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25、第 25 章

青梅煮酒(科举) 25、第 25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腊月二十,刘舒娘出嫁,汪家人坐船前来迎亲。汪家人为了傍晚前赶回高县,一大早就从昨晚歇息的客栈出发,敲敲打打去罗家。

渔娘和贺文嘉去先生家读书,在路上远远瞧见汪家迎亲的队伍,贺文嘉道:“我看了我家的历本,十二月的好日子多,自从进腊月后,县城里娶妻嫁女的不少。”

“今年确实是个好年份,明年也顺顺利利就好了。”

“放心,肯定差不了。我娘说今年立冬后天气冷得快,地里的害虫都被冻死了,明年春种夏收肯定好。”

昨晚上下雪,南溪县这地方不比北方,雪薄的很,落地就化了,只有南山上有一层积雪覆盖。

两人边说边走,在孙家门口碰到刚到的王苍,只见他身上穿着厚棉袄,肩上披着毛披风,脸冻得有些红。

“又没叫你走路,你坐马车来还这般冷?”

王苍微微笑道:“今天早风大吹着冷,马车虽能挡些风,还是冷,不过我身上还暖和。”

“啧,你也就是脸白,被风吹一下才这般红,跟个小娘子一样。”

王苍懒得搭理贺文嘉调笑他的话,转而说起读书的事:“先生原本说小年那天开始放假,这大半月讲课讲得顺畅,估计今天讲完周中宗这一编就可以休息了。”

贺文嘉大大咧咧地搭上他肩膀:“讲完周中宗,过完年回来,就该讲周朝的彻底没落了。”

世家和皇权,好的时候可以相互成全相互扶持,利益分完了,世家和皇权又开始互相斗争,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罢休。

渔娘:“你们信不信,就算放假了,先生肯定会给咱们安排练字、写策论的功课。”

“写就写吧,就算有功课,咱们至少可以在家里烤着火盆慢慢写嘛。”贺文嘉问道:“怎的?你寒假不想写功课?”

王苍也看向渔娘:“先生前几个月给你的教训你可别忘了。”

渔娘坐下,手臂放桌案上,右手撑着下巴叹气:“我的云南府舆图还有一点点没有对照完,我的游记也还未全部整理好,我想趁着休息日好好做这两件事。”

“做当然可以做,不过我劝你呀,还是以功课为先。否则你再把先生惹生气了,先生肯定教训你。”

渔娘就是知道,所以才为难嘛。

“我计划明年把我的游记印刷出来放到书铺售卖。”渔娘发愁。

“明年呀,那你不用这会儿着急嘛,明年我和王苍要准备考府学,那会儿先生的注意力在我和王苍身上,你去跟先生说说好话,先生若是放你一马,那会儿你就可以在家好好整理你的游记。”

贺文嘉给娘想办法,渔娘听后觉得有件更重要的事要问问先生。

王苍和贺文嘉读书至少有个目标,她读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不需每日都来先生跟前上课,可以在家自学了?

“我总不能一辈子跟着先生读书吧。”

王苍:“今日先生若说放假,那你趁今日问问先生。”

孙浔捧着书进来,见他们三个说得热闹,孙浔:“是不是觉得今日上完课就要休息了,所以才这般激动?”

被说中了,贺文嘉,渔娘两人脸上的表情几乎一模一样:先生你心里知道就不要说出来嘛,显得我们多不爱读书似的。

王苍尊敬地拱手道:“先生,我和文嘉、渔娘在商量放假后功课的事。”

孙浔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人家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你们都是正年轻的读书人,也该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贺文嘉和渔娘两人一下蔫了。

王苍赞同:“先生说的是。”

贺文嘉和渔娘两人都看向王苍:你小子,这种话你也敢附和?生怕功课留少了是吧?

孙浔的目光在贺文嘉和渔娘脸上转来转去,真是有意思得紧。

孙浔把手中的书放在桌案上:“这会儿既然提到了,就提前把功课布置给你们。今日讲完课就放假,正月初八再开课。这段时日,你们每日需得写两张字,每日花一个时辰看书,除此之外,再从史书里自选三个题目,写三篇策论。”

贺文嘉试探着问:“先生,就这些?”

孙浔忍住笑,故意板着脸问:“嫌布置得功课少了?”

“不不不,先生布置得功课将将合适。”

贺文嘉生怕先生多布置功课,连忙道:“假期间,咱们花半日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还有半日陪伴家里人过年,两边都兼顾,安排得简直太好了。”

孙浔忍不住了,终是笑了起来:“别拍马屁了,赶紧把书拿出来,今日的课若是学不完,就别想走。”

“好嘞!”

今日的课上得让人心情愉悦,特别是贺文嘉和渔娘,两人的心情别提多美好了。

上完一日的课一点都不觉得累,特别是下午先生宣布今日开始休息,两人中间若不是隔着王苍,非得击掌以示庆祝不可。

渔娘心里默默流泪:我的三清老爷啊,自从王苍和贺文嘉考完秀才回来,被先生训着,她脑子里那根读书的弦就没放松过。

不过寒假是短暂的,以后若是想更自在些,还需要再努力努力。见先生今日心情好,渔娘跟着先生去后院,还主动帮先生拿书,特别狗腿。

贺文嘉疑惑:“她不回家干什么去?”

王苍:“估计是去问读书的事了。”

贺文嘉简直佩服:“我以为她说说罢了,没想到真敢去问。她也就是占了小娘子的便宜,要换成我,我爹若是知道我问这个,非得揍我一顿饱的不可。”

王苍收拾完书箱,交给小厮提着,他笑道:“渔娘有其他爱好且不提,只说你,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没读出趣味来?天天想逃学是怎么回事?”

