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番外第十二章 宰相狄仁杰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番外第十二章 宰相狄仁杰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19 23:39:4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袁天罡……”

小黑有些诧异。

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一方面是水浒世界的原宋朝,流传着《推背图》的预言,另一方面李彦也提到过这位历史中相当传奇的相士。

可惜,现实与传说,总是有出入的。

比如袁天罡和李淳风作《推背图》,号称预言千年,将后世各种大事都预测得明明白白,神奇无比。

但实际上,那所谓的预言图册,根本是历朝历代人为修改的结果,也就是事情发生了,再记录上去,不断更新,自然准确无误。

别说《推背图》内容是伪造的,连整个《推背图》本身,都是一场假托名人的谣言。

推背图在唐朝只有敦煌文书里面的三个字,到底是讲述什么的不清楚,很可能根本不是预言书,作者当然也不是袁李二人,到了北宋才被认为是谶言,到了南宋岳飞的孙子,才第一次认定是李淳风所写,最后到宋末元初,在《历代真仙体道通鉴》里面,袁天罡又被加进去,成为《推背图》的共同作者。

这两位本身有不少预言的事迹,还有天文和历数方面的才学,结果本身的能耐不显,倒是这假托其名的预言书传得世人皆知,也是令人感叹。

只是无论如何,一位相士都和真武观扯不上边,袁天罡怎么成了观主,还将明崇俨排挤得难以回归京师了呢?

“我久居安西之地,近来才回关中,不知这袁天罡有何手段,你细细道来!”

小黑这般一解释,道士倒是信了,赶忙道:“袁真人乘大魁,履北极,运元纲,握天枢,执持六气,指挥万灵,外可以通神,内可以延生……”

小黑懒得听长篇大论:“简单些,说说他有何奇异之术?”

道士无奈,唯有简略道:“真人可温养诸宝,启灵通神,以定天心……”

小黑道:“那不就是扶鸾起乩?”

道士一惊,干笑道:“官人还知扶乩之法?”

小黑道:“西汉之时,便有这蒙骗愚民之术,我如何不知,什么启灵通神,不过是变个花样装神弄鬼而已,这就是袁天罡的能耐?”

她的语气过于轻蔑,反倒激发了道士的不服来:“官人可知,袁真人所能通的,是哪尊神灵?”

小黑眉头扬起,似笑非笑:“莫非是真武圣君?”

道士连连点头,由衷羡慕:“正是玄天上帝!袁真人感通变化,无所不达,实有大神通!”

“假托神名,揣摩圣意,如此看来,李弘近年来沉迷修道,也有这袁天罡的一份‘功劳’?”

小黑冷哼一声,想了想,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观主住在哪间房?”

道士迟疑了一下,指明方向,再回头时,神秘莫测的内卫已然消失无踪。

“此人能缉拿明崇俨么……”

道士本以为这位证据确凿,是来拿人的,他不被明崇俨所喜,观内的油水看得见摸不着,早就恨不得明崇俨倒霉滚蛋,但接触之后,又莫名担心起来。

小黑不理会这些道士的小心思,来到明崇俨的房内,先是查看了一遍摆设,鼻子再轻轻嗅了嗅,伸手朝着书架后探去。

“果然有暗格……”

她取出一个盒子,也不怕机关,直接打开。

里面是厚厚的文书和信件。

小黑快速翻了起来。

不出意外,这记录的,都是关于袁天罡的研究。

最了解你的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明崇俨被袁天罡从长安挤走,这些年间都在研究这个大敌,还列出了几个关键点——

年龄、身份、相术和图谋!

首先是年龄。

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隋末唐初人,有记载的活动轨迹一直延续至武周年间,但存疑,其中袁天罡的年纪更大,死得也更早。

如今武周朝虽然没有诞生,时间上是差不多的,袁天罡如果真的活到现在,那比长孙无忌都要年长,肯定破百岁了。

而这恰恰是他被世人信徒崇敬,甚至被圣人李弘看重的一点,长寿!

