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七百五十一章 与高青天重聚河北!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七百五十一章 与高青天重聚河北!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辽人无知,仗以骑兵之利,就以为能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我等大宋对外战事可从来都是胜多败少,威风赫赫啊!”

“只待坚守城池,闭门不出,定叫辽人铩羽而归,此番得了功绩,也让西军不敢小觑我们!”

“是极是极!听说了么?韩相公也被弹劾了……哈哈!”

北军将领齐聚一堂,起初还在讨论着战局,很快就歪到了韩锦孙落草为寇的劲爆话题上面,满是幸灾乐祸的笑容。

王继忠坐在正中,俨然回归了领袖位置,脸色却很凝重。

弟弟王继英死了,死得很好,这一死,让北军中将领人人自危,同仇敌忾。

他们不会觉得王继英是罪有应得,只会把仇恨算在李清臣和背后的相州韩氏身上,原本几个蠢蠢欲动的小山头也偃旗息鼓,王氏有惊无险地继续掌握住了话语权。

再加上韩氏又出了那般丑闻,作为门面的驸马韩嘉彦直接病倒,连汴京的韩忠彦也被御史言官弹劾,这个士族可谓颜面尽失,这一切是多么美好。

偏偏辽国打过来了。

王继忠不想打仗。

非常不想打。

兵凶战危,宋朝号称崇文抑武,但实际上北宋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只有五十年不到的时间没有开战,其他一百年都在打,王氏对于战事其实很关注,也很清楚,现在的北军,是绝对敌不过辽人的。

或许辽军整体也有衰败,不比昔日契丹铁骑纵横中原之时,但北军烂得实在太厉害了。

最可怕的是,这满堂的北军将领,居然没有多少危机感,完全认不清自己。

“与韩氏暗斗,如果输了,尚且能维持,顶多日子过得艰难些……”

“可与辽国的交战一旦输了……”

“辽帝出师的名义如此不堪,朝野上下都觉得异常屈辱,这要是败仗,我王家就有万劫不复的凶险啊!”

王继忠这段日子急得整宿整宿睡不着,却想不出任何办法。

打仗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当一个团体堕落后,更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甚至连朝廷都知道“忘战去兵”“武备皆废”,不也是无可奈何么?

正想着朝廷呢,亲卫来到身侧低语,王继忠听了后立刻道:“新任的大名府知府,总署河北防务的蔡待制,和协同署理河北防务的皇城司高提举,刚刚入城!”

众人神情一变,顿时紧张起来,他们不怕辽人,倒是更怕朝廷空降下来的官员,趁此机会撤换职务:“那蔡京乃是奸佞之辈,与宦官勾结,没想到却得启用,还总署此次河北之战。”

“高求是官家的潜邸旧臣,真正做主的定是这位亲信,只要巴结好他,我们就能安然过关!”

“听说此人是青天……”

“青天个屁,沽名钓誉罢了,我就不信他这等市井小儿,还能收买不了?”

等到探讨完毕,王继忠面无表情地起身:“我们这便去迎接吧!”

……

“这群北军将领,当真是一群酒囊饭袋,临到战时,不思退敌之策,居然还有心思贿赂我?”

大名府衙门中,高求眉头紧锁,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下去:“元长兄,这些北军将领必须撤换!”

此番两人来河北,都带了班底,高求将高廉、裴宣、焦挺、秦明等皇城司的得力干将全部带上,蔡京则带来了他的姻亲宋乔年、梁世杰等等,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以放心调派。

然而对于高求这份提议,蔡京却摇头道:“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这些北军将领再是不堪,部下也只认他们,现在倘若将他们换下,那连城池都守不住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先保持这般。”

高求大急:“那我们就眼睁睁地见得局势败坏下去么?由他们领军与辽人作战,我大宋必吃败仗,河北恐怕要生灵涂炭啊!”

蔡京抚须思索。

北军糜烂,早就是意料之中,这块烂肉现在不能强行挖掉,否则血流不止,只会给辽人占便宜,所以这群将领再是惹人厌恶,也不能被情绪左右。

而面对如今的困境,他丝毫不觉得意外。

因为自己知大名府,前来署理河北防务,并没有受到多少臣子的阻碍,曾布和蔡卞都是听之任之。

从那一刻起,蔡京就知道,河北的局势肯定比想象中还要困难,那些人才会冷眼看着自己一头撞进这个旋涡中。

他心态平稳,不急不躁:“我要去拜访一下李公,高提举可愿同行?”

