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两百五十一章 不问鬼神问苍生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两百五十一章 不问鬼神问苍生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少阳院。

内侍曹真看着外面巡逻的禁军,叹了口气。

这与软禁又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太子仁善温厚,却落得这般地步?

以他的年纪和阅历,想不明白原因,只能自个自的生闷气。

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想法,他打扫完前院,就准备回去。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喧哗。

曹真探头,就见一道熟悉的身影,大踏步的走了过来,一手持诏书,一手持旌节。

声音隐隐传来,似乎有监国之说。

正当曹真想要听个明白时,就见禁卫纷纷伏地接旨,神态颇为惶恐。

那人排众而出,对着他微笑:“曹内侍,请太子殿下来接旨吧。”

片刻后,太子诧异的出了宫外,看着来人,又喜又惊:“元芳,这是……”

李彦看着太子。。

犹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除了太子宫闹鬼发生点微不足道的小波折外,李彦印象最深的,是太子兴奋的称呼李治为“哥哥”,就是因为平粜论被通过。

那一年关中是雨灾,庄稼欠收,太子推行平粜,给百姓平价买粮,防范于未然,致使小范围的灾情平稳度过。

此后太子也年年维持这项政策, 哪怕它会得罪人,出力不讨好。

太子的所作所为, 体现出他的为人, 这个从小就被病魔缠身的人, 具备着其他贵人没有的同情心。

无论是对待身边的下人,还是对待臣民百姓, 都能带着一份善意。

这样的太子,不该被囚禁于此,如此对待。

现在才是你应得的:“太子接旨!”

由于李治气力不济, 诏书十分简短,但每个字都有千钧之重:“太子监国,处理朝政,主持赈灾,内卫机宜使李彦持旌节, 辅佐太子!”

话音落下, 太子怔然的接过诏书, 外面监视的禁军则迅速撤离。

几位统领局促的入内, 拜倒在地:“殿下恕罪,殿下恕罪啊,臣等也是奉命行事!”

这些禁卫军官都是倒向武后的,这段时间虽然不会特意为难太子, 但也是防得水泄不通, 早已超过应有的职责。

所以当太子得势时, 他们的心头无比惶恐。

太子却根本顾不上这些人, 眼眶微红,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元芳, 你终于来了!”

李彦道:“殿下,你的气色比以往好多了,我们进去说吧。”

太子下意识的点点头:“好!好!”

等到在殿内, 神情依旧恍惚的太子突然道:“我要当父亲了!”

迎上来的太子妃扶住他的胳膊, 有些羞涩,又满是幸福的一笑:“哪有第一句话就说这个的!”

李彦欣然:“恭喜太子殿下,恭喜太子妃!”

历史上的李弘由于身体很差, 与太子妃成婚数年, 临死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留下, 可谓凄惨。

得孙思邈亲自调养的李弘,身体有了好转, 太子妃有孕, 能留下后代,对于太子来说,乃是极大的慰藉。

以致于他的精神面貌真的好了许多。

自从三人发誓要除去武敏之,关系就不同于其他人,太子妃直接问道:“李元芳,为什么是你来传旨,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李彦将紫宸殿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陛下虽龙体抱恙,但也心系国家安定,让殿下监国,也是为了灾情尽快平复。”

太子整个人还是懵的,实在不明白前几日还是武后大权在握,自己半步离不开少阳院,怎么现在就变成了武后受罚剥夺政权,换成了他来监国。

不过定了定神后,太子立刻问道:“元芳,现在灾情如何了?”

李彦沉声道:“严重至极!”

“关内地势险要,人口众多,粮食本就供应不足,此次天灾蝗祸,长安不仅不治灾,还瞒报米价,以致于酿成恐慌……”

“如此一来,灾民已经等不及关外的粮食救济,必须在关内开仓放粮,才能尽可能的挽救他们的生命。”

太子皱眉:“可关内各郡县的粮食早已用完,开仓放粮的话……”

李彦道:“放各地郡望,高门大族里的粮食!”

太子妃脸色变了,露出担忧。

太子则咬了咬牙道:“这真能成吗?”

