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六十五章 信仰,强兵之路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六十五章 信仰,强兵之路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徐达领略过顾正臣的高谈阔论,只是颔首听着。

李文忠、冯胜与吴祯则难掩心头震撼,作为统兵大将,李文忠、冯胜等人熟谙兵法,知道将与兵的关系影响着整支队伍的战力,知道军士的意志在战争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尤其是李文忠,曾带骑兵追着元廷骑兵跑了几天几夜,遇到元廷埋伏还敢带军士直接投入战斗,都不带怯战的。

李文忠的军士有着极强的意志,但李文忠也清楚,支撑军士克服疲惫,克服对死的畏惧,勇猛杀敌的意志,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鼓舞,是自己身先士卒所带来的,是将旗在前方召唤,铁的纪律的催动!

军士的意志,不是由内而外萌发,锤炼出来的个人意志,而是受外部感染与牵引,受战场生死搏杀所带来的血勇之气!

换言之,一旦自己折损在战场之上,那整个军队将会在顷刻之间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战力将会锐减!

自己如树,军士如猢狲,自己一旦倒了,下场便是猢狲散。

顾正臣的主张则是让军士成为一颗棵树,拥有自发的意志,哪怕是主将牺牲,他们依旧有勇气,有力量,去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不是人心惶惶,各自逃命!

李文忠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锤炼军队,顾正臣的话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似乎打开了一扇从未打开的大门!

冯胜想着自己带兵打仗,很多时候都是将“军士”喂强的,而喂养军士的则是军功,是胜利。哪怕是自己军队再少,只要找准机会,找准敌人的破绽,那就能战而胜之!

征战四方,自己罕有败绩。

可扪心自问,自己带的军士是最强的吗?

不,绝不是!

冯胜看到过军士的惶恐,听到过军士的抱怨,也知道有军士当了逃兵,他们本身是没有信仰的,能约束他们的是军令,能鼓舞他们的是战鼓与呐喊。

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而战,不明白为什么而死,只知道鼓声敲响时,就需要冲锋,只知道战场之上,不是敌人杀死自己,就是自己砍死敌人。

信仰?

军士没有!

徐达低下头,目光中饱含痛苦。

岭北之败,王保保的骑兵突然出现,而自己的军队没有提防,于是遭遇了自己平生以来最大的耻辱失败!

面对突然杀过来的蒙古骑兵,军队毫无纪律地溃逃,没有在第一时间冲锋上去挡住王保保骑兵的冲势,以至于王保保只一个冲击,便毁掉了自己的前军!

若是军士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信仰,舍己报国的信念,兴许前军不会主动崩溃,不会窜逃暴露出中军,不会让王保保那么轻易杀过来!

自己需要的只是一点时间,一点时间就足够了!可没有人给自己争取时间,因为他们畏惧到失去了抵抗,失去了战斗的勇气!

信仰,这一次,自己一定要打造一支有信仰的军队,然后去打败王保保,告诉他,我徐达再不会输一次!

吴祯想起句容卫,那里已经开始了扫盲,军士开始识字,或许,顾正臣已经开始在句容卫中灌输信仰!

顾正臣意气风发,讲述着自己心中的信仰式军队:“要让每一个军士知道为何而戍边,为何而杀敌,让每一个军士都清楚,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一件光宗耀祖、名流千古的事,要让每一个军士知道,他们的辛苦训练,拼死杀敌,朝廷会感念他们,大明子民也会感念他们……”

徐达起身,击掌道:“好,说得好!”

冯胜、李文忠、吴祯跟着起身,目光中毫不掩饰赞赏之色。

李文忠抱拳,低下头:“未见之前,以为你只是浪得虚名,靠着舞文弄墨赢得东宫与华盖殿青睐,如今听闻高论,茅塞顿开,仿若看到了一条康庄的强兵之路!顾县男,敬佩!”

顾正臣连忙避至一旁,不敢受礼:“曹国公切莫如此,小子可不敢当。”

冯胜跟着抱拳:“有何不敢当,你这一番话很可能彻底改变大明军队的战力,赋予军队不可战胜的魂魄!莫要说给你抱拳,便是给你叩头都值了!”

徐达哈哈大笑,曾经失败的阴霾一扫而空,认真地说:“宋国公所言极是有理。”

吴祯更干脆,起身就打算撩衣摆。

顾正臣可不敢承受如此大礼,连忙拉住吴祯:“你们哪里是敬佩,简直是折煞我!殿下,你再不管管,我就上书弹劾他们几个,一个个连礼仪公侯的礼仪都不顾了,应该送去礼部好好调教一番才是!”

