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严嵩:天师还没用力,如日中天的严党就要倒下了?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庆儿回来了么?”

书房之内,老者虚弱的声音响起。

“快回了,快回了!”

一位老妇安慰着,将碗端到老者嘴边,服侍他轻轻喝下。

单看这一幕,谁也想不到这位低声唤着儿子乳名的,是当朝首辅,权倾天下的严嵩严阁老。

当然,看老妇的样貌,也不像是严嵩的正妻,相府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争宠可能的女主人。

欧阳氏的气质上虽然富态端庄,长相却很普通,脸上还有麻点,那是因幼时出疹留下的。

相比起严嵩年轻时的高大俊朗,仪表堂堂,这位在容颜上,显然是并不相配的,但为严嵩生下一子两女的她,却是严嵩一生中唯一的女人。

身为大明首辅,从不纳妾,更无任何外室,与妻子相敬如宾,一生恩爱,单就这点,严嵩可为夫妻情深的楷模。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只是他在这方面的品德,显然没有传下去半分,控制力也越来越薄弱。

不仅对儿子,还有义子。

严嵩喝了米粥,胸前感到微微温热,舒坦了些,喃喃道:“景卿这次下狱……是没有听老夫的话啊……”

鄢懋卿和罗龙文被冠以通倭罪名的消息一传过来,严嵩就知道,宫内那边肯定是没有满足。

但无奈的是,他的精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亲自监督,能对鄢懋卿提点个大概,就已经很不容易,具体的执行,终究要这些义子亲信去做。

欧阳氏道:“这两人贪欲迷眼,屡教不改,此次获罪,亦非坏事……”

她并不喜欢鄢懋卿,对于那个和儿子厮混的罗龙文更有几分厌恶。

这两人身上的毛病一大堆就不说了,关键都是贪得无厌之辈。

前几年严世蕃带着严嵩和欧阳氏入地库,欣赏他聚敛的财物宝贝时,老两口着实看得目瞪口呆,严嵩事后更是感叹,此取祸之道矣。

但将这些财物舍去,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事情,严嵩此后也就听之任之,偶尔的约束其实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欧阳氏更是管不住。

这位老妇人并非那种一味溺爱孩子,觉得自己儿子是好人,全都是被狐朋狗友带坏的人,但对于狐朋狗友的厌恨是肯定少不了的,若是剔除掉这些人,也能少了几分祸患。

“不是那么简单啊……”

严嵩苦笑着摇了摇头。

放弃鄢懋卿当然可以,罗龙文更是个商贾出身,若不是得严世蕃的喜爱,根本轮不到他上位,想要替代有的是人。

可问题是,首辅的义子被定以通倭之罪,居然还被正式调查,这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治上的风向标。

严党这些年间,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打击同僚、陷害忠良,所做的恶事太多了,也太遭人恨了。

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都有人敢逆风而上,稍微露出颓势,立刻就是墙倒众人推!

这才是鄢懋卿和罗龙文不能被拿下的关键,站在党派的利益上,无论核心人物有没有罪,都得无罪。

既然如此,一个个问题就纷至沓来:

“倭寇证人从哪里来的?刑部和御史台是否早有配合?”

“陆炳执行陛下的意愿,但此前的私交,能否让锦衣卫暗中相助,高抬贵手?”

“此事幕后,是不是徐阶在指使?倘若真是此人,能否利用姻亲订婚,令他身败名裂,扭转局势?”

这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千头万绪,严嵩想着想着,就低下脑袋,胸口发疼,禁不住操起江西乡音,狠狠骂那个儿子:“不省心的崽里子,大好的家业,要败在他的手上了!”

欧阳氏眼见这位难得地发火,赶忙自承错误:“怪我没有教好庆儿,为家中惹了那么多的祸事……”

严嵩苦笑:“不怪夫人,老夫也管不住,庆儿终是不比我们,我们是熬过来的,他年轻时得了势,眼中就容不下别的了……”

正说着呢,脚步声从外传来。

一群人来到房外,为首的正是严府的管家,身后跟着一群奴仆,都是平日里忠心耿耿的心腹。

欧阳氏听觉还未退化,听出了那脚步声带着几分慌乱,全无往日的整齐,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为严嵩抚了抚胸口:“老爷放宽心,大风大浪,总会过去的!”

严嵩挤出笑容:“为夫省得,这些事你别听了,回房吧……”

待得这位夫人收起碗快,转身离去,管家入内拜下:“老爷……”

严嵩沉声道:“李天师阻拦你们了?”

