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萬仙鬥法興秦傳說 > 笫八回 指迷津毛遂破雲封 犯殺戒孫臏下天台

萬仙鬥法興秦傳說 笫八回 指迷津毛遂破雲封 犯殺戒孫臏下天台

簡繁轉換
作者:老碼不識途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4-08-27 01:08:35 来源:搜书1

他生性乖巧,手腳伶俐,早在春秋之時便得道成仙。

他曾在孟嘗君田文門下為客,以智謀保孟嘗君安全,三盜狐裘、變雞開關等事跡傳為佳話。之後,他拋卻紅塵,上山修道,與天台山的孫臏結為兄弟。每當孫臏遇難,毛遂總是挺身而出,救他於危難之中。

這一日,毛遂在閉陰洞中讀完三卷黃庭經,心中無事,便想前往天台山與孫臏閑談。他吩咐童子看守好洞門,自己則駕起祥雲,向天台山飛去。

到了山前,他按下雲頭,卻發現天台洞口被白雲封住。

他心中暗想:“三哥今日必不在洞中,不知往何處談經去了,我且到別處走走再來。”於是,他又駕起祥雲,往別的山峰飛去。

原來,孫臏在祭完大冰之後,感受到一陣狂風襲來,心知不妙,急忙吩咐童子關上洞門,並用法術將洞口封住。

李叢見他神色慌張,不禁問道:“師父,您為何如此驚慌,要把洞門關上?”

孫臏長歎一聲,道出原委:“徒弟,你有所不知。你師弟孫燕前往東齊求援,他知道袁達、李牧不是王翦的對手,所以在襄王面前苦苦哀求要見我。我當初辭別下山時,曾留下一紙柬帖給國師卜商。他是個賢人,我本想度他為仙,故此留下柬貼,以便他日後醒悟,前來尋我。誰知如今卜國師與孫燕一同來到天台山,要請我下山相助。我心中矛盾,父兄之仇、徒弟之仇不能不報,但王翦乃是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無當老祖門下,奉千佛牒文、上帝敕旨、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降世,保秦始皇並吞六國的。燕國當滅,縱有回天之本領,也不能挽回。若見了孫燕,必被他纏下山去,這一旦犯了紅塵之戒,其災不淺。因此,我才封了洞門,以避此災難。”

李叢聞言,雖未出聲,但心中卻想:“好狠的老道士,父兄徒弟之仇不報,卻講出許多大話嚇人。往常間總說他有偷天換日之能,今日卻被一個秦將王翦嚇得不敢下山。我且不管他,若有人打門時,我就出去開門放他們進來,看你怎樣推脫。”想罷,他便離開了三清殿。

卜商和孫燕,帶了十數位家將,走出了臨淄的東門。他們向東走了五百裡路,花了整整七天的時間,然後找了一家館舍住了下來。

卜商打開了孫臏留下的柬帖,只見上面寫著幾行小字:

“要去天台山,出東五百裡。地名佳境村,再往西北去。直行三兩日,可見古松樹。樹前見小橋,渡橋須切記。逢檜必轉彎,方見天台路。”

卜商和孫燕看了柬帖後,心中大喜。

他們叫來館舍的人,問道:“這裡附近有沒有一個叫佳境村的地方?”

館舍的人回答道:“離這裡六十裡,就是佳境村了,那是我們東齊的管轄范圍。那裡的山水秀麗,確實值得一遊。如果相爺和將軍去那裡遊玩,一定會覺得很有趣。不過今天天色已晚,可能趕不到了。不如明天我領你們去如何?”

卜國師笑道:“我們也不需要你們引路,我們去那裡也不是為了遊玩,只是要去天台山而已。你知道天台山在哪裡嗎?”

