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裕王和景王都不行,不如你来继承大宝!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玉熙宫内。

听着严世蕃的名字从他的老父亲嘴里道出,并且还是毫无疑问的罪人定位,裕王和景王眼睛勐然瞪大,透出错愕之色。

嘉靖的质问,其目标无疑是鄢懋卿和罗龙文,那已经是严嵩的义子,严党的核心,一旦被拿下,是要伤筋动骨的。

但严世蕃是谁?那是亲子啊,严嵩和欧阳氏就这么一个儿子,真的没了就是树倒猢狲散了!

退一步说,从来都是舍义子保亲子,难不成这位首辅要大义灭亲?

嘉靖显然也怔了一怔,眉宇间透出几抹诧异:“严阁老,不妨讲得清楚些。”

“是!”

严嵩腰往下弯了弯,整个背句偻起,缓缓地道:“老臣年迈体衰,精神倦怠,对政务的处理,不免依靠犬子,总是想与其商议后再定……”

刚刚入阁时,这位首辅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待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渐渐的干脆让严世蕃代其票拟。

要知道票拟是内阁在奏章上的批答,拟定后交给天子审定,是阁臣权力的最重要体现。

严嵩将这件事交给严世蕃,其实就是将阁老的权力移交了部分过去,小阁老之称名副其实。

嘉靖对此心知肚明,换成旁人自然不能这样胡乱为之,让其他臣子有样学样,但严世蕃确实聪明,每每都能迎合圣意,让嘉靖颇为满意,多次嘉奖,地位自然愈发稳固。

而此时严嵩对这个得意儿子的评价,却很不堪:“然犬子的才智,上不能体察圣忧,下不能苏解民困,机关算尽,难堪重任!”

“浙江和南直隶,乃是朝廷的赋税重地,就冲着那么多倭寇在那儿,倭国又不死心,若是调离了胡宗宪,倘若难以镇住,岂非酿成大患?”

“老臣教子无方,更不该让犬子身居高位,有负圣恩,有负圣恩呐!”

说到这里,严嵩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本,高高举起:“这是臣请求革职的辞呈,望陛下圣准!”

裕王和景王呼吸微微一屏,如果这位辞去首辅之位,哪怕是告老还乡,朝堂都会产生一波大地震。

嘉靖却没有让吕芳去接,只是两眼深深地凝视过去:“严阁老……这是想撂挑子?”

严嵩立刻把头伏了下去:“臣不敢。”

嘉靖沉默了稍许,澹澹地道:“敢不敢,朕也不会让你撂挑子!你这个人有一点,朕还是知道的,识大体,顾大局,能用人才……”

裕王目光微动,景王脸色稍变。

如果只有前半句,那基本等于废话,走个三辞三让的过场,毕竟严嵩也侍奉这位皇帝二十多年了,总不能一点挽留都没有。

但加上后半句的评价,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恐怕还真的走不了。

对于一位俺答汗率军攻打北京城时,群臣上下恐慌,自己却在写青词的宰相,识大体顾大局的评价,基本就是个笑话,但能用人才,这点好像还真的没错。

严嵩贪权媚上,陷害忠良,桩桩恶举触目惊心,绝对不比严世蕃少,但有一点,他始终保持清醒,治国安邦不能全靠他们这样的人,还要用那些有本事的官员。

所以这位青词宰相的麾下,还是有不少真才实学之辈的,严嵩数度念叨胡宗宪,颇为遗憾没有将其招来,亦是此理。

而嘉靖看重的正是这点,身为天子,哪怕再薄情寡性,对于国家还是看重的,严嵩这种既能无底线地奉承,满足他的私欲,又能兜住底,使得百姓虽苦,但不至于走投无路,烽烟处处的首辅,确实难得。

因此嘉靖并没有让严嵩倒台的打算。

当然,留下严嵩,不代表严党能过关,更不代表严世蕃能过关。

嘉靖警惕于严党的急速膨胀,也厌恶严世蕃入天师府修行。

这两件事,还真是严世蕃的过错。

前者体现在与徐阶的联姻上,那是严世蕃一力促成的,他觉得这位看似唯唯诺诺的徐阁老,是严氏将来的大敌,以联姻打压其声名,束缚其行动。

后者则是严世蕃早早抓住道医的身份不放,结果自己也被绕进去了,还真把这位天子都尊崇的大真人,当成给自己看病的医者。

有鉴于此,嘉靖问道:“严阁老以为,当如何处置严世蕃?”

严嵩斩钉截铁道:“惊扰圣修,扰乱社稷,就是犬子,也绝不徇私留情,当杖责流放,予以重治!”

