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异人背景?筹备望远镜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五百二十三章 异人背景?筹备望远镜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五百二十三章异人背景?筹备望远镜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刘基缅怀着过去,曾经的自己对元廷彻底失望,曾梦想在倒元的战争中可以觅个封侯,想想隆中诸葛,济弱扶危。

自己当初选择朱元璋,并臣服于他之下,何尝不是“济弱扶危”?

要知道,当年的陈友谅可比朱元璋强太多了,陈友谅带着船队已经到了应天城外。当时应天城内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想要逃走、投降,是自己对朱元璋说:

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

峥嵘的岁月里,自己想当诸葛亮那样的人,辅佐明主,运筹帷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鄱阳湖的烽火连天,元廷的分崩离析……

为了大明王朝,我刘基刘伯温也出过力,只可惜,最终只是个伯爵,万里封侯的梦终是破灭在了苍老的岁月里。

顾正臣指了指棋盘,淡然一笑:“诚意伯,天时不在你,这人和——你也没守住啊。”

刘基低头看去,不由愣住。

只顾着遐想过去,却不料被人恍了神,竟下错了棋,出了破绽,被顾正臣给盘杀了一片。

刘基丢下手中的棋子,无奈地摇了摇头:“终究还是败给了昏招。”

顾正臣看着失落的刘基,笑道:“诚意伯有什么好失落的,说不得过个几百年,你与诸葛孔明并列,成为民间仰望的智慧化身。帝王将相多,可帷幄千里,谋略江山的刘伯温,大明只有一个。”

刘基看着顾正臣,皱眉问:“你知几百年后事?”

顾正臣摇头:“这谁人知道。但我想——应是如此。”

刘基目光深邃地看着顾正臣:“我看人无数,望气有道,唯独观你不明朗,似是置身重重迷雾之内,甚至还曾对你卜卦,皆是扑朔迷离之象。病重居留金陵,依旧命我儿打探朝廷动向,尤其是关于你的消息。”

顾正臣微微偏头,审视着刘基,问道:“诚意伯想说什么?”

刘基呵呵一笑,疲惫地靠在枕头上:“你很聪明,聪明到了有些时候让我们感觉自己很愚蠢,就如你打造的双人床、战术背包、婴儿车、新式炉子等等。总有种错觉,你的聪明并不是来自于你的智慧,而是来自你的见识,似乎你早就知道这些,认为它们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才信手拈来……”

顾正臣悚然一惊。

好一个恐怖的刘伯温,他似乎看穿了一切,却又自我否定,认为这些荒谬的想法是错觉!

刘基看不到顾正臣的神情,他正在低头捡拾起棋子,长长叹了口气,问道:“顾县男,你是不是遇到过倾囊相授的异人?”

顾正臣摇了摇头,看向刘基,反问道:“听闻诚意伯少时好学敏求,聪慧过人,难道这满腔经纬之术与才情,是异人相授?”

刘基摆了摆手,严肃地说:“大不同,刘某少年求学,有先生,有同窗,有世人知。而朝廷对你的文书记录,最早也不过是顾家落户藤县。在落户藤县之前,你们一家人在哪里,经历过什么,跟谁有过往来,无人知晓。”

顾正臣收敛了温和,语气变得凌厉起来:“诚意伯,不是无人知晓,而是没有人在乎小人物的生死。不说在藤县,就是在金陵内外,谁又会去记录一个老农的生死,谁会留意一个小贩来过?曾经的苦难加在了这一片大地上,我看到过死亡,也翻阅过史书,知道唯有强国盛世方不为人欺!”

“不是什么异人成就了我,而是我不想看到耻辱的一幕幕上演在这一片土地之上,不想看到有人杀了汉家男儿还洋洋得意,不想看到这里燃烧着烽火,那里遍地枯骨!智慧也罢,见识也罢,随诚意伯言说,我要做的只是——辅佐皇室让大明走向盛世!你可以质疑我的出身,质疑我的学问,但不要质疑我的立场。”

异人?

这世上当真有异人吗?

这是个说不准的事,比如鬼谷子,这个家伙就很鬼,弟子五百,虽然比不上孔子弟子三千,但点几个名字全是一等一的名人,比如军事家庞涓、孙膑,纵横家苏秦、张仪,仙道家茅蒙、徐福,据说毛遂自荐的毛遂也是鬼谷子的弟子。

还有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黄石公略》于张良,这才有了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

不管有没有异人或隐士,都与自己无关。

在自己身后,不是某一股力量或学说的代言人,而是大明!

