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42、第 42 章

青梅煮酒(科举) 42、第 42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安东县梅家聚居在岚山脚下。

前朝时,岚山下原本有三个村子,都是杂姓村,后来梅家起势,这三个村子的外姓人有的和梅家联姻,有的觉得被排挤搬走。

到如今,三个村的人都姓梅,岚山脚下的土地也连成一片,在三个村的中间发展出一个小镇,镇上卖些菜蔬猪肉布匹,看起来十分繁荣。

梅家二房的旁支住在梅家村东头,他们二房的老宅还留着。知道梅长湖一家四口要回来,族亲们打扫了好几回,干干净净的,搬进去就能住。

黛瓦白墙,青砖古柏,就算渔娘不懂建筑,站在门口往里看一眼,就大概能猜到二房的老宅建了至少上百年了。

“这座宅子是你祖父的祖父建的,听说那时候家穷,老祖宗跟着人出去跑货船讨生活,后来攒了点钱,也学人家贩卖南北货,慢慢把小生意做大,衣锦还乡,才修了这座宅子。”

梅长湖拍拍院墙外的古柏,怀念道:“到你祖父这一辈时,梅家已经很富裕了,族中年轻人想把老宅拆了,重新建一座宽阔的大宅子,你祖父不答应,他说既是祖产,后辈就该好好维护着,一代一代传下去才是敬祖之理。”

“再后来呢?”

梅长湖笑:“再后来,你祖父考中进士做官,我作为家中独子,也跟着你祖父去京城读书。族里人说咱们三房的老宅灵性,能保佑子孙后代,再也没人提过拆了重建老宅的事了。”

二郎站在古柏树下,仰头朝上看,他指着树权说:“爹,有鸟窝。”

“何止有鸟窝,不止一个咧,你爹我小时候经常爬这棵树,树上有几个鸟窝你爹我清清楚楚。”

二郎抱着古柏咕蛹了几下,试图把腿盘到树上,结果一屁股坐地上了。

梅长湖哈哈大笑:“你这小短腿还想爬树?”

二郎不高兴,从地上爬起来,埋着脑袋进屋去。

不过一会儿,林氏黑着脸从屋里出来:“梅长湖,你欺负二郎了?”

梅长湖为自己叫屈:“我就笑话了他两句,我哪里就欺负他了,你问渔娘,渔娘就在外墙跟儿站着,她看得清清楚楚。”

林氏根本不问,冷哼一声:“你没凶他,那他怎么蹲我脚边不说话,看那委屈的小模样,肯定被欺负了。”

渔娘忍不住笑,如今二郎真是长大了,告状的小手段一套一套的。

梅长湖正想替自己说话时,老族长的孙子梅七来了,说是请他们一家人晚上去家中坐一坐。

梅七笑道:“祖父说,他如今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也不需要什么别的,叫您就别往家里送东西,人到了就行了。”

梅长湖连忙道:“行,辛苦你跑一趟,傍晚我们就去。

梅七含笑着看了二郎渔娘一眼,转身回了。

目送梅七离开,渔娘走到她爹身边:“爹,上一任族长不是您的亲祖父吗?”

“是,不过在你曾祖父之前的族长,是这梅七的祖父。这位老族长是咱们梅家辈分最高,也是最年长的人了。”

“咱们去老族长家,我和二郎该怎么称呼老族长?”

“就叫太祖祖吧,老族长跟你曾祖父是同辈。”

老族长如今九十二岁,历经四朝兴衰,在淮安这片繁华地,他什么都吃过见过,他活着一日,就是梅家族里的宝贝。

傍晚,渔娘跟着爹娘去老族长家,行礼后她微微抬头,见这位老族长身形瘦削,须发皆白,眼神犹如山中深潭深不可测,渔娘愣了一下。

老族长突然笑起来,和蔼万分道:“长湖,你家姑娘叫什么?”

“回老族长,我家姑娘叫渔娘。”

“哦,按辈分该叫梅羡鱼?”

