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晚明风华 > 第209章 「该我上线了!」

晚明风华 第209章 「该我上线了!」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23 10:35:08 来源:源1

第209章「该我上线了!」

万历二十年,二月初。

今年是壬辰年,又一批举人进京赶考,北京城更加热闹。各大客栈丶酒楼,

很多外地举子都在谈论接下来的会试大比,

这一谈论起大比,一个话题就怎麽也绕不过去:三年前的神童状元,朱寅!

福润酒楼之中,一个微有醉意的举子满脸神往的说道:

「稚虎先生十一岁中南直解元,十二岁中会元丶状元,金殿传胪一授官就是正六品翰林侍讲,何等了得啊!」

「江左朱郎,灵气生香。虽是少年,民间却称先生而不名。我辈士人登科之荣耀,稚虎先生怕是空前绝后,好生令人向往。」

他说的不错。如今士民谈论起朱寅,往往多称为「稚虎先生」,或者江左朱郎,很少有人直呼其名。

实在是朱寅的名头太大了。

十二岁连中三元,国家祥瑞,还是皇长子的老师。这些身份叠加起来让朱寅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光环,令人又敬又畏。天下士民,提到朱寅大多如避父母名讳。

很多迷信的人更是供奉朱寅,修建生祠祭祀,以祈求福报。

如今,江南丶闽浙丶两广有朱郎祠丶稚虎庙,北直隶有三元庙,关中丶河东丶河南丶山东有神童庙。就是云贵,也有稚虎公庙。

这些虽然是官府不承认的淫祠,但大明朝的淫祠太多了,各地官府也懒得去管。

另一个举人道:「三年前的己丑科会试,我名落孙山,却是有幸认识稚虎先生。其人如玉,其韵如仙。其言也善,其神也清。令人见之心折,自惭形秽。可见十二岁连中三元,自是天地所锺,秉承那一道灵气所生,超凡脱俗,造化大有,寻常才子万万比不得的。」

「我也认识稚虎先生。」第三个举人放下酒杯,醉意微道:「悠悠兮白云,澹澹兮春水,从容兮魏晋风度,明皎兮星月凝辉。」

「若论其为人,也是春风化雨,雅量高致,最是温良不过的。但凡见了这一位,才知君子之圆润,贤士之才具,实与年纪并无干碍。如此年幼就官居六品,

竟是无人不服。」

却听旁边桌子上一个客人回头插话道:「几位先生才到京师,怕是还不知道哩。如今稚虎先生可不是翰林侍讲了。」

「他在上月底,翰林院评语优等,都察院考评优等,吏部覆核也是优等,三个优等加满,轻飘飘就升了翰林院从五品侍读学土,兼左春坊左谕德。可谁都知道,稚虎先生今年才十五岁。」

「照这势头,怕是二十几岁就能当尚书,甚至入阁拜相了。」

又一个山西口音的士子说道:「如今内阁四位阁老,沈阁老是稚虎先生授业恩师,赵阁老和张阁老也都欣赏他,只有首辅王阁老,据说对他不喜。」

「这朝中百官,也多赞誉稚虎先生年少才高。就是陛下,据说也喜欢稚虎先生。」

坐在酒楼角落里的一个年约二十的青年,听到众举子的话微微一笑。

他正是朱寅的学生,虎牙老骨干之一的罗言。

他当然知道,如今的万历皇帝的确喜欢主公。

不过这是银子换来的。与其说皇帝喜欢主公,不如说主公舍得花钱,以师母商社的名义,秘密向内帑敬献的银子每年多达数万两。除此之外,每逢年节也秘密进献各种特产珍玩。

皇帝本来不喜主公,可皇帝是个爱财的。主公如此不吝金银,皇帝怎能看不见主公的孝心?也就慢慢的喜欢主公了。

至于朝中百官,宫中太监,甚至郑贵妃的心腹,很多都拿过主公的银子,得了主公的好处。

主公在宫中丶朝中的人缘,也就越来越好了。

银子加情报,无往而不利啊。这三年,师母在北京花了多少银子?二三十万两!