館舍的人聽了一愣,他並不知道天台山在哪裡,所以不敢亂回答,只是連連點頭,然後下去準備酒飯招待他們。

卜商和孫燕在館舍裡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問明了去佳境村的路,然後離開了館舍。他們按照館舍的人所說的路線,一直走到太陽斜照的時候才到達。

佳境村果然如柬帖上所說,別有一番幽趣。兩人無心欣賞風景,他們找了一戶農家,喂了馬匹,各自吃了些乾糧,然後按照柬帖上的指示繼續前行。他們日夜兼程,終於看到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長松林,從山腳一直排到山頂。

兩人帶著家將進入了長松嶺,這裡的幽靜雅致令人心曠神怡,仿佛行走在滄海之中,濤聲震耳欲聾。

他們行走了半天,才過了萬松嶺。只見四面高山疊翠,峻嶺直插雲天。此時陽光初升,滿山的草木並未顯露出枯黃的跡象。每當一陣風吹過,泉水和松濤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令人心胸開闊,無一絲雜念。

卜商找了一塊大石頭,下馬坐下。

孫燕也下了馬,卜商感歎道:“自古以來的隱士,都喜歡隱居在山林泉石之間。即使身份尊貴如王侯,財富豐厚如千金,也不能改變他們的志向。看來這裡與我志同道合的人不少。即使我來到這裡,也產生了隱居的想法。回想名利場中的種種苦楚,真是令人不堪言說啊。”

孫燕在一旁坐著,他一心隻想著去天台山請三叔下山為祖父報仇。他根本沒聽見卜商的話,甚至連這些山水樹木也視而不見。

他開口問道:“老柱國,這裡離天台山還有多遠呢?”

卜商笑道:“將軍,我又沒去過天台山,怎麽知道還有多遠呢?”

孫燕道:“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必在此逗留,耽誤了行程就不好了。還是趕緊上天台山要緊。”

卜商無可奈何,隻得重新上馬。他們行走不到幾裡路,就看到一座大石橋。過了石橋,萬山俱不見,眼前出現了一片廣闊的平地,還有無數松林。只聽得鳥鵲聲喧,卻不見一個人影。

他們穿過一片松林,來到一條小溪前。這條小溪橫在路上,迎面而來。溪水左右並無樵夫小徑可走,隻得按照柬帖上的指示行事。他們看到檜樹就轉彎前行。

此時天色已晚,萬山聳立,風雲吼聲如龍吟虎嘯,眾人心中都有些膽怯。幸好樹葉間透出月影,勉強可見路徑。

他們不敢停留,只顧尋找檜樹。當他們找到檜樹時,天已經快亮了。抬頭一看,迎面一座高山峻峨聳立,整齊劃一。

只見層巒疊嶂翠綠欲滴,疊嶂流青如詩如畫。四季不謝之花綻放著絢爛的色彩,百年長青之草散發著勃勃生機。白猿獻果嬉戲其間,斑鹿口含靈芝悠然自得。鶴鳴猿啼之聲此起彼伏,龍吟虎嘯之聲震耳欲聾。青松翠柳遮住了紅日的光芒,錦樹琪花環繞著白雲的倩影。

這裡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仿佛置身於人間仙境之中。

一行人邊遊山景邊談笑風生,忽見一巨大石碑矗立在眼前,上面刻著鬥大的三個字:天台山。

眾人齊聲歡呼:“到了,到了!”

孫燕催促道:“老柱國,快下馬,我們找洞府去吧。”於是眾將攙扶著卜商開始攀登山路。

他們找了好一陣子,只見霧氣繚繞,卻不見洞府的蹤影。

孫燕有些焦急:“老柱國,您找不到天台洞嗎?”

卜商笑著回答:“我哪知道呢,既然這裡叫天台山,應該有天台洞才對。將軍不必著急,我們再找找看。”

他們又繞了一圈,仍然沒有發現洞口。

卜商畢竟年事已高,雖然有家將攙扶,但走完這一大圈後已是氣喘籲籲,連連搖頭:“奇怪,奇怪,山已經找到了,怎麽洞卻不見了呢?”

