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朝廷,风波恶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朝廷,风波恶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中书衙署。

胡惟庸搁下文书,长长叹了一口气。

今年事繁,疲身至极。

陈宁疾步走至殿内,见无其他人在,便至胡惟庸桌案前,低声道:“顾正臣去了句容,想来不日便会赶往泉州。”

胡惟庸抽出一份文书,递给陈宁:“海南琼州府又有叛乱了,半年不到,已经报来五起叛乱。那里的百姓,当真难管。”

陈宁接过文书却没有打开,深深地看着胡惟庸:“琼州府的百姓不好管,泉州府的百姓怕也不容易管。”

胡惟庸起身,活动了下酸涩的肩膀:“乱民不好治,也难防,还真让朝廷头疼。”

陈宁了然,心中有些快意,只是想到什么,旁观左右,低声问:“胡相,这次起势之大,却没有伤那顾正臣分毫,反而让其升了官,我们折损多人,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

胡惟庸抓了抓胡须,迈开步子:“朝廷争斗,可不能只看一时胜负。这一次起势而为,已经达到了目的。至于其他,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陈宁有些疑惑。

胡惟庸淡然一笑。

通过这次对顾正臣的弹劾风波,至少看清楚三点:

其一,皇帝很器重顾正臣,这种器重不同寻常。

从这一点上来看,顾正臣已经具备了进入朝廷的资格,皇帝也会对其委以重任。换言之,此人崛起,对自己掌控中书与朝廷不利。

其二,顾正臣并非一个完全理性的人,他也有失去理性的一面。

家人是他的逆鳞,陈宁用他的家人威胁他,结果掉了一颗牙。刑部尚书想要用刘倩儿威胁顾正臣,他失去理性,当堂就要动粗。

年轻气盛,一挑动就没了稳重。

其三,顾正臣胆量过人,口才过人,但不知收敛。

没错,他是不贪污,他是廉洁,可他生活上不过简朴,明明都进入地牢了,家里人竟还给送大鱼大肉。

如此做派,简直是打皇帝的脸。

要知皇帝一次次要求官员简朴度日,能缝补的衣服就缝补不需要换新,不准奢侈浪费,连宫内一般宴请都改成四菜一汤了,顾正臣竟还跳脱,下了地牢还吃鱼吃肉,摆明了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件事现在不要命,但在未来某个关键节点上,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个罪名。

说到底,胡惟庸清楚毫无实证的弹劾不可能杀了顾正臣,但谁说这一次是杀人计?

这是一次试探。

现在试探结束了,该露出破绽的露了出来,该清楚的事清楚了。等到下一次机会来时,很可能就不是什么试探,而是杀招了。

胡惟庸停下脚步,看向陈宁:“六部之中,哪一部官员最容易犯错?”

陈宁不明所以,还是回道:“吏部。”

吏部掌握着天下官员升降考功,其中油水无数,走后门的更多,尤其是地方官员入京时,总免不了想方设法接触下吏部官员,希望能在考功时添一笔好评,他日升官之后定有关照。

胡惟庸嘴角微动:“张和在弘文馆做得很是出色,总做一个闲散官员不合适吧,如此人才,应该放在吏部,你身为御史台长官,是不是应该安排人向陛下举荐?”

陈宁深吸一口气。

娘的,这简直是杀人不见血啊。

高,实在是高。

张和是顾正臣的岳父,他在弘文馆办事,不容易出问题,也很难挑出问题来,即使有,估计也是错别字级别的,要不了他的命。

可若是换到吏部,但凡出了问题,那就不是小问题,若是运作得当,说不得是掉脑袋的事。

顾正臣跑泉州去了,想抓他的破绽不容易,但张和还在金陵,还在官场。

陈宁明白了胡惟庸的意图。

胡惟庸看着秋风起,缓缓地说:“陛下给了旨意,要今年早日将军士冬衣送去,你将此事告知户部、兵部与工部,让他们通力而为。另外,你去将伯伯赉召来,陛下需要让他去一趟云南,游说梁王。”

陈宁有些不解:“梁王拥兵二十余万,控云南险峻之地,派人游说,怕是不能让云南并入版图。说到底,那里还是需要打仗。只要梁王有兵,他就不可能投降。”

胡惟庸认可陈宁的话,他虽然有些时候做事夹杂了太多私心,可在一些事的判断上还是很准确。

上一个游说梁王的是王祎,他已经死了。

这一次选择伯伯赉,倒是一招妙棋,伯伯赉是元廷威顺王之子,战败之后臣服大明,让伯伯赉去找梁王说话,哪怕是梁王不高兴将他给杀了,大明也不心疼……

伯伯赉还没到,宋濂已开始挥毫泼墨:“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古今定论,祸福常理也。朕起自布衣,削平群雄,戡定祸乱……如上顺天命,下契人心,即奉贡来朝……不然,朕当遣使臣直抵大理,依唐、宋故事赐给王号,合兵加讨……”

宋濂提笔,感觉意犹未尽,又加了一句“转瞬之机,在人在审,时不可失,而其思之!”

