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我有千秋之法,当择取经人传于世间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我有千秋之法,当择取经人传于世间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真武玄岳。

太和金顶。

待得徐渭被送回山下,李彦稍作沉吟,伸手一拂。

霎那间,天地变化,原本冷清的殿宇,现出幢幡宝盖,异草仙花。

又有灵猿献果,麋鹿衔花,青鸾飞舞,白鹤长鸣。

更见一根参天巨木,拔地而起,直冲天宇。

巨木之下,趴着一只龟儿,神态悠闲,安享净土。

而眼见李彦现身,一道道灵光由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近的聚庆云彩雾,登上品法座,个个气象万千,各有座次,依次排下。

远的霞光盈空,彩雾飘遥,环绕金顶,端然坐于半空。

灵族本不分尊卑,但事无号令,效率低下,为了尽早建设出这座圣地,终究还是分出了次序,定下四辅、十方、八百灵众。

四位辅左,正是最早跟随下界的金刚、七星、八卦,和后来下了凡界的玉净。

十方则是坐镇十方,调理元气,尤其是等待山神土地移动山峦后,整顺地脉,让这片圣地完美融入天地之中。

最后的八百灵众,则是建设圣地的骨干,此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倾注了它们的心血。

当然,即便是灵族上下大动员,由于数目较少,再加上许多老成持重的灵族,一直持观望态度,依旧留在兜率宫,监视沉睡的群仙动向,保护灵霄宝殿上即将苏醒的“始祖”,所以进度本是快不了的……

所幸此地的时间流逝,与人界不同。

天人的时间差异,本该是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但自从天地异变后,这点也随之变化,早在对敌蟠桃树精,李彦上界与王母娘娘交流时,回归后就发现时间对不上了。

这规则还不统一,随着变化而变化,李彦起初也不能肯定,直到七星透露,时间流逝的规律,似与“始祖”的灵性波动契合,才很快发现端倪。

既如此,真武圣境的建成速度就快了。

对于凡世的徐渭而言,虽然觉得漫长,但距离那时明军灭倭班师回朝,只是两年半不到的时间,但建设这片秘境的岁月,却远远不止如此。

于是乎,众灵齐聚,高声诵道:“圣君!”

李彦微微颔首,开始**。

随着他的每个字道出,皆有清虚灵秀,元气流通天地远,又现庄严大觉,威风飞彻满台花。

正是参悟道佛之法,结合天书三卷所成的法门。

法名千秋。

如今这批灵族,大多都是天成地就的灵性,若论原身岁月,悠悠万载都是小字辈,但真正灵性复苏,又是数百年间的事情。

怎样以千年灵性,驾驭纪元之躯,便是千秋妙法所求。

李彦并没有给出完美答桉,因为他自身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大道,所言仅仅是今日所悟。

即便如此,众灵亦是听得如痴如醉,包括曾为老君贴身的金刚七星等灵,都是聚精会神,沉浸其中。

不知过了多久,**声歇。

众灵露出意犹未尽之色,又齐齐称颂:“礼敬圣君!”

换成平日,此时便可散去,但今日李彦继续开口道:“宏愿界可有来使?”

十方禀告:“并无。”

李彦默然。

下方的灵众,纷纷露出不平之色。

根据灵族的揭露,宏愿界的幕后推动着,是雷音。

佛祖所居的大雷音寺器灵觉醒后,蛊惑神佛,参与彼岸计划,又让妖魔披上袈裟,以得成正果的诱惑,让他们误以为功成归极乐,魔亦坐莲台。

经过这般巧妙的推动,东胜神洲与北俱芦洲都陷入了一种似未来非未来的奇特境地中,看似万家生佛,实则污浊更甚。

整个人界被一分为二,南瞻部州与西牛贺洲这样的现实之域,还要承受宏愿界排出的污浊,神佛沉眠,修行者历三灾九劫,愈发难以阻止天地大势。

毫不夸张地讲,相比聚在天庭兜率宫的众灵,西方雷音所做的事情,可比它们能耐多了。

但恰恰如此,兜率宫众灵对于雷音的感官并不好,尤其是真武圣境建立后,传讯宏愿界,雷音依旧毫不露面,更增愤慨。

不顾大局,一味独行,毫无团结性可言!

李彦则由金顶俯瞰,视线仿佛跨越虚空,无远弗届,总结道:“我观四大部洲,族灵所居,各有善恶。”

“东胜神洲迷惘无求,人云亦云,福祸寂寥;北俱芦洲妖魔迷心,殒身灭命,皆起于此;西牛贺洲,贪淫乐祸,多杀多孽,是非恶海;独南瞻部洲,养气潜灵,可聚众势。”

“我今有千秋之法,传于世间,引导族灵向善,同归圣地修行!”

