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依依惜别,终是有别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六十七章 依依惜别,终是有别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萧成很郁闷,房间里有惊呼声,有捶打声,还有低沉的哼哼声,谁知道你是被人打了,还是打了人了,自己看一眼咋啦,至于追着不放,怎么和当年护卫开平王时情况不一样,自己那次可没挨打,只是少了一个月饷钱……

顾正臣才不管你是什么卫的千户,也不管老朱什么命令,在金陵你最好是走得远远的,看见一次打一次,还有张培、姚镇,你们两个怎么看家护院,连这家伙都拦不住!

扣钱!

张培、姚镇想哭,这和咱们有啥关系,错是他的,为毛让我们承担后果?

萧成是吧,揍他丫的!

顾正臣第一次见识到萧成的厉害,这个相貌普通的家伙,手上功夫当真不是盖的,姚镇、张培可以说是不错的护卫,可两人联手竟没占半点便宜。

萧成拳如流星锤,既沉又快,步伐敏捷,下盘又稳,哪怕是卖个破绽,硬抗姚镇一拳,也是岿然不动,还借姚镇当了一次盾牌,抓起来就给丢了出去,要不是张培接住,说不得要躺上几日。

姚镇、张培见此,收手抱拳。

萧成见两人没有恼羞成怒,反而满是佩服之色,连忙还礼:“两位功夫了得,只是缺点变化,假以时日,定能更进一步。”

姚镇无奈摇头:“比不上,当年开平王遇弱横扫,遇强则强,带你们征战沙场,不尝一败,如今交手方知我等不如,当年你们狂战天下强敌,所向披靡,可见实力。”

张培赞叹不已:“了不得的汉子!”

顾正臣没理睬三个人在那里相互吹捧,当年常遇春暴毙之后,他的许多部将都被拆分了,大部分成为了李文忠、徐达的部属,但有五十余人被朱元璋选中加入亲卫,其中就有这萧成。

看得出来,老朱身边能人不少。

顾正臣很忙,虽说要赴任泉州,可宝钞提举司的差事还没做好,水印这玩意还没攻克,至于棉纸工作则刚刚开始,钱庄的筹备已经接近完成,只是制度与流程上还不够完美。

“地方设钱庄,务必保证安全,位置就选择在县衙附近,一旦出事,衙役应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赶到。另外,钱庄的宝钞也好,金银铜钱也好,都需要改用新型的钱库、钱箱,知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库,保险箱?”

顾正臣与费震等若干铁匠说着话,见几人不清楚,便比划着说:“钱库可以设在地下,设置三道门,第一道们验腰牌,第二道们验票根,第三道门验密语,前面两道门从外面打开,第三道门只能从里面打开。”

“至于保险箱,需要纯铁打造,最好是能固定在地板之上,行不通?凿钉子总会吧,箱子里预留几个孔洞,用钉子打进去。保险箱设置两道锁,钥匙分存两人,进入保险库,两人必须单人、单次进入,若同行或身边有其他人,内门绝不允许打开,避免挟持破门……”

顾正臣清楚,抢钱庄这种找死的事发生概率极低,有这种本事还不如去抢大户。

钱庄代表朝堂,被抢了朝廷不会善罢甘休,抢了大户,大户最多报官,官府也未必上心抓人。哪怕是灾荒年景,百姓吃不起饭,基本上也不会去找钱庄的麻烦,那里面又没粮食,既然闹事,直接把地主家的粮抢了,也能吃得饱饭不是……

当然,也不能排除江洋大盗铤而走险,个别脖子粗、脑袋不好使的家伙想干一票大的,基本的安全举措还是需要到位。

至于看管护卫方面,就不需要额外加派人手了,直接从县衙调两个衙役每隔一段时间巡视下就好了,毕竟距离近,抬抬脚就到了,用不着安排人手站岗。若搞得太过威严,反而让百姓与商人不敢走进去兑换。

至于如何入账,出账,核算,钱钞转移,如何开展商贷、民贷等,就不是顾正臣需要考虑的事了,唐宋元时期都有钱庄,这方面的人才多,经验足。

费震看着交代清楚的顾正臣,有些不舍:“你若能留下来,费某也不至于整日睡不安稳,宝钞之事实在太大,我一人操持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顾正臣见费震有些憔悴,笑道:“宝钞之事不需要急躁,现如今母版未成,棉纸与水印未成,你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可以从容准备,这半年时间,完全够你将钱庄铺开,先府州,后县城,循序渐进便是。”

费震重重点头,提议道:“今晚做东,为你践行。”

顾正臣没有拒绝。

费震在自己入狱之后上书,直言匠人诬指,联合其他匠人押了手印,为自己奔走疾呼。他是一个能相处的人,至少不会落井下石。

酒楼,小菜。

费震与顾正臣谈笑不已,各抒情怀。

两人正聊得兴起,一旁酒客突然一嗓子嚷嚷开来:“什么,长江沉了船,可死了人?”

