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41、第 41 章

青梅煮酒(科举) 41、第 41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二弟妹,经年不见,真是想你想得心慌。”

“堂嫂。

林氏脚还未落地,梅长同之妻童氏就迎了上门,泪眼婆娑地上来牵林氏的手,林氏赶忙扶着她的手下马车。

渔娘见这位身穿一件朱色绣牡丹袄裙,头上戴金钗,耳坠是一对红玉镶金耳坠子,手腕上一对金丝飘红手镯。只是家中日常打扮,乍一看也富贵得很。

站在童氏身边穿着一身石青色袄裙的夫人,头上只两只玉钗,瞧着倒是素净得很。她身后站着两个年轻姑娘,这应该是三房的当家夫人连氏。

童氏一抹眼泪,拉着林氏的手大笑起来:“二嫂子,快去拜见咱们三婶子,你们也许多年没见了吧。”

林氏笑着对连氏行礼:“婶子,多年不见,您可好?”

连氏连忙扶起林氏:“劳你记挂,都好都好,你也好?”

林氏笑着点点头,伸手唤闺女来,渔娘连忙过去,林氏道:“婶子,大嫂,这是我女儿渔娘,这是我家二郎。”

渔娘屈身,微微低头:“渔娘见过叔祖母,见过堂婶。”

连氏、童氏扶起渔娘,连氏笑着对童氏、林氏说:“你家渔娘长得真好,仪态也好,家薇娘、贞娘远不及她。”

“堂婶哪里的话,我瞧着薇妹妹贞妹妹哪里都好。

林氏对渔娘道:“快去见过你两位姑姑。”

渔娘上前行礼,站在母亲连氏身后的薇娘和贞娘连忙道:“咱们年龄相仿,小侄女不用多礼。”

梅平江是梅长湖父亲梅平寿的堂弟,梅平江的年纪只比梅长湖这个侄子大几岁,两人小时候还曾一块儿读过书。

因此,梅平江的夫人连氏只比林氏大几岁,连氏的儿女们比渔娘也大不了几岁。

薇娘和贞娘年十六,只比渔娘大几个月,按照家中辈分,渔娘要叫她们一声姑姑。

童氏欢喜地拉着薇娘、渔娘的手:“哎呀,我只生了两个小子,做梦都想要个闺女,如今三个俏生生的小侄女站在跟前,真是叫人高兴。”

林氏笑道:“儿媳也是半女,你的小儿媳我虽没见过,你家大儿媳年前来南溪县,我瞧着是个极伶俐的人儿,跟你性子一模一样。你呀,就是再生个老来女,也不见得有你儿媳像你。”

童氏面露羞意,偏要撑着当家主母的架子:“堂婶,您快说说弟妹,当着家中小辈的面说这个,我还要不要脸了?”

连氏跟着笑了几声,才道:“难得见一面,你们就别闹了,赶紧去屋里坐下说,我看二郎都站累了。”

二郎悄悄靠着姐姐,拉着姐姐的手,他眨巴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贞娘拉着薇娘的手,小声道:“二郎可真乖巧。”

薇娘含笑点点头。

一群女眷厮见完请去屋里说话,于氏一路过来有些累,童氏连忙唤人请于氏去客房休息。

渔娘想送师娘过去,于氏摇摇头:“今儿才来,你去跟你叔祖母、堂婶、姑姑们说说话。

“好,您先去歇息,一会儿我来看您。”

目送师娘离开,渔娘这才对一直等着她的薇娘、贞娘道:“劳烦你们等我。”

薇娘笑着说不妨事,又说:“你跟你师娘感情真好。”

“师娘是我半母,从小宠爱我,感情好也是应当的。”

“我们进去吧,别叫叔祖母堂婶她们等咱们。”

三个年轻姑娘一起进门,童氏见了叫她们坐,又叫丫头上茶上点心。

童氏:“这几日族里来了许多人,我家两个儿媳去安顿族亲去了,等下午忙完了,傍晚归家再来拜见弟妹。”

“堂嫂客气了,也不着急着一会儿,咱们还要回安东祭拜先祖,见面的时候还多着。”

“弟妹预备什么时候回安东?”

