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32、第 32 章

青梅煮酒(科举) 32、第 32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梅家自己有印书的书坊,因此梅家书铺的书种类齐全,卖价比其他书铺便宜,南溪县内几家书铺中,三思书铺是本地学子们心中的首选,生意也最好。

渔娘一大早跟她爹到书铺内,正巧碰到几个赶早来的书生,他们都笑着跟他爹打招呼,显然是认识的。

梅长湖笑着问他们:“怎么一大早就来了?今日你们县学休息,该好好在家陪陪家小才是。”

穿青色衣袍的学子无奈道:“唉,好不容易等来休沐日,我们也想休息,可是知府大人下个月要到各县县学巡查,咱们哪敢松懈啊。“

“按规矩,咱们县学都是教谕管着,知县大人偶尔去一趟县学也就罢了,田知府远在叙州府,怎么想起来巡查县学的?”

这事儿梅长湖还真知道:“你们也别抱怨了,田知府到任一年忙了许多事情,今年春天还组织人手疏浚河道,就这般忙碌,田知府一两月也会抽空去一趟府学。”

“什么?一两月去一趟府学?”

“这般算的话,田知府一年才来咱们县学一回,咱们算运气好的。”

几位学子大惊:“去得这般勤?可知田知府考些什么?”

“田知府跟咱们一样都是寒门出身,凭自己本事读书当官,当年还是一榜进士出身,田知府的学识毋庸置疑,他出?考你们都不用多动脑子,自然想到什么考什么。”

“哎哟,坏了坏了,我们若是通不过田知府的考核,不但教谕要骂,我们怕是会被县学除名吧。”

“不至于,你们别自己吓自己。”梅长湖安慰了两句,才道:“对了,你们今儿来买什么书?”

几个学子唉声叹气:“听我们先生说,当年田知府举人试时是《易经》房的魁首,我们几个对五经只是粗通,这不,临时抱佛脚来了,现买几本《易经》的注疏,回去好好背诵一番。”

这几个学子都是童生,最大的二十岁出头,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读一辈子估计也考不上举人,就想趁着还年轻,努力考中秀才,以后开家私塾养家糊口。

《易经》《春秋》这些太难的书,县学里的先生都学的一般,教他们更是难了,他们想着只要考过秀才就好了,这些难学的功课,学的一般就一般吧。

唉,学的不好先生知道就算了,谁又想得到来了田知府这么一出。

几个苦大仇深的学子选了几本《易经》相关的注疏,渔娘瞟了一眼,都是很常见的书,这些书他们以前都没读过,可见《易经》确实学的差。

选完书几人正要去结账,一扭头看到最显眼的书架上摆着崭新的《山河畅游?巴蜀》,其中一人惊喜道:“这是才上的新书?”

掌柜连忙道:“正是,这本游记出自江湖浪人之手,她写的游记立意高,用词精巧,比寻常游记好出百倍。”

渔娘听到掌柜吹捧的这些话只觉得脸皮发热,有点不好意思。

那人把怀中的经书往同窗怀中一塞,翻开书看起来,旁边几人凑过去瞧,几人看了两三页,佩服不已:“写的可真好,我猜这位江湖浪人不是大儒就是官宦出身。”

“掌柜的,这本书我要了。”

“这本游记六百文一本。”

“那也不贵,写的这般好的游记可难找。”

旁边那人道:“既然你买了,我们就不买了,等你看完了再换给我们看。”

“行。”

几人给完钱,捧着书高高兴兴走了。

渔娘看向他爹:“二郎以后若是跟这几个学子一样,只知道看游记闲书,四书五经都还读不通,您一定要打得他屁股开花才行。”

“哼,他敢!”

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梅长湖还指望他以后支撑门楣,给她姐姐做主撑腰,肯定要严厉教养,绝不能让他长成纨绔子弟。

掌柜笑着过来:“恭喜大小姐,您的游记卖出第一本了。”

渔娘嘴角翘起:“他们刚才还夸我的书写得好。”

“大小姐师从孙先生,您若是男子,去考个秀才定是手到擒来,写游记再没有写不好的。”

掌柜对自家小姐吹捧得分外真心,叫刚进门的林氏和于氏听到了,于氏笑问道:“渔娘的书肯定写得好,要不也不会一摆出来就叫人买走了。”

“娘,师娘,您们来了。”渔娘赶紧过去搀扶。

于氏笑着拍拍她的手道:“你先生一大早催我四五趟,叫我赶紧来书铺买书,我哪里敢耽搁,用了早食就去你家找你娘一块来,没想到还是没赶上买头一本书。”

林氏眼含笑意:“师嫂,您就别夸她了,您再夸呀,我看这丫头高兴得要飘上天了。”

“孩子做得好,就是该夸。

渔娘得意地昂头挺胸,师娘说得对。

几人正说着话呢,贺文嘉跑来,刚到门口看到这般多人又想躲了,渔娘叫住他:“贺文嘉你干什么?”

