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番外第十一章 真武观主袁天罡?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番外第十一章 真武观主袁天罡?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19 23:39:4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凉州。

武威姑臧县。

小连子巷。

小黑站在一处院落外,看着郁郁葱葱,枝蔓探出墙的杏树,露出怀念之色。

此地是李彦和哑叔的故居,也是她最初长大的地方。

但自从李彦解决了凉州的迷案,加入内卫,前往长安,哑叔也一并离去,这里就荒废下来,杏树也早早秃了。

如今这般景象,明显是有人照料。

不过此时的院中,并没有人。

小黑漫步而入,走了一圈,鼻子轻轻嗅了嗅,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体香。

时日已长,那股气味已经淡到极致,若不是她的嗅觉远超人类,是肯定什么都闻不到的,现在小黑则将这股气味记在心中,又来到杏树下寻找起来。

“没有墓地。”

哑叔如果过世了,那么棺椁很有可能会回到这里安葬,毕竟他假死脱身后,已经放下长孙无忌的身份,不准备回归长孙家的祖坟。

而如今这里有人打理,却未有祭拜的墓地,那位可能还活着,以其武学和佛法造诣,看开一切,百岁高龄并不奇怪。

小黑觉得这是个好消息,心情愉悦地拂拭了一下灰尘,将屋内稍稍打扫后,走出院外,带上木门。

身后人影一闪,内卫蒲押陀黎出现,禀告道:“查清楚了,在边境迎接的鸿胪寺贾仲安,是出自武威贾氏。”

小黑无动于衷。

蒲押陀黎又补充道:“贾仲安对外称是贾思博的子侄,实则是族仆赐姓,脱了奴籍,后高中进士,得以授官……”

小黑这才眉头一扬:“当真?”

蒲押陀黎谨慎地道:“城内流传如此,贾氏并未承认,不知真假。”

“只要此事在民间流传,那便是投名状了!”

小黑悠然道:“贾仲安这般出身,也能求取功名,入仕为官,倒是不拘一格用人才,贾思博是寒门的坚定支持者无疑。”

贾思博本来就因为家族势力衰微,科举不公,才生出恶念,与“佐命”势力勾结,后来立功免罪,但为官后的政治立场,却很难说。

因为贾氏真论门第,确实是标准的高门,追溯到汉朝,族谱清晰,比起许多权势煊赫,但族谱经不起考究的高门,还要有权威性。

它原本的缺陷,是数代没有出过高官重臣,贾思博入朝得到重用后,有效弥补了这一点,不出三代积累,实质上就能成为高门士族里的一员。

但现在,他主动退出,与寒门为伍,提拔出身卑微的族人,如此鲜明的政治倾向,是否也是他能后来居上,成为继狄仁杰后,入政事堂,为一国宰相的关键助力?

小黑跟在李彦身边耳濡目染,见微知著,从一个贾氏官员的出身,就能分析出太多内容。

蒲押陀黎毕竟是大食人,不太理解这类政治斗争,只在意忠奸之分:“如果贾仲安也是一伙的,那么他传递的消息,肯定会歪曲事实……”

小黑回过神来:“凉州的内卫,你联系过了吗?”

蒲押陀黎被出卖了一次,变得极为谨慎:“凉州没有值得信任的内卫,我不敢去驻地,马匹干粮已经备好,可以随时上路。”

小黑微微点头:“假使节团呢?”

蒲押陀黎道:“此地驿馆接待了十二个来自各国的使节团,却没有大食国的,或许他们还没到,我们可以守在河西。”

一支带着大食舞姬和众多乐器的庞大使节团,行进速度是很慢的,从大马士革走到长安,快的话也往往需要数月。

而小黑和杨再威当机立断地离开真正的大食使节团,前者带上蒲押陀黎,后者带着阿布将军,走不同的道路追赶。

由于人员较少,一路披星戴月,后来居上并非没有可能。

“大食使节团数百人,浩浩荡荡,动静不小,我们虽然翻山越岭,但临近河西,走的大多是官道,并未发现丝毫踪迹……”

但小黑想了想,却不觉得自己走在了前面,反倒认为那支使节团,十之**都进了长安,在凉州死守,是一厢情愿的愚蠢行为。

不过欲入关中,凉州是河西走廊中的必经要道,使节团人数又多,没理由走小道,那又为什么没有在驿馆住宿的记录呢?