朱标、徐达等人哄堂大笑。

吴祯自然也不是真的打算叩头,只不过是配合下徐达、冯胜。

朱标拉着几人落座,不禁感叹:“孤在东宫,受教儒学之余也翻看过史书。自古以来,勇猛无畏的军队并不少,可他们不是以军功,以纪律,便是以金银赏赐,以百里挑一,以国仇家恨来打造一支数量较少的强兵,唯独没有顾先生所言的信仰之兵。”

“如今大明得顾先生,将出信仰之兵,孤以为若此事做成,大明军士将会令元廷望而生畏,边疆之地再无绝死之声!孤不奢求什么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很想看看太平盛世,再无寇边之忧!”

顾正臣深深看着朱标,肃然道:“大明将会在陛下与太子手中,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朱标笑了,这正是自己的渴望。

东宫论信仰,从早上谈论至中午,几人兴致不减,干脆就在亭中用餐,边吃边谈,直至快黄昏时,徐达、李文忠等人起身告辞,朱标则与顾正臣前往乾清宫。

朱元璋见顾正臣到了,便放下手中的奏章,笑道:“怎么板着个脸,往日里你来这里可不是这样,还在怨恨朕将你送去了地牢?”

顾正臣连忙说:“臣是陛下的棋子,摆在何处全凭陛下心意,哪里敢有怨言。”

“皇后,你听听,这小子嘴里说着没怨言,可这怨气隔着这么远都能感觉得到。”

朱元璋见马皇后走了过来,抬手招呼着。

马皇后端庄一笑:“他清清白白,跑去地牢住了两夜,如何能高兴起来。想当年,你被郭大帅误会,关在了地牢之中饿着肚子,那脸拉得不比他长……”

朱元璋瞪眼。

哪里有,郭大帅毕竟是义父,咱没生气过,没拉脸!

朱标难得听到朱元璋的糗事,想笑又不敢笑。

顾正臣不敢看老朱,这事也就是马皇后敢提,换个人插嘴说两句,估计会被送去找郭大帅。

朱元璋挥退内侍与宫内,领马皇后、朱标、顾正臣进入偏殿:“你不是刑部官,不用这种法子,你进不了地牢,也见不到赵一悔。再说了,言官弹劾,各部官员说你不是,朕不能不作下姿态。”

顾正臣放松下来,表现出一点埋怨是人之常情,老朱都拉下脸给自己解释缘由了,若继续不依不饶,还板着脸不满意,老朱会掀桌子的。

“陛下谋略无双,臣也是在与赵一悔详谈之后才意识到,这可能是陛下有意安排,所以才敢在地牢之中莽撞,臣有罪。”

顾正臣恭恭敬敬拱手低头。

朱元璋哈哈笑了出来:“陈宁受了如此折辱都不敢声张,你倒好,宣之于口不说,还敢当着朕的面承认,你就不怕朕治你罪吗?”

顾正臣认真地回道:“臣承认,陛下治的是我鲁莽,殴打官员之罪。臣若不承认,陛下将会治我欺君之罪。孰轻孰重,臣还是分得清。”

朱元璋眉头一抬,看向马皇后:“这小子是将朕一军啊。”

马皇后笑意盈盈:“这两日地牢受苦权当是惩罚过了。”

朱元璋看了看桌上的鱼肉,哼出声来:“别人坐牢是受苦,可这小子坐牢未必辛苦。听说他夫人整日送食盒进去,有鱼有肉,享福得很。”

马皇后手持手帕,掩笑不已:“当年妾身可是揣着烧饼送你,唯恐饿坏。如今他夫人提着食盒送去,唯恐受罪,看得出来,他们与我们当年一样,伉俪情深。”

朱元璋看了看马皇后,没办法反驳,只好饶过:“落座吧。”

朱标、顾正臣这才落座。

朱元璋动了筷子,闲说了几句话,便说起正事来:“你敢山上打老虎,敢打掉御史与御史大夫的牙齿,胆魄是有的,朕选你去泉州,看重的便是你的胆量。虽说朕已下旨,擢升你为泉州府知府,可你若想要拒绝前往赴任,朕不会怪罪。”

顾正臣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搁下筷子:“陛下是何意?”

朱元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泉州府,危患重重。不瞒你说,赵一悔不是第一个杀人之人。自元年至今,泉州一府七县,没有做满任的官员有是十二人,其中有六人请辞,四人病死,两人疯魔。”

顾正臣心头沉甸甸的。

四人病死,两人疯魔!

很显然,病死的未必是真生病了,疯了的,也必有因由!

敢对官员下手,还是六人之多,这其中的问题之大,之危险可见一斑!

换言之,泉州幕后的黑手无法无天,自然也不会将自己一个个小小的知府放在眼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