“是。

老族长闭眼点头:“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好名字。”

突然,老族长眼睛睁开,寒光涔涔:“咱们梅家的祖宗白手起家打下这份家业来,凭的是一个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的胆气,如今新一代的梅家年轻人把祖训都败坏了,自己成了窝囊废不说,还想把祖宗攒的这点祖业卖了分了,我看他们还不如

当年满门抄斩的崔家王家。”

“成王败寇,崔家王家败虽败了,那也是谋国不得而败,比咱们梅家这群不争气的子孙不知好出多少去。

梅七连忙奉上茶,劝道:“您老都九十二的人了,跟小辈计较什么,他们有他们的命数。”

“哼,老头子我还没死,我怕他们把我百年后睡的棺材都给卖了。”

渔娘低下头来,想到去岁她及笄时堂哥堂嫂说的那些话,有些族人嫌堂叔这个族长做得不好,想撇开主支,分了族里的财产另谋出路。

“长湖,低着头做什么,族里不争气的东西跟你无关,抬起头来。”老族长猛拍桌子。

“哎,老族长,您说,我听着。”

“那你就听着。”

老族长指着屋后的岚山:“长湖,你虽已经分宗了,你爹,你祖父,曾祖,都在梅家的祖坟里埋着,你还认你是梅家人?”

梅长湖直接跪下:“老族长,您说这话是打我脸来了?我什么时候不认我是梅家人了?您可太冤枉我了。”

“你既认你是梅家人,这么多年你怎么不回来?你堂兄这个族长当的不好,你做弟弟的也不说他两句?”

老族长冷笑:“我如今老了,你们一个个都瞒着我,要不是前些日子我听几个口无遮拦的小子说梅家去捧苏家的臭脚,我还不知道梅长同这小子这般没有心气儿。”

梅长湖偷偷看梅七,梅七也很无奈,只能小声劝道:“哪里就到这份上了,长同也是为了把家中产业做大些,给族人们找些活儿干。”

老族长气得拍桌子:“苏家是个什么背信弃义的玩意儿难道你不知?跟苏家搭上能有什么好事儿?”

“爷爷,多少年前的事了,如今拿出来有什么可说的?再说了,当年马家军队南下,崔王谢薛四姓被屠,苏家也算不上出卖,最多算是各家自扫门前雪罢了。”

老族长不听,他指着梅长湖:“往前不提了,就说梅长同攀陈家之事,你认不认同?”

“老族长,我都在您家了,我认不认同您还不知道?”

“好,你不认这事儿,等到清明节开宗祠祭祖,你替我,替你祖父,抽梅长同二十棍子。”

“这......”

“怎么,你不答应?我如今说话不管用了?”

梅七偷偷给梅长湖使眼色,梅长湖只好暂时应下:“我听您的。”

老族长满意了:“你也别跪了,起来。”

老族长从怀中掏出两块玉来,递给渔娘二郎姐弟俩,渔娘和二郎接过见面礼,谢过老族长。

老族长年龄大了,精神头不足,骂了一场也累了,一甩袖子走了。

梅七尴尬地轻咳一声:“长湖,今日不好意思,叫你来挨了一顿骂。”

梅长湖道是不在意这些,不过:“年前羡谨来南溪县也提到过族中有人想把族产分了,大家都这样想?”

梅七脸色严肃:“本来没这事儿,长同搭上苏家合伙做生意,族中就开始传这话,说咱们家早晚要被苏家连累被清算,指不定落得个灭族的下场,不如早早分了族产各奔东西。”

“是外头......”

“有外头的事,也有里头的事。你也知道,世家被打压,新朝建立后咱们家的家产被侵占了不少,梅家族内许多人家过得不如以前好,心中生出许多埋怨来。”

大晋朝刚建立,世家被屠的余威还在,梅家人还知道团结共渡难关。过了最难的时候,有些被吓破胆的人就想各奔东西了。

“堂兄这个族长当得不容易,不管如何说,他心里还是有梅家宗族的,他做的那些事,也是为了壮大梅家,功比过多。”梅长湖忍不住帮梅长同说话。

梅七笑着道:“长同这个族长当得如何,大部分有良心的族人们心里都有数。”

“那老族长那边……………”

“祖父虽不喜长同和苏家搭上关系,但他更厌恶喂不熟的白眼狼。你且等着吧,过几日清明节祭祖,老爷子还要大发神威。”

渔娘没明白这大发神威是什么意思,回去的路上,渔娘问她爹:“把那些乱家的梅家族人拖过来打一顿吗?”