这不是什么招抚诏书,而是一封恐吓威胁诏书。

你不投降,咱就联合大理的土司,给他们好处,然后派兵两处揍你。

给你机会了,就这一次,听不听随你,想清楚后果。

朱元璋对宋濂的文笔很是欣赏,对其写的诏书极是满意,待伯伯赉入宫之后,便叮嘱一番,让其带诏书出使云南。

伯伯赉很想拒绝,这事办成了未必有什么好处,办不成自己反而很遭罪,何况云南很远,道路难行,山林中野生动物也多,万一蹦跶到道路中间拦路,自己这一身肉未必能喂饱它们。

再说了,梁王哪里是那么容易劝说的,他是元朝的忠臣,而自己是元朝的叛徒,万一他拿刀将自己砍了,那到哪里说理去……

苦涩不已的伯伯赉看着朱元璋玩味的眼神,终还是没敢说出拒绝的话,带好诏书上路了。没办法,身为大明臣子,不能为大明皇帝分忧,他还会不会留着自己,全家老小都在大明,总得为他们活着吧……

陈宁安排御史准备举荐张和,可这边文书还没写好,就有人针对御史台下了手。

下手的人名为茹太素,是刑部侍郎。

茹太素愤怒地喊道:“中书内外百司,一应卷宗文书,都受御史台检举,那御史台卷宗文书谁来检举?其兴过文书未有人监管盘查,极是不妥。朝廷当对御史台所有文书卷宗,着人检举,若发现有私,当严厉惩处!”

陈宁鼻子都气歪了,你一个管律令的家伙,竟然管起御史台的事?顾正臣下狱的时候,咋不见你跳出来骂几句,现在跳出来约束起御史台了?

在朝堂再起风波的时候,顾正臣回到了句容。

骆韶、周茂、杨亮仔细打量着顾正臣,就连其他官吏、衙役也跑来看,顾正臣下狱的消息被刑部查账的官员带了过来,县衙人心惶惶,生怕刚刚好过的日子突然被打了回去。

可谁成想,这下狱才两天顾正臣就出来了,还升了官。

“你们应该收到了消息,本官将赴泉州,然句容之事依旧以我为尊,陛下并没有撤去我知县一职,既定民策照旧施行,粮长那里依旧不准淋尖踢斛,县衙养廉银照旧发放,任何人不得伸手欺压百姓、盘削商人,不得私自挪用县库……”

顾正臣严肃地说着,稳住了所有人。

骆韶、周茂等人松了一口气,只要顾正臣还管句容事,那就意味着朝廷不会派遣一个新的知县过来,对句容事指手画脚,这里的事能平稳延续下去。

顾正臣知道稳定的重要性,也清楚句容经过一年治理刚刚有起色,此时离开不是最好的时机,可现实不会总是在恰到好处、水到渠成时再给自己选择。

“我离开句容,你们权当我封印休沐便是。骆韶代掌知县事,周茂、杨亮你们协助,若有棘手之事,或是难以解决之事,或有人坏句容新策,你们可以直接派人前往金陵,去找大都督府沐英,他有办法将句容事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泉州,我会想办法为你们解决。”

顾正臣给了众人一个定心丸。

骆韶等人终放心下来,纷纷领命。

顾正臣安抚好县衙官吏之后,又去走访了句容县的老人,看了看养济院的孤寡,敲打了一番句容大户,又到句容学院,安抚一众先生。

忙完这些,一整天都过去了。

顾正臣驱马至句容卫,召集句容卫将官,对众人说:“陛下有旨,调本官前往泉州处置一些事,句容卫暂交赵海楼、王良全权负责,事有不能决者,可奏报大都督府,也可直接上书朝廷。现在,我需要十二人一同前往。”

秦松当即站了出来:“顾指挥佥事,我愿前往。”

赵海楼不甘心:“句容卫的事交王良一个人处理便是了,我跟你一起去。”

王良不乐意:“我才认几个字,你可比我学的多,你留下,我去!”

顾正臣摆了摆手,严肃地看着争论不休的几人:“此行很是危险,说不得会有人折损在泉州!”

一句话,众人安静下来。

赵海楼突然笑出声来,上前道:“正因为有危险,我们才更应该去!顾指挥佥事,我们是大明军士,谁会贪生怕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