孫燕見狀,便道:“老柱國,您在此休息片刻,我們分開去找,或許大家之前找得不夠仔細,分開找的話,應該能找到。”

卜商點頭同意:“將軍言之有理。”

於是他坐在路旁一塊光滑的石頭上,孫燕則安排四名家將守護著他。

眾人分開後,四處尋找了一個時辰,最後都回到原地匯報:“這座山四周都是下山之路,並沒有深坑大壑。雖然山勢高峻,但都是直上直下的。我們從山頂一直找到山腳,又從山腳找到山頂,連個小洞都沒看見。”孫燕此時急得雙眼通紅,心如刀絞。

就在這時,班豹提出一個想法:“或許天台山和天台洞根本不在一個地方。”

卜商聞言怒道:“豈有此理!柬帖上明明寫著到天台山就能見到天台洞,怎麽可能另有所在?”

孫燕也呵斥班豹:“休得胡言!三叔留下的柬帖和老國師所說的一致,豈能有假?”

正當他們議論紛紛之際,突然傳來一聲牛吼。

眾人一愣,卜商說道:“這不是牛吼聲嗎?必定是你三叔的盤角青牛在叫,你們快再去找找。”

孫燕聞言,立刻又組織了一輪搜尋。然而回來後卻一無所獲:“連牛影子都沒看見。”

正說著,牛又連叫了兩聲。

卜商肯定地說:“這絕對是盤角青牛的聲音,錯不了。”

孫燕皺眉道:“既然有青牛吼聲,那洞門應該就在附近了,怎麽就是找不到呢?”

卜商思索片刻後說:“我有個主意,空山回音最是洪遠。我們不必亂走,只需大聲呼喊你三叔的法號。山音回蕩得遠,或許他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派人出來迎接我們。”

孫燕覺得有理,於是吩咐眾人齊聲呼喊。山谷中回蕩著他們的聲音,不絕於耳。

且不提他們的喧鬧,毛遂在天台山附近遊玩了一圈後返回。他站在雲端之上,只聽得下方人聲鼎沸,不斷呼喚著孫臏的道號。

他好奇地向下望去,只見山中有一行人,數十匹馬,還有一塊光滑的大石頭上坐著一位老者和一位少年,兩人都穿著官服。

毛遂心中滿是疑惑,暗想:“這是怎麽回事?且不管他們,我先下去問問。”

於是他按下雲頭,穩穩落地,邁開短腿朝人群走去。

一個眼尖的隨從立刻注意到了他,驚訝地喊道:“你們看,那山凹裡走來個什麽東西,是妖精還是鬼怪?”

另一個人也附和道:“哎呀,是個矮人啊!”

孫燕回頭一看,果然見一個矮人搖搖擺擺地朝這邊走來。他心中暗自高興:“正好有人來,可以問問路,你們別嚇到他。”

正說著,那人已經走到他們跟前,一身道家打扮。他二目如鈴,露出寶光,身高雖只有三尺,但氣質非凡。他身穿藍色道袍,腳踏雲履,滿面霞光,顯得半蒼半仙。

卜商和孫燕一起上前拱手道:“仙長,您好。”

毛遂也拱手回禮道:“各位好。”卜商問道:“仙長從何而來?”

毛遂回答:“貧道在前山居住,因從此經過,想找個道友談談。各位是從哪裡來的?到此有何貴乾?為何呼喊孫伯齡廣文仙子的名字?莫非在此山中失去了他們二人?”

卜商解釋道:“並非如此,我乃齊國上卿卜商,這位是燕國的皇親瑞陵君孫操之孫,正總戎孫龍之子,也是天台山天台洞廣文仙子孫臏的侄子。他祖父因與秦國交兵,命喪秦將王翦之手。如今秦兵圍困易州,他背負燕主的文書,前往臨淄求援。又奉他祖母燕丹公主之命,來天台山請廣文先生的。二十年前,廣文仙子曾留下一封柬帖,交給老夫保管。柬帖上說,日後若要來天台山,打開此柬,便可知道路徑。如今我主也有書信,派老夫與孫將軍同來。我們按照柬帖上的路線走到此處,又見山下石碑刻著‘天台山’三字。只是找了半天,竟找不到洞口。道長若是知道,還請指引我們到天台洞,必有重謝。”

