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给皇帝一个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把握住了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北京。

紫禁城内。

嘉靖面色红润,双手展开,在吕芳的服侍下穿上龙袍衮服,又看向殿外,欣赏着天边升起的彩虹:“朕记得,当日龙神来京,便是这般雨后彩虹,今我大明灭倭,也是一般的祥瑞啊!”

吕芳同样满脸笑容,透出由衷的喜意:“主子洪福,这是上苍都在庇佑呢!”

嘉靖点了点头,环视周遭,自言自语着道:“该回来了……”

吕芳神情不变,其他内侍的动作不禁顿了顿,难掩心中惊疑。

这个回来,是重回紫禁城的意思。

自从严党倒台,徐阶致仕,内阁只剩下吕本。

这位老者依附严嵩,偶尔与清流那边交流,当着两大阵营的调和剂,倒是合格,但凡事让他自己拿主意,是万万没有那个魄力的。

所以亲自交由陛下亲自定夺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

以前的无为而治,是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

做对了,嘉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允万当,不如一默。

现在没了可以揣摩圣意的两位青词宰相,再加上朝局的动荡与变化,那方式行不通了,嘉靖重新处理政务,甚至准备回归紫禁城。

宫中传递消息,暗流涌动,前朝党派纷争,沸沸扬扬,无数双眼睛盯在这位道君天子身上,等待着决断。

嘉靖心知肚明,有意无意地道了一句,两袖一展,负于身后:“走!朕倒要看一看,那日本的天皇,是何模样!”

上次开朝会,是为迎接龙神入京,此番行大典,则是明军凯旋,献俘定功!

嘉靖乘舆出内宫。

起驾时,午门鸣钟;

到太和门时,鸣金鼓,奏铙歌;

最终至午门,沿马道行至御楼升座。

午门城楼矗北向南,东西两观对峙,是典型的三面环卫格局,不仅是古代守御城池的上佳构造,更充分展现出皇权的巍然。

后世提到午门,往往会想到午门斩首,但实际上,午门是非常重要的典礼场所,根本不可能在这种地方杀人,属于标准的谣言。

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还真的与嘉靖有些关系。

大礼仪事件时,众多官员在午门前哭谏阻挠,嘉靖大怒,下令施行廷杖,结果当场打死了十七人,在这庄重的地方喋血,一时间京师震动,民间渐渐有了午门斩首的传言,意为讽刺……

现在这位一生非议原本远超功绩的天子,却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午门正楼设御座,檐下张黄盖,卤簿、宝象等众多仪仗位于城楼下,两边排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分班侍立。

君臣齐至后,由上千名精挑细选的金甲红袍将士,从远处的官道上缓缓而来,锣鼓喧天,爆竹声声,旌旗遮天蔽日,看热闹的百姓更是早早塞满了御道两侧。

“万胜!万胜!万胜!”

此时随着大军押着俘虏接近,百姓便发出震天的欢呼,由远及近,一浪高过一浪。

“好啊!”

嘉靖露出沉醉之色。

历朝历代的献俘礼,都是极为隆重的,最能体现出皇朝威仪。

以唐朝最为出名,如李靖灭东突厥后,在长安献俘颉利可汗,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生擒其主,也在洛阳应天门外向高宗献俘。

明朝这方面要逊色不少,《明史》中记录的献俘礼,只有万历朝的四场,其中大书特书的也是在击败日本侵略者后,献俘倭寇,斩首示众。

现在万历还未出生,嘉靖俨然是大明两百年间,第一位灭敌国,擒贼王的明君,岂能不激动?

“献!”

正在这时,大军已到了午门前,大都督兼典礼官陆炳开口,高亢激昂的声音传遍四方。

鼓乐大作,礼炮轰鸣。

诸官肃立,庆贺胜利。

“礼!”

