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14章 准备出远门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14章 准备出远门

簡繁轉換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2 10:12:10 来源:源1

当得知王向前的未来老婆身份后,王朗眼珠一转,然后拉着王向前小声说道。

“向前哥,我这儿还有几块手表呢。你人脉广,看看能不能帮我推销一下。价格嘛,一百二十五块,无需票证。而且,每通过你介绍卖出一块,我都给你五块钱!”

“你这不是见外了吗?我怎么能收你的钱?”王向前皱眉说道。

王朗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又悄悄拉了拉王向前的衣角,然后扭头看向正在研究收音机的王春来和王春山,然后再次压低声音说道:

“向前哥,你就别推辞了。这是你应得的,你想啊,若是没有你的引荐,这些表说不定我也卖不出去。咱们兄弟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让你白忙活不是?”

“你们两个在那嘀嘀咕咕干什么呢?”正当此时,王春来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

王朗迅速转过身,笑容满面地回应道:“哦,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在拜托向前哥帮个小忙呢!”说着,他还故意对王向前眨了眨眼,嘴上却正经说道:“向前哥,你记得继续帮我收鱼,我打算用来送礼。”

王向前闻言,点了点头,“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接着,王朗有转向王春山,“春山叔,您老可是咱们这儿的‘山里通’,认识的猎人朋友多,能不能麻烦您帮我个忙,张罗些地道的山货?我保证,给出的价格绝对比公社收购站要高!”

王春山轻吐烟雾,不解问道:“你要这么多山货作甚?”

“自然是拿去卖呀!您不知道,城里的人对咱们山里的宝贝可是稀罕得紧呢!我打算精心挑选一批,去城里试试水,看看市场反响如何?”

“你这不是投机倒把吗?”王春山眉头微皱,目光不自觉地转向了一旁的大哥王春来

“春山叔,您可得与时俱进啊!这都改革开放啦!”王朗笑道。

“啥改革开放啊?”王春山一脸的不解。

“你呀!没事在家多听听收音机!”王春来轻敲烟斗,缓缓站起身,向外走去。

王朗见状,连忙向王春山父子道别,随后紧跟在王春来的身后,跨出了门槛。一出门,王朗便加快步伐,与王春来并肩而行,“叔,明天开完会,我想再请个假,您看队里能不能帮我开一封介绍信?”

“请假,还要介绍信?你这是打算远走高飞吗?”王春来没好气地问道。

“哈哈,叔,您误会了。”王朗笑着解释道,“我打算回趟春城,我都两年多没回去过了,想回去看看。顺便我是去实地考察一下市场,为咱们生产队探路,算是打个前站。”

“要多出时间?”王春来微微点头,问道。

“大概一个星期吧!我打算带上小花一起去,让她也见见世面,长长知识。”王朗笑道。

“行吧!”王春来终于松了口。

见王春来同意,王朗松了口气,王朗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如果没有介绍信那可真是寸步难行,甚至还有可能被当作盲流给关进收容遣送站。

王朗此番决定前往春城,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想看一眼生活在这个年代的爷爷和父亲。

其二,他准备去一趟在春城的大吉省人民出版社。

去出版社的原因,是他这次抄回来了一本短篇小说,想要发表,可是他苦于没有门路,写信投稿,费时太慢不说,有些事情还说不清楚,所以他想亲自跑一趟春城。

就当带着小花旅游了,他也想看看七十年代末的春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王朗这次抄回来的小说,是作家阿城创作的短篇小说《棋王》,该作于1984年在《上海文学》。

以前,提及《棋王》,王朗第一个想到就是影帝梁家辉所饰演的王一生,那深入骨髓的角色刻画,仍让他记忆犹新,仿佛王一生的形象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棋王》这部短篇小说,总计二万七千余字,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王朗在二四年,用钢笔逐字逐句地将其抄写,整个过程耗时整整一周。

1978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大批知青踏上了返城之路。紧接着,一批出身知青的作家纷纷步入文坛,他们将那段特殊岁月中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化作了一篇篇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被统称为“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又大略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广为人知的“伤痕文学”,它以深刻的反思与沉痛的笔触,揭露了那个特殊时期给人们心灵留下的伤痕,其代表作便是《伤痕》。

其次,是“青春无悔”系列。这一系列作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回望知青岁月,展现了那一代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理想、不懈奋斗的青春风采。其代表作《今夜有暴风雪》。

最后,便是写实主义。他们摒弃了过多的情感渲染与主观臆断,转而以冷静、客观的笔触,真实再现了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代表作便是《棋王》《人世间》。

第二天,王朗早早地就被王春来叫到了队部去开会。

王朗再次把昨天对王春来说过的话重复了一遍,听了王朗的话。在座的众人中,除了会计王国福外,其余几位岁数比较年轻的都比较支持“分产到户”。

见此情景,王春来轻轻磕了磕手中的旱烟斗,“国福,你心里若有什么顾虑或想法,不妨说出来。”

“我就是觉得,如果队里分了家,那些孤寡老人,尤其是那些烈士的遗属,他们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又如何能够独自承担起耕种土地的重担?即便将田地分配给他们,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者,一旦“分产到户”那就是有人富裕有人穷,而且富裕的会越富裕、越穷就越穷,这样一个集体就分裂了。这和回到了旧社会有什么区别?”

王国福的话语,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他对“分产到户”的疑虑,并且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