毛遂聽完,心中已有計較:“原來如此,這刖夫是怕侄子來糾纏他,所以用白雲封住了洞口,讓他找不到。只是人豈能沒有父母兄弟?三哥你若不下山報仇,豈不遺臭萬年。我有個主意。”

於是他說:“原來各位是貴人,要到天台洞去請孫廣文的。貧道倒也認得天台洞,只是我指引你們去,千萬不可說是我指引的。”

眾人大喜道:“謹遵仙長之命,請問該從哪條路去呢?”

毛遂伸手指向左邊道:“從此左轉,便可見到。”

孫燕打趣道:“咱們可都繞這兒轉了五六圈了,連個洞的影子都沒見著。”

毛遂則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笑道:“孫將軍,您就聽貧道的,保準能找到。”

孫燕無奈,隻好帶著手下沿著毛遂所指的方向前行。剛走了幾步,回頭一看,毛遂已經不見了蹤影。

眾人驚訝不已:“剛才那個道士哪去了?莫非真是神仙來指點咱們了?”

孫燕搖搖頭:“別管那麽多了,咱們先按他指的路找找看。”

其實,毛遂並沒有真的消失,而是施展了隱身術,悄悄跟在他們後面,一邊走一邊念誦散雲咒語。

沒過多久,孫燕等人走了不過幾百步,突然山旁閃出一道洞門,上面橫掛著一塊匾額,大書“天台洞”三字。

眾人見狀大喜過望,這正是他們苦苦尋找的地方。孫燕立刻搶步上前,用力拍門。

而在洞內的李叢,聽到外面有人呼喊師父的道號,心中暗自高興:“終於來了,看那個老道士怎麽躲。”

等了一會兒,只聽外面亂哄哄的,卻不見有人敲門,他不禁有些著急:“這些人難道都是瞎子嗎?這麽大的洞門不進去,在外面瞎嚷嚷什麽。”

他本想開門出去看看,但又怕師父責怪,正猶豫間,突然聽到拍門聲,頓時喜出望外。他也不管孫臏讓不讓開門,三步並作兩步跑了出去,“嘩啦”一聲將兩扇洞門大開。

孫燕正好迎面走來,兩人打了個照面。

李叢身材高大威猛,豹頭環眼,氣勢如虹。他的聲音如同洪鍾大呂,讓人不禁暗暗讚歎。

孫燕心中也暗暗稱讚:“真是個好相貌!”

李叢則問道:“你們是從哪裡來的?到這裡幹什麽?”

孫燕便將來意說了一遍。李叢聽後說道:“原來是師弟啊,你們稍等片刻,我去稟報師父。”

說完,他轉身上了三清殿,跪下稟報道:“門外有燕國的孫燕、齊國的卜商要見師父。”

孫臏在殿內聽到稟報,不悅道:“誰讓你去開門的?”

李叢辯解道:“有人來敲門,難道不開嗎?”

孫臏斥道:“你這個孽障!還不快下去!”說完,他起身扶起沉香拐,緩緩走了下來。同時吩咐童子擺好香案。

此時,孫燕和卜商已經進了洞門,毛遂也隱身跟了進來,先去了三清殿。

卜商與孫燕拾階而上,只見從殿上走下來一位道士,他的面龐宛如滿月,目光如流星般閃爍。他頭戴三叉冠,腳穿魚皮鞋,身著豆青袍,腰間束著黃絨帶。背後插著一面杏黃旗,手中扶著沉香拐。

卜商一眼認出這就是孫臏,心中大喜。孫臏快步上前,倒身便拜:“早知我主的旨意和母親的慈諭已到,我應該遠道相迎。來遲了,請在旨意前治罪。”

