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43、第 43 章

青梅煮酒(科举) 43、第 43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安东县孙家聚居的族地较为偏远,且不通水路。

四月初六,梅长湖安排管事把行李送到船上,一家人轻车简行,初七上午到了孙家村。

许多天没见到师父师娘了,渔娘进门就给师父师娘行礼:“回来这几日,可都好?”

“好,都好,你们回家祭祖可顺利?”

渔娘笑着道:“还算顺利吧。”

“还算顺利?这到底是顺利还是不顺利?”于氏没明白。

渔娘捂嘴笑,除了她爹挨了一顿揍之外,其他都很顺利吧。

梅长湖和林氏落后几步,梅长湖扶着林氏进门,左右打量一番:“师兄,怎么住到这儿来了?为何不住您家的老宅?”

孙浔当年考中举人后,花银子托族亲重修了老宅,梅长湖以前来过,虽隔了二十年不记得大概位置,但是两进的房子变成一个农家小院,这怎么都不对了。

孙浔吩咐人倒茶来,道:“族学的房子太过破败,前两年族里写信来,想把我家中老宅改成族学,我应下了。”

孙浔夫妻回来后,族长做主,叫族亲腾出一个院子给他们夫妻暂住。

梅长湖有些不满:“孙家好几家都住着大宅子,难道就没有客房给你们住?偏要把你们安排到这个破落院子里,什么意思?”

孙浔不在意这些:“将就住几日吧,也不会长住。”

于氏也道:“比起住在别人家里,还是我们夫妻单独住着更方便。”

“A......“

“师兄给你倒茶,你喝不喝?”林氏打断梅长湖的话,悄悄瞪他一眼,叫他别多嘴了。

罢了!

梅长湖撩起袍子坐下,动作倒是挺潇洒,就是动作大了些,受伤的背撞到椅背,疼得他吸气。

“怎的?受伤了?”孙浔关心道。

梅长湖弓腰驼背,摆摆手道:“不妨事,被老族长抽了两棍子,快好了。”

于氏面露担心:“回去祭祖怎么还挨打了?”

“唉,一言难尽,族中糟心事太多,我也是被连累的。”

梅长湖三言两语交代了清明祭祖之事,叹息一声:“我看当年分宗分得挺好。当年我爹没了,我又是个不耐烦搅和这些事的人,当年我若是留在族里,如今指不定怎么样了。”

“都差不多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渔娘看向师娘,师娘为何如此说,难道孙家也闹出事来了?

林氏挨着于氏坐:“师嫂,可是出事情了?”

“也不算什么大事,不过还是承嗣的人选罢了。”

孙浔夫妻手中究竟有多少钱财孙家人并不知,他们只知道孙浔在安东县有两间铺子,淮安府有一间铺子,京城有一套一进的宅子和一个小铺子。

这些都是孙浔当年成婚迎娶于氏时,她先生梅平寿给的东西,都是过了明路的。

另外,于氏乃前朝国子监祭酒的孙女,出嫁时嫁妆也不少,于氏手中肯定也有不少好东西。

于氏的嫁妆先不提,只孙浔手中摆在明面上的这些宅子铺子,加一块儿至少值一万两银子,孙家心动的人不少。

原来孙家想给孙浔选个承嗣之人,摆在明面上的说辞是说看中他的学识,希望他能教养一两个成才的孙家子弟出来,支撑起孙家的门庭。

孙浔原本也是这样认为,等他们夫妻回来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清明节祭祖那日,有个寡妇带着两个儿子当着族人的面求到他们夫妻面前,求他们夫妻收了那两个孩子,给两个孩子一条生路。

这话还没落地,围观的族人就骂了起来,说那寡妇家中明明还有十几亩地,族中对他们家颇多照顾,哪里就过不下去了。

族人们指责寡妇贪求孙浔家的财产,为此连夫家的香火都要给断了,骂那寡妇贪得无厌。

那寡妇被人如此戳脊梁骨,哪里还忍得住,就跟人对骂起来,都在算计人家财,他们难道是什么好东西了?

“事情怎么收尾的?”

梅长湖气得脸色铁青,若不是还在孙家村,要顾及师兄师嫂的面子,梅长湖真想冲出去大骂一场。

于氏冷笑:“怎么收尾?孙家族长事后来赔罪,扮好人,说他年纪大了没管好族中小辈,叫我们夫妻别往心里去,原谅他一回。”

林氏皱眉,孙家这些年竟然变成这样了,也太不像样了。

渔娘:“师娘,那承嗣的孩子还选吗?”