四年前,他受命和范忆安丶李铉成丶乐正元四个年纪最大的学生,来到北京组建虎牙分支机构:北寮。

四年来,北寮在大笔银钱和主公的指导下,成为拥有七八百专业精锐间谍的秘密特务机构。

大内丶政府丶部院丶锦衣卫丶东厂丶九边各镇丶都督府丶二十四衙门丶蒙古部落丶女真部落丶朝鲜丶倭国-等处,如今全部有北寮的家人。

加上负责南方各省丶南洋丶舟山丶缅甸安南的南寮,录事寮的精锐间谍超过千人。

可以说,天下并无一人,比主公更了解天下之事。

录事寮(虎牙)当然不仅仅是情报刺探。

河北山东的响马帮,关中河东的马匪,河南的将,京师的青皮,江南的打行,运河的漕帮,塞外的沙盗—-很多江湖势力,也都和虎牙有关系。

师母在天下各地设立了很多百货商场丶货运站,招募了一万多人。

运河两岸徐州丶兖州的各大煤矿去年已经开采,光是精壮矿工就招募了万馀人。

南海子的经营权,也被师母承包下来。虽然每年要给宫里二万两花红,似乎是亏本买卖,可南海子的几千户海户,却捏在了师母和北寮的手里。

如今的商社虽然很是低调,名义也是分散的,可奶糖丶百货丶翡翠丶煤矿丶

海贸丶冶炼丶制药丶酒楼丶青楼丶茶叶丶粮食丶丝绸等生意,无不涉及。

商业之分布,辐万里。北至塞外,南到南洋,东抵倭国,西达西域。雇员数以万计。

世人只知道主公是连中三元的翰林清贵,却不知道主公和师母暗里掌控的势力和财力。

罗言想到这里,却听一个举人继续说道:

「听说皇长子处境艰难,也多亏稚虎先生周全。皇长子出阁读书三年,陛下屡次要停止读书,稚虎先生上疏力谏,这才让皇长子继续读书。」

又一人摇头道:「可一可再不可三。稚虎先生虽然公忠体国,一心维护国本,奈何陛下一直想废长立幼。稚虎先生又岂能改变陛下的圣意?我听说,陛下可能会再罢出阁读书。这一次,可能真的躲不过了。」

另一人叹息道:「如此说来,稚虎先生身为皇长子老师,还真是鞠躬尽。」

罗言听到这里,神色微冷。

没错,皇帝这三年,已经连续两次想停罢皇长子出阁读书。这是郑贵妃的枕头风。

实际上,皇帝已经儿戏般的私下立了太子。

就是郑贵妃之子,朱常洵。

皇帝在佛祖面前发誓,要立郑贵妃的儿子,还白纸黑字写了立储的谕旨,放在匣子里,给郑贵妃保存。

郑贵妃巴不得皇长子母子立刻就死,宫中百般折辱。皇帝也很厌恶长子,半年也不召见一次。

而皇三子朱常洵,每天要召见两次,得以晨昏定省,承欢膝下。

若非主公私下花了很多银子,又两次公开上疏谏言,群臣也纷纷阻止,皇帝早就停罢皇长子读书了。

可是这一次,很难再阻止了。

因为皇帝对郑贵妃发誓,一定要压制百官,坚决停罢皇长子出阁读书。

如果情报没有变化,今年三月初皇帝就会一意孤行的下诏,谁劝也不听。

但这不是罗言该担心的事。他担心的是倭国的情报。

倭国太阖丰臣秀吉,本月初致书朝鲜王,说是借道朝鲜进攻大明。信中狂妄至极,有言:

」-—人生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乎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直入明国,

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乃秀吉之宿志也-—」

丰臣氏还企图灭明之后,将倭国所谓的天皇迁到北京,自己坐镇宁波。

根据情报,这不仅仅是假道灭虢之计,也真是为了占领中原。

朝鲜王拒绝丰臣秀吉的无礼要求,却没有立刻备战,国王和大臣们只是向大明派出使者,内部仍然党争不断。

眼下,丰臣秀吉徵调三十馀万大军,一半留守本国,一半准备渡海攻击朝鲜!