他連磕了四個頭,起身接過旨意,轉身上了三清殿,放在供桌中央。

卜商與孫燕上前與孫臏見禮。孫臏一手挽住卜商,一手扶起孫燕,仔細打量他,見他眼中閃爍著神光,龍骨高聳,知道他有幾年皇帝之命。

他又想起父兄,不禁雙眼含淚道:“難為我的嬌兒了。”

孫燕跪在地上,放聲痛哭。孫臏抹去淚痕道:“嬌兒且免傷悲,將燕國的近況告訴我。”

孫燕便將秦兵犯界之事細細說了一遍。

孫臏又與卜商作揖道:“老國卿,難為你了。九旬之外,你還翻山越嶺,尋到這荒山。”

卜商道:“這也是應該的,奉我主的旨意,並非私自前來。當今皇上日夜思念,命我苦苦哀求,請南郡王下山,君臣親面。”

孫臏道:“不難。”

他轉身在供桌上展開書信,只見上面寫著:“燕丹書與孫臏親拆。”

孫臏一見,淚如雨下道:“母親,恕孩兒不孝。”

他忙展開書信,一看之下,不禁淚流滿面,昏了過去。孫燕見狀,心中大喜,以為孫臏必然會下山相助,忙上前攙扶。

孫臏休息了一會兒,眼中依然含著淚水。

孫燕道:“三叔,你去還是不去?”

孫臏道:“去哪裡?”

孫燕道:“請三叔上易州,相助擒拿王翦報仇。”

孫臏道:“我是去不得的,若是能去,豈用你請我。論父兄之仇,我自然應該下山報復。但我如今受了玉旨,敕封為巡天都尉使之職。況且王翦並非私自而來,他奉的是千佛的牒文,玉帝的敕旨,要並吞六國。你的祖、父、二叔,天意注定他們要命喪王翦之手,怎能逆天而行去報仇呢?”

孫燕與卜商聞言大驚,連連打躬道:“南郡王大發慈悲,下山救救兩國君臣人民之命。”

孫臏道:“我即便下山也是枉然,如何去得。”

孫燕聞言道:“三叔,你今若不去,要我回易州,比登天還難,顏臉無光,不如就死在此處罷。”說罷撩衣就要往石蹬上撞去。

忽然孫臏背後有人大聲叫道:“休要尋此短見。”

眾人一看,原來是毛遂。他一直在孫臏背後,把燕丹的書信看了一遍,心中不忍。又見孫燕苦苦哀求,也陪著流了幾點淚。及至見孫燕要撞死,他再也忍不住,便顯出身形。

孫臏見是毛遂,忙回身見禮道:“賢弟幾時來的?”

毛遂剛踏入洞內,就看著孫臏笑道:“我這才剛來,這位老兄,我看著有些眼熟,他是誰呀?”

孫臏指著卜商道:“這位是齊國的圖卿卜商老丞相。”

毛遂一拍大腿:“我說呢,看著這麽面善,一別二十多年,竟然沒認出你這個柱國來。”

卜商這時才認出是毛遂,趕忙上前見禮,兩人互相表達了對彼此的思念之情。

卜商又問:“那位年輕人是誰呢?”孫臏介紹道:“他是你侄兒孫燕。”說著就讓孫燕給毛遂磕頭。

毛遂看著孫燕,然後轉向孫臏:“他們來這裡是為了什麽?”

孫臏就把來意簡單說了一下。毛遂聽後,看著孫臏問:“三哥,你打算下山嗎?”

孫臏歎了口氣:“你難道不知道,王翦是海潮聖人的門徒,我怎麽可能是他的對手。”

毛遂笑著拍了拍孫臏的肩膀:“三哥,你別太謙虛了。做人如果沒有父母兄弟,那就和禽獸沒什麽兩樣。你今天如果不下山報仇,那可就真的遺臭萬年了。”

孫臏歎了口氣:“我豈不知這個道理,只是天命難違。”

正當兩人說話間,突然聽到階下一聲大喝:“豈有此理!”

孫臏忙問:“你是誰?”

孫燕回答:“是家將班豹。”

孫臏眉頭一皺:“班豹,你為何如此大聲喧嘩?”