“玄天在上,护佑苍生!”

正考虑着这个问题,喧闹声遥遥传来,飘入偏僻幽深的小巷里面。

小黑侧耳倾听,身形一闪,消失无踪。

数个呼吸后,她已经来到大道边上,就见分列两边的人群,正在迎接一群道人的驾临。

在乐器吹奏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于正中行走,身着杏黄道袍,胸前阴阳,背后八卦,两侧道童随行,周遭仙音渺渺,烟霞翻腾,望去竟有几分气象,引得沿路的百姓敬畏地随行,不敢接近,只是在地上叩首祈祷。

“玄天在上,保佑我儿州试高中!”

“玄天在上,保佑我父脱病消灾!”

“真武观的老神仙,望赐符水,望赐符水啊!”

小黑起初还没有什么反应,但很快眼睛就危险地眯了起来。

她听到玄天之名,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可最后那真武观一出,立刻想到,真武大帝也称玄天上帝,这玄天在上,拜的竟是真武道统。

也没什么奇怪的,在大食她都见过真武信仰,那个宗教国家都能占据一席之地,大唐当然更加兴盛。

不过大食的真武教,与当地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有矛盾,若不是杨再威出手,小黑是准备相助一二的。

但现在对于大唐境内的真武观,态度恰恰相反,这些招摇过市的道士,让她颇为厌恶。

因为联想到了“迎佛骨”。

佛门兴盛到极致的体现,便是晚唐时期的迎佛骨,文武百官,豪族巨富,争施金帛财物,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去瞻仰,不少人甚至当场断臂截指,就为了向佛陀表达自己的虔诚之意。

结果毫无疑问,正如韩愈所言,“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可惜那个时候,民间信仰已成浩荡裹挟之势,无论统治者信或者不信,都难以扭转这种大风向了。

而李彦决定飞升后,最为担心的,也是道教的坐大。

道教本就是李唐国教,历史上虽然不如佛教那般狂热,但唐朝炼丹潮,也是道士带起来的,在权贵里极为流行,引得众多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都趋之若鹜。

宗教兴盛到一定程度,祸害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道教的优点是大多数时候不坑穷人,可由于李彦的出现,此世道教发展成何等模样,就不好说了。

毕竟以前的神仙只是传说,现在却出现了一位真实飞升的。

此情此景,似乎正印证了这一切。

蒲押陀黎也赶了出来,来到小黑身后,看向那浩浩荡荡的人群,见怪不怪:“唐人信奉真武,那是一位有**力的神明。”

小黑恢复平静,见这招摇过市的道士一时半会没有回去的意思,询问道:“凉州最大的真武庙宇在何处?”

蒲押陀黎不明白找寻使节团,怎么突然转到真武教会上面去了,对方却是将他救出来的恩人,不敢质疑:“我去找找。”

“不,正事要紧!”

小黑确实是心血来潮,所幸她能恢复原身,四足奔行,什么千里马都比不了,干脆道:“你照常上路,赶往长安,我查一查真武教,很快会追上来。”

蒲押陀黎并不知道他的气息已经被记住,还以为这位也有一群强大的班底,赶忙应下,飞快离去。

小黑则身形一起,眺望四方,开了法眼,辨明一处最浓郁的人气所在。

“皇城被拆了?”