刘基认识到自己错了,拱手道:“是我想太多,只是你的一些举动令人匪夷,仔细思索又觉合情合理。就以四脚账册来说,看似是简单的改进,实则是一套记录、核算、稽查完整的改变,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创造出来的。”

顾正臣脸皮早就练厚了,颇有些“恬不知耻”地说:“那,你现在就见识到了。”

刘基笑了。

夜色来时,天有些凉意。

顾正臣看着睡着的刘基,扯了扯薄被,然后起身上了舵楼,对张赫问道:“陈大河、王浮屠他们都跟上了吗?”

张赫指了指西面:“所有商船都跟在后面,不会遗漏一只。”

顾正臣站在舵楼上看,借着月光也只看到了远处寥寥几艘船,不由叹道:“没办法望远,总归是有些不足。”

张赫呵呵笑道:“对谁不一样,我们看不远,敌人也看不远。”

顾正臣看向张赫,直至张赫收敛了笑意,才开口:“张指挥使就没想过,若是我们可以先一步观察到敌人,提前调整好航向,做好战斗准备,会不会更为有利?”

张赫有些茫然:“话虽如此,可了望军士只能看那么远……”

顾正臣想了想,和张赫说这些没用,于是问道:“王枝在这条船上吗?”

张赫点头:“在。”

“让他来见我,现在。”

顾正臣安排下去,然后回到了甲板上,盘坐在刘基一旁。

王枝听闻顾县男找自己,连忙起身跑了出来,恭恭敬敬行礼:“顾县男。”

顾正臣示意王枝坐下,没有顾忌一旁睡觉的刘基,对王枝道:“王主事知道这次去泉州府的缘由吧?”

王枝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吏部发了文书过来,说是泉州府开海,急需在晋江城打造新的官窑烧制陶瓷以出海贸易。故此将我与一干匠人调往泉州晋江,听凭顾县男差遣。”

顾正臣没有接文书,而是认真地说:“我与王主事有过一面之缘,想来没有忘记吧?”

王枝挺直身板:“自不敢忘!”

那是在朝廷设置宝钞提举司之后不久,在句容当知县的顾正臣被调回金陵担任宝钞提举司副提举,后来他与工部尚书李敏一起到了琉璃厂,安排匠人烧制了放大镜。负责接待他们的便是自己,在那之后不久,自己就收到了皇帝“再造一批放大镜”与“禁止外流一块”的旨意。

顾正臣继续说:“在抵达泉州晋江之后,官窑起,第一件事不是烧制陶瓷,而是再造一批放大镜。”

“再造,可是陛下有旨意……”

“这文书上没告诉你,听凭我差遣?”

“这是吏部公文,非是陛下……”

“那你认为,吏部公文为何会加上这一句?”

王枝明白了。

平日调令文书绝不会加这么一句,因为该谁管是有规定的,你去当主簿,自然只能归知县管,不用多说。而吏部莫名其妙加上了这句话,显然是皇帝特意安排的。

为了打消王枝的顾虑,顾正臣还是说了句:“此事陛下已是特许。”

王枝放心下来,问:“那制造多少放大镜合适?”

顾正臣想了想,说道:“制造一批厚度不同的放大镜,一定要确保洁净里面无气泡、无颜色。至于数量,每种厚度先制造一百吧。”

对于望远镜这东西,顾正臣只知道凸透镜可以构成,但具体使用哪一种镜片,镜片厚度对使用效果的影响如何,顾正臣并不甚清楚,需要一次次组合实验才能敲定。

在王枝走后,顾正臣看向刘基,嘴角微动:“就没想着避开你,何必装睡如此深沉?”

刘基翻了个身,看着顾正臣,问道:“你知不知道我是病人,睡眠很轻,还带人在这里议事?”

顾正臣指了指船舱:“你回船舱找儿子,我回船舱找夫人,如何?”

刘基躺好,看向天上的椭圆明月,问道:“放大镜是什么东西?”

顾正臣跟着躺了下来,枕着双臂:“放大镜,就是可以将东西放大。”

“如此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有一种东西叫做望远镜。”

“能望远?”

“自然,诚意伯要不要与顾某定个君子约定,等我制出望远镜时,你能用上它。若是食言,便是非君子。”

“呵呵,这个约定,我可不敢应下啊,怕死了失约,怕活着受罪。你的好意我领了,但我这条老命若是一直苟延残喘,怕是连最后的体面也留不住喽。”

顾正臣看着抚摸右腹的刘基,清楚他早已看穿了一切,这个智谋无双的老人,终没有一个风光的结局。

送一程,再一程!

直至逆流而上,抵达青田县码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