顾正臣侧身听去。

“听说死了两个官员,好像是前御史,他们的家眷已经认过尸,哭得那个伤心。”

费震端起酒碗,瞥了一眼顾正臣:“应该是严钝、梁籁二人吧。”

顾正臣皱眉:“陛下布置让他们去太仓州看仓库去,怎么会沉在江中?”

费震呵呵笑了笑:“莫要装糊涂,匠人张九九诬指于你,若说背后无人指使,你也不信吧。至于是谁在幕后,就要看这两个前御史是如何出的意外了。”

顾正臣一饮而尽,哈了一口酒气:“看来,被封口了啊。”

若是朱元璋所为,断不会用这种无聊的手段。

严钝、梁籁又不是韩林儿,无足轻重的家伙,拉回去砍了便是。如此说来,这场意外很可能是陈宁安排的,亦或是其他黑手。

费震似乎想起什么,看了看顾正臣,低声提醒道:“你去泉州,会带着护卫吧。”

“自然。”

顾正臣不疑有他。

费震放松下来,笑道:“那就好,来,饮了这碗酒,愿顾县男整肃有方,早日归来。”

顾正臣感谢。

在安排好宝钞提举司之事后,顾正臣便请辞了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职,朱元璋没有答应,但额外给宝钞提举司添了一个新的副提举。

老朱想的是,你小子懂这么多,没个副提举的名头以后怎么对宝钞事发话,说不得日后还得用你去盘查钱庄,监督下宝钞提举司,总需要有个身份才好办事。

顾正臣也不介意,转身去了詹同府上,两人在书房谈了两个多时辰。

临别时,詹同送出府门,对顾正臣叮嘱道:“不负黎民,方得人心。不负皇恩,方得始终。愿你前路慎独廉明,为民请命,不畏风波巨浪。”

顾正臣看着苍老的詹同,看他说话时不时的大喘气便知道,他的日子已是不多,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哀伤之色,将腰间的玉佩摘了下来,放在詹同的手中,沉声道:“老尚书,这玉佩是我的贴身之物,暂时交你保管。待我回金陵时,你要亲自将它还给我!”

詹同拿起玉佩,眯着眼看了看,只见通体发白的玉佩之上,一面刻着“不二”,一面刻着“正臣”,周围花纹粗糙豪放,多少有些不配玉石的温润谦和气质。

“呵呵,你这是给老夫下约定吗?”

詹同深深看着顾正臣。

顾正臣重重点头:“约定下了,可需要兑现。你若失约,便非君子。”

“哈哈,你小子这是担心我卒在金陵啊,罢了,老头子多活几日,看看你如何搅动泉州风云!”

詹同爽朗地笑着。

顾正臣握着詹同苍老的双手,重重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詹同看着顾正臣的背影,对一旁的詹徽说:“此人内心有公正是非,前路必是坎坷崎岖。若他能活得长久一些,定是朝中肱骨大臣,怕只怕,风波恶……”

詹徽挺了下胸膛,正色道:“父亲,儿不会输给他。”

詹同侧过身,审量了下,拐杖动了动,笑道:“为官之道,不在于官多大,位多高,而在于做了多少事,留下多少名。切记,为臣之道,当为苍生言,敢为天下先。”

詹徽铭记在心。

顾正臣又在金陵停留了十日,这十日当中,每隔一日便去趟魏国公府或东宫,商议军队信仰纲领,顺路时还去看了眼刘基,剩下的时间便是留在府中陪伴家人,将家中事托付给了岳父张和。

姚镇想跟着去,被顾正臣拒绝了。

顾家得罪了不少人,家里总需要留个护卫,再说了,张希婉偶尔需要出门去句容,身边没个可靠的人怎么行,至于顾诚、孙十八,他们很多时候需要在外面,处理句容三大院的买卖。

离别最是伤人魂。

顾母、张希婉等人将顾正臣一路送出金陵城,又送出三十里。

顾正臣看着眼眶红润的张希婉,勉强笑道:“再送下去就到句容了。回去吧,家里你多费点心,莫要让母亲挂忧。放心,每个月都会有信送来。”

张希婉不忍,可终是没其他办法。

依依惜别,终是有别。

顾正臣给了张希婉一个重重的拥抱,然后对母亲行礼,嘱托青青等人几句,便翻身上马,带张培、萧成直奔句容。

不忍回眸,只是背对着亲人挥了挥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