“明儿歇息一日,后日去安东吧。

“后日......”童氏语气一顿,又笑道:“苏家那边弟妹不去了?”

“不去了,我这些年在南溪县住惯了,最喜清静,宴会嘈杂闹腾,我心中不喜。”

童氏亲热地拉着林氏的手:“出远门肯定累,后日你若是不想去,不如叫渔娘一块儿去?渔娘跟着薇娘贞娘,她们姑侄三个也有个照应。”

今日刚来,到底要给童氏这个当家主母几分面子,林氏不好一而再地拒了她,就模棱两可道:“后日再瞧吧,也不急。”

“行,下午等堂叔访友家来,弟妹拜见过堂叔,晚上接风宴后就早些歇息,咱们明日再议。”

渔娘跟薇娘、贞娘坐一块儿,薇娘小声道:“后日要去苏家赴宴,府中叫绣娘早早给咱们准备好了首饰衣裳。你没到,府中绣娘也按照你的身量做了两身让你挑选,你真不去?”

渔娘也没否认也没答应,她只道:“我听我娘安排。”

薇娘和贞娘姐妹俩对视一眼,她们两人来了淮安梅家半个月了,也不是傻的,知道主支这边最是看重渔娘,渔娘不去,这该如何是好?

在林氏那儿,一码归一码,虽拒了苏家的事,她对童氏照样有说有笑。

童氏也是如此,纵使被林氏拒了,她这个当家主母也稳得住,准备今日先缓一缓,等晚上她问过易妈妈后,再跟当家的商量这事。

傍晚,梅平江访友归家,梅羡谨、梅羡竹的媳妇儿忙完家来,一群人又是一番拜见行礼。

晚上的接风宴上,大家言笑晏晏,用了晚食后就各自回房休息。

主院内。

梅长同眉心皱成川字,头疼地揉了揉额头:“你一开口弟妹就拒了?”

童氏亲手捏了张热帕子递给他擦脸,冷着脸道:“拒了,弟妹直接说后日苏家的宴会她们家不去。”

年前羡谨夫妻二人从南溪县回来说了两件事,头一件是渔娘确实不凡,二房把她教养得很出色;第二件事是二房那边没有把渔娘高嫁的打算。

毕竟是一家人,二房不愿,童氏也不能逼着人嫁女。所以这回二房的人过来,童氏把她身边的陪嫁妈妈叫去接人,路上把事情里外都说透了,也说明白是陈家选儿媳,心想二房或许会心动。

攀上陈家,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要知道在前朝时,陈家这样的大世家,嫁娶的人家要么是崔谢王薛这样排在世家谱前面的人家,要么就是王公贵族之后,哪里得上梅家这样的小门小户。

可林氏还是拒了。

梅长同擦了把热脸,把帕子丢到一旁:“下午我跟长湖叙旧,长湖说了许多世家和寒门之事,他觉得咱们家跟苏家来往也就罢了,但牵扯上陈家这就不太好,长湖怕哪日陈家被抄家灭族,牵连到咱们梅家。”

童氏心头一跳:“不会吧,陈家乃是开国功臣,皇帝亲口御封的侯爷,况且......陈家这样的有功之臣都被抄家灭族了,这天下大族,谁还肯信皇帝?”

只怕在史书上,也会记皇帝一笔刻薄寡恩。

“噤声,这种话是能说的?”梅长同厉声呵斥。

童氏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她下意识捂住嘴,过了半晌才道:“老爷,你信他的话?”