众灵闻言,精神大振。

终于来了么?

灵族想要崛起,最大的阻碍,就是族群数目稀少。

虽有此圣地,却不为所知,各地灵性依旧潜藏,一盘散沙。

如果能传于法门,将灵族聚集,壮大力量,就可以向世人堂堂正正地宣誓所在,不必藏于暗处!

而李彦接着道:“我欲寻一人,教他历千山,经万水,跨界域,来此处求取法门,永传世间,是个天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四辅一怔。

这路数挺熟悉……

对啊,当年它们的原身法宝下界,不就是因为某个人要求取真经,永传东土么?

金刚张了张嘴,有心前往。

但相比起曾经的冲动,得传妙法的它变得平心静气了许多,知道自己并非是上佳的引路者。

而玉净飘然而出,素手行礼:“弟子愿寻传法者!”

诸灵礼敬,就见这位辅御,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有万称万应,千圣千灵之用,不禁心头称赞。

李彦亦颔首道:“你妙法有成,确可去得,但恐有相阻,我予你宝物,可护传法。”

说罢伸手一招,身后参天巨木树冠轻动,飞下一截树枝,灵光闪烁,成了一根木杖,又伸向右腕,抽出三根金丝,环绕成箍。

众灵看得视线发直。

此物更是眼熟啊!

莫不是接下来的言语是:“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不过李彦并没有如此言语,只是将箍儿赐下:“你持此宝,静待妙用。”

玉净十分期待地接下,但想到四大部洲,茫茫人世,又请教道:“弟子此去,有甚言语吩咐?”

李彦道:“龙气有损,天子失德,正是可用之机。”

“是!”

玉净稽首,飘然出了圣境,先是看向西北方向,感受到了那边的天裂地动,灾祸连连,再看向北方,掐指一算,微微颔首。

入京师,择传法!

……

“请公公再去通报!”

“哎幼,胡部堂,万岁爷炼丹,便是老祖宗都不敢惊扰啊,还是多候一候吧!”

胡宗宪等在殿外,听着太监阴气的声音,努力控制住情绪,不让眉毛皱起,露出明显的焦虑之色。

关中大地震,灾情化作一封封信报不断传入京师,时时刻刻都有大批大批的灾民死去,陛下居然还沉浸于炼丹之中?

“妖道祸事!”

从小养成的忠君观念,终究让他不会直接责怪君父,而是转而将怒火对准皇帝身边的人。

自从天师居于武当,再未入京后,嘉靖身边最受宠的道士,变为了出身正一派符箓三宗的龙虎山张玄庆、茅山蓝道行和阁皂山葛雷。

这三位道士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但对于嘉靖,自然是言听计从,凡事都顺从上意。

相比起来,朝天宫和神乐观倒是上书,劝谏陛下迎回天师,却是石沉大海,只能回归南方,声势又降了下去,重回昔日。

且不说大明道门势力的兴衰更替,胡宗宪苦候了足足三个时辰,终于在天色彻底暗下之际,吕芳出现在了面前:“胡部堂,万岁爷唤你进去。”

胡宗宪轻轻点了点头,跟随着这位走入殿内,在一片丹气中,到了一张纱幔前。

吕芳轻声道:“万岁爷,胡宗宪来了。”

胡宗宪在外面拜下,神情一板一眼,语气里依旧是十足的尊崇:“臣叩见圣驾!”

里面传来了嘉靖低沉的声音:“三个时辰……等急了,进来吧!”

胡宗宪抿了抿嘴,回到紫禁城后,嘉靖依旧保留了在西苑的习惯,建造了一座精舍,修醮炼道。

这样的地方,平时里除了特诏的道士,只有吕芳和陆炳能够进去,因此他再度行礼,不愿入内:“臣谨奏,精舍乃陛下仙修之地,外臣不敢擅入!”

嘉靖低声吩咐了一句,吕芳撩开了纱幔一线,轻声道:“万岁爷说了,这里平日里只有陆都督能入,是因为他顾全大局,一心为江山社稷,胡部堂亦是如此……他能进,你也能进,快些遵旨入内吧!”

这番话听上去慈爱体恤,却又蕴藏着玄机,胡宗宪无丝毫喜悦,站起身来,慢慢走了进去。

嘉靖盘腿坐在蒲团上,依旧是清修模样,只是更老了些,也更瘦了些,那目光落了过来,竟带着几分阴冷:“戚继光又胜了,你的眼光不错,他是大将之才!”

胡宗宪立刻道:“戚继光能得胜,上托天子洪福,下赖将士用命,与臣若有关联,唯有一言,尽忠报国,是臣等的本分而已!”

“好一句本分!”