一群早早绑上白色绳索,被牵着走过来的俘虏,统统跪伏在地。

包括为首的日本天皇。

别说午门上的嘉靖,站在下面的大明臣子,都瞪大眼睛,努力地寻找这位敌国的统治者。

可真正看到那立于俘虏最前方的中年男子时,又不禁大失所望。

都知道日本统治者沦为权臣的傀儡,却没想到不堪到如此地步,不光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还毫无气度可言,看着巍峨的紫禁城,眼中满是震撼之余,竟是期待居多,恐惧较少。

倒也不奇怪,这位就是穷困潦倒,靠着卖亲笔字,贴补家用的后奈良天皇。

战国时期,皇室大权旁落,后奈良天皇穷困到连举办即位仪式的钱都没有,还是几位大名实在看不过去,集资为其举办了典礼,正式登基。

历史上天皇死后也没钱举办葬礼,又是由大名上洛,征集了民众六百贯房产税,才给补办上,下葬时尸体都足足放置两个半月了……

这傀儡天皇当真是连普通的大名都不如,根本不具备皇族的体面,以致于他稀里湖涂地被生擒后,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再看这里的屋舍,都是不敢想象的奢华。

而那位大明官员有言,只要俯首称臣,大明天子也会网开一面,安排他住进豪宅之中,下半辈子荣华富贵,钱钞大大滴!

后奈良天皇想着人生的改变,当然是难免期待,又害怕对方反悔,表情才显得古怪至极。

不过等到熟悉的声音响起,跪下的速度却是最快的。

就见凯旋大军中,那位给予承诺的统帅出列上前:“臣胡宗宪奉旨平定日本,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嘉靖看不清楚下方具体的神情,但日本天皇的顺服叩拜瞧得真切,顿时大悦:“所献倭俘,移交刑部审罪,至于那倭王,替朕问一问,他可还记得我大明太祖有言,若叛服不常,构隙中国,则必受兵乎?”

这句话确实是朱元章说的,明初时倭寇就兴风作浪,扰乱沿海,朱元章曾经派遣使者到那岛国,宣读了大明的两条要求:

第一,日本对大明朝贡表示臣服,第二,日本天皇应约束国民,不得纵容倭寇横行。

“若叛服不常,构隙中国,则必受兵。如吴大帝,晋慕容瘣、元世祖,皆遣兵往伐,俘获男女以归。千百年间,往事可鉴,王其审之”。

这段话说得很明白,倭人倘若不服气,不收敛,继续在明朝海境骚扰,就要受兴兵征伐的后果,且不要忘了中土曾多次出兵征伐,俘获小国男女而归,希望以史为鉴,想清楚后果的严重性!

然而当时幕府掌权者的回应,是杀死了明朝的使者,朱元章大怒,但最终有鉴于前元“天厌征伐,海风怒号,沉巨舰千艘,沦精兵海底”的下场,还是把日本列入了“不征之国”。

现在,一切耻辱都洗刷回来了,尤其是看着后奈良天皇连连叩首,嘉靖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挥了挥手。

阁老吕本持诏书,上前宣读:“朕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此古今不易之定理也,汝本小国,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不奉天命,不守己分,居沧溟之中,仗环海为险,限山为固,肆毁邻邦,纵民为盗,方有此国灭族亡之祸……”

洋洋洒洒一大篇,后奈良天皇哪怕有翻译,也是听得云里雾里,唯有忐忑地等待后续。

“……革心顺命,共保承平,王道之常,抚顺伐逆,四夷为戒,皇恩浩荡,以延尔嗣,特赦其罪,封为归义王!”

直到这里,后奈良天皇终于明白了,狂喜拜下:“谢恩!谢恩!”

嘉靖满意地抬了抬手。

一场献俘礼,在群臣上下喜气洋洋的气氛中,进入最为热烈的**阶段。

“可惜先生不在,他才是最大的功臣!”

胡宗宪立下此不世之功,威风凛凛地站在最前排,心中不禁有些遗憾。

当大典结束,众臣拜下,恭送帝辇离去后,吕芳再度来到面前宣诏,除了特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等嘉奖外,还微笑道:“胡部堂,万岁爷召见!”

胡宗宪收敛心思,恭敬地接过圣旨:“臣谢陛下隆恩!”