她穿行街巷,两盏茶的功夫就赶到目的地外,发现那竟是原本的凉州宫城所在。

隋末群雄纷争时,大凉王李轨就在这里建都,后来大唐立国,这里的宫城并未拆去,丘英最初来到这里调查吐蕃奸细时,还将重建的内卫据点放在宫城之内。

只是如今,这里的宫城终于被拆除了,换成了道观。

真武观。

此时的观外,正在举行斋醮。

斋醮准确的说,分为禳灾祈福的清醮,和超度亡灵的幽醮,此时两者却是并行。

一边可以看到,城内有权贵人士去世,家人披麻戴孝,抬着棺椁,请道士行幽醮,这是连佛教最大的生意都抢了。

另一边,又有无数信徒拜倒在地,朝着一具神像虔诚地祈祷。

那神像穿青玄君上之袍,戴苍壁七称之冠,作帝王打扮,面容威严,五官雕琢得极为精细。

这就是真武庙内供奉的圣像。

但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真武大帝祭祀。

正常的真武大帝,披发跣足,身着玄袍,金甲玉带,足踏龟蛇,现在这位不知加了多少元素,瞧上去比后世的玉皇大帝都要庄重威严。

小黑知道,李彦不喜欢这种无谓的追捧,所以她也不喜欢。

只是看着如此狂热的场景,想着凉州都如此,长安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又有些头疼。

这不是什么乡间淫祭,祭祀童男童女,亦或是干伤天害理的事情,那反倒容易压制,这是正统的道教信仰,只是凡事过犹不及,怎么引回正轨呢?

对了……

这群道士交税了吗?

小黑的目光落在主持斋醮仪式的道士身上。

虽然面容有几分苍老,但气质出众,道袍名贵,此人应该……

“咦?”

看着看着,小黑突然觉得有些眼熟,再仔细看了看,认出了身份:“这不是明崇俨吗?”

明崇俨也是李彦的嫡系了,虽然是梅花内卫出身,最初为李治效力,但从云丹一案开始,就忠心追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力量,后来成功入了御史台,前途无量。

现在为何在凉州当道士,还如此苍老?

小黑好奇心起,身形一闪,入了真武观内,朝着深处不断进发。

外面这般热闹,道观内相对冷清,有三三两两的道士正在打坐,却根本没有那份修行之心,时不时用羡慕的眼神看向外面。

小黑寻了个落单的,探手将其抓起,来到一处殿宇之上,取出令牌晃了晃:“内卫办事!”

那道士腾云驾雾,已是吓得身体都僵住了,也没细看令牌,颤颤巍巍地道:“贫道……贫道……”

小黑直接问道:“外面主持斋醮的道士,可是你们的观主?俗家叫明崇俨的?”

道士这才稍微冷静下来,低声道:“正是我家观主……不知官人此来,有何要事?”

小黑冷哼一声:“本官就是来查他的,你将他的劣迹如实招来,或可立功!”

道士怔了怔,眼神里不惊反喜,显然是恨不得观主倒霉的,但又一时间不敢完全相信这莫名出现的内卫,不由地吞吞吐吐:“这……贫道……不知……”

小黑淡淡地道:“看来你是想要包庇此贼了,那好,一并论罪便是!”

“我说!我说!”

道士急了,马上竹筒倒豆子,小黑时不时问上几句,很快对当年的旧事有了几分了解。

当年追随李彦的那一批心腹,如今皆已身居高位,其中不乏封疆都督,国公宰相,当然也难免有行差踏错之辈。

第一个出局的,便是明崇俨。

当李彦以真武圣君之名飞升,他就生出了贪婪与野心,准备攫取这份庞大到难以估量的政治资源,继而成为李弘的第一心腹。

平心而论,明崇俨确实有优势。

他本就是道教出身,又曾是梅花内卫,掌控着一支最为关键的队伍,还是除狄仁杰外最早跳出内卫局限的,可谓前途无量。

但他终究太急。

具体的争斗,这真武观的小小道士并不知情,结果就是,明崇俨在各地兴建了真武观,推行祭祀,迎奉圣意,得李弘信赖,虽未入政事堂,却先一步拥有了近乎宰相的权柄,但就在拜相的最后关头,不知何故,贬官出京,一蹶不振,后来自罚入道观,祭祀真武。

小黑有些惋惜,不过想到明崇俨如今的选择,又觉得他还不是无药可救:“离开长安,久居凉州,看来终究是放下了权势之争……”

道士摇头,毫不客气地揭穿老底:“官人这便是高看他了,明崇俨时时刻刻都想回到长安,却是回不去了!”

小黑奇道:“这是为何?”

“官人不识长安观主么?”

道士同样感到奇怪,以极度崇敬的语气道出了那位的名号:“有袁天罡袁真人在,明崇俨又有何资格回归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