李彦道:“臣有一个不成熟的计划,叫劝分。”

“任何制度,都要有一个奖惩措施,不能一味的强夺,而要进行劝诫。”

“把各地望族分成五等,进行劝分,让他们拿出不同数量的粮食帮助赈灾,并在灾后给予这些望族相应的奖赏。”

这种方式,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不过宋朝的地方上,已经没有了盘根错节的世家,只有宗族和富户。

再加上宋朝社会风气重名,所以每逢灾情,劝分之策还是行之有效的。

唐朝则不同,李彦根据国情补充道:“我大唐人争强好胜,凡事都要争一个先,才有开疆拓土,不断进取。”

“这五等分的世家要好好规划,也可以激励各族上进。”

“榜一世家捐赠的粮食,要与榜五不同,否则凭什么当榜一?”

太子若有所思:“此法倒是奇特……”

李彦道:“说易行难,具体如何执行,我就不通了,还望殿下拿主意。”

太子知道此法不仅是赈灾,还有压制世家之用,赞道:“元芳太谦虚了,这已是济世安民之策,只是实施起来绝非一日之功,地方上恐怕也难以配合。”

李彦微笑:“陛下已为殿下考虑到了这点,皇后也醒悟到之前被奸人蒙蔽,愿意督促京兆韦氏、长安豆卢氏等族率先放粮。”

太子顿时松了一口气:“这就好!这就好啊!”

李彦正色:“殿下,此次监国,困难重重,更是有进难退,不比以往!”

太子脸色微变,沉默下去。

太子妃握住夫郎的手,感到冰凉和颤抖。

太子身体不好,手脚一直冰凉,但却很稳。

可此时的颤抖,却暴露出了他内心的恐惧。

从小生在这个环境里,太子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此事的凶险。

真正监国,处理朝政,如果做得一塌糊涂,太子之位难保。

如果做得十分漂亮,不免引起皇帝的忌惮,即便退下来,也难以安然度日了。

尤其是他还不止父亲,还有一位展现出超强权力控制欲的母亲。

太难了。

然而片刻后,太子镇定下来,深吸一口气道:“元芳,你知道我的名字是何寓意吗?”

李彦当然清楚,只是配合着道:“请殿下教臣。”

太子道:“道教有一句谶语,叫‘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父亲和母亲为我取此名,也是寄托着治世天下,让百姓安享太平的期望。”

寄托期望,不是注定如此,太子从小到大,逐步认清了自身,语气也能逐渐坚定:“我名李弘,身为太子,关内受灾,百姓受难,岂能逃避,监国赈灾,舍我其谁!”

李彦心头欣慰:“殿下圣明!”

或许太子没有李治的权谋手段,也无武后的杀伐果断,他的能力比不上那对夫妇,却能不问鬼神问苍生。

一位君王,不求十全十美,能扛起国家重担,能在乎百姓死活,就已经很难得了。

太子不再浪费时间:“我马上召集群臣议事,元芳,你是父亲指定的辅政臣子,开仓放粮,赈灾救民,带百官去洛阳就食,千头万绪,我都需要你的帮助!”

李彦道:“臣责无旁贷!”

太子握住他的手:“多谢!多谢!”

李彦回握着他冰凉却坚定的手:“我也要多谢殿下,君不让臣民失望,臣民自当拥护,共治大唐盛世!”

……

与此同时。

皇城内沸腾了。

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宫中的事情,皇城往往都是第一时间得知。

尤其是此次。

郝处俊带着尹中言入宫请求废后,此等大事,不知多少人期待,多少人忐忑。

等他们足足在宫中待了三个时辰,无数人翘首以盼,却发现这两人根本不是主角,只是传讯的。

传回来的,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李元芳回京,当面怒斥武后,受圣人小惩!

武后失势,圣人命太子监国,李元芳辅佐!

更要令关内各地郡望,长安豪门大族乃至各自寺院庙宇,统统开放米粮,赈济救灾,稳定局势!

种种剧变,堪称改天换日!

最遭打击的,毫无疑问是被点名的韦氏、豆卢氏等家族。

众人第一时间聚到一起,脸色惨白,面面相觑。

他们好不容易站队一次,却输得这么彻底。

有人出声道:“天后知道我们的忠心,会为我们作主的,逼我等放粮,实在没有这般道理!”

韦承庆怒声道:“皇后现在若要保住后位,肯定会拿我们开刀的!”

从称呼的改变,态度已经暴露,再发现北门学士六人组根本没有在邀请行列中,众人更是沉默。

之前投靠时,他们自然知道武后的雷霆手段,曾经用来对付政敌时有多么开心,现在就有多么恐惧。

而很快,他们才发现,可怕的对手不止是武后。

豆卢钦望走了进来,满脸苦涩的道:

“李元芳回内卫了,他要迎使节团回归,城门献俘,为太子助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