得以面圣,是任何一位臣子的荣耀,何况嘉靖又与别的皇帝不同,胡宗宪当年高中进士,都未见过九五之尊一面,如今自然难免激动。

在吕芳的亲自引路下,他来到殿内拜下:“臣胡宗宪叩见天颜,吾皇万岁!”

嘉靖温和的声音从上面传下:“免礼,赐座!胡汝贞,以你之功,理应封爵啊!”

胡宗宪刚刚坐下,闻言赶忙起身:“陛下天恩,臣不敢受爵!”

此番归朝,入阁已成定局,甚至可以封爵位。

不过大明对文人的爵位控制非常严格,必须有保社稷、解国难之功,才有资格被封爵,灭国确实可行,但那就木秀于林,太过显赫了。

何况胡宗宪对于首辅之位很有兴趣,是想要位极人臣,名留青史的,此时受爵,反倒是阻碍。

“你是有大志向的!”

嘉靖也看出了这点,语气愈发温和,却又有股莫测的味道:“有人说过,你能担起扶危振颓,扭转乾坤的重任,看来确实不错啊!”

胡宗宪目光一凝,敏锐地感受到,这位的口风有些不对劲。

有人说过……

那位先生不是最得陛下信任的天师么?为何如此生分?

难道是长时间的离京,隆恩不在……亦或是灭国成真,功高盖主?

胡宗宪脑海中转过念头,然后意识到,嘉靖此言,或许是在等待自己与天师撇清关系,可他却不愿意那么做,暗暗咬了咬牙,再度拜下:“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嘉靖眼睛微微一眯:“好个鞠躬尽瘁,你能担起重任,朕也信得过你!我朝有南倭北虏,两大祸患,今倭国覆灭,昔日寇关的鞑子,也该让他们血债血偿了!”

“太急了……”

胡宗宪暗叹一口气。

嘉靖所言,自然是蒙古的俺答汗。

那何止是寇关,长城古北口被攻破,一路长驱直入杀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令这位极重颜面的天子感到奇耻大辱。

但胡宗宪并不想再行兵戈,他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清楚此番灭国之战赢得过于侥幸,明军并不能居首功,真正功臣却被忌惮……

可在那熠熠的注视下,清楚不能在大喜的日子屡屡驳斥圣意的胡宗宪,还是回道:“臣遵旨!”

嘉靖这才缓缓露出笑容:“朕有能臣治世,勐将如云,何愁我大明不兴,幸哉!乐哉!”

……

“此人是你提拔的宰相?倒是不错,不过这南瞻部洲的国王,似是得意忘形啊!”

“不知天高地厚的老物,投入井中淹死了事!”

嘉靖和胡宗宪并不知道,云层之上,李彦负手,诸宝环绕,同样在旁观着献俘大典。

八卦炉是首次下界,看什么都好奇,七星也难免对人界有着怀念,金刚更是得偿所愿,兴奋不已,结果就见到这小小的皇帝居然敢不敬,立刻不满起来。

“倒也不必,我等要做的事情,是改天换地,世俗王朝也在其中,且是关键一环,看这位皇帝的表现便是……”

李彦的心态却是十分平和。

嘉靖若非修仙心切,任谁都难以拿捏,前段时间,他牢牢把控着嘉靖的喜怒,是因为花费了不少心思,而这段时期顾不上,再加上严党的过早下台,权欲之心又升腾起来,当然不愿意胡宗宪与自己牵扯过多。

这原本无可厚非,好人是当不了好皇帝的,一位精于权谋的皇帝,也可能是国家与万民之幸。

所以在暂时无替代的情况下,李彦给予了嘉靖风光的机会,能不能把握得住,就要看对方接下来的表现了。

关注完朝局后,李彦收回视线,俯瞰苍茫大地:“既知太上转世,就在此界,不可不顾……”

听到昔日的老主人,即使是最狂妄的金刚,都不敢出言不逊,低声道:“有何法子,都听你的!”

李彦确实早有计划,目光落在湖北一片群山之中:“南瞻部洲,中土大明信仰真武荡魔大帝,我欲重振真武道统,寻得太上踪迹,尽收人界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