高求才不想去拜会什么李清臣:“未入城时,我就已经打听清楚岁安书院的下落,何不先去见林公子,从他那里定能对河北局势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蔡京目光微动:“倒也可以。”

在士林眼中,他已经是与高求沆瀣一气的奸佞,按照礼数拜访李清臣,确实不会有多少收获,倒不如干脆节省些时间,去见一见那位高求推崇备至的林二郎。

两人雷厉风行,立刻出了府衙,往城北而去。

此时消息已经传开,民间的气氛变得不同,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弥漫着一种恐慌而又无措的情绪。

不少店铺也闭门歇业,就连原本热闹的樊楼,生意都冷清了下来,不过到了岁安书院面前,伴随着琅琅书声,气氛好像又变得安宁祥和起来。

很快时迁迎出,见了高求大为兴奋:“高提举来了!”

高求对于书院上下早已熟的不能再熟,在京师时一天跑八趟,现在又重新回到那份感觉,笑容满面:“我又来拜会林公子了!”

时迁道:“兄长近日都在沧州……”

蔡京闻言眉头微扬。

沧州可是边境,如今抗辽的第一线,昔年宋辽大战之前,辽人往往就会先派遣铁骑,来到大宋边境州县烧杀抢掠,以作试探,这位林二郎敢在此时停留在沧州,单就这份勇气就不负盛名。

而时迁显然还有许多话说,只是看了眼蔡京有些顾虑,高求赶忙解释道:“这位是蔡京蔡元长,新任大名府知府,亦是我的好友,此来河北,专为抵御贼寇,保家卫国!”

时迁闻言一喜:“那太好了,两位快请!请!”

进了书院,蔡京步伐放缓,聆听讲室内传出的读书声,从“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直听到“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他在京城时,已经专门去听过《三字经》,此时对比,发现又有变化,显然是在不断改进中,怪不得士林中默默无闻,原来人家确实没有对外发表的意思。

这更让蔡京觉得郑重,多少文人有了些成就,就迫不及待地传扬,博取声名,这位却能蒙学以正,潜心修学,别说是年轻的后辈,即便是他都很难耐住寂寞。

“如此人杰,有朝一日,必将一飞冲天,这岁安书院也将名传大江南北!”

心中默默做出这样的判断,蔡京更觉得此次不能亲眼见一见这位林二郎,实在有些可惜。

作为新任的大名府知府,沧州他是绝对不能去的,那不是勇敢,而是愚蠢的以身犯险,他目前所要考虑的,是整个河北的局势。

不过或许是时运相济,三人刚刚坐下,时迁就收到消息,振奋地道:“高提举和蔡知府来的正好,兄长回来了,正去拜访相州韩氏!”

……

相州安阳县。

李彦骑着狮子骢,来到了韩家府邸之前,看着这广厦千万的地方豪族。

沧州乡兵团的训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留下卢俊义、花荣、徐宁、张清,各自操练兵种,段景住负责探听辽人情报,柴进则随着他一起来此,解决军械粮食的补给问题。

原本的保丁是盘踞在各自的村落里面,吃着自家的粮食,武器军械也是合力打造出来的,固然良莠不齐,一眼看上去就是杂牌的农兵,但后勤方面没有什么烦恼。

现在他要将各乡的力量抽调整合起来,哪怕一时间不可能形成数万大军,但三四千人还是有的,这些人的吃喝拉撒都要解决,这就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柴家庄表示能全权供应,但他们庄上粮食很多,却没有武器,何况李彦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沧州一地,他希望将面临着辽军铁骑威胁的村落都聚集起来,尽可能地拧成一股绳,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所以他找上了相州韩氏,这个家族不仅在河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麾下更有着准备冲击六大商会位置的安阳行会。

“那安阳行会的韩密孙,是个锱铢必较之辈,想让他开口捐助乡兵团,怕是比登天还难!”

“不过兄长亲自出面,定能马到成功!”

柴进跟在李彦身后,看着这位挺拔的背影,眼中涌动着自信。

有些人生来,就是能人所不能,他跟这位接触之后,越来越感受到这点。

而就在这时,李彦的头却转动,看向远处的大道。

片刻后,有马蹄声传来,一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

为首的高求伸出手臂,欢喜地摇动着,李彦也遥遥颔首,露出笑容。

重聚河北,再创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