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对弈,刘伯温的点拨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对弈,刘伯温的点拨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五百二十二章对弈,刘伯温的点拨三月十二日,龙江码头。

顾正臣辞别母亲,嘱托顾青青、刘倩儿好好照顾,并让岳父多注意身体。

考虑到金陵泄露情报的事一直没有个结果,朱元璋似乎忘记了这件事,顾正臣权衡一番后,将张培、姚镇都留在了金陵,在萧成、林白帆的陪同下登上了大宝船。

储兴、孟万里被调回了淮安卫,朱元璋调英武卫指挥同知陈清、神策卫指挥同知茅鼎加入水师,充任参将,受靖海侯吴祯节制,并听泉州卫指挥使顾正臣指挥。

这种双重统帅的安排并不多见,但陈清、茅鼎、张赫都清楚,靖海侯吴祯节制只是个幌子,为的是避免因顾正臣资历不足、将士不听的局面。确实,相对于张赫、茅鼎、陈清三人,顾正臣算不得什么,人家从尸山血海里爬起来的时候,顾正臣连字还不认识几个。

顾正臣挥手,与母亲、岳父、妹妹等人告别,与沐英、沐春、沐晟还有徐允恭告别,朱标虽然没有来,却派带刀舍人周宗送行。

相对于送顾正臣的寥寥无多的人,送刘基的人可就多了。

宋濂来了,带了门生一起。

平日里爱好做学问的汪广洋也来了。

朝廷中官员,尚书就来了五六位,侍郎七八个,其他主事、郎中更是不少。

刘基可不仅仅是诚意伯,他还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在文坛中的地位很高,加上他一直推崇“施德政、得民心”的治国理念,得到了不少文官的支持。

当胡惟庸也出现在码头的时候,顾正臣这才认识到了什么是政坛高手,看看人家胡惟庸,哪怕两人很不对付,彼此恨不得弄死对方,可两人竟是谈笑风生。

刘基笑归笑,说归说,可身体骨确实扛不住了,在刘琏、刘璟的搀扶下,看着一众送行之人,说出了最后离别的话:“强虏尚在,诸位当勉励之。愿大明国运隆昌,江山万年不朽。在此别过,各位——保重!”

众人作揖,目送刘基上船。

顾正臣站在船舷侧,看着那些前来送行的人,目光扫过胡惟庸时,却见胡惟庸正看着自己,脸上如同古老的井,没有半点波动。

一人在岸,一人在船。

两人对视着,无言,却似乎有许多不需要语言诉说的话语。

顾正臣看不出胡惟庸到底是什么心思,他的笑容之下到底隐藏着什么。当官当到他这个地步,早已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

胡惟庸盯着沉稳的顾正臣,这个年轻人不是浙东人,也非淮西人,没有同乡与根基,看似不堪一击,可现如今,出身山东,远离浙东、淮西反而成了他的优势,要不然皇帝也不会选他去护送刘基归田!

年轻有为,办事干练,屡立功劳!此子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死人。

否则,中书未必自己能说了算!

顾正臣接过刘基,两人站在一起与众人挥手。

张赫命军士出航。

长橹推船离岸,顾母向前两步,想要叮嘱几句,可终究止住了话。

张希婉看到这一幕,鼻子一酸,眼泪快落下来。

将离未曾离的这一段路,最是令人痛苦。

顾正臣默默地看着码头的亲人,瞳孔里的人从清晰到模糊,从模糊到消失才回过神,看向刘基:“诚意伯累了吧,船舱里已准备好了。”

刘基摇了摇头:“还请顾县男让我留在外面,看着日月星辰归家。”

顾正臣知道刘基大限已近,对张赫安排道:“让人在甲板上铺两床厚褥,让我与诚意伯露宿于外。”

张赫点头,安排人准备。

军士也细心,直铺了三床褥子。

刘琏、刘璟搀扶着刘基半躺了下来,垫着高高的枕头,刘基呼吸着江风。

顾正臣安抚过张希婉,让小荷送张希婉去船舱休息,这才走向刘基,脱掉鞋子,盘坐在另一个被褥之上,命人取来棋盘,对刘基道:“诚意伯,可有心思手谈一局?”

刘琏有些担忧:“顾县男,父亲他已是疲累……”

刘基抬手打断了刘琏:“难得顾县男有心思,你们就莫要操心了,都让开来,不要挡了我的风。顾县男,刘某可是无事一身轻,可不会照拂你的情面,输得太惨了可不准恼怒。”

顾正臣哈哈一笑:“输给诚意伯这种经纬天地之才,是顾某荣幸,又怎会恼怒。来,猜先吧。”

刘基见顾正臣抓了一把棋子,呵呵笑道:“今日恰逢双数,你我又是同行,自然只能是双数。”

顾正臣摊开,六枚棋子,果是双数,不由敬佩:“有何诀窍?”