梅长同在脑中仔细盘算堂弟说的话,陈家、田知府、土地,京城的林家,首辅......还有年前京城传来的消息。

他道:“眼下瞧着陈家还很稳当,以后就不知了。”

“既然眼下稳当咱们就办眼下的事,桃源那块地咱们先拿到手再说。

淮安桃源那片万亩良田原是崔家的地,崔家没了之后,这块地被新起来的官宦之家,并本地几个大地主分了。

去年年底传出消息,有几家想把桃源那块地出手。

梅长同和童氏清楚,这种好事儿肯定轮不到梅家,若无意外,桃源的地应会流到陈家、苏家这样的大家族手中。

可如今形势比人强,陈家不是淮安府本地人,加之要避嫌,桃源那块地陈家不好伸手,陈家的姻亲故旧们就动了起来。

比如苏家,苏家靠着他们家大娘子嫁进陈家的关系,听说能分到几千亩地。

梅家跟陈家没有牵扯,原来也只能眼红旁观,可陈家传出消息要给小儿子选儿媳,他们梅家的姑娘若是被选上,眼前的好处就能拿到手里。

梅长同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这个好处不好拿。

梅长同想要田要银子不假,可他心头到底也怕,怕裙带关系变成上吊的三尺白绫,怕梅家败在他手里。

“长湖夫妻俩不乐意,陈家的事你别想了。”

想到桃源那片良田童氏忍不住心疼,改口道:“渔娘不嫁陈家也就罢了,总不能胡乱找个小门小户嫁了吧,你可听到其他消息了?”

“这个长湖倒是没说起,明儿我问问。”

“你好生问清楚,渔娘若是想嫁其他官宦家庭,在淮安咱们也能帮着牵线搭桥。”

他们梅家到底曾经是世家,底蕴还是有一些的。在外人看来,他们梅家女儿教养好,又有大笔嫁妆陪嫁,这样的条件想选个四品五品的官宦之家,也使得。

童氏:“今儿一见面我就瞧出渔娘的好来,一看就是做当家主母的好料子。若不是我娘家侄子没多大出息,我真想把渔娘说给我娘家。

前朝时,童氏的父亲原是前朝淮安府同知,改朝换代后童氏父亲去世,家中没有立得起来的兄弟,童家所有儿女中,过得最好的竟是童氏这位外嫁女。

“行了,别说这个了,早些睡吧,明儿起来我再去探一探长湖的口风。”

梅长同夫妻夜话到此为止,梅长湖夫妻两人还没睡,林氏从丈夫口中听到还有桃源良田的事,顿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皇帝要清查丈量天下田亩的事他不知?桃源那么好的田地人家都不敢拿在手里,他竟敢伸手?”

“渔娘真没说错,梅长同如今贪得都不顾自己死活了。”

“梅长湖我告诉你,你该劝就劝,劝不动也就罢了,咱们家肯定不能掺和到里头。”

“等清明节祭祖完了咱们就走,也不用等日子了。”

“咱们有儿有女,你可不能把我的渔娘二郎葬送到里头。”

林氏后悔了,就不该带儿女来淮安。

趟这趟浑水做什么,他们一家四口在南溪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梅长湖连忙道:“你担心渔娘二郎,难道我就不担心?你别气,苏家办他的宴,咱们后日去安东,什么都不掺和。”

林氏心中怒气未消:“梅长同这个族长当得真是好,自己找死,把我们二房三房都叫过来,生怕我们家不能给他陪葬是不是?”

“别气了,大晚上的,你把自己气得睡不着,伤身。

林氏冷哼,要不是在别人家作客,她骂得更加大声。

渔娘住在隔壁耳房,就跟爹娘卧房隔着一道墙,屋里安静,她找着被子偶尔能听到一两声她娘怒气冲冲的声音。

唉,大家族烂事儿多,往下走的大家族烂事儿更是格外多。

阿青进来熄灯:“主子,您该睡了。”

