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9章 太子有意李逸无情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9章 太子有意李逸无情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逸再次来到东宫。

李建成在显德殿召见他,此殿亦称春宫,隋朝为嘉德殿。

是东宫第一正殿,

太子在这里召见他,还是显得相当隆重正式的,若是一般人,可能这时已经为这份礼遇所感动,可惜李逸非一般人。

对建成,始终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在他眼里,李建成不是尊贵无比的储君,而只是一个失败者。

李逸跟着崔福来到这座东宫最重要的大殿前,脑中想到的却是历史上李世民就是在此殿登基称帝的,甚至当了皇帝后还在东宫住了三年,才搬去的太极宫。

脑子里全是李世民,根本没建成的位置。

“浅水县开国男李逸觐见!”崔福在殿外高声唱道。

李逸也没学过觐见太子的礼仪规矩,崔福让他在殿外脱鞋,他就脱鞋,这大热天的,他办事跑半天,脚出汗有点臭。

进殿。

“赐坐。”

殿上一个声音传来,

李逸望去,一个高大的青年坐在那,黑色软脚幞头、紫色圆领袍衫,看着很家常亲民。

“上次你来东宫,孤出京在外,失之交臂,今日终于相见。”

说着,建成起身,向李逸走来。

李逸觉得他跟李世民长的还是有些像的,他比李世民要更显成熟些,兄弟俩毕竟相差九岁,

给李逸印象是李世民更亲民一些,建成身上则总感觉带着点架子,或者说是带着几分贵族的那种气派。

坦白说李建成挺有风度,也很有气质,能够拉着李逸的手坐着聊天,话里话外都是招揽拉拢,

什么欣赏他的才华,说他写的三字经很不错,

一个太子,能够这般礼贤下士做的确实足够了。

奈何,李逸心里有人了。

面对建成的再次邀请入东宫,他仍然拒绝了,理由自然是他年轻,刚还俗,没能力任官,家里还有个刚办的学堂,有一百三十多个学生。

他这么直接的拒绝,让李建成的脸上笑容一时僵住,

“哈哈哈,孤想不到,你能够一而再的拒绝啊,”

“我今日早朝,还在殿上向圣人举荐你为侍御史,说你虽年轻却有傲骨,侍御史这官很适合你。可惜,被几位大臣反对。我本来说,再请你来东宫,先暂任个正七品的太子通事舍人,想不到你又拒绝了。”

建成笑笑,

正七品的太子通事舍人,这个官确实还不错,但李逸上次拒绝建成,本身也并不主要是因为嫌官小。

至于说建成殿上举荐他做侍御史,他也只能是听听而已。

十六岁当个太子正字,那都属于破例特授,哪可能任命一个毫无经验的白丁做侍御史?

那可是清要官。

李逸谈无极学堂,说教书育人,反正没怎么回应太子的拉拢,就当年轻听不懂。

建成聊了一会,也没啥耐心了,他都这般礼贤下士的拉拢了,这个年轻人愣是听不懂,或者说假不懂不回应。

他称赞了李逸办学义举,然后给李逸赐田百亩,绢百匹,又赐了不少纸墨笔砚和书籍,算是对李逸无极学堂的支持。

李逸没想到还有这好处,赶紧拜谢,是真心感谢,毕竟建成掏出的也是真金白银。

建成还是有些不太甘心,

“孤向陛下请求,要在东宫建太子学馆,名崇贤馆,掌东宫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设崇贤馆学士、直学士、校书、正字等。

孤要聘你为崇贤馆直学士,来崇贤馆讲三字经。”

崇贤馆既是东宫图书馆,也是东宫学馆,不过这里的学生,跟门下省的弘文馆一样,全是皇亲宗室和宰相大臣子弟,最低也是三品职官子弟,也就收二三十人。

学士、直学士都属于以他官兼职,本身没有品级。

他还是想把李逸划拉进东宫,不想当官,那给你兼个职,直学士也不算官。

李逸还是委拒,以太子学馆的学生都是皇亲国戚、宰相大臣子弟为由,说自己水平只能教教乡下孩童,不敢误了这些天潢贵胄公卿子弟。

建成也很无奈,

最后赐李逸一条蹀躞带,这条蹀躞带有七枚金带銙,并附赠蹀躞七事,针筒、刀子、佩刀、哕厥、砺石、火石袋、契苾真。

“孤给你带上。”