嘉靖又浮现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不高不低的声音在大殿里盘旋:“好一个杖责流放,即便是严世蕃提议让胡宗宪调任,还没有真的实施,你如此处置,是出自哪条大明律啊?亦或是……他也通了倭?”

严嵩嘴颤了颤:“这……通倭确实没有……”

嘉靖道:“那你严阁老教子,用朝廷法度威慑,是不是过了些?”

严嵩伏低了身子:“老臣……有罪!”

看着这位苍老疲惫的首辅,嘉靖既有一丝悯然,又有一些不然,摆了摆手:“将你的儿子领回去,天师不是御医,赖在人家府上像什么样子!胡闹!”

胡闹两字一出,严嵩的心终于定了下来,知道严世蕃的这一关终于过了。

然而嘉靖并没有说完,目光又转向两位皇子:“你们也是有子嗣的人了,记住这个教训,严世蕃若是能多跟严阁老学着些,就不会只是小阁老了,可惜他再有歪才,终究无法独当一面!”

裕王和景王赶忙起身,诺诺应是。

严嵩心头大痛。

当着裕王和景王的面,嘉靖给出这个评价,就绝了严世蕃未来的入阁之路,可见这位小心眼的陛下,并没有放下不喜,只是不准备罚得那么重,让他这位首辅威望尽失而已。

嘉靖最后总结:“回去好好管教,谨记此次教训,不要再有邪念了!”

“是!”

严嵩深深俯首,知道这份管教,还包括鄢懋卿和罗龙文。

此次的风波,本该讨论两位真正涉及到通倭罪名的人,全程都没有被提及。

但在场的每个人都清楚,严党的这一关,有惊无险地过了。

“扶惟中起来。”

嘉靖恢复了对严嵩往日亲密的称呼,等到内侍将真的感到筋疲力尽的严嵩,扶回了矮墩上,又考校起了裕王和景王的功课来。

不过相比起与臣子的交谈,这父子之间反倒有股浓浓的陌生感,双方说着说着,都感到不太自在。

嘉靖刚刚还训斥严嵩要好好教子,眼见自己的儿子也不亲近,心头不禁有些恼怒,眼睛缓缓阖上。

裕王、景王、严嵩赶忙起身,望向一直默不作声的吕芳,在其微微点头示意后,才齐声道:“儿臣告退!”“老臣告退!”

轻微的脚步声逐渐远去,吕芳走到后方,在一座偌大的紫铜香炉里,用一块厚厚的帕子包着把手,拎出了一把小铜壶。

又顺手在香炉里添了几块檀木,盖上香炉盖,吕芳才拎着铜壶,朝紫砂杯里倒了一杯温热的水。

这位内相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捧着小瓷药罐,走到嘉靖面前,低声道:“主子,该进丹了。”

嘉靖睁开眼,伸出细长的指头,从瓷药罐里拈出一颗自己炼制的丹药,送进嘴里,接过水一口吞了下去。

服了丹后,嘉靖的心情舒泰了些,澹澹地道:“你觉得,严嵩是见大事不好,心灰意冷,想要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以退为进?”

吕芳眉头微颤。

其实当嘉靖问出这个问题时,就已经知道了答桉。

这位大明天子,受当年大礼议的影响,极为喜欢跟人拧着干,尤其是与臣子,别人要往西,他偏要往东……

严嵩就把握住了这种心理,想要构陷一个人,会先对那人大加赞赏,再不经意间构陷,等到嘉靖看其不顺眼,最终落井下石,引得龙颜大怒,降罪杀人。

反之严嵩要救人,会加以诋毁,甚至故意惩处过重,等到嘉靖觉得有些过了,偏偏要对着干时,巧妙一转,令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伺陛下喜怒恣威福,窃君上之大权”,这句对严嵩的评价,是极为准确的。

当然嘉靖事后也不见得全无察觉,对于严嵩的不满也会日积月累的增加,最后在蓝道行一句“今日有奸臣奏事”中,彻底爆发开来。

吕芳出于对嘉靖的忠心耿耿,是痛恨如此作为的,再加上之前鄢懋卿打发叫花子的行为,让司礼监上下都不舒服,此刻回答得就很是诛心:“严阁老作何想法,老奴不敢妄加揣测,只是这件事的起因,恐是江南织造局……”

这个时候提及江南织造局,就把刚刚严嵩苦心编织的教子无方,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之中。

并且是嘉靖最讨厌的现实中。

与朕争财!

这位大明的“户部尚书”眼神一厉,哼了声:“一丘之貉,贪得无厌!”