管家满嘴苦涩:“没有,我们根本见不到李天师,那府邸是有仙术的,都没法大力敲门……”

严嵩皱了皱眉:“那就无人进出?”

管家道:“有的有的,我们本想拿下那些入府修书的医师,司礼监却派人前来,告戒我们天师府外,不可放肆,将我们驱走……”

严嵩脸上的皱纹愈发深刻起来,声音里都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司礼监还说什么?”

管家低低地道:“陛下之意,是我们都不准催促,看看少爷何时从天师府内出来……”

严嵩闭上眼睛。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嘉靖果然嫉恨上严世蕃入府学艺的行为,怪不得任由消息越传越疯,才有了鄢懋卿和罗龙文的“通倭事发”。

一阵压抑的沉寂后,严嵩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备抬舆!老夫要入宫!”

……

半个时辰后。

严嵩的抬舆刚刚在西苑禁门前落下,就见前方同样有两座王轿停了,两位华服男子从中走出。

严嵩慢吞吞地拜倒下去:“老臣严嵩,拜见两位殿下!”

眼见他颤颤巍巍,一道金黄色王袍的下摆和绣着行龙的朝靴往这边快步走了过来,但到了面前,却没有搀扶,只是温和地道:“严阁老快请起!”

又有一道声音传来:“严阁老德高望重,是父皇仰仗的重臣,何必多礼呢?”

严嵩知道,快步走过来,却不敢贸然搀扶自己的,是裕王。

站在原地不动,只是嘴上说说,还有几分阴阳怪气的,是景王。

这两位王爷,居然也被唤入了宫中……

他依照臣子的规矩,行足了礼仪,才缓缓起身。

这个时候,裕王才探出手,扶住了严嵩的一条胳膊,以示尊敬,而景王则转头,看向西苑禁门朝房中走出的身影。

那是杨金水。

这位瘦削的脸上满是笑容:“奴婢杨金水,拜见两位殿下!”

景王这次快步迎上,态度完全不同,极为热情地道:“杨公公请起,是父皇命你带我们进去的?”

裕王依旧搀扶着严嵩,但手微不可查的颤了颤。

严嵩知道,从称呼上面,这位王爷就产生了危机感。

无论是他还是杨金水,称呼的都是两位殿下,就是特意不想排个先后,毕竟按照长幼来说,裕王无疑是在景王之前的,但那样万一将来景王荣登大宝,指不定就因为这件小事记恨,太不值当。

从这个细节里面,其实也能看出,外朝内廷的态度,对于两位王爷是一视同仁的。

年长的裕王实际上就落了下风,当然深为不安。

“陛下是真的偏向于幼子,不顾长幼尊卑么?”

严嵩沉吟片刻,轻吸一口气,临时起意,轻轻拍了拍裕王的手掌,以极低的声音道:“殿下宅心仁厚,莫要慌乱。”

裕王诧异地转过头来,与这位首辅那深邃的目光一对,心勐然跃动起来。

看似很小的插曲后,在杨金水的带路下,景王、裕王和严嵩正式进入西苑。

相比起杨金水直接生活在这座皇家园林之中,严嵩亦是熟门熟路,裕王和景王则有些紧张起来。

没办法,由于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自从嘉靖搬入西苑后,这两位亲生儿子,先是住在紫禁城内,然后出宫开府,就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如今陶仲文已死,那个邪说自然不作数了,但人的习惯是很深刻的,嘉靖时至今日,才正式召见他们。

终于,精舍到了。

杨金水的视线,在严嵩身上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瞥,悄无声息地退开,而吕芳的声音则接替响起:“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首辅严嵩觐见!”

景王快行一步,与裕王并肩入内,严嵩跟在后面,三人走入殿内,朝着位于太极八卦床上的身影行礼:“吾皇万岁!”

嘉靖依然是宽袍大袖的便服,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反季的。

以前这位道君皇帝,在冬季穿薄薄的丝绸,到了夏季反而换成了厚厚的淞江棉布,照这位的说法,是因为常年修道打坐练成的正果。

可实际上,那是常年服用道家丹药,冬燥夏凉,表现出与普通人的迥异。

不了解的人以为神异,了解的人不敢说破,成为了臣民逢迎的谀词,和皇帝自己受用的显耀。

只是现在,嘉靖自己改变了。

他在夏季,穿上了薄薄的丝绸,正常得让严嵩的心口忽然痛了起来,呼吸都有些急促。

“这是天师的影响!”

