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起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起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五月初二。

就在陈锐在准备检阅新兵的时候,随着快马入京,南京城内一片哗然。

都察院御史赵锦脚步匆匆,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了锦衣卫衙门处。

锦衣卫这个机构,自洪武年间开始,就一直被文官集团所排斥,即使这一任的锦衣卫都督陆炳也无力更改。

文官主动跑来锦衣卫,这几乎是看不到的……但在迁都之后,却渐渐出现,甚至成了某些人的惯例。

所谓的某些人,指的是出身浙江省绍兴府的官员。

原因自然是锦衣卫经历沈炼。

这一世的沈炼还没有写下那篇让他名留青史的谏章,但却因为在扬州痛殴严世蕃而名声大噪。

沈炼身后的背景让朝中很多人都羡慕嫉妒,痛殴严世蕃让其名望大涨……毕竟怼严党如今在朝中属于政治正确,这是嘉靖帝都扭转不了的。

而沈炼本人又得锦衣卫都督陆炳礼遇,同时与山东副总兵戚继光、定海卫副千户陈锐两位将领交好,这让严嵩忌惮,这让徐阶垂涎,也让裕王、景王投来善意。

所以,沈炼虽然官位不高,却事实上成为了绍兴官员的领头人。

为什么点出绍兴官员?

那是因为绍兴府出身的官员在这七八年内对严嵩、严世蕃的弹劾就没停过,仅仅去年就冒出了徐学诗、沈束两位头铁的。

但由于沈炼背后的陆炳,这些官员不能也不敢与裕王、景王两位皇子来往,也不愿意掺和到严嵩、徐阶之间,所以经常选择锦衣卫衙门作为聚集地。

所以,在看到战报之后,赵锦就赶到了这儿。

“经历在哪儿?”

门口的锦衣卫力士殷勤的带着赵锦绕到了侧面的院子中,坐在石凳上的沈炼面无表情……这位大喷子,最近半年都没什么精力去喷了。

嗯,在经历了南下逃亡的艰辛之后,沈炼在某些方面受到了陈锐的影响,能动手的就别哔哔。

所以在扬州府,沈炼都懒得大骂严世蕃,冲上去直接就是干。

倒是一旁的两个官员在破口大骂,已经官复原职的都察院御史徐学诗面目狰狞,两个月前起复的兵部都给事中谢瑜也是面色通红。

徐学诗和谢瑜都是绍兴上虞人,朝中将他们与同样弹劾严嵩的叶经、陈绍并列为上虞四谏,不过这两人,前者遭严嵩陷害廷杖致死,后者被贬谪出京郁郁而终。

“如卿兄。”赵锦对谢瑜拱了拱手。

赵锦和沈束、徐学诗都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沈炼是嘉靖十七年进士,谢瑜是嘉靖十一年进士,资历最老。

谢瑜轻叹一声,“元朴也来了。”

“成国公朱希忠如何?”赵锦追问道。

“被困于盐城县内。”谢瑜低声说道:“官军一败涂地,据说不少投贼。”

一直面无表情的沈炼突然笑了笑,笑声中夹杂着无限的悲凉,“半年之内,淮东两度大败,前一次鞑靼进击迅如雷霆,此次又是为何呢?”

赵锦和谢瑜都无言以对,十日前,淮安府、扬州府边界处,流民聚众叛乱,攻破兴化县安丰镇,江北总兵官成国公朱希忠率官军进剿。

明军顺利的大破流民,但在渡过淮河之后,流民聪明的利用淮河北岸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带,在四月三十日大败明军。

成国公朱希忠率残卒狼狈逃窜,被困在了盐城县城。

沈炼没有焦点的视线投在对面的墙壁上,突然觉得非常的疲惫。

去年淮东大败之后,兵部尚书王邦瑞总督淮东,成国公朱希忠出任江北总兵,重建淮东军……如今卫所制度,至少在前线,已经不适用了。

虽然淮东军实际上分为数支,主力驻扎在徐州和淮安府西北部,但留在扬州、淮安府南部的兵力并不算少。

从军报上来看,朱希忠率兵三千进剿,不能说大意,但几乎全军覆没……这说明什么?

说明流民太强?

说明官军太弱?

四人沉默间,外间有脚步声响起,锦衣卫都督陆炳疾步入内,径直道:“兵部已调吴淞副总兵汤克宽率兵北上。”

赵锦迟疑了下,“江北副总兵是……”

“倪泰,徐州卫出身,原为徐州参将,鱼台一战有功,淮东大败后率兵坚守徐州,年初被拔为江北副总兵。”沈炼如数家珍的说:“倪泰驻扎徐州,不可轻动,理应从苏松调兵北上。”

陆炳点点头,迟疑了片刻后突然坐下,低声道:“刚刚得报,成国公当日渡过淮河后,岸边修堤的民夫骚乱……”

沈炼面无表情的接口,“所以成国公兵败,却难以南逃,反而只能逃向北侧的盐城?”

