉的侄子,现任户部郎中杨文昭。”

林清风眉头一挑:“杨文昭?此人平日低调谨慎,从未显山露水,怎会牵涉其中?”

幕僚低声答道:“据李慎之所言,杨文昭曾多次通过中间人向敌军传递我军布防图,并收受大量银两作为回报。其兄长杨文辉,现为边关副将,亦有嫌疑。”

林清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若属实,此事非同小可。你即刻派人秘密调查杨文昭与杨文辉的往来书信及账目往来,务必掌握确凿证据。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幕僚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林清风再度入宫面圣。皇帝已在紫宸殿等候多时,神色疲惫却透着几分隐忍的愤怒。

“林卿,朕昨夜彻夜未眠。”皇帝低声道,“这些人,皆是我大明肱骨之臣,如今竟纷纷倒戈,令人寒心。”

林清风躬身道:“陛下,忠奸自古难辨。然今日之事,若不肃清,则国无宁日。”

皇帝缓缓点头:“朕知你所言极是。此案既已查实,便由你全权处置。只是……”他顿了顿,声音略带迟疑,“杨廷玉乃先帝旧臣,朕不忍轻动。”

林清风心中微震,随即拱手道:“陛下仁德,臣感佩不已。然若因私情而误国事,恐贻害无穷。臣愿立下军令状,三日内必查清杨文昭与杨文辉是否确实通敌。若有确证,再行处置。”

皇帝沉吟良久,终是点头:“好,朕给你三日。”

林清风退出皇宫,立刻下令彻查杨氏兄弟。与此同时,张定远在太原前线连战连胜,敌军主力被迫退回雁门关以北,局势稍稳。

然而,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有人察觉风向不对,开始四处奔走,试图掩盖过往罪行。更有甚者,暗中联络旧党,意图反扑。

三日后,林清风再次入宫,手中拿着厚厚一沓卷宗,内中详列杨文昭与敌军往来的密信、账本记录、以及多名证人的口供。

皇帝翻阅之后,脸色愈发阴沉,最终重重合上卷宗,目光冰冷地看向林清风:“杨文昭……竟敢勾结敌军,泄露军机!朕待他不薄,他竟如此背叛!”

林清风沉声道:“陛下,杨文昭已供出其兄杨文辉亦参与其中,且曾在敌军入侵前故意延误粮草调运,致使雁门关守军士气低落,防线失守。”

皇帝猛然起身,怒喝道:“逆贼!逆贼!”他来回踱步,许久后停下脚步,语气森然,“林卿,朕准你即刻拘捕杨文昭与杨文辉,严加审讯,不得姑息。”

林清风领旨而出,当夜便派锦衣卫突袭杨府。杨文昭闻风欲逃,却被当场擒获。其兄杨文辉则在边关被紧急押解回京。

一场更大的风暴,席卷整个朝堂。

几日后,杨文昭与杨文辉在狱中招供,供出更多涉案官员,甚至牵扯到礼部尚书周世昌也曾私下与敌军使者接触,试图谈判议和条件。

林清风将所有证据呈交御前,皇帝看完后久久不语,最终冷冷道:“周世昌……朕记得他曾劝朕莫要轻易出兵,原来是另有打算。”

林清风沉声道:“陛下,此等之人,已非忠臣,而是乱臣贼子。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皇帝闭目良久,终是沉声道:“传朕旨意,杨文昭、杨文辉、李慎之等人,斩首示众;周世昌革职查办,永不录用;其余涉案官员,一律革职,发配边疆。”

林清风躬身应诺,随即展开雷霆手段,迅速清理朝堂。

短短半月之内,十余名高官被革职或处死,朝廷震动,百官噤声。一些原本心存侥幸的旧党见势不妙,纷纷收敛锋芒,不敢妄动。

而在边关,张定远趁胜追击,一举收复雁门关,并派兵驻守,稳固防线。敌军元气大伤,短期内难以再犯。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欢腾。百姓纷纷称颂林清风铁腕治国、力挽狂澜,而那些曾经对他不满的官员,也终于明白,这位寒门出身的辅臣,不仅有胆识,更有手腕。

