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大魏风华 > 第六百五十章,远行(七)

大魏风华 第六百五十章,远行(七)

簡繁轉換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1 01:44:05 来源:源1

第六百五十章,远行(七)(第1/2页)

顾怀撩开马车厚重的棉帘,清池地界特有的、混杂着海腥与某种陌生烟火气的风便迫不及待地灌了进来,带着初冬的寒意,却也裹挟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前方一道浑浊宽阔的河横亘视野,河面上,一座巨大的铁木结构桥梁如同史前巨兽的脊骨,沉默而稳固地跨过湍急的水流,那粗犷的桥身上用来固定的铁桩如同怪兽的鳞片裸露在外,刷着深褐色的防锈桐油,在灰白的天光下泛着冷硬、毫无美感的光泽--而这便是进入清池工业区的咽喉要道。

“好大的桥!”赵吉趴在另一侧车窗,小半个身子探出去,声音里满是少年人的惊叹,他上次和顾怀一起来到清池,这座桥还没立起来,他见过虹桥的精巧繁复,飞檐斗拱如同凝固的诗篇,却从未见过眼前这般纯粹以实用和承重为目的、将力量美学发挥到极致的钢铁怪物。

桥面上车马人流络绎不绝,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由健硕骡马或成群结队、喊着低沉号子的工人拖曳的重型板车,车上满载着乌黑发亮、仿佛能吞噬光线的巨大煤块,或是赭红色、棱角狰狞的粗糙铁矿石,它们沉重地碾过桥面,压得坚实的铁木结构都发出沉闷的**,穿着统一深灰色粗布短打、头戴藤编或厚布帽子的工人们,步履匆匆,神情专注,与这钢铁巨兽一同构成了一幅奇异的、充满力量感的繁忙图景,与两岸枯黄摇曳的芦苇和远处田埂间萧索的冬日景象格格不入,仿佛两个割裂的世界在此强行交汇。

“这座桥的名字叫铁骨桥,不好听,但很符合工业区该有的风格,”顾怀的声音在车厢内响起,“大概是这里的人都希望它永远坚不可摧,毕竟清池所需的铁料、煤炭,甚至粮食、消耗品,十之**都靠它吞吐,它就是这片土地赖以生存的根基。”

赵吉缩回身子,脸上惊叹未消:“造这样一座桥,得花多少人力?多少物力?”

“人力物力?”顾怀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目光投向窗外那些汗流浃背却步伐坚定的工人身影,“比起它维系的东西,这些代价,微不足道。”

马车驶过铁骨桥,景象如同揭开了舞台的幕布,陡然剧变。

脚下的路不再是松软的夯土或乡间的泥泞,而是铺着一层厚厚碎石、再覆盖着更为厚实残渣的硬路,车轮滚动其上,发出沉闷而扎实的“沙沙”声,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感,道路异常宽阔、笔直,如同用墨线在大地上划出的规整线条,向视野尽头延伸,两旁不再是散落的农舍或随性的田埂,而是规划得如同棋盘般齐整的街巷雏形。

低矮但异常厚实的砖石房屋成排而立,屋顶大多覆盖着廉价的灰瓦或厚实的油毡,透着实用至上的朴素气息,临街的铺面门板大多敞开,挂着简单直白的木牌招牌:王记铁匠铺、张氏车马行、大碗工食、利民杂货...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搬货的伙计和讲价的外来商贾们吵吵嚷嚷,空气不再是田野的清新或海风的咸涩,而是被一股浓烈、复杂、极具侵略性的气息彻底主宰。

--灼热的石炭烟味是绝对的主调,带着硫磺燃烧后特有的刺鼻,无处不在,仿佛空气本身都在闷烧,无处不在的煤灰粉尘细小而顽固,呼吸间便附着在鼻腔、咽喉,带来干涩与呛咳的冲动,铁水奔流注入模具时腾起的金属腥气,冰冷、锐利,带着一种生铁特有的锈蚀感,巨大冷却池中散发出的、混杂着铁锈沉淀物的湿冷水腥味,在初冬的寒气中蒸腾着白雾,还有浓烈的汗臭味、廉价食物油脂爆炒的香气、人群密集处的体味,以及...一种隐隐约约、却极其独特的咸腥气,那是从附近盐场方向飘来的、海盐被反复熬煮析出时特有的味道。