见躲不掉,贺文嘉又扭头回来,理直气壮道:“来给你捧场啊,掌柜的,给我拿两本《山河畅游?巴蜀》。”

渔娘拦住掌柜:“等等,你买两本干什么?钱多啊!”

“我买两本怎么了,一本看一本收藏。”贺文嘉把钱拍柜台上:“给我两本。’

掌柜赶忙把两本书送过去:“承惠一千二百文。”

拿到书,贺文嘉给师娘林婶行了礼,他小声恳求:“师娘您回去别跟先生说在书铺里看到我了。”

于氏忍住笑道:“放心,我肯定不说,你先生定然以为你在家好生读书呢。”

“谢谢师娘。”

贺文嘉咧着嘴走了,就是这样,他可不是三心二意读书的人。

于氏买了书就要回,渔娘陪师娘和她娘家去,走之前交代她爹:“您也别跟贺叔叔说贺文嘉,他好歹是来支持我新书。”

梅长湖斜了女儿一眼,一甩袖子走了,哼,他才不是街头巷尾说人家闲话的长舌妇。

贺文嘉下定了决心好好读书,《山河畅游?巴蜀》买回家去他也没翻开看,两本书摆在书架上放好,他低头专心读自己的书,他要等到府学考完后再游记。

也不知是因为书写得好,还是掌柜的会说话,这日只要进书铺的人,几乎每个人都买了一本游记带走。

几日后,《山河畅游?巴蜀》凭着口口相传,竟然在南溪县风靡起来,三四天,居然卖出了五十多本。

梅长湖喜不自胜,一本游记在南溪县能卖出这么多本可不容易。

《山河畅游-巴蜀》在南溪县卖得好,在叙州府卖的就更好了。府学跟县学一样,八月初一那日休沐,好些买到游记后带回家了,《山河畅游?巴蜀》愣是凭着口碑传开了,销量与日俱增。

八月初六那日张大娘子出嫁,渔娘带着淼娘送张大娘子的添妆礼回了趟清溪村,傍晚送张大娘子出嫁后回家,一进门就听到他爹畅快的笑声。

渔娘问管家:“我爹今日碰到什么好事儿了?”

管家梅厚恭喜道:“家里最近的喜事只有您出书一事,今日上午叙州府书铺的掌柜叫小厮回来要书,说送去书铺的头一批您的书就要卖光了,要赶紧着备货。”

渔娘惊喜:“真卖得这般快?”

大管家笑道:“老爷原本还怕游记不好卖,叫书坊头一批印了五百本,咱们南溪县留了五十本,叙州府送了一百五十本,另外三百本送去其他州县。”

五百本?渔娘在心里计算起来,成本和赚的对半分的话,一本书赚三百文钱,五百本书赚一百五十两。她和她爹说好了,赚的钱对半分,也就是她可以拿到七十五两银子?

她要富了!

渔娘快步小跑,进门就问:“爹,头一批印的五百本书都卖完了?”

“没有卖完,哪里就卖完了?书虽然送出去了,只是放在别家书铺寄卖,每个月月底才去算一次账,那会儿才知道卖了多少。”闺女一张口梅长湖就知道女儿要问分钱的事。

“哼,其他地方要等月底才算账,咱们县里的书铺,还有叙州府的书铺,都是咱们家的,这两百本书现在可以算账了吧。”

“你急什么急,等到月底再算账也不迟嘛。”

梅长湖道:“你放心,爹肯定不会贪你的钱,等到月底账算完了,花了多少本钱,卖出去多少书,定给你算得明明白白的,一文钱都不会少你。”

“咱们不是对半赚吗?成本顶多三百文吧。’

“谁说的?你可是爹的亲闺女,给你用的雕版,用的纸都是好的,成本可不止这个数。”

渔娘怎么不信呢。

梅长湖轻咳一声:“只要你有本事,钱是赚不完的。这些杂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有这个空闲,不如想想下本书写什么。”

“下本书我倒是想写云南府,可先生和师娘没空闲,您和娘能带我去云南府内游览?”

梅长湖一想,确实是,写游记至少要出门去看看吧。

渔娘:“你们都没空闲,要不我带着护卫丫头自己出门去走一趟?“

“不行,外面乱着呢,你一个年轻小娘子怎好一个人出门?再说了,你出门我和你娘也不放心,万一在外生个病我和你娘也没法照顾你,这样不好。”

渔娘:“......”她就知道。

“哟,天儿不早了,快到用晚食的时辰了,你去,叫厨房做一盘油炸花生来,再切两盘猪头肉,我要和你先生喝两杯。”

“为什么要我去,您叫丫头去传话不就行了。”

“啧,我还叫不动你了是不是?”

