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刘寄奴 > 第七十四章 国利

家父刘寄奴 第七十四章 国利

簡繁轉換
作者:孙笑川一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09:43: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拓跋嗣听着,心中有了抉择。

“况且,刘裕老矣,陛下正值壮年,与其争锋乃是下下之策,此时避其锋芒,保存国力,方为上策。刘裕时日无多,待其死后,南方定生动乱,到那时,大军兵临建康,陛下便能让厩中的良驹,饮一饮那长江之水!”

“彩!!”

拓跋嗣辩不过宗敞,而崔浩一出口,便能让对方面哑口无言。

与人辩经争论,亦或是两国之间的谈判,就得由崔浩这些文臣去做。

相比于拓跋嗣的欣喜,宗敞见状,顿时脸色大变,他赶忙进言道。

“陛下怎能寄望于敌人内乱而灭亡呢?!”

拓跋嗣一听,遂又冷静了下来,道:“宗卿尽管直言。”

他极少见过当今的一幕,先前囤积的怒火,皆因那句君有诤臣,不忘其国而消散。

拓跋嗣仔细一想,愈发觉得有理,像崔浩与宗敞这样站在国家立场,而非站在个人家族立场去劝诫自己的,从今往后,他都会洗耳恭听。

“外臣要以南越武王赵佗为例,赵佗起初乃是秦朝将领,始皇帝扫**,一统天下后,令其攻打百越,而赵佗打下了百越,秦朝却已灭亡,高祖刘邦建汉朝后,他便割据南越之地,历经秦二帝,又历高、文、景、武共六位皇帝,直至年逾百岁方才驾鹤西去。”

说着,宗敞喉咙有些嘶哑,他咳嗽一声,说道:“陛下若是不知赵佗,也该知道廉颇,刘裕年过半百不假,可若是他能好好地活到耄耋之年,陛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宗敞见拓跋嗣思忖得失,便趁热打铁。

“外臣听闻,一位贤明的君王,是不会将国家的兴亡,寄望于敌国是否会发生动乱。”

语毕,宗敞看向崔浩,一字一句朗声道。

“崔祭酒言援秦乃与虎谋皮,为下下之策,可依外臣之见,从古至今,因大意而错失天下者,皆是因未能做好应对这下下之策的准备,因此最终落得个偏居一隅,最终为他人所吞并的下场!”

“谬论!!”

崔浩驳斥宗敞后,又转过身来向拓跋嗣作揖进言。

“陛下,宗敞言语中只有他秦国的存亡,全然不顾我魏国的利益!陛下不可听信其言呐!”

崔浩接连几次催促拓跋嗣召见宗敞,不是因为他想要让拓跋嗣援兵秦国,而是因为此时刘裕还未率军北上,他要趁此之前,让拓跋嗣先断了念想。

一国之君,怎能不重诺?

若是拓跋嗣在晋军北征之前便拒绝了支援秦国,等到晋军攻伐秦国时,秦国不送来钱粮。

如此一来,国内粮草不济,即使那些鲜卑勋贵主战,拓跋嗣考虑得失之下,断然不会发兵救援。

世上哪有黑白之分?

《六韬》中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国力国力,乃一国之“利”。

那些所谓的一心为国的忠臣、贤臣,也避免不了为“利”所趋。

要判断一个臣子是忠是贤,那就要看他们是否能够舍弃自己、亲朋的小利,而去攥取那些对国家有益处的大利。

崔浩看似是站在宗敞一边,与车路头对立,可两者心中想要的却大为不同。

相比于汉臣蒸蒸日上的地位和所获得的权柄,车路头对于是否该援秦并不在意。

崔浩为了能让拓跋嗣看到自己毫无私心,所言全是为国,先前才上前护着宗敞。

拓跋嗣让车路头滚出殿,也是因为他能看清两人心中所想为何。

如今两人一番言语过后,情况又不同了起来。

宗敞为的是秦国的利,崔浩则是为了魏国的利。

拓跋嗣的目光接连在崔浩与宗敞上来回扭转。

从一开始,拓跋嗣心中便是要想着发兵援秦,之所以与宗敞周旋到现在,就是为了能让秦国割下块肉来给他吃。

如今的秦国,就是一头受了伤的豺,刘裕想要直接张开虎口吞了它。

拓跋嗣则是想要咬下一大块肉来,分给身后的饥肠辘辘的狼群,让它们听从自己指挥。

“外臣先前便说了,秦魏乃兄弟之国,秦亡了,魏便要直面晋军,到那时,魏国西面要抵御夏国,东面要抵御燕国,北面要抵御蠕蠕,南面则是要抵御占据大半天下的晋国,臣言尽于此,请陛下明断。”

“陛下,宗敞所言乃是为了制造惶恐,我大魏忠臣良将在,百万士卒尚在,如今不出兵援秦,只是因国内天灾肆虐,这才刚刚休养生息数月,陛下便要发兵援秦,大军出征,一日要耗费多少石粮食?多少车金银?哪怕陛下此次救秦国于危难之中,使其苟延残喘,可来年呢?后年呢?秦国大势已去,陛下不可因他国之利而损我国百姓之利啊!!”

拓跋嗣看着争执的两人,一时做不出抉择。

“两位卿所言皆有理,朕明日便起驾回宫,待与诸位大臣商榷之后,再给宗卿一个答复。”

宗敞作揖行礼,他呼出了一口气,在拓跋嗣的示意下,转身出了殿。

出了殿门,一阵冷风打在他的脸庞之上。

宗敞的背部早已被汗水浸湿,要不是他特意穿了件深黑褥衫,怕不是早已叫人看出来。

想到此处,稍有松懈的宗敞再次挺直了背,他一步一步,不缓不急的走下由两列甲士站守的长阶。

拓跋嗣看着宗敞刚直的背影,不由赞叹道:“若是所有汉臣都能如你,如宗敞这般,朕何愁不能一统山河?”

崔浩听拓跋嗣感慨,心中有句话不敢说出来。

贤明的君王应当能够明断是非,最起码,也得知晓何为忠言,何为谄言。

“陛下为臣至此,臣感激涕零,万死不辞。”

直到此刻,崔浩方才向拓跋嗣谢恩。

“路头他一向是各尽职守,为人安分,他今日失态,又口出妄言,朕怎能纵容他污蔑你与玄伯。”

拓跋嗣说着,起了身,从阶上缓缓而下,他来到崔浩身前,拍着崔浩的肩,笑道。

“朕知他们是羡嫉,可朕却无法降罪于他们,毕竟这江山,终是有他们的一份。”

语毕,拓跋嗣负手于后,缓缓的走到了殿外。

他看着宫门处的一道人影,微微一笑,遂偏过头去,看着城外那模糊不清,又望不到尽头的平原。

“若是有朝一日,朕统一了山河,便遂了你的心愿。”

崔浩听了,身心一颤,他看着眼前的伟岸身影,深深行了一礼。

“陛下乃天命之人,臣深信会有那一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