然而,林清风深知,这只是第一步。

朝堂上的旧势力虽遭重创,但并未彻底铲除。他们蛰伏于暗处,伺机反扑。而敌军虽退,却不会善罢甘休。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一夜,林清风再次登上御史台高阁,望着京城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远处,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他知道,自己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警惕、更加果断。

因为,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

而他,只能前行,不能回头。

林清风站在御史台高阁之上,夜风猎猎,吹得他衣袂翻飞。远处京城万家灯火,依旧璀璨如昔,然而他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自边关战事稍缓、朝堂动荡初定以来,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那些被革职查办的官员虽已失势,但他们的门生故吏仍在,党羽未尽,暗中串联者不在少数。而敌军虽退守雁门关以北,但乌兰汗素有野心,绝不会就此罢休。

林清风深知,真正的危机尚未到来。

“大人。”一名心腹亲信悄然走近,低声禀报,“属下刚刚收到密报,兵部尚书杨廷玉在府中召集了几名旧臣,似有密议。”

林清风眉头微皱:“可曾探听内容?”

亲信摇头:“未曾靠近,便被侍卫驱逐。但据观察,参与密会者皆是昔日与赵文渊、朱允昭关系密切之人。”

林清风神色凝重。他知道,杨廷玉虽未被牵连入案,但其侄子杨文昭已被斩首示众,其兄长杨文辉亦发配边疆。此番举动,恐怕并非单纯哀悼亲人,而是另有图谋。

“继续监视,不可轻举妄动。”林清风沉声道,“若他们真有异动,必会露出马脚。”

亲信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林清风再度入宫面圣。皇帝面色沉重,显然也察觉到了朝堂上的异常气氛。

“林卿,朕近日听闻有人私下议论此案处置过严,甚至有大臣上书为周世昌求情。”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林清风拱手道:“陛下,臣所做一切皆依法行事,证据确凿,不容狡辩。若今日不肃清奸佞,明日便会有更多叛贼效仿。”

皇帝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朕知你用心良苦。只是……人心难测,朕担心此举会激起更大反弹。”

林清风正色道:“陛下,乱世需用重典。如今大明根基未稳,若纵容奸邪,国将不国。臣愿以性命担保,绝不让任何人动摇社稷根基。”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好,朕信你。”

林清风退出皇宫,回到御史台后,立刻下令加强京师巡逻,并秘密调查杨廷玉等人动向。与此同时,他亲自召见几位忠于朝廷的御史,叮嘱他们在朝堂上密切关注各派势力动向,一旦发现可疑之处,立即上报。

数日后,果然有所斩获。

一名潜伏在杨府的细作传来密信,称杨廷玉正在秘密联络各地旧部,意图拥立新君,另立朝廷。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提及,杨廷玉竟与敌军仍有往来,试图借助外力推翻现政权。

林清风看完信后,脸色铁青。他深知,若此事属实,那便是十恶不赦的大逆之罪。

他当即提笔写下密令,命锦衣卫严密监视杨廷玉一举一动,并准备随时拘捕。

次日深夜,林清风再次入宫,将密信呈交御前。

皇帝览毕,怒火中烧:“杨廷玉!朕念及他是先帝旧臣,特许其安享晚年,他竟敢勾结敌军,图谋篡位!真是狼子野心,死不足惜!”

林清风沉声道:“陛下,此人已无药可救。臣恳请即刻拘捕,以免夜长梦多。”

皇帝咬牙道:“准奏。林卿,此案由你全权处理,务必要快、要狠,不得放走一个叛贼。”

林清风躬身应诺,随即连夜调遣锦衣卫,包围杨府。

当夜,杨廷玉正与几名旧臣密议,突闻门外人声鼎沸,惊觉不妙,欲逃时已被团团围住。他长叹一声,知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次日,京城震动。杨廷玉及其党羽数十人被押解入狱,审讯之后,供词累累,证据确凿。皇帝震怒之下,下旨将其全家抄没,本人赐死,其余涉案人员一律斩首或流放。

至此,朝堂之上最后一股反扑势力也被彻底铲除。

然而,林清风并未因此松懈。他深知,敌人不会轻易罢休。真正的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

这一夜,他再次登上御史台高阁,望着远方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他知道,自己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警惕、更加果断。

因为,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

而他,只能前行,不能回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