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两百五十二章 《问苍生》半结案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两百五十二章 《问苍生》半结案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勃伦赞刃站在囚车中,眼中印出长安城的轮廓。

他忍了又忍,终究没有忍住,泪水滚滚而下。

自从被手下出卖,被唐军生擒后,勃伦赞刃充分发挥了高原男儿的坚韧,没有任何寻死觅活的意思。

只要留着命,就有卷土重来,继续报效家族,报效吐蕃的机会。

他坚信这一点。

但以这种方式再来长安,还是让他绷不住了。

上一次作为吐蕃使者访唐,跟在凉州的囚车队伍后面入城,已经是羞辱。

现在可好,他不再跟着囚车,直接在囚车里了。

勃伦赞刃这一哭,后面也传来哭声:“噶尔将军,我们不会被杀吧?”

那是吐谷浑伪王,勃伦赞刃根本瞧不上这阿柴,想到跟这种人一起押回长安,不禁哭得更大声了:“要杀就杀,我勃伦赞刃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吐蕃的勇士!”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边一路哭号,那边小王子看到长安的雄伟轮廓,则是惊叹不已:“这就是大唐的都城!真宏伟啊!”

他虽然是在大唐出生,却没有来过长安, 距离最近的就是岐州扶风县,后来又一路向西, 再回吐谷浑。

圣旨下达, 弘化公主和青海国主已经重新回归吐谷浑, 唐军依旧在裴行俭等人的统帅下,为他们保驾护航, 两人对于百废待兴的吐谷浑焦头烂额,却没忘记让小儿子来长安。。

一方面是趁着年龄还小,多多学习, 另一方面则想要稳固师徒关系,一定要抱紧大腿。

不过相比起小王子对长安的惊叹与期待,坐在另一匹马上,抱着小黑的上官婉儿脸色难看,沉默寡言。

直到小黑突然兴奋起来, 婉儿表情也变得活泼, 望着一道由远及近的英武身躯:“师父!师父!”

李彦策马而来, 与使节团会和,摸了摸大徒弟的脑袋, 一句话就说得她喜笑颜开:“放心, 有师父在呢, 师父带你去洛阳。”

小王子紧随其后上前行礼:“师父!”

李彦微笑:“你三位兄长正在城中, 去问好后也与我们一同去洛阳。”

小王子兴奋的道:“是!”

与两位小徒弟, 李彦来到李义琰身前:“叔公一路辛苦了!”

李义琰抚须:“元芳,你才是真的不辞劳苦,也幸好有你及时回来, 辅佐太子,此次才没有酿成大祸。”

李彦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京城, 虽然通过内卫走访, 各地灾情不断有消息回报, 许多道德传世的郡望家族都开仓放粮, 救济百姓, 但总归不如亲眼所见,依叔公一路所视,灾情现在如何?”

李义琰皱眉:“放粮确实放了些, 但若说全力救灾,那也是休想。唯独韦氏这次大出血, 也是因为怕了,凉州刺史韦待阶被下狱, 韦氏逍遥公房的一脉被抄家,是太子所为?”

李彦摇头:“那是皇后所下的命令。”

李义琰奇道:“皇后为了将功折罪,如此激进?”

李彦道:“皇后权威大损,必须要用这种方式,让圣人记住她的作用。”

武后不成天后,地位就很尴尬,最怕的就是被遗忘,当普通的皇后,管理后宫。

问题是后宫根本没事可管,李治早没了其他妃子,倒不是不好色,而是身体每况愈下,等到小公主出生后,基本就断粮了。

否则武后还能生几个崽,并且不妨碍斗争,她把上官仪斗下去的时候,就是刚生小公主坐月子的期间。

为了不回后宫发呆,武后利用手中仅剩的一点权力,将韦氏折腾得欲仙欲死。

李义琰也是久经风浪,很快明白:“武后想要执政掌权,要么自身有威严,让臣子甘心依附,要么就得有恶名,让人心生惧怕,不得不依附。”

“现在第一条路走不通,她开始尝试第二条路。”

“元芳,你斥责武后,让她颜面大损,千万要当心!”

李彦微微一笑:“叔公放心,我有办法,相比起皇后不顾百姓,只为争权夺利,我倒是很赞同她的雷霆手段,让那些目光短浅的勋贵子弟老实了许多。”

提到武则天的功绩,往往让人想到她提拔寒门,打压世家。

但实际上,她是打压反对自己的人,提拔支持自己的人,而反对她的大部分是世家出身,支持她的则是寒门出身,看起来结果是一样的,但由于出发点不对,效果大大不同。

武则天的行为,并不能让那些原本得不到公平待遇的寒门人才出头,提拔的寒门子弟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还阻塞了真正人才的上进。

不过她打压起高门士族来,是真的狠,就比如这次的京兆韦氏,当韦待阶下狱后,韦承庆直接吓得借病请辞,滚出长安。

李义琰摇了摇头,并不认可这种手段,却也转回灾情:“各地寺院大开寺门,僧人和道士施粥救灾,很是出力,但即便如此,只能算勉强控制灾情,经此一来,关内元气大伤啊!”