种种气息被寒风一搅,混合成一股浑浊、滚烫、沉甸甸的工矿热风,扑面而来,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行人明显多了数倍,且步伐大多急促有力,和寻常城池里的那种散漫截然不同,有拎着沉甸甸饭盒、脸上沾着煤灰或油污刚下工的工匠;有站在街角、眼神精明、吆喝着招揽搬运短工的人牙子;有推着独轮小车、炉火熊熊、叫卖着热腾腾杂粮馒头和油汪汪杂碎汤的小贩;甚至能看到几个穿着浆洗得发白的长衫、腋下夹着厚厚的账本或卷起的图纸、步履间也带着与这环境相融的匆忙的读书人。

他们的脸上,少有农人春种秋收的闲散期待,也缺乏士子吟风弄月的清高从容,更多的是被生活与规律节奏同化后的专注、被辛劳刻印的疲惫,以及对眼前这份能养家糊口、甚至可能改变命运的生计的全然投入,一种全新的、建立在工业齿轮精密咬合之上的生活节奏与社会形态,在此野蛮而蓬勃地生长着。

“这里...变化好大,”赵吉喃喃着,目光好奇而略带茫然地扫过街边绳子上晾晒着的、沾满油渍的各色工装,扫过在狭窄巷弄煤灰堆旁追逐打闹、脸蛋同样黑乎乎却笑得异常响亮的孩童,“我记得之前叔父你带我来的时候...”

“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足够改变很多东西了,”顾怀说,“工业区划从来都有野蛮生长的特性,它的生活节奏核心特性和如今的任何一个城池都不一样,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只会被同化,此地汇聚了北境乃至部分江南的能工巧匠,征募了数万流民劳力,更有幕府统筹、朝廷拨款,加上清池本身的盐山之利和便捷水运...人力物力汇聚一处,日夜不息,才有今日的气象。”

一道极美的女声也在车厢里响了起来,坐在顾怀身边的崔茗给他沏好了茶,很难得地主动开口道:“这些工装都是王爷亲自画出来的,一开始还觉得和大魏如今的服饰格格不入,但的确很适合这里的人日常生活,还有那些从王爷口中被沿用下来的称呼,如今也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顾怀接过茶盏,略显尴尬地摸了摸鼻梁:“让你这么一说,倒显得我打仗之余,尽琢磨这些匠作琐事了...”

崔茗笑笑,没有再去揭穿顾怀为了这个工业区投入了多少精力和心血,设计工服这种小事算什么?从最初的规划图纸、工匠招募章程,到后来的安全管理条例、工分激励制度,甚至工匠们居住的“工寮”样式,他都亲自过问甚至手绘过草图,可以说,除了北伐战事,他倾注心血最多的,便是脚下这片轰鸣的土地--而刚刚结束的战争,也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份投入的价值。

顾怀将目光重新投向车帘外,他看着虽然简陋,甚至有些脏乱的街道,却充满了野草般旺盛的、为生存也为融入某种崭新秩序而奔忙不息的原始活力,几个工匠聚在“大碗工食”铺子前,就着滚烫的杂碎汤大口吞咽着粗粝的杂粮馒头,谈笑声粗犷而直接,话题围绕着某个岗位的水分或是昨天工分结算的多少,一种朴素的、与机器和效率紧密相连的认同感,在空气中悄然弥漫。

马车并未在居民区过多停留,继续沿着宽阔的主道向工业区的核心腹地深入,绕过一片显然是新近规划、房屋排列更为密集、人口也更为稠密的居住区,一种无形的声浪如同狂暴的海啸,骤然拔高数个层级,蛮横地拍打过来,瞬间淹没了所有市井的嘈杂!

声音!连绵不绝的声音!堪称吵闹至极却又异常规律的声音!

低沉连绵、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闷雷!那是利用河渠水力驱动、高达丈余的巨木水锤,以千钧之力反复砸落在巨大生铁砧座上的恐怖巨响!

尖锐刺耳、连绵不绝的金属摩擦与刮削声!如同无数把钢锉在疯狂地刮擦着铁板,从不同的工棚方向传来。那是铁匠们用简陋的手摇钻床、脚踏砂轮在***管、炮箍,或是用钢锉精心修整着甲片的毛刺。

沉重而富有节奏的“叮当”声!密集得如同盛夏的冰雹疯狂敲打着铁皮屋顶!这是千百名铁匠手臂力量的汇聚,无数柄大小铁锤在铁砧上锻打工件的合奏。尤其在火枪枪管热锻和冷锻校直的区域,这声音最为响亮、最为密集!

