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九百零六章 顾正臣的请求

大明:寒门辅臣 第九百零六章 顾正臣的请求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方孝孺上了香返回,见宋濂意兴阑珊,便搀着宋濂朝着府邸而去。

宋府距离禅定寺很近,不到二百步。

沿潜溪而行,看着潺潺流水,宋濂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老了,你还年轻,切记,当宣仁义治天下,达时世太平为己任。”

方孝孺挺直胸膛,肃然保证:“先生,弟子谨记于心。”

宋濂颔首,轻声道:“你是个人才,他日朝堂之上定有你一席之地。只是先生我这身体愈发不好,再过半年,兴许连走路都走不动了。若再来一场病,或会撒手而去。”

方孝孺连忙道:“先生切莫如此说,先生还需等弟子入仕,看弟子为国效力,弟子盼着有朝一日为先生祝百年大寿。”

宋濂呵呵摇头:“这身体如何我最清楚不过,只是我担心你们前路。如今朝堂风波不少,若没人照拂,想要站稳朝堂,为国献策,可不容易。先生思来想去,想让与一干弟子离开潜溪。”

方孝孺不愿:“弟子只想跟着先生修习学问,做好文章,穷理于经。”

宋濂抬起头,看向残阳下的官道,远处鸟不断飞起,似被什么惊动,一个中年儒生脚步匆匆而来,对宋濂行了个礼,轻声道:“先生,北面有一人双骑而来,不是官差。”

“一人双骑?”

宋濂眉头紧锁。

方孝孺有些惊讶,问道:“郑楷师兄,确定是一人双骑,这可不是寻常之家可以做到的。”

郑楷点头:“不会有错。”

宋濂开口道:“坐下等一等吧,兴许只是路过。”

方孝孺、郑楷搀扶着宋濂坐在了一棵树下的石墩上,远处马蹄踩踏着大地,飞奔而来,在远处停了下来,找人问话,旋即缓速而来,当接近宋濂等人时,马背上的人愣了下,旋即翻身下马,牵着马缰绳走向宋濂,肃然道:“宋师!”

宋濂看着来人,熟悉感顿生,可又喊不出名字,不由问道:“你是?”

张培笑道:“小子是顾总兵府上的护卫、随从张培,此番奉家主之命,特来拜会宋师!”

“顾——总兵?”

宋濂皱眉。

张培言道:“恕罪,家主顾正臣。”

宋濂眼神一亮,想起来了,这人确实是顾正臣身边的人。

郑楷、方孝孺有些震惊。

顾正臣可不是寻常之人,方孝孺不止一次听说顾正臣的名字,不仅仅是在外的名声,还有父亲方克勤!父亲对顾正臣治理地方之能十分钦佩,多次来书信时总提醒自己,日后要效仿顾正臣,他日为任一方时,可以护民无忧。

宋濂打量了下张培,言道:“听闻顾正臣的爵位被削,被贬为千户,如今再次被朝廷启用,成了总兵吗?”

张培点头:“承蒙陛下器重,家主在几日前被任命为东南水师总兵。”

宋濂呵呵一笑,对郑楷、方孝孺道:“看吧,纵是顾正臣这等人才,也有起落时。落时不卑微,不泯灭,不颓废,起时不计过往,一心为国为民,这才是真正的大才。日后你们进入仕途,会有风光时,但也必然会有落魄时,若落魄于地方,还应想想此人,静待再起时,而不是哀怨度日。”

郑楷、方孝孺行礼:“弟子谨记。”

张培肃然起敬,开口道:“能作为宋师弟子实在有福气,言传身教,他日必是大儒。”

宋濂爽朗地笑了笑,扫了下马匹,见是肥壮的战马,直言道:“你这一人双骑,是有什么紧要之事吗?朝廷缺战马,顾家不应藏用太多马匹吧?”

张培回道:“宋师所言极是,不过这些战马是陛下赏赐下来的。”

辽东一战,给朝廷弄了不少战马,大家都在瓜分,多少将官都想要,顾家没有争,毕竟顾家的那一份谁也抢不走,朱元璋很是大气地给了顾家六匹战马。

六匹,听着很少,但事实上已经是很多了,一些藩属国进贡战马只进贡三匹……

宋濂听闻后点了点头,伸出手:“拿来吧。”

张培将马匹拴在一旁树上,从怀中取出一个牛皮袋子,取出两封信,恭恭敬敬地递给宋濂,道:“一封是太子的信,一封是家主的信。”

“太子?”

宋濂原本坐着伸手,听闻之后赶忙起身,向北拱手之后,这才接过太子的信,然后将顾正臣的信接过,对郑楷、方孝孺道:“你们二人去弄些茶水来。”

郑楷、方孝孺都清楚这是让两人退离,领命离开。

郑楷并没有走远,而是站在二十步外,多少有些不放心地看着,方孝孺去找人送茶水。

宋濂拆着太子的信,问道:“殿下还好吗?”

郑培肃然道:“殿下很好,另外与小姐的婚期已定下,就在七月十七日。”

宋濂抽出信纸,言道:“说实话,若不是知晓这是陛下赐婚,我几乎以为顾正臣疯了,背上外戚,可不是什么好事。自古以来,强势的外戚可没几个有好下场。”

张培在一旁干笑了下:“宋师,家主为了推辞掉这门婚事也想了不少法子,可陛下不答应。”

宋濂展开信纸,看着上面的字眼,额头上的沟壑被拉平。

信上内容不少,除了朱标的怀念、叙旧、求教学问外,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段话:

格物学院学问高深,铸有国运,然大儒多以其为邪说异端,横加批驳,孤请宋师可写一二言,为格物学院正名。

宋濂没有说什么,收起信之后便打开了顾正臣的信,这封信的内容更多,顾正臣洋洋洒洒用了三千言,介绍了格物学院的理念、教育方向、分院成就、未来设想,并以蒸汽机为重点,描述了科技改变世界的蓝图。

在信的最后,顾正臣写道:

“儒学学问,各持一端,难以服众。小子以为,学问争端大可放下,存异而求同,合力主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万望宋师思量长远,虑及万民,写一文章为格物学院立基。”

宋濂看过,沉思良久。

显然,朱标与顾正臣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格物学院未来引领大明学问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