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二百四十九章 请太子监国!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二百四十九章 请太子监国!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李彦来到了阔别许久的紫宸殿外。

大殿并没有变化,只是他鼻子微微嗅了嗅,眉头微不可查的一动。

这味道……

不过李彦什么都没说,以寻常的步伐走了进去。

来到阶下,这次没坐的了。

李治比以往更加虚弱的声音传了下来,语气变得极为凌厉:“李元芳,你不得诏书,擅自回京,可知此乃大罪?”

李彦半句辩解都没有,直接道:“臣知罪!”

李治目光凝视:“为何回来?”

李彦道:“大唐天威,三军效力,蕃军遭遇惨败,吐谷浑王城已破,然上下不得圣人诏命,更无粮草供应,又闻关内灾情日益严重,不免军心浮动,臣寝食难安,才回长安。”

武后顿时暗松了口气。

李元芳没有将丘英和贾思博的事情说出来。

虽然她很清楚自己的皇后之位不会被废,但这个时候实在不能再火上浇油了。

《臣轨》还是有用的。

李治则冷哼道:“年少轻狂,军中就没有旁人了吗,偏要你来出头?”

说罢,他语气稍稍缓和,叹了口气:“元芳啊,朝廷制度不可乱,你这一回来,此次吐蕃之行的功劳, 可就要减半了!”

李彦沉默下去,眉宇间涌起三分悔意, 隐隐又流露出七分坚毅, 特别有戏。。

李治不再提这件事, 突然奇道:“你胳膊上戴的是什么?”

李彦出示氆氇臂章,上面镶嵌的一颗颗大瑟瑟流露出光泽:“吐蕃赞普有感于陛下天恩, 封臣为赞普钟,意为赞普的弟弟。”

李治失笑:“这是什么礼数?再者你是副使,要敕封也该是封李公吧?”

李彦道:“臣年纪小, 李公德高望重,又岂能认赞普为兄?”

李治恍然:“不错,李公岂能受他所封,倒也有趣,取下来让朕看看!”

李彦把氆氇臂章脱了下来, 内侍呈上递给李治。

“赞普钟……赞普钟……”

李治抚摸着那么多大瑟瑟, 心头喜悦, 感觉身体都有劲了些。

赞普钟确实不是随便封的, 历史上还封给南诏国王, 表明两国是兄弟,意义非凡。

但现在却向一位唐朝臣子所封,大大满足了李治的虚荣心。

虽然并无任何实际权力, 就是纯粹的名,但为了这个名,多少好大喜功的皇帝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李彦让王孝杰封他这个,第一是茶更好卖, 第二就是准备回来哄皇帝玩。

李治就被大瑟瑟征服了, 把玩了半响后道:“李公已经将你们在吐蕃所为, 呈报给朕,噶尔家族如今虽然势弱, 但根基深厚,还有反复可能,那赞普隐忍,也是劲敌, 不可不防!”

李彦心想连李义琰都不敢对你说实话了, 你混到啥份上了:“陛下圣明!”

李治心想大非川之战的惨败果然只是侥幸, 我确实圣明:“赐座!”

郝处俊和尹中言并没有走,还在殿内。

这两位在外面等了快一个时辰,在里面又站了半个时辰, 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来者坐下,心中悲苦。

陛下,我们也是忠臣啊!

可李治眼中的忠臣,显然不是那样划分的,看都不看两人,继续询问:“既已攻破吐谷浑王城,依你之见,可否将吐谷浑变为我大唐的羁縻府州?”

羁縻州是贞观时期开始创立,一种对周遭异族所置州县的特殊治理方式。

有点像后世的自治区,行政机构参照大唐朝廷,但官员由异族的首领充当,允许世袭。

财政上有自主权,但必须接受都护府监督,管理方针松散,却又能慢慢笼络消化。

李彦微微皱眉:“臣年幼才浅,这等大事恐怕……”

李治道:“无妨,你尽管说,朕只是听一个参考。”

李彦想了想道:“臣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吐谷浑连年战事,民间疾苦,羌民对我大唐心怀怨恨,短时间内难服管束……”

李治冷声:“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不服管束?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屈服!”

李彦接着道:“关键是吐谷浑之地,近来也受大灾,此前还被蕃军掠夺粮食壮丁,我大唐若是要设立羁縻州,先得救济各部,陇右恐怕难以承担这份粮草支出。”

李治一听就知道没戏了,悻然道:“且让光化公主和青海国主回国,为我大唐屏障!”

重立藩国,虽是大唐屏障,每年也要朝贡,但终究不在版图里,这位泰山封禅的皇帝不免遗憾。

李彦则暗暗摇头。

疆域继续扩大固然是好事,但要考虑到朝廷的统治能力。

农耕王朝本来就有统治极限,一味扩张,就相当于不断变胖,食量越来越大,人越来越虚。

等到吃不饱饭了,别人不来割肉,自个儿也得割。

李世民贞观时期,国力较隋末渐渐复苏,在灭亡了吐谷浑之后,都量力而行,没有直接去吞下领土。

到了李治,虽然起点比国家初立时好太多,疆域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掌控力度也为之下降。

如果国力强盛,拿下吐谷浑和吐蕃,倒不是完全不行,但国内斗成这个样子,还怎么去吞国外的领土?

