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零六章 余姚之行(下)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零六章 余姚之行(下)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午后,余姚县外姚江码头处,人头攒动,有护卫在高声吆喝。

仅仅是吃得饱饭,就有不小的诱惑力了。

此次招募青壮,绍兴府其实不在重点范围,但孙家在本地威望甚高,所以孙钰建议在余姚招募,应募的人还真不少。

草棚中,老哈和司马异口同声,“开玩笑吧?”

老哈瞪大眼睛盯着面前的青年,“陶大郎,你也来应募?”

在余姚县招募青壮,没想到隔壁会稽县却跑来一个熟人。

“别闹了,你一个生员来应募劳工?”司马也在不停摇头,“你家里也不管你!”

今年二十七岁的陶大顺平静的说:“祖父五年前病逝京师,父亲去岁被鞑靼骑兵射杀,发妻被掳,长子溺亡,幼子走失。”

“如今,我为陶家嫡系长子,没人来管我。”

前兵部侍郎陶谐只有陶师贤一个儿子,下面三个孙子,陶大顺为长孙,陶大临次之,才十七岁的陶大恒最小。

老哈和司马都沉默下来了,站在后面的是其弟陶大临,“兄长自归乡后,不入书房,只操持武艺,意欲投军,听闻陈千户横扫倭寇,所以……”

陶大临的意思很明显,陶大顺不是来应募劳工的,而是来投军的。

去年十二月回到浙江的时候,陶大顺还没有起这个心思,但回乡听闻淮东大败的消息后,一夜不眠,第二天早上烧掉了书房的藏书。

正如在南京的时候陈锐对徐渭所说的,再去乡试,然后会试殿试考中进士,慢慢熬着,慢慢熬着……连续失去父亲妻子儿子的陶大顺熬不了那么久。

一刻钟后,山脚的草棚中,孙升连声叹息,老态龙钟的孙堪却一拍桌案,“乃有胆识!”

陶大顺对着陈锐深深一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请陈千户收留。”

徐渭奋然道:“既为私仇,也为公愤,难道如南宋一般,再忍百年南北分裂,再忍百年胡人欺辱!”

此等言语倒也罢了,但此间氛围却让唐顺之动容,这是与南京完全不同的氛围,虽然弱小,却有金石之声。

“你若入军,只能为一士卒。”陈锐眯着眼睛道:“若为幕僚,打理后勤,或可担当重任。”

如今的护卫军并不缺少将领,也有一套挑选基层将校的机制,缺的是管理人员,缺的是内政人员。

虽然不知道陶大顺的水平如何,但至少应该在水准之上……毕竟曾经考中举人。

“明太祖征战南北,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治理后方,和睦军民。”孙堪点头道:“被誉有萧何之能,故为开国六公爵之首。”

孙升忍不住看了眼大哥,这个比喻真的不太恰当啊,但想了想也劝道:“陈锐有复土之志,所需非仅将校士卒。”

【复土之志】,这个词是不能随便用的……唐顺之深深的看了眼陈锐。

如此志向,有聚才之能,有聚财之能,又被誉为将才,唐顺之决定接受徐渭的邀请,随行去定海去看一看。

“愿为驱使。”陶大顺也不再坚持入军,从腰间取出匕首,将长袍下摆割裂。

下一刻,门外有低沉的声音响起。

“陶家有如此子弟,难道我孙家无此等人物吗?”

孙钰大踏步走入门内,跪在孙堪膝前,“父亲,孩儿心伤祖母,还有二叔、四弟、五弟、六弟……”

“但亦愿从军,他日必要驱逐鞑虏,复汉家之土!”

短暂的沉默后,老迈的孙堪颤颤巍巍的站起,枯干的双手用力挽起面前的独子,脸上有着不自然的红润,“只恨七旬老翁,无力杀敌,吾儿有志,无需回望。”

陶大顺失去了父亲、妻子、儿子,而今年已经四十五岁的孙钰也一样,祖母自尽,妻子被掳,独子溺亡。

刻骨铭心的仇恨让他们对以陈锐为首的团体有着天然的向往,淮东大败以及朝中无休止的政斗让他们做出了选择。

陶大顺、孙钰都应该守孝,但仇恨、责任感、失望等等情绪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做出了对自己夺情的选择。

陈锐去年在曲阜的所作所为,终于得到了回报,而这只是开端。

看着这一切的徐渭心潮澎湃,他很确定,这个团体将会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崛起。

而这股势力对天下有着什么样影响,现在不太好说,但徐渭很确定,这股势力的目标在哪儿。

孙堪一手握着儿子,另一只手握住了陶大顺,视线落在了陈锐身上,“可还记得去年离开曲阜那日之言?”

陈锐向来平静的语气中也带着丝丝波动,“记得。”

“他日出兵,必来斟酒。”

“他日得胜复土,必与孙公同饮美酒以贺!”

“哈哈哈!”孙堪放声大笑,“好好好,经史无用,军功为先,他日当取百名鞑靼首级,于老夫墓前垒作京观,九泉之下亦能瞑目!”

孙升看向沈束,点头道:“待得退婚后,请宗安再赴余姚。”

沈束笑着应了声,对陈锐说:“我已与你父亲议定,为你聘季泉公幼女为妻。”

陈锐呆了呆,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的身影,虽清秀可人,但却还是个孩子啊!

十四岁都没满啊!

几乎就在同时,姚江北岸,一个身材矮小的少年郎走近了招募点。

“名字。”

“李兑。”

“哪儿人?”

“余姚县人。”

“你这身子骨……”护卫有些为难,“都是挖土挑担,怕你吃不消啊。”

少年郎苦笑两声,“听闻能吃得饱?”

“那是自然。”

“那请收留。”少年郎口齿清晰的说:“他人有十分力,或只使五六分力,而我虽只有五六分力,却肯使七八分力。”

“罢了,罢了。”护卫让人登记上名字,丢了两块饼子过去,“明日清晨在码头等着吧。”

少年郎再三谢过才转身出了棚子,站在码头处远远眺望县城。

虽然族人抢夺产业,虽然县人鄙夷痛恨,但少年郎并不恨他们,甚至都没有去恨让满县蒙羞的祖父。

少年郎啃了几口饼子,只要能活下来,他日未必没有转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