如今十六万倭寇大军,已经在三个港口汇聚,声势浩大。

算起来最多到四月底,倭寇大军就会登陆朝鲜国。

这麽大的事情,朝廷肯定不能不闻不问。

还有一个情报是来自宁夏镇的。宁夏镇蒙古将领哮拜父子,夥同汉将刘东肠,准备起兵叛乱。

计划是先杀巡抚党馨,再杀总兵官张惟忠,然后占据宁夏。

哮拜等人策划叛乱,其实也是宁夏巡抚党馨逼出来的。

这是几天前的情报。哮拜父子和刘东肠,此时可能已经动手了。

和这两件大事相比,皇长子是不是停课,已经不重要了。

主公收到了情报,准备谋取金都御史衔,接任宁夏巡抚镇压叛乱,同时促成蓟镇总兵戚少保挂帅,父子配合一鼓荡平。

如此一来,主公不但能叙功升迁,还能开始文臣统兵,

罗言琢磨着,怎麽利用情报和特务手段,帮助主公完成谋划。

罗言喝了一杯茶,正要离开酒楼,又听一人提起师母,罗言立刻重新坐下。

那人说道:「稚虎先生没过门的娘子,是个大商人的女儿,家财巨万,乐善好施,但听说是双大脚,人称宁大脚,未免不美。可稚虎先生却不离不弃。」

「京师都知道,稚虎先生住的豪华府邸,占了整个草帽胡同,朱家也是奴婢成群,钟鸣鼎食,哪里来的银子?当然不是贪墨受贿,而是未婚妻宁大脚的银子。」

另外一人笑道:「稚虎先生一身正气,是不会贪墨的。他有大脚娘子当金主,即便两袖清风,也能锦衣玉食。这可不是吃软饭,这是本事啊。也是,一个大脚女子,还是商人之女,就算再有钱,那也不算多体面。可稚虎先生没有悔婚,富贵不变心,重情重义啊。

1

第三人点头道:「稚虎先生花宁大脚的银子,还愿意娶她,那也是她的福气。有宁大脚的银子,稚虎先生就能一心报效朝廷,没有后顾之忧,也能一辈子清廉如水。」

罗言听到他们如此编排师母,不禁心中恼怒。可他神色不变,完全没有反驳之意。

特工,绝对不可意气用事!

却又听一人道:「你们说话可要留神。宁娘子虽然是商人女,可终究是稚虎先生的未婚娘子,将来是诰命夫人,岂是等闲女流?你们也不想想,天下女子千千万,有谁能嫁给连中三元的人?这宁氏女,必然也是大有造化,大有福气的女子。你们左一个宁大脚,又一个宁大脚,礼貌吗?」

大时雍坊,草帽胡同。

草帽胡同北靠长安街,东靠中央官衙所在的棋盘街,不但距离皇城丶官衙很近,难得的还是闹中取静。

草帽胡同是几百年的老胡同了。胡同中古树郁,巷道清幽。

草帽胡同听起来毫无贵气,地方也不大,占地不过百馀亩,却是整个北京城地段最好的胡同之一。

从大明迁都北京以来,草帽胡同的主人就非富即贵,没有寻常百姓。

嘉靖年间,草帽胡同被赐给了大太监,修建了豪华的府邸。后来旧主没落,

守不住家业,偌大豪宅就被朱寅花一万多两银子买了去。

三年来,宁采薇和朱寅又精心修改建,使得豪宅更加美轮美奂,成为大时雍坊有名的美宅。

宁采薇每年只有小半时间住在北京。其馀时间不是在江宁青桥里,就在岱山岛,或者其他地方出差忙碌。

宁清尘大多数时间住在北京,有时也跟姐姐回江宁。

朱寅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正儿八经的京官朝臣,又是朱常洛的老师,当然没有那麽自由。

这三年,他一直待在北京。

幸好还有采薇,每年代表他去岱山岛看看,以靖海军夫人的名义,巡查海外领地。

三年来,朱寅除了进宫教授朱常洛,就是在翰林院参与修书熬资格,从十二岁熬到十五岁,终于成为一个青葱少年。

去年的时候,老师沈一贯就给朱寅加了冠礼。说起来,朱寅也算成年了。

去年首辅申时行告老还乡。早有准备的朱寅,暗中帮助沈一贯入阁。几番九卿廷推之后,沈一贯升任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海瑞年事已高,忧愤皇帝拒不上朝,偏宠郑氏,已在前年秋天愤而辞去左都御史,回琼州故里了。

朱寅派人照顾,十分周到。

万历假惺惺的挽留不成,以海瑞三朝元老,劳苦功高,德高望重,赠予海瑞少师。

戚继光重掌蓟师帅印,蓟镇中的戚家军旧部军心大振。戚继光在宁采薇的财力支持下,养了两千家丁,数次出关征讨蒙古。

朝廷不知道,戚继光开始向李成梁学了。绝不会再轻易交出兵权。

朱常洛当了朱寅三年学生,已经和朱寅感情很深,对朱寅十分依赖,学业也有很大长进。

徐谓在靖州(吕宋)当了三年刺史。朱寅已经秘密传信调他回来,打算让商阳接替靖州刺史之位。

二月二十,朱寅从翰林院回到草帽胡同,立刻和宁采薇丶商阳等人商议要事。

画堂之内,十五岁的朱寅面如冠玉,目如朗星,身姿秀越,气质清华。头发早就换成了束发玉簪,虽然稚气尚存,可眉宇间难掩勃勃英气,当真是玉树临风。

三年的翰林仕途,让朱寅越发儒雅贵重。

十五岁的宁采薇,也已经在去年及笋了。虽是稚气未脱,却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芳华少女,眉目如画,风姿绰约。浑身散发出一股其他少女少有的威仪。

