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40、第 40 章

青梅煮酒(科举) 40、第 40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三月出游,一艘客船绕山引河,慢慢悠悠从西南巴蜀之地,顺流而下直奔江南。

这日,天色将亮未亮,长江两岸的山林沉寂,只有江面上的吹拂着阵阵春风,凉悠悠拂过美人面,渔娘冷得一哆嗦,打了个喷嚏。

“嘶~好冷。”渔娘裹紧了身上的披风。

阳春三月了,清早吹着风的江面上,比初春也好不了多少。

突然,平静无波的水面动起来,一条半臂长的游鱼上钩了,渔娘扯着鱼线跟它较量起来。

一人一鱼凭着一根渔线拉扯,最终还是渔娘赢了,银光一闪,鱼被扯出水面掉落到船上。

陪主子枯坐了半个时辰的阿青连忙提了木桶过来,捡起鱼丢进去。

渔娘心满意足:“不错不错,拉起来一条鲋鱼,鲋鱼炖汤最是鲜美,阿青,把鱼送去给厨娘,早上吃鱼汤面。”

“哎,奴婢这就送去。”

渔娘原想体验一回江上夜钓,可她晚上困倦得很,于是昨晚早早睡了,吩咐阿青早上叫她起来钓鱼。

今儿早上估摸着寅时初,天还未亮渔娘被叫醒,端长小凳坐在船头钓鱼,也算是夜钓了吧。

主仆二人说话的功夫,忽听见两岸渐渐有鸟鸣,草丛里又有微弱的虫鸣,天色亮了,两岸各处也热闹起来了。

“今天是个大晴天呀。”

渔娘看到头顶的天空有些发白,静静欣赏着天空慢慢发亮。

过了许久,一道晨光刺破江上的晨雾落到渔娘身上,渔娘嘴角带笑,沐浴着温和的光,渔娘打了个哈欠,眼皮子沉得很。

不等阿青回来,渔娘回船舱睡个回笼觉,这一觉睡了一个多时辰,等她再醒来,她的门被敲得砰砰响,外头她爹叫她用早食了。

自己亲手钓的鱼,吃起来就是格外美味。渔娘吃了一碗鱼汤面,转身回屋里写她的长江夜钓游记。

二郎跑来看她写游记,不过一会儿就被人叫走了。

渔娘心情颇好,笑着跟阿青说:“二郎肯定被师父叫去读书了吧。”

“正是,刚才听孙先生说,咱们的船今儿中午要到武昌府停靠,孙先生叫二少爷学几篇武昌府名篇,回头要考他。”

他们三月初一出发,路上时间充足,于是一路边走边游玩,以至于出门半个月了,还未到武昌府。

梅长湖跟林氏正在说这事儿:“咱们在武昌府暂留两日,随后路上就不下船了,直达淮安府。”

梅长湖点点头附和:“再不赶紧些,只怕三月二十八到不了淮安。”

他们这次去淮安主要是为了带两个孩子回族里祭祖,按计划,只要清明节之前能赶到淮安府就不算晚。

他们从南溪县出发前一日收到主支的信,三月二十九淮安府苏家办宴,请了梅家。梅长同希望他们一家四口三月二十八之前能赶到淮安府,隔日一块儿去苏家赴宴。

“也无妨,三月底到淮安府,四月初四回到安东祖坟给祖宗扫墓,再留几日跟族亲叙叙旧,咱们四月初十走,回程咱们带着孩子南下去江浙走一走。”

算好日子后,林氏道:“上次来的信上说,三叔一家二月十五就已从万安县出发,如今应该已经到淮安府了吧。”

“嗯,这回三叔带着家中老小都去淮安府了,时隔十七年,咱们三房头一回团圆。”

梅长湖心里生出几许期待,也不知道三叔如今什么样了。

一大家子赶着要去淮安,到了武昌府后,在城里城郊游玩了两日,武昌府著名的亭台楼阁五六座,这两日天气好,登高望远颇得意趣。

走的时候渔娘还有些不舍:“娘,等我们回程也在武昌府停几日吧,咱们去武昌府下面其他州县走一走。”

“好,回程咱们慢慢走。

二郎没那么想去游玩,他只爱吃,这会儿手里拿着码头上买的面窝啃,他道:“要吃好吃的。”

林氏无奈,拿帕子给他擦嘴:“二郎,你如今已经是读书人了,在家这般贪吃就算了,在外不可这样。”

梅二郎仰头看娘亲,又扭头看姐姐:“姐姐说的,出来吃好吃的。”

渔娘?了一把他的脑袋:“淮安好吃的更多,咱们别耽搁啦,赶紧去淮安。”

梅长湖一家盼着赶紧到淮安,淮安梅家人也在盼着他们。

从三月二十开始,梅家下人就在码头候着,等了好几日,三月二十七那日才等到梅长湖一家到淮安府码头。

“二老爷到了,你且侯着,我回府请主子来。”

梅家守在码头的小厮远远看到挂着梅家族徽的大船从远处驶来,其中一个小厮翻身上马,紧催快马家去。

淮安府码头比南溪县码头繁荣超过十倍,等着靠岸的货船非常多,等梅家的船靠岸,梅长同已经骑马赶到了。

“堂弟!”

“堂哥!”

梅长同看到梅长湖站在船头,忍不住红了眼眶,梅长湖也赶紧迎上去,十多年未见的堂兄弟两人感慨万千地互相打量着对方。

“十多年了!”

“是呀,十多年了!”

