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0章 待诏门下校书郎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0章 待诏门下校书郎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那个李逸,很不识抬举。”

东宫崇贤殿里,李建成跟王珪说起李逸来,一脸不悦,比起先前他接见李逸时的态度完全不同。

“你说他是不是已经一心投靠世民了?”

王珪想了想,“应当是还太年轻,才十六岁么,没理由舍东宫而奔秦王府,而且先前秦王征召他也是拒绝了的。”

“孤今天被他气的不轻,到现在气还不顺。”

“殿下何必在意,世人只会知道李逸年少轻狂,恃才傲物,但殿下却宽容大度,十分惜才。哪怕他辞了太子正字,殿下又举荐他侍御史,是他自己上不了台面。”

“好罢,”李建成这才感觉气顺了些,“不过也得关注此子,若他果真投靠世民,那就别客气。”

······

大宁坊,

孙伏伽宅。

师兄弟俩人聊天喝茶,很是惬意。

孙家的茶具没有杜家那么奢侈,都是挺简朴的,红泥小炭炉,陶壶煮水,茶盏也是陶的,

喝的茶也很有意思,不是贵族们喝的茶饼,既不是蜀地来的也不是湖州来的名茶,

就是用榆树叶做的茶,

“此茶用嫩槐叶蒸熟,然后晒干研末而成,”

这个茶煮起来也方便,拿纱布包上一些茶末煮就行。茶汤呈淡淡金黄色,口感挺独特,初入口是苦味,又有槐叶特有的香甜和淡淡青香。

味苦,性寒,有清肝泻火、凉血止毒,既能治目赤肿痛,也能防痔疮。

不过脾胃虚寒的人少喝。

“这是家中老母亲自采摘蒸晒制好寄来的,”

孙伏伽是河北人,来长安多年,但老母一直不愿来京,仍是跟他兄弟们住在老家乡下。

这些年他中进士、做官,给家里寄钱,买了些田地,改善了家里些生活条件,但以前他官职也不高,在长安居住其实也存不下多少钱。

老母总说不想给他麻烦,长安居大不易,

他也是后来做了万年法曹,在西城买了个十多万的宅院,才把妻儿接来。

“老人家年纪大了,故土难离,也怕给你添负担。”李逸能理解。

“嗯,”

孙伏伽现在正五品治书侍御史,已经步入高级官员门槛,收入还是可观的。

禄米就从原来一年七十石涨到了二百石,每月还有三千六百钱的俸料食料等钱,他还有六百亩职分田可以收租,这是在任时的岗位田,每亩能收粟六斗。

他这六百亩职田,一年能收三百六十石,比正禄还高。

身为正五品官,孙伏伽还分到了八百亩永业田,这个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佃租出去,但租子就要高不少,往往每亩佃租一石,这意味着至少一年有八百石租。

正五品官,还有不少物资发放,比如米面酒酱醋,盐豉姜葱韭葵,还有柴、炭、羊肉,

每天免费的工作午餐,每年元旦冬至还有赐绢,发各种不同场合的全套衣服,

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而已,

各衙门还有小金库,公廨田、公廨钱,收租收息,这些收入既用做食堂和办公纸笔开支等,也会给官吏们发放钱、粮等补贴。

可以说,一个流外小吏,那收入微薄,得靠陋规等灰色收入补充。但流内品官,其实收入挺可观,一人做官,能养一大家子。

而如果跨入五品,那基本上就不用再操心钱的问题。

五品职官每个月光是羊肉,就供给九头羊。

“辛县令对我挺关照的,他说跟师兄以前是同年?”

“嗯。”

提到辛处俭,孙伏伽脸上生起一丝同情。

“我两次到万年县,都见他大白天不理公务喝酒,没人管吗?”

“还真没人敢。”孙伏伽摇头。

“为啥?”

“这事啊,说来说话长了,其实我这位同年,原本天之娇子。”

辛处俭出身陇右狄道辛氏,跟陇西李氏一样也是名门望族,辛氏还有一支迁到晋阳,也在北朝时声名显赫。

陇西辛氏和晋阳辛氏,在西魏北周隋朝时,那都是出了许多显赫人物。比如上柱国、宿国公辛威,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勇悍无双。再比如辛德源,北齐名儒,后来入北周,名列十八学士。

还有辛公义、辛彦之,都是隋朝时极有名的。

“辛处俭的祖父正是辛彦之,前朝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封爵五原郡公。”