班豹大聲回答:“三爺,不是我大膽,只是因為你不肯下山為太老爺報仇,做人如此忍心,還算什麽神仙?”

孫臏怒道:“大膽奴才,竟敢當面搶白出家人,給我打下去!”

班豹卻昂首挺胸,絲毫不懼,他自言自語道:“我出去放一把火,把這洞燒了,看你還出不出來。”

說著,他折了一些松枝枯草,堆在洞門口,點起了火。

李叢看到火勢,大驚失色,忙跑到大殿上報告:“不好了,班豹在洞口放火了。”

孫臏聞言卻笑了笑:“這匹夫,竟敢在我洞中撒野。孫燕,你去叫他進來。”

班豹昂首挺胸地走了進來,孫臏一聲大喝:“班豹,你放火,敢欺主人麽?”

班豹毫不畏懼:“你下山報仇,自然有主人之分,你不下山,就是無義之人,誰認得你!”

毛遂這時插話:“此人雖然魯莽,但說的話也有些道理,三哥,你還是下山吧。”

孫臏歎了口氣:“我何嘗不想下山,只是懼怕海潮。萬一出了什麽差錯,誰來救我?”

毛遂拍著胸脯保證:“三哥放心,你下山若有難,我毛遂若不救你,日後死於刀劍之下!”

孫臏忙作揖道:“有賢弟如此,我無憂矣。”

原來孫臏早就知道毛遂在洞外,故意逼他說出這句話。於是他吩咐李叢:“快備好青牛,為師的要下山了。”

毛遂點頭笑道:“這才是真英雄。”

隨後,他向孫臏拜辭,回到了自己的洞中。

且說李從已經準備好了青牛,自己也收拾好包裹上了大殿,對孫臏說道:“師父,弟子也願意跟隨您下山。”

孫臏點了點頭:“很好。”

他隨即吩咐童兒,要他們謹守洞門。

一行人離開了天台洞,孫臏施展法術,不一會兒,眾人就如夢初醒般出現在臨淄東門。他們望著齊國的紫禁門,心中大喜,一同進城。早有人飛報入宮,襄王得知後,立刻命駕親自出迎。

孫臏遠遠望見皇家的儀仗,連忙下了青牛, 孫燕扶著他迎了上去。

襄王見到孫臏,急忙下輦躬身道:“亞父,您讓孤王想得好苦啊。”

孫臏要行禮,襄王卻用手扶著他,一同步入午門。孫臏堅持要行君臣大禮,襄王再三推辭,最後接受了半禮。

襄王躬身問道:“前日禦弟來求援兵,孤已派袁達、李牧帶兵上易州,至今未見他們奏章回國,不知那邊的情況如何?”

孫臏流淚奏道:“他們二人皆已為國捐軀,報效了吾主的知遇之恩。”襄王聞言,半信半疑。

突然,有黃門官上奏:“保國公在易州陣亡,護國公劫營喪命,如今他們的棺木已在皇城外了。”

襄王聞奏,悲痛欲絕。

孫臏等人苦勸,他才止住了淚水。他隨即降旨,宣袁達之子袁剛、李牧之子李節上殿,襲了父職。二人謝恩後離去。

孫燕立刻向襄王叩頭說:“易州盼望救兵如同救火,乞吾主開恩,急發一支人馬,以救倒懸。”

襄王聽完,即向孫臏問道:“亞父,此次出征要領多少人馬?”

孫臏道:“人馬三千足矣。但臣懇請吾主,須帶全朝眾將同去。”襄王答應了,就召集眾將上殿。

眾將拜舞已畢,又來參見孫臏。襄王又傳旨兵馬司,即速挑選精兵三千,在午門外集結,聽候南郡王的統率。隨後,他命令當駕官擺酒,為亞父送行。孫臏飲了三杯禦酒,叩頭謝恩。然後,他率領孫燕和全朝眾將,向襄王叩首告別。襄王率領文武百官,一直將他們送出朝門。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