刘基猛地皱了皱眉头,脸色紧绷起来,闷了会,从舒展开眉头:“诀窍就在于天地至理之中,所谓阴阳相生,自有定数……”

顾正臣知道刘基身体不适,但他躺着和坐着是一样的,这种痛苦不是休息就能避免的,见他痛苦之余还有心思吹嘘,不乐意了:“能不能说点人能听懂的话?”

“蒙。”

刘基说出了关键。

顾正臣郁闷:“你如此信誓旦旦,若是猜错了该如何?”

刘基淡然一笑:“错了,那便是天时不在我。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顾县男,人需要一往无前、坚定如山的信念!”

顾正臣目光炯炯:“好一个坚定如山的信念,可这只是决定谁先手,若你错了,岂不是心态已失,信念已去?”

刘基拿起白棋,平静地落下:“猜错了,只是天时不在我,但我还有地利、人和。谁说没有天时,就不能依凭地利与人和取胜?纵是天时地利尽失,只要还有人和,就能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顾正臣肃然起敬,拱了拱手:“诚意伯以为,人和可胜一切?”

刘基见顾正臣落子,便跟了一棋:“夫天在上,夫地在下,唯人和居中。居中则为统帅,说到底,天时地利不过是人和的棋子,用得好,那就是妙棋,逼人入绝境,用不好,那就是昏招,害人害己,大势难回。”

“顾小子,你处事谨慎,小心为之,不也很清楚人和的道理?只是你的做派却不甚高明,得罪了不少人啊。你虽立于天之下,可失了人和,很容易便失去地利,没了地利,脚下随时可能是深渊,向前的每一步,都是临渊而行。”

顾正臣苦涩地点了点头。

自己看似风光无限,可在朝堂之上,确实无人照拂,甚至还得罪了不少人。

别看自己与东宫、皇帝扯上关系,与徐达、沐英、吴祯等人走得近,可他们不是皇室就是武将,不是文臣。

遍数朝廷中的文臣,能与顾正臣走得来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已经走了的詹同,另一个就是曾经的工部尚书、现在的江西参政李敏。

但这两个人,也只能说是与顾正臣谈得来,并不是什么“党朋”。虽说宝钞提举司的费震与顾正臣关系也不错,但他现在还没什么影响力,一个提举,比他官职高的多了去。

说到底,顾正臣在朝堂之上依旧是毫无根基,没有人和。但凡提到顾正臣的奏折,几乎全是弹劾……

“诚意伯教我!”

顾正臣肃然道。

刘基捏着一枚棋子,见周围无人,低声道:“若能教你,我又怎会乘舟归去?顾县男,你有你的际遇,也有足够的智慧与担当,我相信有朝一日,你能取胡而代之!”

顾正臣点落棋子,低头道:“一个‘将偾辕而破犁’的厉害人物,可不是我这等小人物可以招惹。我只想安安稳稳做点事,为百姓,为大明,仅此而已。”

刘基哈哈笑了出来,抬手指了指岸边摇摆的树木:“你以为树不想安静?不,它想,风不让而已!你已经踏入了官场,莫要再说天真无邪之言。若没有半点准备,当疾风骤雨打来时,将是死无葬身之地!你以为现在皇帝宠信你,他日就不动你?你怕不是忘了韩国公!”

韩国公李善长!

顾正臣脸色凛然。

这位开国六公爵之首的人,朱元璋无疑是信赖有加。只是信赖归信赖,被人当靶子射了几年之后,李善长也只能黯然退离,没病也在家养病。

现在的自己就是一个靶子,谁都能来上一箭。当箭射过来的多了,老朱迟早会厌倦,会让自己离开。

除非弄几个挡箭牌,或找几个场务,赶一赶射箭的人,或者是引导他们射其他的靶子,别总盯着自己……

只是,朝中无人。

顾正臣低头沉思。

洪武时期的官员,尤其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前的官员,基本上全是走马观花,在朝堂上当不倒翁的不是不多,而是没有……

刘基沉声道:“没有谁可以毫无根基却久立朝堂之上的,你要想清楚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顾正臣抬起头,深深地注视着刘基,笑道:“诚意伯如今归去,感慨良多,没了往年时的豪迈之气啊。想当初,你可是喊出‘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不须踽踽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的英雄,如今口中怎么全是保全之道?”

刘基愣了下,旋即放声大笑起来,拍着手说:“当年我笑扬雄寂寞,刘伶沉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如今我笑顾县男迎风不惧——狂风大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