嘉靖紧盯着他:“公忠体国,实心用事,是你的长处!不结党营私,更是你比严嵩父子强的地方!内阁有你,朕很放心……此来何事?”

胡宗宪知道,从入精舍开始,这位陛下就在堵自己的嘴,如果知情识趣,应该大事化了,将灾情轻描澹写地带过,但他并不愿意那么做,沉声道:“禀陛下,关中大震,空前绝后,恐波及数省,臣请赈灾!”

嘉靖顿时沉默下去,鼻腔中隐隐哼了声,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

好一会儿后,这位九五之尊才开口道:“依你之意,当如何?”

胡宗宪没有迟疑:“赈灾为先,兵戈延后!”

嘉靖眼中彻底流露出一股压抑不住的厌恶,开口评价:“忠直敢言,也是你比严嵩强的地方……”

当年处斩夏言,严嵩的步步挑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忠直的夏言,处处违逆于他,说些不中听的劝谏之言。

年轻时的嘉靖,除了关乎到自己的亲爹是谁,这种原则性的问题,其他政务方面,还是能听得进忠言逆耳的,因此才有了早年的治世,一扫正德年间的疲敝。

可惜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后,随着人到中年,他越来越刚愎自用,听不得半分违逆,此时胡宗宪明知故犯,让嘉靖甚至生出了杀意。

但这位是杀不得的,至少现在还不能杀,否则反击蒙古,一扫昔日羞耻的大局就将毁于一旦!

嘉靖忍了忍,突然眉头一耸,冷冷地道:“天师于武当山,祈真武圣佑,护我大明国泰民安,为何还有如此灾事?”

胡宗宪心头一沉,万万没想到这位天子会说出此等言语。

即便是千年之前,神道兴盛之际,都有山洪地震,天降灾祸,显然此等事情是神仙也阻止不了的,如果仅靠天师就能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那还要六部百官作甚?

这位一心顾着自己的颜面,不思赈灾救民,居然还想要推卸责任,甚至迁怒远离的天师?

但偏偏对方是天子,胡宗宪只能缓缓道:“臣不知……”

嘉靖认为震慑有效,心情愉悦了些,澹澹地道:“别老跪着,起来吧!”

“臣谢恩!”

胡宗宪磕了个头,两手撑地站了起来,身子却晃了晃,险些栽倒。

同样是在外面站了三个时辰,当年他并没有烦累,但此时只觉得疲惫,再加上年近半百,又不是冲锋陷阵的武人,气血不畅,自然站不稳。

嘉靖澹澹地道:“在殿外候了这么久,从午间到现在没进过食,这是饿了……”

说着,对着吕芳吩咐:“扶他坐下,赐丹一枚!”

吕芳应道:“是。”

但随着他伸出手去,胡宗宪已经直起了腰,头虽然垂着,语气却极为坚定:“臣拜谢陛下圣恩,然不敢在精舍得御座!”

嘉靖目光闪了闪,笑道:“指挥千军万马的人,那就站着,撑得住!”

吕芳赶忙收手。

跟嘉靖跟了几十年,在这些细节上,他最是佩服主子,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同的办法驾驭,对于胡宗宪这种性格的臣子,这样的一句嘉奖,足以打消之前的不满,灌注进安慰与忠诚。

一切如其所料,胡宗宪再度站住,顺从地接过丹药,谢恩后服下,直到退出精舍,都再未提及关中大震。

嘉靖冷冷地扬了扬嘴角,亲自批阅了几本奏章,传于内阁。

关中地震的严重性,他心知肚明,但且不说关中并非大明的赋税重地,没有江浙那般重要,就是重要,爆发的时机也很不对。

对于扫灭俺答汗部落,嘉靖已经等待了两年多,绝不容许再拖延下去!

因此为了大局考虑,只能苦一苦百姓,关中赈灾由内阁酌情考虑,相信吕本知道,该如何取舍。

以前遥控内阁司礼监,有一番心得,如今直接把持朝政,又有一番乐趣,嘉靖将一切摆弄妥当,眉头舒展开来,准备打坐。

但就在这时,他的耳朵突然动了动,听到一种奇怪的摩擦,脸色微变:“吕芳,那是什么声?”

吕芳赶忙凑上前:“主子?”

“朕怎么听到了……锁链?”

嘉靖侧耳倾听片刻,什么都听不到了,摇了摇头,摒弃杂念,开始打坐。

渐渐的,他晋入“物我两忘”的境地,轻轻打起了鼾。

吕芳默默地陪在身边,提着精神,一刻都不敢懈怠。

但任由这老奴再是忠心,也想不到,梦中的嘉靖飘了起来,脖子上缠绕着黑沉的锁链,跌跌撞撞地朝着下方行去,越走越远,渐渐消失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