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六十章 杀不杀?

大明不行,我行! 第六十章 杀不杀?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严分宜误国。”

听到江东用确凿的口吻说出这句话,楼楠嘲讽的说:“听青霞先生提及,南京近日先后有三位科道言官上书弹劾严嵩,均被下狱。”

江东和孙升对视了眼,都有点难以置信,严嵩都误国误到了京师沦陷,北地失陷,居然还能得到陛下的信重吗?

陈锐倒是不意外,如果严嵩失势,严世蕃又有什么能力驱使陈圭下手呢?

只不过其中的玄机,陈锐不太想得明白。

“明日启程往东,先去登州。”陈锐简单的说了下,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纸。

江东点点头,“今日之事,必有后报。”

陈锐的手停顿在空中,半响后才看过去,眼神中夹杂着一丝嘲讽。

江东这句话无非就是在说……你陈锐攻破曲阜,围困孔府,甚至还杀了人,但毕竟救了我们。

他日朝中怪罪,士林指责,我们是会帮你讲话的。

“你以为救你们出来是为了什么?”

陈锐嗤笑了声,将手中的纸放在了桌上,“自己看吧。”

丢下这句话,陈锐大步走出屋子。

“整理的如何了?”

老哈小跑着过来,“人关在侧屋,粮草都已经准备好了,搜集到了几十辆马车。”

“多少人?”

“他在点数。”老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中年人,“孙钰是锦衣卫千户。”

“虚衔吧?”戚继光问了句。

“呃,算是也不算是。”老哈解释道:“他父亲孙堪曾任南镇抚司管事,所以他也进了锦衣卫,不过孙堪后转入五军都督府了。”

孙钰疾步过来,拱手行了一礼,“救命是小,全名节乃大,多谢。”

陈锐没有虚伪的客套,而是径直问道:“多少人?”

“老弱妇孺一百二十七人。”孙钰今年四十五岁,身量不高,但却雄壮有力,只是双目红肿。

“明日启程往东,先去登州。”

孙钰有些意外,但没有反驳什么,只应了声就去安排。

一旁的老哈低声说:“途中遭水匪,其妻被掳,独子溺亡。”

戚继光叹息一声,这样的乱世,人命实在太过脆弱。

去外院转了一圈,陈锐大致弄清楚了这些人的来历,主要是以孙升、江东两人为首,分为两拨。

江东这一拨人比较多,其实他祖籍浙江遂安,也就是淳安县,先祖天顺年间中举后出任朝城县教谕,才举家迁来……也就是东平州。

江东是最后一批勤王军,京师失陷的时候还没有到呢,后来麾下数百士卒四散,他只能潜行回了东平州老家,结果鞑靼南下,决定举家迁回浙江,所以身边都是家人、姻亲。

另一拨人是以孙升、孙堪为主的,带的家眷不多,主要是浙江人,其中绍兴府的占了一大半。

除了孙家之外,比较有名望的是四年前才过世的兵部侍郎会稽陶谐的子嗣。

陈锐看了眼那个沉静的青年,他依稀记得陶大临这个名字,好像是状元还是榜眼来的。

孙钰之前听戚继光、老哈说过,介绍了几句,特地提到了陈锐是沈束的学生,携沈束、沈炼一同南下,几个人立即对陈锐亲近多了。

陶大临苦笑着说:“我倒是应有此劫,却连累了端甫兄。”

一旁的青年摇头道:“命中如此,哪里怪得了你。”

听陶大临介绍,陈锐依稀也记得诸大绶这个名字,好像也是状元还是榜眼来的。

诸大绶是今年初入京赶考,落第后受陶大临邀请在京师小住,结果就没能走得掉。

陶家是会稽人,但实际上从陶谐那一代就已经定居京城的,类似的情况很多,其实孙升兄弟也是定居京城的。

再其他人,陈锐就完全没听说过了,不过陶大临一一介绍,未必都是官员,但个个都家世不凡。

比如孙升在紧要关头从国子监带走的一个学生,二十五岁的萧饬。

此人没什么名望,但山阴萧家在整个浙江都是名声赫赫的,萧饬的父亲萧鸣凤是正德九年进士,还曾经是浙江乡试解元。

萧饬的祖父萧昱也是进士,还是浙江乡试五魁首之一,曾祖萧显是成化年间进士。

但陶大临着重介绍萧饬,是因为其兄长萧勉与沈炼共为“越中十子”,其父亲萧鸣凤早年与沈炼一同随王守仁外出游学。

而且萧家和沈家也是姻亲关系,只不过转了个弯,还是因为也是“越中十子”的徐渭。

沈炼的妻子是徐渭的堂姐,而萧勉的母亲是徐渭的姑姑的女儿。

陈锐听得有点头大,这些江南士族之间的关系实在是盘根错节啊。

“说起霉运,还得说是允中兄。”陶大临最后介绍道:“这位亦是青霞先生的至交朱公。”

朱公节,同样是“越中十子”之一,嘉靖十年举人,后屡试不第,归乡讲学,今年五月携幼子北上,即是游学,也有意去吏部谒选。

举人也是能做官的,要去吏部谒选,海瑞走的也是这条路。

结果朱公节在京师的浙江会馆住着住着,结果京师就被攻破了……也是倒霉的没谁了。

陈锐在心里一一记下,不一定有用,但终究是人脉……不管自己要做什么,不可能单打独斗。

陈锐心里已经有些谋划了,想要做什么,就要编制一张足够大的网,就要做出一块足够分润的蛋糕。

略略见了一面,陈锐又去看了老哈等人的准备,才回到二门的堂内。

“如何?”

听见陈锐清冷的声音,一直沉默的孙升和江东都发出叹息声。

“其实也在预料之中。”江东喉间有着古怪的声响,脸上潮红一片。

孙升却是双目赤红,右手猛捶桌面。

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明朝才有仿后世的民族主义精神,原因也很简单,历史上胡人数度入主中原,只有明朝才由南而北,驱逐鞑奴,恢复华夏衣冠。

北地还稍微好一些,南边对汉胡不两立是有着极深情绪的……当年元朝立四等人制。

蒙人是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汉人第三等,南人第四等……所谓的南人,就是最后被征服的南宋境内的汉人。

所以,在看到孔贞干亲笔拟的降表的时候,虽然已经迁居,但都自认为浙人的孙升、江东心中的愤慨难以言喻。

陈锐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问道:“杀不杀?”

杀谁?

当然说的是这一代衍圣公孔贞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