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帝殷 > 第四十五章 再思后策

帝殷 第四十五章 再思后策

簡繁轉換
作者:长乐驸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难道说,储君砸伤我儿,却也令他开悟了?

莫名的,临淄王心里冒出这个想法。

或者说,这就是祸福相依?

从前的殷蛟,虽然在他和王后眼里是好孩子,但在别人眼里可不是。

尤其是对方前往长安之后,因为身边无人能管教他,导致他三天两头在长安惹祸闹事,进而被廷尉请去谈话。

这些,身在齐地的临淄王其实一直都有收到消息。

可自上次在长安见面的谈话,以及这次的谈话,再加上他在长安闹出的动静,都表明这个孩子考虑问题已经不再如稚童一般简单。

想到这里,他又不免庆幸自己能救回儿子。此番,他之所以一直隐忍到现在没有动作,主因还是殷蛟被朝廷控制,令他投鼠忌器。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让楚王先消耗朝廷,而后他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也可以说,他忍到现在才造反,一来是因为担心儿子安全,二来,他也是想伺机而动。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他担心自己一旦和楚王同时造反,只怕朝廷就不会令符亚戊率军深入中原,而是选择固守各个要道坚城。

那样一来,不仅要面对更多的兵马,同时还得和朝廷打拉锯战,乃至于长久对峙。

而长久对峙,对于占据关中巴蜀的朝廷而言,无疑更有利。

一如战国末期的强秦!

那个时候,儿子不仅会被杀掉,他还要面对诸多的问题。

别的不说,现在的关中巴蜀,远比秦国时期更加富饶。一旦自己和楚王造反,天子派兵驻守各个关隘,和他们对峙消耗,那自己的临淄国体量是拼不过朝廷底蕴的。

哪怕加上楚王也不行。

因此,他得等楚王先造反,引出一部分殷军消耗,而后再伺机而动。

当然,他也考虑过楚王造反后,朝廷不选择派兵中原,还是选择打长久战。

可那样一来,中原就会沦落在楚军铁蹄之下。到时候,自己也可以顺势暗中资助楚王疯狂撕咬朝廷。

同时,联络其他诸侯王。

毕竟,一个楚王都逼的朝廷不敢东出,那其他诸侯王还能不生出别的心思吗

到时候,朝廷只会面临更危险的局势。

“蛟儿,你长大了。”良久后,临淄王微微吐出口白汽,脸上带着欣慰之色。

无论这孩子说的行不行,但这些话都足以说明对方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

至于有没有人教他?

谁能教他这些东西。

知识藏于私人,遑论兵法策论。

纵观殷蛟这段时间的生活轨迹,那也没什么人敢教他,或者说愿意教导他这些。

除却开悟,临淄王想不到其他的解释。

毕竟,他才十三岁。如果他二十三岁,临淄王或许还会怀疑此前这孩子在藏拙,但眼下显然不是。

现在唯一让临淄王有些奇怪的是,对方怎么会对中原如此熟悉。

于是乎,他问出这个问题。

殷蛟一笑,实话实说。

“符亚戊拿我当亲兵使,孺子叫个不停,我自然得拿点东西。”说到这里,他点点脑子,“他看着與图考虑问题的时候,孩儿闲着也是闲着,便也将與图记下了。”

與图在当前,属于绝密资料,绝大部分人都没看过,更别说战争與图。

你要知道,在当前这个时代绘制與图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就知道與图到底有多宝贵。

所以,殷蛟实话实说,他的确是在符亚戊那里偷看偷记的與图。

临淄王不疑有他,笑着道:“有朝一日,我军兵进长安,符亚戊得知这些,不知他会不会后悔让你做他亲兵。”

殷蛟莞尔,旋即摇摇头说道:“孩儿说的这些,只是嘴上谈兵,一旦战争开启,必有遗漏,是故绝不可一味相信,必须因时而动,因地而动,因人而动。”

“善!”临淄王抚掌,“天时、地利、人和,知此三者,你已初窥兵道。”

待临淄王乘兴饮下一樽酒后,殷蛟接着道:“若能联络楚王再起,不需他正面攻打彭城,只要他袭击汝南,必能分散符亚戊兵力,令他焦头烂额。”

临淄王嘴角的酒珠滴落,眼睛怔怔的看着儿子。

战略有想法,大局观也有,这孩子……

想到此处,他缓缓阖目。

此天赐之子,助他成就大业!