“如果没有此人的出现,庆儿不会陷在天师府,我严党也不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当时的担忧不仅没错,还是太过保守了……”

自从那个人在东南之地,弄起偌大的风雨后,严嵩就警惕起来,可依旧没有挡住其崛起之势。

关键是本以为你来我往的政治斗争,结果跟设想中的差距太大了。

对方好似什么都没做,如日中天的严党就要倒下了……

嘉靖自然不知道,自己仅仅是换了身衣服,就让当朝首辅心痛得无法呼吸,对着两个儿子开口道:“今日让你们入宫,本是为了考校学问,恰好严阁老觐见,朝中又有些风雨,一起议一议吧……赐座!”

“谢父皇!”“谢陛下!”

三人行礼后,纷纷坐下。

裕王和景王是该有座位的,按亲王规制,坐在嘉靖下首的东边。

严嵩在数年前就蒙特旨,赏坐矮墩,坐在嘉靖下首的西边。

吕芳照例,是站在嘉靖身侧稍稍靠后的位置。

如此一来,偌大的殿中,没有人跪着,君臣和睦,好似只是日常闲谈。

但场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此次交谈关系到的,或许是整个朝堂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是嘉靖接下来的话语,让严嵩和两位皇子都微微一怔:“浙江巡抚胡宗宪急报,倭国又有动静,给他们看!”

吕芳将奏报传下,裕王、景王和严嵩分别看了,脸上都露出了浓浓的诧异。

嘉靖道:“怎么?觉得荒谬?”

严嵩努力运转迟钝的大脑思考,裕王则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倒是景王洪亮的声音响起:“父皇,这倭国竟敢兴兵侵扰我大明,实在令孩儿感到震惊……”

嘉靖冷冷地道:“我中土大明,兆亿子民,每人一口唾沫,也能将那东海的倭国给淹喽,却被小小倭寇,在东南的土地上横行无忌,烧杀掳掠!今倭寇暂平,倭国还敢兴兵侵扰,你只是震惊么?难道就没有羞耻之意!”

景王赶忙起身,裕王也站了起来,就见弟弟已经半跪下去:“孩儿何止有羞耻之意,更要护我大明国威,展我大国血性,愿从军入伍,征战沙场,亲手斩下那些倭人的头颅,献于父皇!”

这话说得挺没水平,毕竟大明的王爷能从军入伍,征战沙场的,情况都有些特殊,比如燕王朱棣,比如汉王朱高煦……

但考虑到景王的年纪,能说出这番热血的话语,总比默不作声,浑身僵硬的裕王要强。

嘉靖也没有多言,神情恢复澹然:“此言为时尚早,倭国只是稍作动向,听闻其国内兵戈战乱,处处烽火,真要犯我大明,定非寻常之辈,怕是那些修行之士,自有天师出手,你们倒是不必担忧。”

这番话语里的期待,让景王都感觉到父皇对那位新晋天师的笃信不疑,然后又听对方接着道:“对于招安汪直,你们作何看法?”

胡宗宪的书信里面,确实提到了汪直,一如历史上的抉择,比起其他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打仗又往往不能取胜的臣子,他一直持招安态度,这回更是在徐渭回归后,直接将之提到了明面上。

招安话题极为敏感,尤其是汪直这种半商半匪,触犯海禁的存在,裕王本来打定主意,第二个问题怎么都要率先回答,可此时张了张嘴,一时间又滞住了。

景王知道机会来了,赶忙道:“父皇是大明的君父,所有的百姓都是父皇的子民,那汪直本是不忠不孝的,现在既想立功,何不给他一个机会?”

嘉靖露出一丝微笑:“说得不错,胡宗宪知道爱惜自己任地的百姓,才敢有此提议,朕更不会看着子民受难而袖手旁观……严阁老,你以为如何?”

殿内勐然安静下来。

别说裕王,就连表现**十分强烈的景王,都赶忙闭上了嘴,甚至隐隐屏住了呼吸。

好戏来了!

以前称呼表字惟中,现在变成了严阁老……

严嵩则深吸一口气,摒弃了最后的侥幸,颤颤巍巍地起身:“圣明无过于陛下,胡宗宪文韬武略,能臣才干,又了解浙江与倭人局势,此番提议,老臣以为稳妥!”

嘉靖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又浮现出来:“可此前内阁,有意调胡宗宪离开东南,那是严阁老的主意么?”

严嵩早就想好,缓缓跪下:“老臣年迈昏聩,被人蒙蔽,还望陛下责罚!”

嘉靖眉头扬起:“何人蒙蔽了你?”

裕王、景王和吕芳都竖起耳朵,就听这位一国首辅深深叹息,满是痛苦:“正是老臣之子,严世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