“嗯。”陆炳轻声说:“大都是灶户。”

“灶户?”赵锦大为意外,“怎么会是灶户?”

反倒是谢瑜知晓一些,问道:“缺粮?”

陆炳点点头,但又随即摇了摇头。

消息灵通的沈炼这才缓缓解释,听得谢瑜、赵锦、徐学诗几人尽皆默然。

从年初王邦瑞总督淮东开始,他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安抚地方。

而安抚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修堤……而修堤是需要大量民夫的。

按理说淮东不缺少人手,但问题是流民四起,从山东、徐州、淮安府涌入的流民让王邦瑞头痛不已。

而朝廷本就财用不足,主要用于河南、湖广,不多的也要支援山西、陕西……特别是汉中。

所以王邦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倒是想用流民……但手里没那么粮,也没那么多银子。

最后王邦瑞不得不从盐城、泰安、兴化等地征调灶户。

灶户和流民有区别吗?

当然有。

灶户的粮食是由背后的扬州盐商提供的。

徐学诗喃喃道:“难怪前几日都察院还有人提及,或有盐荒……那灶户……”

“灶户作乱……”沈炼和赵锦对视了眼,都微微摇头,“不太可能是盐商。”

“他们没这个胆子。”

“一旦惹出大乱,难道他们不怕流民杀到扬州腹地?”

陆炳沉默了会儿后,低声道:“半个月前,河南巡抚、陕西巡抚均上书,提及粮饷不足。”

“确有此事。”赵锦眯着眼问道:“这与淮东何干?”

“此事有些隐秘,未有外传。”陆炳苦笑了几声,“严世蕃在御前建言,坐派饷银。”

沈炼猛地一拍石桌,震的右手生疼,也震的茶盏倾斜,“严世蕃是盯上了扬州盐商手里的银子!”

赵锦等人也都懂了,所谓的“坐派饷银”实际上就是搜刮银两以供军用,而扬州盐商的豪富是天下皆闻的。

而且严世蕃掘开了洪泽湖大堤,导致扬州沦为水泽,扬州盐商视其为死敌……这小半年内,还敢上书弹劾严世蕃的大都是扬州官员。

“官军进剿,流民败走,成国公渡过淮河,灶户就截断退路。”赵锦连连摇头,“不可能这么巧……”

陆炳轻轻点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如果说只是征调灶户的话,扬州盐商虽然大为不满,但终究会忍气吞声的。

但如果朝廷以“坐派饷银”的名义从扬州盐商手中搜刮银子……这些豪富之名遍传天下的盐商还能忍得住吗?

安静了片刻后,谢瑜皱着眉头说:“就算那般盐商有这般胆子,也不会至此。”

“应该还有什么其他的变故。”

其他几人都在思索,而沈炼却没有,他突然抓起石桌上的茶盏,猛地砸在对面墙壁上。

“成国公被困于盐城,那流民会放过盐城、海州两地的盐场吗?”

“流民裹挟灶户叛乱,若是淮河再度决堤,两淮盐场危在旦夕!”

“兴化、泰州的灶户大半被征调为民夫,仅靠泰兴、海安、通州几地的盐场,能产出多少盐?!”

沈炼恨得咬牙切齿,盐商想的是银子,严世蕃想的是银子,朝中户部想的也是银子。

却没有人去想,半年之内,淮东两度大乱,两淮盐场产量锐减……会使得数省百姓无盐可用。

沈炼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怔怔的站在那儿,脸颊上犹有泪痕。

陆炳低着头盯着地上碎裂的瓷片,两淮盐场其实还是能产盐的,只不过这一次灶户作乱,都将成国公困在了盐城。

事情闹得太大了,很难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扬州盐商只怕会将两淮盐场作为筹码。

朝廷想接手两淮盐场可能吗?

当然可能,甚至能出兵扫平扬州盐商,然后接手两淮盐场,招募流民为灶户。

不说这一手会不会带来很恶劣的影响,关键是这么做需要时间……而如今盐荒已有征兆。

谢瑜低声道:“王世贞如今在京,他与李春芳有些交情。”

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状元,扬州江都人,去岁公然大骂严世蕃,如今是裕王府讲官。

“我去舟山!”沈炼突然猛地回头,双目略有些赤红,“数月前,舟山已产盐!”

沈炼不知道舟山能产出多少盐,但他很确定,陈锐不会无缘无故的在信中询问前年盐税数目。

不管是为了制衡扬州盐商,还是为了削弱对方的筹码,沈炼都决定去一趟舟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