贺文嘉吊儿郎当地靠着椅子,长叹一口气:“读书嘛,确实挺有意思,可单纯读书跟被逼着应付考试又不一样。”

王苍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样来看,他跟渔娘差不多。

贺文嘉来了兴致:“你说说你,难道你觉得读书考科举有意思?你乐在其中?”

“有意思!乐在其中!”

在王苍心里,一本书读一遍两遍,还是五遍十遍,他读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考上进士做官。

读书是他前进的途径,最终目标从未变过。

贺文嘉看王苍的目光就跟看奇葩一样,只能干巴巴地夸一句:“你厉害!”

王苍拍拍他肩:“天色不晚了,我就先回了。”

“好,你回吧,一会儿我也要回去了。”

贺文嘉说要回去,实际上屁股都没动一下,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百无聊赖地翻着周史,不想看。

“先生,您渴不渴,我给您倒茶。”

“先生您累了吧,我给您按按肩膀。”

“先生......”

孙浔哭笑不得:“好了,别在这儿献殷勤,说吧,你想干什么?”

渔娘打量着先生脸色,见先生确实心情不错,她这才说道:“先生,王苍他们考上进士就可自由读书了,我呢,我要读到什么程度,就不用日日来您这儿读书?”

坐在一旁正算家中账本的于氏笑着跟渔娘说:“我以为你早几个月前就要提这事儿,没想到你能忍到如今。”

“师娘,我还是挺喜欢读书的,只是我现在有其他事情做,所以才想来问问嘛。

就算是大家族的小娘子,读书读到十四五能博个文名已经足够了,渔娘觉得她是被她先生按照士子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她读到现在,绝对不比那些大家族中传出才名的小娘子差。

孙浔慢慢悠悠端起茶喝了口,放下茶盏道:“你打小就是个有想法的孩子,我也看出来了,比起四书五经,你更喜欢农工一类的书籍,比起诗词文赋,你更喜欢文风平实的游记、市井故事。”

“先生知我。

孙浔:“你爹娘,我和你师娘,一直都是随你心意,读书这事儿上,你读到如今已算不错了,待明年周史学完,你去写你的游记,画你的舆图,随意你做甚,我只要求你书法不能放下,一两年里你需交出一份答卷来,这答卷无论是你写的策论、

游记都可。

渔娘顿时高兴起来:“先生,我......”

“我还没说完。”

“哦。”渔娘闭嘴,听先生讲话。

孙浔又慢慢道:“你可以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可是你需学有所得,若是叫我知道你放下书本后不学无术,后果你知道的。”

渔娘立刻承诺,语气十分痛快:“我若是不学无术,我自己去山上捡根棍子回来,您想怎么打就这么打。”

于氏提醒她:“你先生那儿说好了,我这里呢?”

渔娘赶紧说:“一月我至少跟着师娘上三回课,琴艺我不会放下。”

“三次课也可以,不过每次来上课需得弹一曲,还需叫我满意。”

渔娘发愁,叫师娘这样鼎鼎有名的才女满意,以前也没几次呀。

于氏笑道:“放心,我知道你的水平,总不会为难你。”

“好吧,我听师娘的。”

跟先生和师娘谈好以后的课程,渔娘欢喜极了,只需等明年周史学完,以后她就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啦。

渔娘欢欢喜喜要走,孙浔叫住她:“回去跟温子乔说,过年期间他也可来家里请教学问。”

温子乔读书认真的程度可与王苍相比,就算过年,孙浔认为温子乔也不会放下书本休息。

“好嘞!”

贺文嘉等在孙家门口,见渔娘欢喜地跑出来,他忙问:“先生怎么说的?”

“嘻嘻,先生答应我了,待明年学完周史,我就不用每日来先生处上课了。”

贺文嘉羡慕的不得了:“真好,以后你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像我,不考上进士就得一直读下去。”

“那你加油,争取三年后考上举人,四年后考上进士。”

“哪有那么容易啊。”

两人从孙家回去,走到大门口,贺文嘉见他家侧门打开,门房上的下人一脸喜意。

“这么高兴,我娘提前给你们发过年钱了?”

门房大笑道:“我的二少爷,大少爷和大夫人从浙江回来过年了,大少爷给您带了一箱子礼物,您快进去请安吧。”

贺文嘉大喜,提起袍子就往家里跑:“我哥和我大嫂回来了?上回写信也没提,我以为今年他们不回来过年。”

贺文嘉跑进门,又扭头跑出来:“渔娘,等我看完我哥给我的礼物,明天你来我家选几样你喜欢的。”

“好呀,明儿见。帮我给你大哥大嫂问好。

“好嘞!”

贺文嘉自觉交代好了,一溜烟又跑进屋里。

“大哥,大嫂,我回来了!”

听到二门外弟弟的大喊声,贺文茂扶着娘亲坐下,笑着道:“快一年没见了,二郎多长了一岁,我以为他会稳重些。”

贺文茂妻子孟氏给婆婆端茶,笑道:“虽说大了一岁,二郎今年也不到十五,还是个少年人。”

“有你们俩这样能干的大哥大嫂撑着,我看等到他及冠估计也就这样了。”阮氏接过茶,拉着儿子儿媳坐下。

“娘,我听到您说我坏话了。”贺文嘉跳进门不高兴道。

阮氏、贺文茂夫妻闻言都笑了起来。

贺文嘉摇头晃脑的:“哼,今儿大哥大嫂回来我高兴,就不跟你们计较了。”

大嫂孟氏夸他:“好二郎!”

过年了,过年了,游子归家,阖家团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