两人到了可以成亲的年龄,已经决定今年秋天就举办婚礼。但是真正圆房,

却决定等到十八岁。

一边的商阳看到这对少男少女,不禁心中赞叹,真是男才女貌,天作之合。

朱寅开门见山的说道:「皇长子可能要被皇帝停罢读书了。这一次谁也阻止不了。既然不想让我再教皇长子,那我就去宁夏监军,就当表示不满了。」

「主公。」商阳也不奇怪,「宁夏可是一潭浑水啊。主公就算去监军,也应该和戚帅一起去。朝廷不让戚帅挂帅,主公就不能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以主公如今的官位,倒是能以巡抚监军。可是主公当了这个巡抚,再想当翰林储相就难了。」

朱寅当然心中有数。

壬辰之战很快就会爆发。要想入朝主导局面,那就必须先在宁夏表现出军事才能。

去宁夏监军是第一步。

大明文官监军,主要是四个层级:总督丶巡抚丶巡按丶兵备道。

京官和地方官地位不同,含金量差别很大。

所谓含金量,朱寅的意思是官场前途朱寅如今是京官,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兼任左谕德,这是实打实的储相之贵。外放一般就是贬谪,哪怕连升三级也是贬谪。

所以,兵备道监军肯定不用考虑。

一般连升几级外放兵备道的,只是七品监察御史,或者从七品给事中,或者六品主事。

而兵备道最低也是正五品,或者四品官。可即便如此,监察御史外放兵备道,也不算是升官。

那麽更高一等的巡按监军呢?

巡按是正七品,品级比兵备道低了两丶三品,可是巡按的权势比兵备道大的多,属于京官钦差外派,含金量不是兵备道可比,所以巡按监军等级反而比兵备道高。

可问题是,朱寅是从五品的翰林官啊。含金量最高的京官,怎麽能当巡按御史呢?根本不符合制度。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两个监军等级:总督监军丶巡抚监军。

所谓的总理丶经略监军,都是属于总督监军这个大等级。

在明朝,总督这一级的监军,一般要挂副都御史衔,甚至右都御史衔!

副都御使,已经是朝中重臣大佬了。

而且御史序列的含金量,是仅此于翰林序列的。正三品的副都御使,含金量和正五品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相当。

肯定高过了朱寅这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

以朱寅目前的品级和资历,哪怕他是尊贵的翰林官,哪怕是京官外放,他也没有资格当总督。

起码差了五年的火候。所以最高等级的总督监军,朱寅是没有指望的。

那麽,就只剩下第二等级的巡抚监军了。

按例,明朝的巡抚一般要加金都御史衔。

朱寅的从五品翰林侍读学士,含金量比正四品的金都御史,稍微高一些。

肯定是够得着,就是有点委屈了。

放着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不干,去干加金都御史衔的巡抚,其实算贬谪。

继续干侍读学土,十几年后入阁拜相几乎板上钉钉。

可如果去干巡抚,二十年也很难入阁。

对文官们来说,官场前途当然是留在翰林院好。可如果论事功立业,喜欢做实事,那当巡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寅这种野心家,当然不会坐在翰林院修书丶修史丶起草诏书。

对他来说,外放更适合搞风搞雨。等到刷完功劳,再回京入朝就不一样了。

朱寅和宁采薇丶商阳等人商量到二更天,这才散会歇息。

朱寅和宁采薇回到内室,看到已经六岁的宁清尘,正在画着一张图。

宁清尘顶着一对角发髻,粉妆玉琢的十分漂亮。

她表情认真,甚至有点严肃。看上去更加可爱。

「宁医生,你在画什麽?」朱寅笑吟吟的问道,摸着她的小脑袋。

「产钳。」宁清尘头也不抬的说,「这是改变大明产妇命运的伟大发明。」

「产钳技术普及了,能让产妇和出生婴儿死亡率,下降十倍!」

「小老虎,我已经六岁。该我上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