巨大木质齿轮和水车转轴咬合转动时发出的“吱嘎”的**!带着木质摩擦特有的滞涩感,从远处河渠旁的动力枢纽传来,为这片钢铁丛林提供着最核心的驱动力。

鼓风炉鼓橐被水力或人力驱动时发出的沉重喘息声!每一次鼓动,都意味着炉膛内火焰的升腾和铁矿石的融化。

还有那隐隐约约、却异常雄浑有力的号子声!节奏单调,却蕴含着一种将个体力量拧成一股绳的集体意志,在巨大的机械噪音中顽强地穿透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五十章,远行(七)(第2/2页)

这些声音相互撞击、叠加、共鸣,最终汇聚成一股持续不断、震耳欲聋、令人头皮发麻的工业噪音洪流!它不再是背景,而是成为了这片空间的主宰。

紧随其后,视野被彻底改变。

烟囱!巨大的、由厚实青砖垒砌而成的烟囱,如同粗壮的巨树般矗立!它们远不如后世钢铁烟囱那般高耸入云,但丈余的高度、粗壮的筒身,已足够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形成震撼的视觉冲击,它们属于那些日夜燃烧石炭的熔铁高炉、炒铁炉、坩埚炼钢炉以及熬煮盐卤的大灶,此刻,这些烟囱正一刻不停地喷吐着或浓黑、或青灰的烟柱,翻滚着升腾,将铅灰色的天空染上污浊的痕迹。它们是这片工矿巨兽的呼吸孔,也是力量最直观的象征。

烟囱之下,是连绵起伏、依据功能分区而建的巨大工棚和厂区,大多由粗大的圆木为梁柱,夯土墙或厚木板围合而成,顶覆茅草油毡或烧制陶瓦,规模之大,足以让人一眼望不到边,其中几片区域,围墙格外高大厚实,夯土包砖,军卒警戒,巨大的门楣上,悬挂着醒目的、刷着黑漆的木牌,上面几个惨白森严的大字--“甲字火铳坊”、“乙字重器局”、“丙字天工处”,即便隔着距离,也能感受到从那里散发出的、更加凛冽的金属杀伐之气。

道路上,景象更为繁忙,也更为沉重。

沉重的、由硬木制成的加宽平板车如同移动的小丘,被膘肥体壮的骡马喘着粗气拖曳,或是被成群结队、喊着低沉号子、肌肉贲张的工人们奋力推动,车上满载着乌黑发亮的优质石炭、堆积如山、赭红刺目的铁矿石、灰白色的石灰石料、巨大沉重、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生铁锭,更有一些车身狭长、覆盖着厚厚防水油布、形状特异的板车--那油布之下,是新锻打成型、等待精加工的火铳枪管粗胚或火炮的铸铁炮箍,连空气仿佛都因它们的重量而凝滞。

穿着统一靛蓝色厚麻布短褐、头戴藤笠或厚布包头巾的工人们,如同无数只忙碌而有序的工蚁,在巨大的工棚与繁忙的道路之间快速穿梭,他们大多沉默寡言,神情专注得近乎麻木,汗水混合着煤灰、油污在脸上、脖颈上冲出道道沟壑,他们的脚步带着一种被工坊内永不停歇的轰鸣节奏所同化的韵律,沉重得让人望而生畏,处处可见维持秩序的军卒挎着腰刀,警惕地扫视着人流、车流,确保着这条工业命脉的绝对畅通。

秩序,这是每一个走进工业区的人最直观、也最深刻的感受,一种迥异于农耕散漫、市井喧闹的冰冷秩序,梆子或尖锐的铜锣声形成统一的上工、下工、轮休的洪流;每一个环节,从矿石入炉到铁水浇铸,从锻打成型到甲片编缀,都有幕府颁布的工矿场作规范,虽不如后世精细,但已有流水协作的雏形;无处不在的木牌告示,用最直白的文字和图样强调着安全要则,工分计算方法和违规责罚。

冰冷而高效。

直到今天,当初那个顾怀和崔茗乘着马车,只不过是在战事稍歇时打算来看看自己封地,然后一闪而过的念头,如今已经变成了实景,一个迥异于当今世上所有地方、具有改变整个世界潜力的新事物,在世间轰鸣咆哮着迸发自己的力量,也直到这一刻,从进入工业区后就没有坐回车厢,一直在车窗探出脑袋的赵吉才意识到,魏国为什么可以赢下这场持续了百年的争霸战争。

那么,代价呢?