“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真武为司命之神,拜之可增寿数,袁天罡号称能沟通回归神界的真武,得其赐福,才能活到如今。

明崇俨则完全不信,认定现在这个袁天罡,根本不是隋末出身的那位,是旁人伪装。

既然是伪装,伪装者的身份,就至关重要。

只要揭穿了这层谎言,其他一切不攻自破。

可惜这些年间明察暗访,没有丝毫收获,反倒是当年那些被看过相的后人,依次出来作证,有的还拿出画像,上面那仙风道骨的道士,正是洞察天机,有仙人手段的袁天罡。

明崇俨无奈,又准备从相术入手。

袁天罡不是摸骨看相,未卜先知么,就从这上面戳穿!

结果这个环节也宣告失败,那些去给袁天罡看相设套的人,纷纷被其收买,反倒配合着演了几场好戏,愈发成就对方的声威。

整个过程里,明崇俨意识到内卫还牵涉其中,更加断定,袁天罡背后定然有一个不逊于当年“佐命”的庞大组织,准备颠覆朝纲,甚至利用道教越来越庞大的影响力,谋朝篡位!

“整理得倒是层层递进,有些说服力,可惜没有证据,终究只是臆测罢了……”

“是故意放在这里,让人发现的吗?”

小黑看到最后,目光闪了闪,大致猜到了,明崇俨设下暗格,并非是真的要藏起记录,反倒是希望内卫查获,作为供词交上去。

他信誓旦旦,认定真正的袁天罡早死,如今的道士是贼人假扮,背后有着庞大势力,却都是一面之词,没有掌握一点实证。

恰恰是空口无凭,才需要用这样秘藏揭露的方式,增加说服力。

小黑很不喜欢假借真武之名的神棍,但她也清楚,这种手段根本扳不倒一位如日中天的宗教领袖。

“看来明崇俨是真的不成了。”

“至于袁天罡嘛……”

“哼!”

小黑手掌一拂,信件飞起,回归暗格,身形一闪,消失无踪。

观外正在作法的明崇俨,动作莫名地慢了半拍,微微抬起头,看着云卷云舒的天际,苍老的眼神波动了一下,又恢复到麻木的等待。

……

“接待大食使节团的,居然是道观?”

蒲押陀黎先行一步,但他尚未入关中,小黑就从后面策马追了上来,还带来了一个关键线索。

明崇俨的算计未能得逞,不过从收集的情报上,倒让她得到了启发,在凉州城内的道观明察暗访了一圈,发现大食使节团的端倪。

这个消息令蒲押陀黎恍然大悟:“半个月前,凉州道观接待过一支异国商队,为首之人拿出内卫的令牌,观主不敢不接……怪不得我在驿馆没查到,他们居然住在道观里,还以内卫的名义!”

小黑道:“以道教如今的煊赫,普通官员都不畏惧,唯独内卫的命令他们不敢不遵。”

蒲押陀黎却还有不解之处:“理由呢?一国使节团,不住在驿馆,反倒藏在道观,道士就不觉得奇怪吗?”

小黑早已问明原因:“那支使节团在河西遭遇了刺杀,侍卫死伤,风声鹤唳,才被秘密安排进了道观……”

蒲押陀黎瞪大眼睛:“贼喊捉贼?”

“不见得……”

小黑望向前方:“或许关注这支使节团的不止我们,也有人不希望他们抵达京师!”

蒲押陀黎还想再说,她已然挥手扬鞭:“毋须多言,等进了长安,一切自见分晓!驾!”

官道在眼前不断延伸,经过数日披星戴月的策马,天下最雄伟的城市,终于映入眼帘。

“关中的人口增长控制得很好……”

小黑早就是一位有治国眼光的猞猁,蒲押陀黎不知其中利害关系,她却发现安西之地变得日渐繁华的同时,关中的人流反倒不如想象中暴增,暗中惊叹。

关中的粮食供应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虽有运河疏通,解决了相当的压力,但自从灭吐蕃后,大唐已经二十年不启大战,人口激增,四方百姓若还是一直往京畿之地涌,粮荒依旧不可避免。

如今这个担忧没有成为现实,安西开荒,河西治理,关中稳定,各地发展井井有条,可见大唐国力还是蒸蒸日上。

“皇帝不理朝政,能有如此兴盛的局面,便是贤臣之功了!”

