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寒门宰相 > 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改制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改制

簡繁轉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5 09:42:57 来源:源1

元丰三年九月。

王珪,章越第三次向官家请求上尊号,这一次章越索性将官家的尊号比上一次又加十字。

这吹捧之意,满朝文武都觉得太过,但章越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反正是将拍马屁进行到底。

幸亏官家还算冷静克制,对王珪,章越道,你们上的这尊号实在太过了,朕还是退而求其次,接受了之前‘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的尊号。

上了尊号后,官家下旨在中书门下设【制置官制详定司】,命章越为制置官制详定,全面进行官制改革之事。

有了这个官制详定所在手,如同当年制置三司条例司,几乎批准章越设宰相府,这一次如同真的尚方宝剑在手了。

新设的官制详定司位于中书门下之内。

要改革官制就要从上而下,改制就要从中书门下改起。

中书门下位于文德殿西邻,中书门下内又分中书五房,宰相议事在政事堂,宰执歇息私人办事在本厅。

如今要恢复三省,就要把尚书省列入。

于是中书门下就要搞大动作,章越将原先中书门下的左厅和右厅,分别作为以后中书省和门下省来用。

王珪,蔡确在东厅视事,章越则在西厅视事,至于原先的政事堂改称作都堂,作为以后的尚书省备用。

唐朝尚书省有八座议事之称,分别是尚书省左右仆射,六部尚书进行最高会议,但宋朝尚书省有名无实,于是便是两府的政事堂会议。

不过尚书省会议仍有保留,两省官以上及学士参与,但只是议论些不重要的事。

所以章越将学士以上参与的尚书省会议,改为三省都堂会议,仍由中书门下下帖子不定时召开。

比之原先政事堂会议只由宰执班子商议,人数多了。

而且这是‘共议’,也就是没有皇帝参与下,由官员们集体议论而出的结果。在不少官员眼中,比圣旨还要权威。

而且都堂议事,是按本官官位高低排序。而天子大起居或内殿座次,则是按贴职高低。

经常有像章越这样年纪轻轻的官员,被官家提拔为龙图阁学士,一口气超过了无数老臣身居高位,引起其他人老大的不服。

都堂议事避免了这个情况,就是按照资历。

这也是向日后三省制逐渐过渡。章越办事的风格,不轻易一步到位,先放风声,然后一点一点地试探,逐渐过渡到最后想要达到的目的。

东西分厅后,就是日后中书门下两省的雏形,至于章越也摆脱了与王珪,蔡确同处一衙下的羁制。

官员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径直入西厅找章越商量事,话语可不入蔡确,王珪之耳。别看分厅这小小之事,章越的相权可谓倍增。

不过这也苦了原先中书门下的官吏们,本来上政事堂一趟找宰相画押签书便是。

如今就要两头跑。

还有经常被打回去重写的时候。不过众官吏们也看出王珪甚少支吾事,政事大多是章越拿决断的,所以大多数是先跑章越所在的西厅。

等章越通过了,王珪基本也行了。

当然如此所为也是令人侧目的,为了避免相权独大引来王珪,蔡确的记恨,章越立即补了薛向入中书,成为蔡确后的第二名参知政事。

至于与党项议和成功的吕公著回朝接替薛向入了枢密院。

因为冯京告疾不视事,王珪也如愿以偿地推举了孙固入枢密院。

宰执的位置就好似萝卜坑,一个动了,下面马上就填上,一个人升迁了下面多少人跟着升迁。

至于孙固走后,空出开封府知府则由章越和王珪共同相中的王安礼出任。

其中的人事变动,章越与王珪私下也是博弈多次,最后也算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能从下面提拔人,才说明你是真宰相,同时权位也更加稳固。

人事变动之后。

王珪,章越二相,蔡确,薛向二参,加上冯京、吕公著、孙固,章楶便是京中二府宰执人选。

都堂上还是两府宰相三日一议事。

当然新设的官制详定司也设在章越的西厅附近。

对于官制详定司便是章越以后改革官制的班底,章越召蔡卞、陈瓘、苏辙三人入司为详定官。

章越入西厅后,自也是重新修葺了一番,更像一个宰相办公居所。

新的本厅里,章越的起居坐卧被安排得非常周到,供给歇息值宿的大床就放在视厅之后,至于坐卧的器具也是好用而不奢侈。

章越左右看了一圈后非常满意。

然后他在众幕僚的陪同下来到正厅。

一到正厅,他便停下脚步,抬头打量向厅上所悬挂着一块牌子。

这块牌子正是章越亲手提笔写了‘民本’二字。这二字赫然醒目地高悬堂上,任何出入的人都可以看见。

章越如今的字也算千金难买。

这一副墨书悬于堂上,自是引来了不少人观看,甚至官家也是好奇,破例御驾亲临西厅看了章越的字,也是赞不绝口。

章越立在堂上仰视着高堂悬挂着‘民本’二字,语重心长地对一旁的苏辙,蔡卞道:“天下道理再多,道德再如何变,但我看来‘民本’这二个字都不会变。”