代价是成千上万修建工业区死去的战俘,是被压榨的从高丽或者倭国掳回的奴隶,是无数为了生计而辛苦工作的百姓,那些矿石、煤炭,它们来自被征服的辽境矿场,来自高丽、倭国的贡赋和掠夺,国战之下,整个北方的资源,乃至从南方抽调的精华,都像被无形的巨手拧成一股绳,强行灌注到这里,清池,是吸吮着整个大魏乃至周边邦国的血肉,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膨胀至此。

而它还远未到极限--顾怀这么想道。

马车最终停在了一处相对安静、守卫却异常森严的院落前,门楣上挂着的牌子是“大魏造作司”,与外面震耳欲聋的喧嚣不同,这里似乎笼罩着一种更为凝神、更为专注的氛围。

没有惊动太多人,没有刻意宣扬大魏靖王远游至此,一行人进入院内,穿过几重门禁,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工坊,空气中弥漫着油脂、金属和纸张混合的味道,一群穿着长衫或改良工服的年轻人正围着一个巨大的、结构复杂的金属造物激烈讨论着,桌上铺满了画满线条和符号的图纸。

那金属造物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密封的铜制圆筒(锅炉),下方连接着粗大的炉膛,上方则是一个巨大的、带有活塞的汽缸,复杂的连杆、曲轴、飞轮结构延伸出来,虽然还显得粗糙笨重,充满了手工锻造的痕迹,但其核心原理已清晰可见--这正是顾怀魂牵梦绕了几年,因为他的精力被战争所占据,所以只能投入巨大资源,并持续向国子监士子灌输格物致知、逻辑推演、数理基础,期望他们能造出来的,蒸汽机原型!

“...根据图样和原理说明,结合水力锻锤的传动结构,这‘火轮机’的第三台样机,昨日已能连续运转半个时辰,带动旁边的小型鼓风机了!虽然力量还不算大,漏气也严重,但...它真的动了!不靠水力,不靠畜力,就靠烧石炭!”

有年轻的声音在亢奋地说着些什么,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这台轰鸣着噪音和震动、喷吐着白色蒸汽的原始机器上,甚至没注意到一旁多了几个人,他们痴迷地看着活塞在汽缸内有节奏地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着飞轮缓缓旋转,再通过齿轮带动着旁边一个小型风箱的叶片转动。一股灼热的水汽混合着煤烟味弥漫在空气中。

历史的车轮被强行撬动了一格。

顾怀静静地站在那台轰鸣、震颤、喷吐着灼热白气的金属造物旁,赵吉和崔茗站在他身后,同样屏息凝神,年轻的士子们终于发现了那道道服身影,他们几乎都曾是顾怀的学生,自然知道这位是谁,想要行礼,却被顾怀一个微不可察的手势制止,他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牢牢锁在那往复运动的活塞、旋转的飞轮,以及那被齿轮带动、正努力鼓风的叶片上。

那摩擦声、蒸汽泄漏声、锅炉燃烧声,在这相对安静的研造院工坊里显得格外清晰,甚至有些刺耳,力量确实不大,效率也远谈不上高,在习惯了外面那震天动地水力锻锤轰鸣的人听来,这东西甚至显得有些孱弱可笑。

但在顾怀眼中,这笨拙、粗糙、噪音巨大的原始机器,却比千军万马的冲锋更让他心潮澎湃,那活塞每一次的往复,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他灵魂深处某个沉寂已久的角落,激荡起远比战场胜利更宏大、更深远的回响,他仿佛看到无形的枷锁被这钢铁的律动寸寸挣断,看到被水力、风力、畜力束缚了千万年的生产力,终于窥见了一条挣脱束缚、咆哮而出的路径!

这就是他跨越时空带来的知识火种,在这个时代点燃的又一簇真实的、滚烫的火焰!

它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可以预见的是,当它出现,清池工业区很快就要进行数次更大规模的扩建,现有的水力、畜力工坊,都要逐步替换成这种更强大、更不受地点限制的动力,而工业区的产量,将迎来真正的飞跃!

不,不仅仅是清池,高丽有优质的铁矿和廉价的劳力,倭国有大魏急需的铜银,辽东金国故地有广袤的森林和初步探明的煤田...用那里的资源,用那里的人力,来更快地推进时代,以往那种长达数十年,数百年都不能前进一步的历史将彻底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世间万事,日新月异!

顾怀看得是如此专注,以至于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直到那台“火轮机”因为某个阀门不堪重负发出一声尖锐的嘶鸣,伴随着一阵更剧烈的蒸汽泄露而缓缓停止转动,工坊内只剩下锅炉余烬的噼啪和众人遗憾的叹息,顾怀才缓缓收回了目光。

他目光深邃地扫过身旁的赵吉和崔茗,轻声开口: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来这里看看了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