“老族长若真想清算,何止打一顿,唉,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梅长湖想到当年危机时刻,将要分宗之时,有一群梅家旁支觉得崔谢王薛这样的大家族都被砍头了,梅家估计也好不了,就带着外人打劫梅家,却不想老族长早有准备,带着人把打劫的贼人全杀了。

事后,老族长吩咐堂兄严查,后来查到一百多人和抢劫梅家的事有关,送去官府的送去官府,除族的除族。

默默走回家中,渔娘道:“又是十五六年过去了,那些人估计都忘了吧。可能也是觉得老族长老了,管不了事了。”

梅长湖叹息,大家族中,龌龊事从来少不了。

知道祭祖可能要闹出事来,这几日有族人知道梅长湖一家回来了,许多人来家中拜访,梅长湖对他们都不冷不热的。

等到清明祭祖那一日,梅长同、梅平江两家人都来了,其他在外面的梅家旁支也来了,祠堂里外,满满当当站了五六百人。

和以往祭祖不同,今年祠堂外面摆了一个六尺高的台子,老族长扶着孙子的胳膊站到台上。

他的目光从台下族人中扫过,张口就念:“梅平中,梅羡玖、梅招由、梅平业......”

渔娘在台下记得清清楚楚,老族长点了六十二个人的名字。

“你们都上来!”

这些人被点名上台,许多人赶来祭祖的主人不知所以,低头嘟咕咕问旁边的人发生何事了,老族长为何语气如此吓人。

被叫上台去的人,有的人低着头想找个地方躲避,有的人却气势汹汹,脑袋昂得高高的。

老族长看到这一幕,顿时气得抽出棍子,一棍子抽到梅长同背上,梅长同一个趔趄单脚跪倒在地。

“梅长同,你怎么当族长的?放任这些白眼狼,吃里爬外的东西在梅家,你是想叫他们把梅家卖了吗?”

老族长气得跺脚,梅长同连忙劝道:“您有事交代我来办,您小心身体。”

“呵,我是得小心身体,我若是被气死了,到了地底下,梅家列祖列宗知道梅家变成如今这般模样,只怕半夜要入梦来,骂死你等狗东西!”

被咒骂的那六十二个人听不下去了,梅平业往前迈一步:“老族长这话说得就过了,梅家是咱们这些族亲一块儿努力才成就的梅家,梅家祖宗有何理由骂咱们?他们该谢谢咱,为梅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梅平业,我记得是梅家八房的曾孙吧,你家曾祖当年文不成武不就,种田都种不明白,占着梅家的族田都吃不饱肚子,当年还是我把他送到铺子里当个送货的苦力才混口饭吃,才能娶妻生子,才有了你今日在我面前大声说话。”

老族长讥讽道:“你一家老小都是靠着族里混吃等吃的无赖二混子,没对族中作一点贡献,竟然敢厚颜吵着分族产别过,你哪儿来的脸?我问你哪儿来的脸!”

梅平业咧着张笑脸:“凭我姓梅,我就有资格分梅家族产。”

老族长被气的仰倒,梅长同连忙起身扶住老族长,老族长颤抖着胳膊,把棍子交给梅长同:“给我打死这个不要脸的蠢货。”

已经撕破脸了,梅平业更是不怕:“打死我?这么多人看着,从这儿出去就有人去县城告状为我报仇,您信不信?”

梅平业语气难掩得意:“老族长,梅家已经不行了,您就认吧,索性分了族产,还能留下几分香火情。否则,不只族产,主支的家财我们也要。”

梅平业表情阴狠,台上另有二十余人站到梅平业身后,默默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台下的族人们哗然,骚动起来,渔娘赶紧把二郎拉到身边护着,阿青阿朱等下人赶紧护着主子们远离人群。

老族长冷笑:“在梅家跟我要横?你小子还嫩着。”

“梅七,放人进来!”

“是!”

所有人往院子外瞧,突然,一群黑衣皂靴的捕快冲进来,领头的一下跃到台上把梅平业踹倒。

“都给爷锁上!”

梅平业挣扎:“放肆,梅羡骏,我是郭县令的人,你敢抓我?”

梅羡骏露出个讥讽的笑:“你以为有郭县令做后台,就能在梅家作威作福?”

“你什么意思?”