“以后历朝历代都依着民本二字去理政,执政者体会这二字之心,大体是不会有错的。”

一旁的蔡卞道:“丞相所言极是,民本二字真是万世不易之法,孟子能讲出‘以民为本’的道理来,不愧是万世之师。”

章越微微笑着,以带着缅怀的口吻道:“你们或许不知道,我想起年少读书时的第一本便是《孟子》,背诵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孟子》,不知是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说到这里,章越闭上眼睛想起十二岁的自己,坐在面对那清澈见底的南浦溪的窗前认真地读着孟子的一幕。

一穿越便与此书结缘,今执政以后也要依此道而行之终身。

章越不知觉地伸手就能触碰到那个少年一般。

“丞相!”

章越旋之睁开眼睛,仿佛如梦中醒啦一般,左右都是众僚属,他们一副恭谦听命的状态。

章越定了定神道:“如今我执政也是要沿着‘民本‘二字为之,立为天下的大经**!要尊孟子入文庙,将孟子列为科举书目,让天下的读书人都传颂。”

蔡卞,苏辙等幕僚们都是称是。

接着众人在视事厅入坐,吏员各自端上茶来。

陈瓘道:“丞相,如今天下都在议论,说朝廷之政王舒公的变法,过渡到元丰的丞相之新政。”

“大家都语之开元盛世时,章公代王舒公为相,好比之宋璟接替姚崇。”

闻言众人都是笑了,章越道:“不要这么比,各自办各自的事,王舒公大刀阔斧,革除积弊,论此气魄这是我不如他的地方。”

“但是……”章越说到这里看着堂上的‘民本’二字,“但是我也有我所长之处。”

蔡卞笑着道:“丞相肩负天下所望,此番改制必是顺应人心,天下士民无不翘首以待!”

章越闻言微微笑着。

其实自己清楚地知道,他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论权谋和手段自己不如蔡确,吕惠卿二人,论权位的渴望,他也不十分执着。

他是这个性格,官家要他为宰相治理这天下,章越再三考虑,如果答应了就尽心尽力地给你来办。

如果你觉得不好,我立即打包裹就走一刻不带停留的。

可不知何时起,自己便走到了这个位置,还不知不觉地肩负起天下人所望。

说实话,他便一直都是这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来的,每天坐在这个位置上,都要反问自己一句,我可以吗?我真的可以理治万民吗?我真能不辜负了天子与百姓的所托吗?

这番话无人可以吐露。

在众幕僚的注目下,不知章越在思索着什么。

只见他半响,最后方轻声道了一句‘时也,命也’。

正在说话之间,有人来报说蔡京入见。

蔡京入内有些仓皇之色,章越甚少看见对方这个状态的。

左右的幕僚都是知机告退,章越留下蔡卞在堂中问道:“元长何事如此急切?”

蔡京从蔡卞手中接过茶汤喝了口茶,定了定神后道:“丞相,方才得报解盐盐池被洪水所淹!”

蔡卞闻言色变道:“当真,若是如此,百姓手中盐钞岂不是成了一张废纸?”

蔡京道:“还不至于,至少盐钞还能去熙河兑换漳盐,但若明年盐池没有产出解盐,那么百姓手中的盐钞将会暴跌,甚至几如废纸一般。”

众所周知盐钞主要是以解盐为保证金发行的钞票,之前达到市面上钱币八成的流通,如今交子币值稳定后,解盐仍占了市面上三成的流通。

这就是金融行业的坏处,钱来得很快,但一旦暴跌,没得也很快。

若是百姓手中的盐钞都成了废纸,上千万贯的货币一夜归零,这个锅章越是要背定了。引咎辞职事小,还要被愤怒的百姓声讨。

就在蔡卞,蔡京二人担忧之时。

章越定了定神后道:“你们不用太担心,这危机从来便是转机,若是利用好,我正好可以改革钱法钞法,而不用担心遭人诟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