屋里漆黑一片,渔娘也就不想了,睡吧,家中事还有爹娘在。

出门在外渔娘十分守规矩,拜见住在淮安的梅家族人,和姊妹们一块儿说话,她都不多言多语,偶有人问到她,她才开口说一两句。

到了长辈跟前,梅平江问她写的书,渔娘的话就稍微多些,还说等到入秋,师父和师娘要带她去云南府走一走。

梅平江知她学过四书五经,又考她经义,问她策论,喝了几盏茶后,梅平江看了三个儿子一眼。

梅长东、梅长南、梅长北三兄弟都低下了头。他们的学识,比渔娘这个侄女来说,不如许多。

“堂叔,弟弟们还小,您多教一教他们,待他们厚积薄发,定会给您考个功名回来。”梅长湖心里得意,却还要安抚三个年纪比他小的兄弟们。

“哼,指望他们,不如指望我还未出生的孙儿们。”

梅平江十分喜欢会读书的孩子,他道:“长湖,你家一双儿女都像你爹,会读书,也聪慧,你可要好好教他们。”

“堂叔您放心吧,我读书不行教不了他们,还有我师兄师嫂在,有他们言传身教,还能不好?”

“孙师兄有大才,你万万不可轻待了他。”梅平江叹道:“可惜孙师兄今儿回孙家村了,要不今日我们还能畅谈一番。”

梅平江给渔娘一块玉:“好孩子,昨儿叔祖外出才回来就见你,身上没带东西,今儿把见面礼给你补上。”

“渔娘多谢叔祖。”

“拘了你这么久,渔娘出去跟姐妹们玩吧,下午有空再来叔祖跟前坐坐。’

渔娘行礼后,这才退下。

渔娘走后,梅长东三兄弟也退下了。

梅长同陪坐了许久,也见识了渔娘的学识,故意笑着问:“长湖,渔娘是咱们家最聪慧的小娘子,你若是把她嫁进小门小户里,我可不依。”

梅长同一张口梅长湖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梅长湖说话毫不客气:“堂兄,渔娘的婚事我和她娘自有打算,这话您以后就别提了。有些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说多了伤感情。堂兄,您说是不是?”

“真不能......”

“THE!“

梅长同缓缓叹了口气:“好吧,你既无意,那就罢了。”

梅长湖不接话,气氛有些冷。

梅平江道:“长同,昨晚上我仔细想了想,昨日长湖说的话在理,如今世家和皇上形同水火,咱们梅家需得明哲保身才好。比起银子,还是命更重要。”

“知道了。”

堂叔和堂弟既然都不同意,那就商量商量其他法子吧,薇娘和贞娘并其他几个族里到年纪的孩子,给她们选的夫家也要收着些。

梅长同列了个单子,上面是淮安府的大家族及官宦人家适龄的郎君,三人坐一块儿商议商议,该和哪些人家联姻才对梅家有好处。

梅长湖先把单子上的陈家、苏家等大家族划掉,梅长同略想了想,提笔把淮安府以外的家族划掉。

“堂叔,剩下的这几家,您觉得哪家好?”

梅平江仔细看过各家公子郎君的签子,他指出安东县县丞家的二子,今年十九岁已得秀才功名的付寻。随后,又指出了个淮安府正七品推官张荣。

“堂叔,您挑的人家是不是太低了些。”

梅平江放下笔:“我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我只是万安县的教谕,我的女儿配这两家合适。”

梅长同觉得梅平江选的人家有些低,梅长湖也觉得可以稍微往高选一选。

“堂叔,我觉得这个姓齐的从五品副千户不错。”

梅平江摇摇头:“这个叫齐雷的出身不好,但才及冠就已是从五品副千户,说明这人本事为人都差不了,他的前途远大,不见得能看得上我的女儿。”

梅长同仔细思量,觉得可以一试,他看向梅长湖:“不过,得借一借林家的名号。”

梅长湖的舅兄,如今一个是兵部正五品郎中,一个在山东威海卫任正四品指挥佥事。齐家这小子若是聪明,就该知道朝中有人好办事,他娶了梅家的女儿,他不吃亏。

“他大小是个千户,也不止咱们家,淮安府其他不缺女儿的人家也会拉找他。”

梅长湖道:“不着急,明儿苏家宴会上人多,你们都去瞧瞧,兴许看上其他家也不好说。”

梅平江点点头,两个女儿他都宠爱,肯定要当面看看人,人若是不行,他肯定不会答应嫁女儿。

族里还有几个年纪到了的姑娘,三人又从名单中选了几户年貌家庭都合适的人家,明儿一起看看。

梅家的丫头带着渔娘去后院,苗氏今日也在,渔娘刚走到门口,苗氏就笑着起身:“渔娘快来坐。”

苗氏叫出声,屋里众位梅家的小姐们都朝她看过来。

“大嫂子好。”

渔娘刚跟苗氏问好,薇娘就朝她招手:“渔娘可会下棋?”