李彦叹了口气:“接下来还必须防止疫病,最可怕的情况,就是大灾之后迎来大疫!大灾死人无数,尸体堆积,引发疫病,疫病再造成更多人死亡,开始恶性循环!”

李义琰冷声道:“长安百官也得速去洛阳就食,那些勋贵子弟,还在府上花天酒地,现在关内其他地方,都还不能吃饱饭,哪能供养得了他们这样的用度,必须统统去洛阳!”

李彦点头:“三日之后,百官动身,使节团的回归,是一锤定音!”

李义琰微微放心,又低声道:“再思自愿留下,维持两国友谊。”

只要吐蕃王赞普在,吐蕃无为而治,君臣其乐融融,与大唐的关系自然特别友谊。

而吐蕃王赞普需要唐人辅佐,杨再思因为他弟弟的关系,有心赎罪,特意留下。

这个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先让大唐从灾情中缓过气来,再看下一步打算。

两人说话之间,长安的开远门已是遥遥在望。

百官立于门外竖碑旁,迎接使节团的回归。

似乎一如送别之时。

但一切都变了。

因为为首之人,再也不是帝后,而变成了太子和太子妃。

李义琰和李彦对视,各自将旌节拿在手上。

李义琰的节杖为金杖,装饰着旄羽。

李彦出使的节杖是铜杖,装有旄羽,颜色为赤。

两人率先翻身下马,迈步先行,众多使者跟在身后。

连婉儿和小王子都位于其中,面容严肃,快步跟上。

来到太子面前,李义琰率先高举旌节行礼:“臣等奉命出使吐蕃,与吐蕃赞普缔结两国友谊,不辱使命!”

身后众使者齐声高呼:“大唐万年!!”

太子稍稍有了些血气的面孔,罕见的潮红起来,显然十分激动:“李公劳苦功高,诸位都是功臣,一路远行辛苦了!”

李彦紧随其后,高举旌节行礼:“臣等奉命出使吐蕃,途径藩国吐谷浑,与天军合力,擒拿吐谷浑伪王、吐蕃反臣勃伦赞刃等贼,特献敌首于长安!”

身后众使者再度高呼:“大唐万年!!”

太子露出由衷的笑意:“李将军威震边塞,每一位将士都是我大唐的功臣,一路征战辛苦了!”

接下来,他来到每个使者身前,都慰问了一遍,包括婉儿和小王子。

等回到百官面前,太子环视每一个人:“有诸位在,何愁我大唐不能国泰民安?”

这次连百官都齐齐高呼:“恭贺太子殿下!大唐万年!!”

没有人不喜欢这种荣耀,别说是太子,就连这段时间被放粮赈灾折腾得够呛的百官,都露出与有荣焉之色。

上一次献俘,还是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将颉利可汗生擒回长安的时候。

那次的荣耀时刻,除了寥寥几位特别老的臣子外,都是有所耳闻,却无法亲眼一见。

如今终于能参与到注定载入史册的光荣一刻了。

而太子无疑威望大振,他深吸一口气,看向押至面前的吐谷浑伪王:“你也是吐谷浑贵胄,虽为奸贼所用,但罪不致死,可愿降服我大唐?”

吐谷浑伪王狂喜:“太子仁德,我愿意!我愿意啊!”

太子又转向勃伦赞刃。

看着这位曾经趾高气昂,来大唐出使的噶尔家族子弟,太子不禁生出了促狭之意:“你可会跳舞?”

勃伦赞刃刚刚止住的泪水,唰的一下又流了下来。

偏偏嘴上还立刻答道:“太子仁德,我会跳舞的。”

李彦都乐了,同时也收到了提示。

【事件:问苍生(半结案)】

【成就点 200】

这个半结案,让李彦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大明宫。

曾经的紫宸殿内,有两道身影于御幄内端坐,高高在上,仿佛能俯瞰众生。

现在的紫宸殿内,冷清一片,两道身影,一位昏沉,一位失落。

造成这一点的答案,早在贞观时期,李世民就反复强调过,但许多统治者偏偏不愿意理会。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

第四卷“问苍生”结束,尽情期待下一卷“定紫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