梅长同大笑道:“去岁腊月间,我家羡谨家来,说你面容一如往昔,我不信,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堂兄也不差,我瞧着跟十多年前比,面容变化不大,倒多了几分威严,不愧是一家之主。”

梅长同笑着拍拍他肩膀:“不用哄我,我鬓边已生白发,不如你许多。”

渔娘扶着师娘下船,趁空闲打量这位堂伯,瞧着确实不如她爹年轻。不过也正常,她爹在南溪县过的是什么日子?堂伯在淮安府过得又是什么日子?

比不得。

梅长同和梅长湖堂兄弟两人寒暄完,这边家眷都已下船,梅长同过来问候林氏,又问候孙浔夫妻,最后,他的目光才落到渔娘姐弟俩身上。

“这就是我的侄女和侄子了吧。”

渔娘带着弟弟行礼:“渔娘见过堂伯。”

梅长同含笑点头:“好好好,你们姐弟都这般大了,才头一回见到你们,是堂伯的不是。”

梅长湖打趣道:“倒也不用赔不是,您和堂嫂每年送的首饰、布匹、玩器,他们姐弟俩都欢喜得很。”

梅长同大笑:“欢喜就好,咱们赶紧归家吧,大家都等着见你们。”

“长湖,孙先生,快这边起。”

梅长同有许多话想跟堂弟说,三个男人乘坐一辆车。二郎陪师娘一辆车,渔娘跟她娘一辆车。

一行人登上马车,渔娘乘的这辆马车有两个陪坐的婆子丫头,那婆子林氏认识,是堂嫂身边的陪嫁妈妈,府里人唤易妈妈。

“小姐头一回来淮安府吧,咱们梅家祖籍虽在淮安府下面的安东县,淮安府内也住着不少族人。”

易妈妈笑着介绍:“咱们梅家做买卖起家,为族人们做生意方便,互相有个照看,在淮安府也有好几座连在一起的大宅子,平日里,女眷们也多有来往。”

“三房家的两位娘子比你们早到半月,已经跟族里的小姐们熟络了,小姐若是有空闲,也可去跟他们说说话,打发闲暇。”

渔娘笑着点点头,没有接话。

易妈妈跪坐在马车门口,渔娘看她动作,奉茶,陪客说话的姿态,行动之间的规矩挑不出一点错处来。

林氏主动搭话:“堂嫂这些年可好?”

易妈妈微微低头笑着:“劳您惦记,咱们夫人除了忙碌些,其他都一如往昔。”

“哦,羡谨和羡竹兄弟俩都已成婚,两个媳妇儿帮着打下手,还忙?”林氏喝了半盏茶,随手放下。

“忙的不一样,家中两位少爷没成婚之前夫人忙着他们的婚事,还要照看族里老小。这两年啊,家中跟苏家搭上关系,各府间的应酬多了起来,日日与那些高门大户的后宅女眷们周旋,也颇费心力。”

“如此说来,堂嫂这些年过得确实不容易。”

易妈妈抬头看着林氏笑道:“确实不易,咱们家的女眷们,从来也都是外头人瞧着风光,内里各家人情关系来往,就没有轻松这一说。

说到人情来往,易妈妈顺势提到府里的事。

“后日苏家办宴,请了淮安府各家的年轻郎君和小娘子,明面上说是请大家伙儿赏花听戏吃酒,苏家跟咱们梅家关系好,暗中透露了风声,说是陈家的小儿子到年纪了,想从各家小娘子中选个儿媳。”

易妈妈说这话时,看了渔娘一眼,又垂下了眼皮。

渔娘倒是不在意,她爹娘早就说了,不会把她嫁进这样的高门望族。

林氏嘴角沉了沉:“早前我跟羡谨他媳妇儿说过了,我以为堂嫂已经知道我们夫妻的意思了。”

易妈妈低头:“夫人交代老奴,苏家的事情要明明白白跟您说清楚,去不去,在您。”

林氏握着女儿的手,淡淡一笑:“你刚才说的各家,指的是哪几家?”

“既然是陈家选儿媳,请的自然是咱们梅家这样的人家。”

陈家是如今的世家魁首,如今的形势下陈家不好选大族官宦之家联姻,选儿媳,只能往下挑。

说到底,陈家毕竟是世家,要叫他们随便挑个人当儿媳他们也不乐意,最好的法子,就是从梅家这样的,从世家跌落成寒门的小家族中挑选儿媳。

梅家这样的小家族,虽自称寒门,实则钱财、规矩、教养都还在,从中挑个好的,也配得起陈家的儿子。

易妈妈这话听到林氏和渔娘母女耳朵里,这意思就变成了主支这边觉得渔娘最符合陈家选儿媳的标准。

所以,即使知道他们家没这个意思,主支这边还是想请他们再考虑考虑,盼着渔娘和陈家联姻。

话说到这儿,易妈妈说话也没藏着掖着,暗示三房的两位女儿教养差了些,别说陈家,苏家只怕者阻焦不上。

易妈妈斟酌了许久,才道:“听说陈家那位公子,最喜有才情的小娘子。”

林氏黑脸:“易妈妈,这话你说的过了。”

易妈妈赶紧请罪:“是老奴的不是,老奴该死,请夫人恕罪。”

渔娘嘴角露出个讥笑,她还真没说错,堂叔不蠢,就是贪。

和苏家合伙赚银子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也想嫁个梅家女儿进陈家,这样梅家就可以借陈家的势,成为下一个苏家。

初到淮安府的好心情彻底没了,母女俩也没心思跟易妈妈搭话,马车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马车摇摇晃晃慢慢往前走,帘子外人声嘈杂,穿过一段路后,周围慢慢安静下来。

马车停下,又等了片刻,马车掉头走了一段路。

“夫人,咱们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