梅平业挣扎不过,被按在台上,听到这话顿时变了脸色。

“呵,郭县令因贪污被抓,估计要流放到极北之地,你身上还挂着杀人案,也跟着去吧。”

安东县的郭县令,有个在吏部当郎中的远亲,打点了关系分到淮安安东县做县令,原本打着大捞一笔的主意,可安东县大大小小六七个家族都不是吃素的。

特别是领头的梅家,除了一点不值钱的节礼外,多的一文钱没有,偏偏梅家在淮安府有人脉,郭县令不敢明面上得罪,于是就拉拢了梅家人从内部瓦解梅家。

梅家若是倒了,梅家手中握着的铺子良田,转几个弯不就到他手里了么。

借梅家杀鸡儆猴,安东县其他几家还敢不把他这个县令放在眼里?

郭县令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可安东县的县丞是安东本地人,县衙的捕快也是本地人,捕快中还有梅家人,郭县令一有动作,哪里瞒得住。

老族长察觉到这事儿后,跟安东县其他几位族长商议后,不费力就把郭县令送走,顺便,当着列祖列宗和族人的面,清理门户。

被点名的六十二个人全部被抓,老族长冷声道:“梅家不需要吃里爬外的族人,你们若是觉得族里亏待了你们,你们自可出去自立门户,跟族里老死不相往来。”

“但有一条,你们想走就走,若是想给族里找不痛快,梅平业他们就是下场!”

台下众人都不敢吭声。

这时,老族长怒吼一声:“梅长同,跪下!”

梅长同双膝跪在台上。

老族长挥着棍子狠狠打过去:“第一棍,打你软弱无能,身为族长却不能管好族亲;第二棍,打你鼠目寸光,危机就在眼前还敢火中取栗;第三……………”

梅长同咬着牙,结结实实挨了十棍。

“梅长湖,你也过来跪着。”

渔娘眼睁睁地看着他爹和堂叔跪一起,好在她爹只挨了两棍。她爹之后,又有十几位各房的话事人上台去,都挨了打。

打完后,老族长累得气喘吁吁,梅长同这个现任族长,还要领着族人把祭祖的事办了。

看了一场闹剧,渔娘扶着他爹家去。

林氏给管家梅厚使了个眼色,梅厚转身跟关系好的梅家族人套近乎去了。

回到家里,梅长湖就哎哟哎哟地叫起来,林氏皱眉:“别叫了,叫人听到像什么样子。”

“哼,挨打都被看到了,还怕人看什么笑话?”梅长湖如今也破罐子破摔了。

渔娘凑过去看了眼,她爹背上两条乌青的痕迹,一看就知道老族长下了狠手。

林氏拿了活血散瘀的药给他擦,梅长湖一边吸气一边说:“姜还是老的辣,老族长这么大岁数了,手劲儿还这么大。”

说到这儿,梅长湖道:“咱们家出来随身带着许多药,堂哥家估计没准备,叫人给堂哥家送一瓶活血散瘀的药去。”

“不用你说,刚才我就叫林妈妈送药去了。”

林妈妈去梅长同家送药送了一个多时辰,跟大管家梅厚差不多时候回来。

“可听到什么了?”

梅长湖换了身宽松衣裳坐在那儿,背不敢靠着椅子。

梅厚最先开口:“回主子,老族长今日发作之事藏的严,族亲们大都不知道有这一出。”

林妈妈接话道:“老爷家也不知道。”

林氏:“刚才的事,族人们可有议论?”

“都说老族长打得好,都说吃里爬外的梅家人早就该被赶出去了。”

“还有夸老族长的人,也有说堂老爷这个族长做得不如老族长,也不如咱们家故去的太老爷。”

梅长湖撇嘴:“堂兄做生意还行,论管理家族,确实不如老族长和我祖父。”

梅家各地族亲好几千人,这样的大族若是内部出了乱子,一旦被人抓住,那就是毁家的大事。

这些年堂兄只顾着攀关系做生意赚钱,族中之事若不是还有老族长和族老们看着,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今日挨了打,梅长同显然也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尤其是他知道被老族长点出来的那几十人中,身上背着大大小小的案子,从人命官司到欺压百姓,各种事都有。

梅长同又是害怕又是庆幸,这时他也明白了一件事,家中只靠他是不成的,老族长也老了,必须选个人替他看着族里,千万别放任族人闯出大祸来。

梅长同首先想到的是堂弟梅长湖,又知道梅长湖不愿意?浑水,那就只能选老族长的孙子梅七了。

梅七在族中也算有人望,要不是他祖父如今还占着族老的位置,他肯定能当上族老。

顾不得身上疼痛,梅长同下午就去拜访族老和各房的话事人,最后才去老族长家,提出请梅七帮着照看族里。

“你自己不回来?”