下一刻,他睁开眼,“如此,你便留下,与为父一道,破敌!”

既然孩子有这般想法,他岂会送他返回临淄。

他要将这个孩子带在身边,好好培养!

殷蛟微微拱手,“谢父王。”

便在此时,铜壶中的酒也热得差不多了。

临淄王伸手拿布包着铜壶把手,将其取下,给殷蛟倒了一杯酒。

看着那升起的热气,殷蛟问道:“父王,我们有多少兵马?多少舟师?”

临淄国地处齐地,靠近大海,若说没有舟师,压根不可能。

临淄王微微一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说道:“这个不着急,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若真如你所安排的那样,恐怕朝廷那边不会坐以待毙,必然派遣兵马东出,阻止我军截断水路意图。如此,你可还有办法?”

闻言,殷蛟蹙眉。

他此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什么思路。毕竟朝廷也不是傻子,若战争真的演变成殷蛟说的那样,朝廷必然会再度出兵。

可那样一来,兵力多寡上必然会有差距。

见殷蛟陷入思索,临淄王嘴角的笑意并未消失。

这孩子能说这么多已经很出乎他的预料,现在想不到应对朝廷的后手,他也不感到奇怪。

就在他准备安慰时,殷蛟突发奇想道:“能不能联络北地的诸侯王,不需他们起兵,只要他们在三晋、河北,频繁调动兵马,牵扯朝廷,如何?”

临淄王瞳孔骤然一缩,不动声色放下手中酒樽。

“他们从始至终置身事外,恐怕未必愿意相助。”

殷蛟不屑道:“今楚国已残,倘若我临淄国再亡,他们难逃朝廷制裁。

唇亡齿寒,如此浅薄的道理,他们难道不懂?

还是说,他们一心效忠朝廷?”

半个时辰后,殷蛟在义棣恭送下,迈开脚步离开。

他穿着黑色长衫,赤色襟边点缀的他颇为严肃,腰间扣着银色腰带,一枚玉佩随着下摆舞动。

少年眼下虽然并不高大,但却已有几分英姿。

临淄王立在门口,目送殷蛟离开,许久后,对着义棣下令。

“传令,召集众将。”

闻言,义棣面色严肃。

“遵命!”

回到临时住所,殷蛟还在思索临淄军会有多少。

临淄王并没有告知他具体兵力,只是说不会让他失望。

这倒是让殷蛟有些好奇,临淄国能拿出多少兵马。

想来想去也没有头绪,殷蛟只能暂且放下这个问题。

便在此时,两名男子在侍女引领下拜见殷蛟。

“卑职晏戎。”,“卑职匡膑。”

“参见太子。”

这二人约莫二十许岁,皆是身姿挺拔之辈。

殷蛟问道:“你们来此有何事?”

“奉大王令,自此侍候太子左右。”晏戎回道。

原来是临淄王给自己安排的跟班。

想起这个,殷蛟不免又想起田奉。

旋即,殷蛟又问道:“你二人出身何地?”

这也算是简单的询问,没有什么别出心裁的地方。

晏戎道:“回太子,卑职是临淄人,家父现为大王麾下偏将。”

旋即,匡膑也说道:“卑职出身胶东,幸北海守举为大王郎卫。”

殷蛟心里大抵有数,而后便说道:“既如此,你二人便留在我身边听候差遣。”

“是。”

旋即,殷蛟打发他们下去休息。

光从谈话可看不出这俩人有没有什么才华,同时,殷蛟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出身对他们各有差别。

一切,都得看这俩人在社会实践中有没有解决事情的能力。

至于忠诚,这应该是最不用担心的。毕竟,临淄王可不会把心怀不轨之徒安排在自己身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