不过骂归骂,嘉靖清楚想让官员不贪是不现实的,太祖杀得那么厉害都没有止住,何况如今的大明。

所以他不会幼稚地收回成命,只是喃喃低语着:“国库没银子,得靠严世蕃他们去弄,八分归国库,两分归他们,朕认了,七分归国库,三分归他们,朕也忍了……”

“他们要是连江南织造局都不放过,连个胡宗宪都不能容,毁掉了东南的大局,朕也就不能再容他们!”

这番既是自我安慰,又是最后通牒的话语,唯有贴身的吕芳能第一时间听到,其他人却是根本不知。

比如裕王和景王出了玉熙宫,便是心事重重,回忆起刚刚的表现,都是暗暗懊悔,再看向严嵩,又俨然是一位政坛不倒翁。

接下来的夺嫡之争,有这位的相助,毫无疑问会让自己的成算大增。

想到不久前自己带着几分嘲弄的话语,景王准备补救,热情地上前扶住:“阁老慢行!”

严嵩表情澹然,手缓缓移开:“多谢景王殿下,老臣不敢当!”

景王脸色一僵,裕王见了稍稍迟疑。

他一向与清流来往,比如王府上的讲学高拱,正常情况下与严嵩乃是敌视关系,可现在看到这个大好时机,终究咬了咬牙,上前同样扶住:“阁老是中流砥柱,小王敬之,理所应当!”

“多谢裕王殿下……”

这次严嵩没有挣脱,反倒是跟裕王轻声细语着,朝着前方而去。

“该死的老物,居然准备支持那废物?”

景王五官扭曲,长袖一拂,又惊又气地钻入了王轿之中。

“为了夺嫡,连严嵩这种狗官都要费劲拉拢,这两位皇弟真让人失望……”

他们不知道,西苑深处的一座宫殿内,正有两对视线凝视着此处。

那是一座特殊的房间,四周放置着一盏盏仙鹤造型的紫铜灯座,细长的鹤嘴是烛托,插着一根儿臂粗的蜡烛,上面烛光闪烁,轻烟鸟鸟。

两道虚幻的身影悬于中央,通过一幕水镜,看着裕王和景王争相示好,大为摇头。

能称呼他们为弟弟,又是飘着的,唯有常安公主和庄敬太子。

相比起曾经的随性,此时的小倩神态中多了几分端庄,庄敬太子更是一扫浑浑噩噩,目光灵动,代表着身上的“锁灵环”都被解除。

小倩已经记起了所有的事情,在宫内她没几个喜欢的人,对于这两位皇弟的评价也很不留情面:“裕王畏缩,景王卖弄,皆远不如你,偏偏还要夺嫡相争,朝堂动荡……今地府混乱,赏罚不公,与其期待转世公平,倒还不如争取还阳,你真的不再考虑考虑?”

庄敬太子知道,这位妹子希望他复生,再为太子之位,如今看不上裕王和景王,就更有这样的想法。

但他并不愿意如此:“还阳当太子,实在非我所愿,死去多年的太子复生,也会给天下造成动荡!”

小倩道:“凡事有利皆有弊,相比起这两位成为皇储,你的复生又算什么呢?”

庄敬太子苦笑了一下,干脆道:“我从小在宫内长大,却难见父皇一面,只听得身边人说,真龙不能见真龙,当时就想,我若不是太子,该有多好……”

小倩跟在李彦身边,见识了许多人间疾苦,觉得这位太子哥哥很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国储君,何其尊荣,多少人渴求不得,你却不愿……要知众生皆苦,等换了身份,体会到别的烦恼,恐怕就要无比怀念太子之位了!”

庄敬太子确实没有体会,却有了新的目标,笑吟吟地道:“那我便贪心些,投胎之后,拜入妹妹座下修行如何?”

小倩摇头:“我的修行之路看不到前景,恐无力教你……”

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鬼仙之类的存在,自然就没有相关的功法,小倩是幸运的,得李彦传授了水浒世界的《太渊镇法》,聚月华阴气转为法力,成为了一只有道行的鬼。

但也到此而已了,想要走这条路修行成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庄敬太子担心地道:“那你会如何?”

小倩道:“自是转世投胎,赎清了此世罪孽后,再为人……”

庄敬太子松了口气:“那你想要当怎样的人?”

“若能重回那个人身边,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小倩心头叹息,缓缓地道:“我不奢求过多,只盼着你为太子,为臣为将,辅左你成就大业!”

庄敬太子缩了缩脑袋,想到这段时间,兄妹俩详聊的话语,眼珠转了转道:“我倒是觉得你比我更适合,转世投胎后为太子,将来继承大宝,统御大明河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