“会下,不过不精。”

薇娘笑道:“再不精那也比贞娘好,贞娘呀,一盘棋下不到一半就开始耍赖了。”

贞娘笑哼一声:“姐姐怎不和我比写字?爹爹夸我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旁边一个梅家旁支的姑娘打趣道:“那还是比算账吧,咱们梅家的姑娘最擅长算账管家了,比这个,我们大伙儿都可参与。”

一个身穿鸭青袄衣的小媳妇儿道:“这个好,你们都是要说亲的人,等嫁人了你们就知道了,什么琴棋书画,都不比手中握着的钱财来得要紧。”

“渔娘,你说是不是?”

在场众人都听说过渔娘的名声,也知道主支当家夫人对渔娘的看重,给她准备的吃穿用度都比她们这些旁支好出太多,难免有人嫉妒,有个旁支的小娘子故意拿这话问渔娘。

渔娘嘴角微翘:“这位嫂子说得对,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用钱。”

薇娘拉鱼娘坐下:“别说旁的,赶紧来陪我下棋。“

渔娘大方坐下,丝毫没受这点挤兑影响,专心跟娘下棋,好几个喜欢下棋的小娘子围过来瞧。

一盘棋下到中局,懂棋的人也看明白了,薇娘的棋风稳健保守,渔娘的棋风锐气千里偏偏又挑不出她的错处来,颇有大杀四方的劲儿。

渔娘落子毫不犹豫,好像不用思考一般。

啧啧,瞧着倒是游刃有余,下得这般好,还说不精?

一盘棋下完,薇娘被气笑了:“我哪儿得罪你了?叫你在棋盘上欺负我?”

“天地良心,我真没有。”

“那你下棋是谁教你的?你跟谁下棋?”

“师娘教会我下棋,我在家也就跟我师父和师娘对弈,也没其他人跟我下。”

渔娘古意大声叹气:“你不知道,跟他们下棋,我赢一回要输十回。”

贞娘安慰姐姐:“不怪你下得不好,孙先生于夫人那是什么人呢,他们教出来的弟子肯定厉害。

苗氏笑着过来:“下棋下完了?管家从外头采买了一箱新做的绸花,都是京城时兴的新花样,你们喜欢什么,自己来选两只。”

“我来我来!”

“我要黄色。

“大嫂子,可有茄紫的?“

一群小娘子凑过去选花样,棋盘跟前的人都散开了,薇娘和渔娘俩人各自捡棋子儿。

薇娘突然说:“我娘告诉我,你跟我们姐妹不一样。”

“没什么不一样,都是一样爱吃爱玩爱过好日子。

“你读的书多。”

“读书跟过日子不一样,会读书不一定会过日子。”

“那你会嫁那等人家吗?”

“看我爹娘如何想。”

薇娘淡淡笑道:“是了,你爹娘十分宠爱你,什么都替你打算好了,必舍不得你看别人一点脸色。”

“你爹娘对你们也不差,听说你们家来淮安,带了两艘船的箱笼,都是给你们提前备下的嫁妆吧。”

三房的家底儿比不上大房和二房,还能给女儿准备这么多嫁妆,已经算不错了。

何况,三房还有两个儿子没有成婚呢。

薇娘笑了起来,心底那股较劲儿的念头都散了。

三月二十九,淮安苏家办宴会,梅家的小娘子们一早起来打扮齐全,乘坐马车去苏家赴宴。

他们走后,梅长湖一家四口坐马车去码头,他们今日要去安东县梅家老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