李治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深吸一口气,开始询问:“元芳,你从吐谷浑回来,正好途径陇右和关内,一路所见,灾情如何?”

李治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随着李彦的讲述,这位圣人的脸色还是越来越难看。

因为李彦专挑他受不住的话讲:“臣从吐谷浑归唐,一路披星戴月,未去凉州,第一城进的是兰州,那里人烟稀少,粮价涨到了百文一斗。”

“城外更是卖儿卖女,有陇右之人来买关内的女子回去为妻,但只要娘子,却不要婴孩,那些婴孩的下场可想而知……”

“使节团在吐蕃王城,臣也见到这等流民,那噶尔家族放任流民不顾,反倒从中选取力强者,培养成暗谍刺客,又从孙波茹之地拐带妇人,不知以民为本的道理,最终自食恶果,被赞普重夺权势。”

“臣在兰州所见所闻,与吐蕃所见相似,凄惨程度甚至更甚一筹,虽是天灾所致,但臣亦是无法接受!”

李彦的语气越说越高昂,到后面更是言辞激烈。

许多事情李义琰的汇报中有,李治知道不假,却也最听不得这个。

他统治的大唐,岂能不如蛮夷之地的吐蕃?

李彦接着道:“臣起初走官道,所见饿殍遍野,惨绝人寰,灾民们白天乞讨,晚间就露宿在外,不少人在睡梦里口吐黄水,陈尸路旁。”

“臣实在不愿目睹灾民惨状,便走山间野道,可荒野里兽类众多,到处都是饿狼和野狗,这些畜生根本不怕人,不仅在野外袭击人,还敢窜到村庄里,把村民当成口粮。”

“而吐谷浑之地受灾,尚有佛教僧人四处施粥救人,普渡众生,臣回大唐,所见寺院,却少有赈灾之举,都是寺门紧闭,自扫门前雪……”

李治刚刚振作些许的精神劲消失,整个人变得愈发萎靡,喘了口气低声道:“行了,此次关内灾情为何如何严重?”

李彦毫不迟疑的道:“并非天灾,还有**!”

他看向御幄上的另一人,目光熠熠:“是因皇后只顾争权夺势,才有无数百姓身死!”

殿内气氛为之一静。

武后勃然大怒:“李元芳,你放肆!”

《臣轨》白送了!

李彦昂头挺胸,针锋相对:“臣今日就放肆了!”

“臣想问皇后,长安米价三十文一斗,显然是有贼人故意蒙蔽,皇后难道半点不知?”

“就算起初不知,事后又为何不查,是否放任奸臣祸国殃民?”

“臣一直在府上等待召见,皇后却不顾灾情,只知揽权,可知城外每时每刻要死多少人!”

“吐谷浑受灾,都无我大唐这般困窘,再这般下去,关内凋敝,长安动荡,皇后又有何面目见群臣,又有何面目见大唐百姓?”

尹中言听呆了,突然觉得这位是该坐下。

郝处俊也怔住,就算是他,都是用“贪势计私”这类概括性的词语。

这位可好,直接指着鼻子骂!

武后气得胸膛起伏,却又无言以对。

她所作所为一目了然,现在碰到一个敢说的,又不能拖下去剁成肉泥,只能朝李治拜下:“请陛下为妾作主!”

李治在旁边看戏,冷冷盯着武后。

他知道不能再让武后执政了,显然这位已经犯了众怒。

哪怕别的臣子不似李元芳这般年轻气盛,敢仗义执言,心中怨念也不会少。

大灾之时,上下失和,中央不宁,会出大乱子的。

可惜自己的身体……

偏偏这段时间不争气!

李治闭了闭眼睛,语气严肃起来:“李元芳,皇后遭奸人蒙蔽,绝非你所想那般,故意视灾民于无物!你在凉州长大,心念百姓,朕实欣慰,但尊卑有别,你如此斥责皇后,是要犯上吗?”

李彦见好就收:“臣不敢!”

李治做出惩戒:“罚俸半年,下不为例!”

武后身子颤了颤,区区半年俸禄,这算什么惩戒?

此事传出去,她将来还有什么威严执政?

李彦道:“谢陛下宽宏!”

李治气力不支,感到撑不住了,也不再多说,直接问道:“事已至此,如何赈灾,你可有想法?”

郝处俊和尹中言精神一振,在边上默默鼓劲:“趁胜追击,废后!废后!”

武后都紧张起来,身体紧绷,双手青筋暴起,死死握住:“李元芳!李元芳!!”

李彦则低垂下头,鼻子嗅了嗅。

在确定了那个猜测后,他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的道:

“请陛下允太子监国赈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