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锋等人转过头,只见为首的那人微笑着拱手说道:“诸位好,我是周林,奉巡抚大人之命前来调查此案。冷锋,您继续您的工作,我们只是来协助的。”
话音刚落,屋内顿时一片寂静。江苏巡抚的到来,意味着这件案子的重要性远超想象。
巡抚,虽然是个非正式的职位,但在大冷,它逐渐成为了地方上举足轻重的角色,拥有调度军事和民事的能力,每年还需前往京城汇报工作。
在江苏,巡抚之下便是两江总督,可见其地位之高。
孙德功虽只是一个太监,但作为皇宫的一员,他的死不仅牵动着地方官员的心,更是直接关系到皇室的脸面。
因此,巡抚大人的迅速反应,不仅展现了他对案件的重视,也是对皇室的一种交代。
冷锋捕头一听这话,赶紧点头答应。这三位差官虽职位不高,但背景可不简单,他们是巡抚大人的亲信。
即便是县城知府见了,也得客客气气的。因此,当差官们让冷锋继续勘查现场时,冷锋转向赵清川,脸上满是无奈。
赵清川心里想:这石大叔真够呛,连个清静破案的机会都没有。前脚刚处理完孙太监的案子,后脚江苏巡抚的人就来了。
等差官们的事情告一段落,赵清川再次检查现场,他注意到那些空空如也的锦盒。这才明白,盒中的玉器竟成了杀人的工具,而这些玉器的下落至今成谜。
环顾四周,赵清川发现三个烛台被整齐地摆成“品”字形,放在里屋的桌上。这些蜡烛质量上乘,由羊脂制成,约莫核桃般粗细,都已燃烧了一半。
“他自己带了夹子来……”赵清川轻声自语。
他抬头望向周围的人,只见众人都带着疑惑的目光注视着他。赵清川摊开双手解释道:“这三根蜡烛合燃时,火焰相当旺盛,显然是凶手用来加热玉器的火源。
考虑到直接用手接触炽热的玉器几乎不可能,而屋内又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可以想象,凶手一定是自己准备了夹子。”
“这意味着,他在行动前就已经计划好了如何行凶。”赵清川总结道。
周林,一位巡抚的手下,听后点头微笑,好奇地问:“这位兄台见解独到,不知尊姓大名?在县城府担任何职?”
赵清川微微一笑,淡然答道:“我叫赵清川,只是个普通百姓,不过曾协助县城府解决了两桩案件,对这方面有些许研究。有时会陪同冷锋勘察现场,帮忙查漏补缺。”
“哦,”周林再次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赵先生太过谦虚了,我看您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您再仔细找找,有没有遗漏的线索?我们要尽快找到杀害孙公公的凶手。”
听差官周林话音刚落,齐仲也在一旁抹着眼泪,对着赵清川恳求道:“是啊,赵先生,您得快点抓到杀我义父的凶手!”
“说得对,”赵清川微微一笑,点头回应,“搜查现场必须细心,哪怕是最细微的线索,都可能是破案的关键。”
说完,赵清川转身,眼神锐利地环视四周。
冷锋看着赵清川那认真的模样,心中却有些疑惑:这年轻人的态度,是不是有点太镇定了?
蓝姑娘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赵清川,她心里也在打鼓:他这番举动,是真的在查案,还是另有目的?
赵清川在外屋转了一圈后,掀开珠帘,步入孙太监遇害的内室。
外头的人透过珠帘注视着他,几个差官的脸色也因之前见到的惨状而变得凝重。
赵清川进入内室后,苏小尹和蓝姑娘紧随其后。
他边走边观察,慢慢接近孙太监的床铺,口中轻声道:“我曾听一位高手说过:走过的地方,总会留下痕迹。”
蓝姑娘听着赵清川的自言自语,心中泛起一丝不解。按她对赵清川的了解,他的表现让人捉摸不透,似乎不像是在认真查案。
赵清川继续低语:“这世界上的谜团,总会有解开的一天……真相,只有一个!”
话音未落,赵清川已来到孙太监的床前。
蓝姑娘和苏小尹突然发现,赵清川不动声色地从袖中取出一块巴掌大的布片,轻轻放在地上。
紧接着,赵清川“咦?”了一声,退后一步,弯腰用两根手指小心翼翼地捡起了那块布片。
“找到了!”他宣布道。
赵清川脸上闪过一丝惊喜,他捡起地上的布片,转身对众人说:“这布片和孙公公床上的不一样!”
“啊?”
“这也能发现?”
苏小尹和蓝姑娘心中满是惊讶,她们从未见过如此查案的。赵清川明明是自己丢的布片,转眼间竟成了关键证据,这场景让她们感到匪夷所思。
苏小尹心想,就算没见过侦探,总归见过猪跑吧?哪有人像赵清川这样,当众丢东西再捡起来做线索的?
蓝姑娘则是一脸震惊地望着赵清川,心中仿佛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赵清川这招,不仅直接,而且毫不含糊,显然他正试图将案件引向某个未知的方向。
众人见状,纷纷围了上来,目光紧锁在赵清川手中的布片上,表情严肃。只有苏小尹和蓝姑娘显得有些异样。
经小宦官齐仲确认,这块布片确实不属于孙公公的床铺或衣物。它上面的明黄色,是皇室专用色,普通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不得使用,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太监了。
蓝姑娘看着赵清川仔细检查布片的样子,仿佛真的发现了什么重大线索。她不禁暗自嘀咕:“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就在这时,赵清川突然抬起头,松了口气地说:“这不是谋反的大案,布片上绣的是佛教的万字纹,应该是佛堂里的物品。”
周围的人听到这话,才明白赵清川刚才在想些什么。他竟然从布片的颜色联想到可能有人要造反,所以用了明黄色的布!
当听说这碎布来自佛殿时,大家围过来仔细查看,这才发现布的背面用同样的颜色绣了一个佛教特有的“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