蹀躞带其实就是腰带,不过这条腰带不是系裤子的,而是佩挂一些日常用小东西的,上面有很多小环,后来渐演变成身份象征。

比如天子用十三环玉带,

文武百官只有三品以上才能用金玉带銙,四五品用金銙,六七品银銙,庶民只能用铜铁銙。

銙的数目也得按身份等级,庶民就不得超过七枚。

本身来说,还是革鞓上缀方型带銙的腰带,既有装饰用,也有分等级作用,也有实用性。

除了传统的蹀躞七事,什么水壶、乐器、钱袋,甚至纸墨笔都可以挂,随身佩带很是方便。

李逸现在也系着一条,就是黄牛皮带,上面系了七根短皮带,用铜件装饰。

李逸拦不住建成,只得由着他解了自己铜銙腰带,换上了那条七金銙的蹀躞带。

“谢殿下。”

李逸走出东宫时,心里莫名的觉得有点愧疚,不管建成是否真心实意,人家堂堂太子殿下,对他能这般拉拢,自己却这般拒绝,真有些不好意思。

有的时候,

能知晓未来,也不完全是好的,

比如现在,他就没法接受建成的好意,登上他那艘注定要沉的船。

虽然如王珪、魏征、韦挺、薛万彻、谢叔文等这些建成东宫官,后来归附李世民也混的很好,如魏征、王珪都官至宰相,魏征还成贞观名臣。

李逸却还是心里有道坎。

东宫门外,

三娘有些不安的等着,看到李逸出来赶紧过来。

“没事吧?”

“没事,太子还赏了一条金銙蹀躞带,还给学堂一百亩地、一百匹绢,以及许多纸墨笔书呢。”

装上太子赏赐的物品,李逸去了附近的大宁坊拜访孙伏伽,

师兄弟俩喝茶聊天,

孙伏伽告诉李逸,太子今天还真当殿举荐他为侍御史,不过不少人反对,皇帝也就没同意。

“太子此意,当有千金市马骨之意,搏一个爱才之贤名。”孙伏伽一眼识破。

这次举荐虽然没成,但太子的目的达到了。

“我今天也是当殿反对你任侍御史的官员之一。”孙伏伽直接道。

“师兄反对没错,我何德何能做侍御史,朝廷公器,岂能儿戏。”李逸并不在意。

“侍御史你不合适,但崇贤馆直学士挺合适的。”

“我志不在此。”李逸也没解释。

他把一篇完整的瘦筋三字经书法拿给孙伏伽,“拖了好久才写好。”

孙伏伽展开细细品味,越看越喜欢。

“现在泾州那边战事如何了?”李逸问。

“还僵持着呢,薛举退回泾州城附近的折墌城,仍围着泾州城,泾州情况不太好。

好消息是薛举派其子薛仁杲率兵攻宁州,胡州刺史宁演成功击退了其攻势。

薛举父子想要绕过豳州,直取长安的野心失败了。”

“秦王殿下真被召回长安了?”

“嗯,估计这两天就会回京了,”

“昨阵换帅不好吧?”

孙伏伽倒没那么担忧,“经长武一战,以及这宁州之战,现在薛举军其实已经没了锐气,打不动了。陛下召秦王回京,也是让他休养病体,同时也是商议调整战略,

豳州那边,有驸马柴绍暂时接替,也不用担忧的。”

说到底,虽有长武大捷,可毕竟先有浅水原大败,李世民做为元帅,肯定得回京亲自述职交待的。

而后续如何击败薛举,肯定也要听这位刚击败过薛举的秦王意见。

“听说这次秦王殿下多亏了你献的丹药,你献的是什么灵丹妙药那么厉害?”

“就是恰好碰上了,我师傅留下一些当初云游天下常备丹药,其中就有治疟疾的,不料这次恰好用上。”

“听说御医用的药没什么效果,反而让秦王呕吐厉害,可你的药,才吃两天就好了,你可有那药的方子?”

李逸摇头。

那药倒是有说明书,但问题是那又不是中药,照方抓药。

“太可惜了,现在治疟疾虽有不少方子,但大都要用蜀漆或常山,疗效慢不说,且都会有较重的呕吐情况,”

疟疾在此时还是个比较可怕的疾病,传染快,死亡率也较高,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疟疾更可怕。

要知道就算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每年都至少有三千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百分之一。

在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下,可想而知疟疾的死亡率其实更高。

如果李逸那个治疟疾灵丹有方子,那得多了不得。

可惜,居然没方子,孙伏伽也不得不感叹李道人死的太意外太早了,李道人这样一个炼器、炼丹的绝世高人,带着那些秘方长埋地下了。

李逸想了想,“我记得师傅炼制此治疟丹药,主要药材是青蒿,或许可以告诉医家让他们以此入手钻研出治疟良方?”他这样说,是因为记得中国有位专家屠呦呦,就是根据中国古医方,从青蒿里提取青蒿素,为抗疟药开拓新方向,挽救数百万人生命,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还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青蒿?”孙伏伽认真起来,“好,我会把此事奏报陛下,请御医研究。若是能再配出你师傅的药,功德无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