梅长同苦笑:“老族长,淮安还有一堆事儿等着我办,回来不了。

“桃源那块地你怎么想的?”

“长湖早前就说过我了,桃源的地我哪里敢伸手。咱们梅家懂规矩的,就算哪一日朝廷丈量田亩到梅家村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咱们不瞒报。”

老族长听到这话勉强满意:“梅长同,你如今既是梅家族长,我不盼着你像你祖父一般聪慧果断,可族里的事,你不可放松。

“你须知,一个家族就像一棵树,外面的风雨不怕,就怕树里头长虫子,任其蛀空了树干,整个家族也就完了。”

梅长同低头认错:“我都记下了。”

晚上,梅长同和梅平江两人到家中来,梅长湖问梅长同身上如何。

“多谢你家的药,身上虽还疼,也受得住。”梅长同扶着椅背缓缓坐下。

三人坐下说事,童氏、连氏随后也来了,林氏带着闺女招待他们。

童氏面露愁容:“在淮安府我整日忙碌,还以为自己做得不错,没想到族中的事闹到这般地步,我竟然不知。”

童氏早前就知道族中有人闹着分族产,以为是几个不懂事的小辈胡闹,没想到梅平业他们竟敢里外勾结。

“事情都处理好了,堂嫂别往心里去。”

“唉,当家主母难做啊。”

林氏给童氏倒茶,又安慰了几句,这才问起苏家的事:“那日宴会如何了?”

连氏嘴角有点笑容:“当日来了许多青年才俊,苏家的宴会办得不错。”

听到叔祖母这般说,渔娘来了精神,看来那日在宴会上碰到合适的女婿了?

林氏:“给家里两个小娘子选好了?”

连氏嗯了声:“薇娘说的是从五品副千户齐雷,贞娘说的是咱们安东县县丞家的二郎付寻。”

“齐雷出身寒微,却知道请先生教他读书,人也是个上进的,说他能文能武一点都不为过。薇娘能和齐雷结成姻缘,多亏了林家。”连氏对此非常感谢。

林氏笑道:“薇娘这孩子哪里都好,齐雷能应下这门亲事,肯定也是欢喜娘的。”

童氏笑着附和:“可不是嘛,说亲的媒婆都说了,齐家的老太太夸我们薇娘长得好,性子也好,一看就是当家主母的料,是他们齐家想都不敢想的好亲事。

“听堂嫂这般说,这齐家老太太是个心里有数的人,待薇娘嫁过去,日子定然也不难过。”

连氏含笑点头,她也这般认为。

贞娘嘛,贞娘虽是庶女,但教养上不差薇娘什么,她嫁到付家,就在安东县内,靠着梅家也能过上好日子,连氏对这门亲就更满意了。

除了薇娘和贞娘,梅家还有几个郎君和小娘子也将要定下婚事,苏家这场宴会,促成了不少姻缘。

林氏笑着看了女儿一眼:“好事呀,希望以后渔娘的婚事也能顺顺利利的。”

“渔娘这般好的小娘子,肯定不会有什么岔子,你别多想。”

连氏还能顺着林氏的话劝一劝她,童氏因陈家的事不好开口,就端起茶杯喝茶。

“祭祖已经完成,你们什么时候家去?”

“后日吧,初六去孙家接渔娘的师父师娘,在孙家耽误一两日,最迟初十就要回去了,家中还有铺子书坊要看着。”

是了,家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

连氏要嫁两个女儿,连氏要在淮安留到秋天,梅平江要回县学教书,后日初六也要离开。

童氏十分诚心道:“弟妹,渔娘既然叫我一声婶娘,我并未生出拿她婚事算计的意思,之前的许多事,你和长湖别放在心里。”

“堂嫂严重了,你的意思我明白。”

连氏笑道:“咱们虽分宗,到底血脉相连,你们妯娌俩就都别多心了。

是呀,吵归吵闹归闹,面对外人时,他们还是一家人。

大家族么,大抵就是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