辛处俭出身名门,公卿子弟,年轻时是一帆风顺,他跟孙伏伽同年科举,孙伏伽属于是意外杀出的黑马,但辛处俭却是早就预订了进士名额。

中进士后,两人仕途也不同,孙伏伽从主事这等小官做起,历经县尉然后万年法曹,辛处俭呢,从秘书省校书做起,然后监察御史,再到太子舍人,全是清贵官。

他还娶了个美娇妻,不仅出身博陵崔氏,是五姓女,还长的极美人称小西施。

本来人生美满得意,结果李渊带兵攻入长安,就看中了辛处俭的妻子,强行抢走,为安抚他,给辛处俭升为五品万年县令。

“还有这事?”李逸大为惊讶,这皇帝公然抢臣子的老婆,十足昏君行为吧。

很有几分魏武帝曹操之风啊。

“所以古人言,人生三大忌,无权而多财,家贫而妻美,势弱而早慧。”

李逸觉得这话有几分歪,但事实确实如此。

辛处俭论说家世地位都挺高了,又不是卖烧饼的武大郎,但仍守不住自己的美貌妻子。

小西施名头太响,李渊本身也是个好色的。

“无逸啊,你弱冠少年喜自由,师兄是能理解的,但是从长远考虑,男子汉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你现在虽有县男爵位,但也只是虚名无权。”

“无权无势,就没有真自由。”

曾经的天之娇子辛处俭,现在头顶绿油油,成了整个大唐官场的笑话,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结果现在却只能天天借酒浇愁,

李逸心里默默同情辛县令几秒钟。

太极宫。

李渊倚在凭几上,闭着眼睛听崔氏弹奏琵琶,手打着拍子。

崔氏琵琶弹的很好,李渊也是个琵琶高手,当初李渊抢崔氏入宫,强迫辛处俭休妻,可不仅仅是因崔氏美貌,还因她琵琶弹的得李渊欢心。

崔氏其实也出身名门,乃是博陵崔氏,五姓七望的博陵崔,家中排行老大。她其实是李渊的大姨子,因为她的三妹崔叔贞,就是李渊入长安后所纳,封为正六品宝林。

一次崔氏来宫中看望妹妹,姐妹们弹奏琵琶歌唱,恰遇李渊前来。李渊一下子就看上了这大姨子,既美貌琵琶又弹的好,这才有了后面迫辛处俭休妻之事。

现如今崔大娘为御女,崔三娘为宝林。

唐沿隋制,后宫有一后三夫人九嫔,

世妇二十七,又分三等,十二婕妤、十五美人、才人,

又有女御三等,宝林二十四,御女二十四和采女三十七,更低级的承衣刀人则不限人数。

崔氏姐妹一个宝林一个御女,品级都很低,却很受李渊宠爱,她们的叔父崔民干,在朝中任黄门侍郎要职。

一曲奏完,

李渊睁开眼,拍掌叫好。

“太子和秦王都上书荐举李逸,江国公你怎么看此子?”

江国公陈叔达手拿着一串葡萄,闻言,马上道:“既然太子和秦王都大力举荐此人,臣以为可以授以官职。”

“侍御史此职不适合李逸。”李渊直言。

“臣以为可授李逸秘书省校书郎并待诏门下。”陈叔达推荐了一个职位。

太子正字是从九品上,秘书省校书郎是正九品上,这是升了两级。

至于待诏门下,就是借调门下省,随时听侯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做为中央三省之一,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以秘书省校书郎待诏门下,实际的职事就是跟着审查诏令校正文字。

“你这是也看上了这小子了?”李渊笑道。

陈叔达是陈后主的弟弟,现任黄门侍郎,前些天又判纳言,等于是以门下省副长官暂主持门下省事务。

“太子和秦王都称赞的人才,治书侍御史孙伏伽也大力举荐,那他定有非常之才。”陈叔达笑道。

校书郎属清官序列,秘书省的校书郎,比东宫以及两馆的校书郎,品级要高一级,

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

被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社会地位很高,非贡举高第,或书判超绝,或志行清洁的不轻授。

要求都是非常之才。

至于待诏门下,那就更得是非常中的非常之才了。

李逸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一来现在名气不小,二来此子能写出三字经,还有一笔让皇帝称赞的瘦筋体,那才能这块优秀。

但毕竟以前没做过官,所以起家给个正九品校书郎已经不错了,哪能真直接就给个七品的侍御史,

门下待诏,则是在校书郎的清贵上,又加上要。

李渊点头,“好,那就把这小子给你了,这次他总该能满意,不会再嫌官卑职轻了吧。”

“江国公你捧着这串葡萄半天,怎么一颗不吃?”

“臣母患有口干病,想吃葡萄却吃不到,臣想拿回家给母亲吃。”

李渊听了不由动容,想起早就亡故的母亲独孤氏,流着泪道:“你还有母亲可以送食啊,”

感动的李渊让人给陈叔达母亲送一筐葡萄,

“对了,给李逸宣诏授官,顺便给他也送一筐葡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