被她爹瞪了一眼,渔娘撇嘴走了。

哼,每回不想答应她的时候就把她支开。

梅长湖请孙浔喝酒庆祝女儿的游记大卖,他们俩单独一桌子,渔娘和她娘、师娘、弟弟一桌,他们四人用完晚食好一会儿了,她爹和先生还在念叨着她的书。

她爹夸她有写书的天分,不愧是梅家的姑娘,有先祖遗风。她先生夸她聪慧,什么都一教就会。

渔娘听了半天,合着都在借着夸她,夸他们自己呢。

林氏、于氏听了都大笑起来,这两个老大不小的人,真不知羞。

梅长湖和孙浔已经喝到半醉了,说话都不怎么过脑子,才不觉得羞。

梅长湖喝红了脸,一拍桌子站起来,说话大舌头:“来来来,敬......敬师兄得一好弟子!”

孙浔同样红着脸敬回去:“敬......敬师弟得了个好闺女。

酒杯撞一起,一杯酒洒了一半,剩下半杯一口干了。

渔娘回头,她娘和师娘再说她想去云南府的事,于氏招招手叫渔娘过去。

渔娘坐去师娘身边:“您叫我?”

于氏:“我同你先生讲过,我们都觉得你的游记写得好,只写了这本就不写了,倒是可惜。今年王苍和文嘉要考府学,你先生又要给温子乔和二郎讲学,今年忙碌,只怕没空闲出远门了。不过明年或许能腾出空来。”

林氏道:“明年师兄和师嫂有空去云南府?”

“明年上半年估计也忙,等到明年下半年,温子乔的底子打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就可出远门了。”

“那温子乔......”

“渔娘应该知道,读书这事儿,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只要给他把底子打下了,其他的要他自己勤学苦读,不懂再问,这样才学得好。再说了,温子乔也不是五六岁的蒙童,只要教了他该如何学,我们离开一两月不会耽误事。”

“那二郎呢?”

“你们夫妻若是放心,我们可带着二郎一起出门开阔眼界。

林氏笑道:“我们夫妻对师兄师嫂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渔娘小时候,也是五六岁上就常常跟着她先生师娘出门远游。身形瘦弱的女儿他们都放心,换成胖墩墩的儿子,他们就更放心了。

“既然如此,渔娘就在家好好读书,等到明年下半年,咱们再商量出门远游的事。”

渔娘点头答应,有机会出门,总比没机会出门来得好。

八月初十,梅家书坊印了一千本《山河畅游?巴蜀》,分送去缺货的各州县。

这批书送出去后,梅长湖吩咐书坊再印一千本书,这一千本书他要送去江南各家书铺,他要给他闺女扬名,还要告诉淮安那边的族人,他梅长湖虽然只有一儿一女,她的儿女都是有出息的,不比他们生的那一群差。

印刷装订书需要时间,加上梅家书坊的工匠不多,第三批书印刷出来估计要等到八月二十去了。

八月十四,一本《山河畅游?巴蜀》游记和一封信,随着南溪县梅家的节礼送到了淮安府安东梅家主支。

八月十五中秋节,阖家团聚的日子,渔娘还没分到她的银子,但是她爹娘塞给她一个大红包,渔娘欢欢喜喜地收起来,可不能叫二郎瞧见。

中秋节一过,距离府学考试的日子就不远了。八月二十四日宜出行,贺文嘉一早来告别,渔娘塞给他一支好笔,祝他考试顺利。

“你不送我?”

渔娘看了眼外头的大太阳,十分勉强道:“送吧。”

日头可毒着呢,一大早就这么晒,走路是不可能走路,渔娘坐马车去码头送贺文嘉,王苍已经在码头那棵大榕树下等着了。

渔娘笑着跟王苍道:“也祝你旗开得胜,拔得头筹!”“

贺文嘉不满:“怎么你祝他就是拔得头筹这样的吉利话,到我就是考试顺利了?”

王苍笑着拍拍他肩膀:“都一样,通过就行。”

“那可不行,不一样。”贺文嘉可计较了。

渔娘嫌热,不想与贺文嘉吵嘴,连忙说:“祝你们考得一二名,把其他人都压在脚下,行不行?”

“什么叫一二名,谁第一?谁第二?“

王苍连忙说:“你第一,我第二。”

贺文嘉得意轻哼:“算了吧,你都这么大方了,还是你当第一,我当第二。”

渔娘翻了个白眼,叫车夫赶车:“我走了!”

“回吧,等我们大胜归来!”贺文嘉勤学苦读这些时日,他就不相信自己考不上。

贺文嘉自信满满,王苍自然也信心十足。

他们的路还很长,如今,不过府学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