……

就在小黑正式入京之际,狄仁杰正走入政事堂中。

年近七十的他,须发已经白了大半,胖胖的圆脸愈显慈祥,倒是那紫袍之下的身躯仍然厚壮挺直,不显佝偻。

而他一路行来,所遇三省六部官员纷纷行礼,透出由衷的敬仰。

近几年来,圣人不复早年的励精图治,沉迷修道,朝堂的重担就落在这位宰相肩膀上,狄仁杰也真的不负所托,令社稷昌盛,朝野安靖,难怪时人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斗南一人,天下绝无仅有的大才!

只是当狄仁杰走过,另一位紫袍大员出现时,各部官员神色不变,心里又是另一种态度。

如果说对狄仁杰是崇敬,对于这位贾相公尊敬也有之,但更多的还是畏惧。

因为这位入仕后的每一步,几乎都是踩着对手的尸骸上位的,尤其是世家和寒门的对立。

狄仁杰的态度是居中调和,这位贾相公则旗帜鲜明地站在寒门一方,关中诸多高门大族被他整治得头疼万分,不知多少人恨之憎之,却又拿他无可奈何。

贾思博根本不在乎这些弱者的想法,他只享受进出政事堂的快感。

政事堂是宰相的总办公处,亦是百署首脑之地,这里每天处理的事务,桩桩件件都能影响整个国家未来的走向,能在这里办公,是他毕生的心愿。

当然,参事政事堂也不是人臣的顶点,唐朝采取群相制度,起初是中书、门下为宰相,满员各二,贞观末年,尚书左右仆射同登相位,到了高宗朝,一些重臣加平章事、知政事、平章军国重事等名号,一应视为宰相。

历史上武则天执政时期,杀宰相跟割草似的,正是因为人数一多,分歧就大,权势也会分散,被她各个击破,让宰相再无半点制约皇权的能力。

如今的宰相经过一定的改制,已经控制在三到四人,各司其职,真正统领大权的则是首相,狄仁杰就是这样的百官之首,贾思博则资历最浅。

他并不满足,因此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此时远远见到狄仁杰宽厚的背影,快行几步,追了上去:“狄公!”

狄仁杰驻足等待,和他一起迈入堂中:“贾相有要事?”

“确是大事!”

贾思博正色道:“鸿胪寺丞贾仲安,快马传信入京,安西又有一支大食使节团入境,指责前支使节团为贼人假冒,图谋不轨!”

狄仁杰的神情严肃起来,来到自己的桌案上,取出一份文书,细细看了后道:“大食使节团已入住驿馆,舞姬兰玛珊蒂入宫排练,千秋节时为圣人献舞‘飞天’,圣人对此颇为期待……”

贾思博沉声道:“我大唐本就好舞乐,袁真人对兰玛珊蒂的舞蹈又颇多赞美,言有通神之资,圣人自然期许,现在不可让此女接触圣人,欲罢此舞,却要费一番周折!”

狄仁杰沉吟着道:“使节团先后入境,一真一假,此事必有蹊跷,贾相怎么看?”

贾思博立刻道:“依我之见,应是大食内斗,横生枝节,贼人得知此事,定然生乱,可惑其出手,以得实证!”

狄仁杰轻抚胡须,又问道:“第二支使节团还要多久抵达京师?”

贾思博道:“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之遥,正常行路,恐要百日之多。”

狄仁杰道:“令使节团要员,速速赶往京师。”

贾思博轻轻点头,没有一味听从,同为宰相,应该发出自己的见解:“政成于立而毁于摧,如今我大唐有此气象,来之不易,不可有丝毫大意,尤其事涉大食!狄公,依我之见……”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稍稍压低,愈发显出语气里的冷肃决然:“两支使节团,皆可灭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