“承嗣的孩子不选了,这次你先生答应族里带两个还行回去教一教,教得出来最好,教不出来也就罢了。左右我家也不欠孙家什么。”

于氏说最后一句话时牙都咬紧了,这话明显是说给师父听的,渔娘抬眼看师父。

孙浔苦笑一声:“你别动气,咱们夫妻互相扶持了大半辈子,在我心里,你比孙家全族都来得重要,你若是把身子气坏了,该叫我心疼了。”

“哼,你赶紧把事情处理好回南溪县去,留在孙家这些日子,没有一日不叫我生气。”

于氏已经算是看得开的人了,但任凭谁知道外头的一群人盼着你死好占你的财产,你也高兴不起来。

梅长湖:“师兄可有人选了?”

孙浔点点头:“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我考教过了,两个都还算聪明,以后若是读书勤奋些,考个举人应该不难。”

至于考进士,就算他肯教,他们也需格外努力才有可能。

“以后真不从孙家选孩子承嗣了?”梅长湖觉得孙家不会善罢甘休。

孙浔温和的目光落在渔娘身上:“没有承嗣之人也不怕,左右有渔娘给我和她师娘摔盆送终。”

渔娘笑了起来:“您放心,等您和师娘没了,我肯定风风光光送你们入土,再把你们俩葬到一块儿,跟我爹娘挨得近近的。到时候呀,有我爹娘一缕香火,肯定也少不了您和师娘的。”

梅长湖忍不住笑骂一句:“你的孝心好好留着吧,我们还年轻着,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做什么。”

渔娘亲热地靠着师娘肩膀,振振有辞地反驳她爹:“怎么就不能说了?人嘛,哪有不死的,早做好了准备,到那一天时从从容容走完一生,不也挺好的嘛。”

“好了,长湖就别说渔娘,我瞧她说得挺对。人终有一死,不过死之前,咱们每日都要过得开心,才不枉费来这世上一趟。”孙浔十分满意渔娘的话。

梅长湖不高兴了:“好哇,你们师徒凑一块儿,来指责我来了。师兄,我刚才可是帮你说话。”

林氏和于氏都大笑起来,孙浔也忍不住笑。

人就该多笑,多笑好呀,念头通达了,身心舒畅了,整个人精神头都好起来了。

下午,渔娘见到了师父选中的两个孙家小辈,一个名叫孙允,年十七,他是孙家族长的二孙子,听说几年前中了童生。

一个名叫孙平,年八岁,亲爹死了母亲改嫁,原来家中还有个祖父,去年冬天也没了,如今跟着早就分家了的大伯过日子。

只看两人穿着,孙允一身青色细棉长袍,腰间挂着丝绸绣兰草的香囊,手中握着折扇,做学子打扮。孙平则是一身洗到掉色的黑色土布衣裳,鞋子破了个洞,用稻草勉强堵着。

“孙平见过梅小姐。”

孙平给渔娘见礼,暗黄的一张小脸蛋上,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看就是长期饿着没吃饱饭的模样。

孙平比二郎大两岁,看他说话做事,倒跟孙允这个十七岁的人差不离。

渔娘对两人笑道:“我是师父的关门弟子,你们若是不介意,可叫我一声师姐,不用如此见外叫我梅小姐。”

孙平内心忐忑,乖乖地又喊了一声师姐。

孙允则不同,他微微皱眉:“我读的是圣贤书,跟你这等闺阁女子读的书又不一样,再说男女有别,怎么好师姐弟相称?”

渔娘也不介意:“孙公子若是觉得不妥,以后称我梅小姐便是。”

孙允眉头依然皱着,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渔娘根本不等他说话,渔娘笑着对孙平说:“你比我弟弟大两岁,以后你跟着二郎一块儿读书,也算有个伴。”

渔娘把二郎叫出来,白白胖胖的二郎直接忽视孙允,他问孙平:“可用了早食了?”

“用了。”

突然传来腹鸣,孙平顿时红了脸。

二郎也没笑他,他只说:“我还没吃,你跟我进去吃早食。”

孙平犹豫,二郎没说话,只拉着他的袖子进屋去。

孙允还在门口,渔娘笑道:“师父师娘还未起,要不孙公子进门稍坐一坐,一会儿跟师父师娘用早食?”

“不用,一个时辰后我再来。”

“既如此,孙公子慢走,不送。”渔娘往后退了两步。

孙允一甩折扇走了。

等孙允走后,渔娘进门,师父师娘,还有她爹娘,二郎和孙平都在安安静静用早食。

“师父,你为何选孙允?”

“怎么?看不上他?”

看不上的话到嘴边,又被渔娘咽下去,换成稍微婉转些的话:“刚才他说话您在屋里也听见了,古板且自以为是,我以为先生定然是看不上这样的学生。”

孙浔也很无奈,孙允这小子若是他的学生他定然瞧不上,可这是孙家的孩子,那也只能忍着。

“我考校过族中如今还在读书的孩子,除了孙平还有几分天分外,读书读得像点样的,也只有孙允了。”

矮子里拔高个儿,只能带回去先教着。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孙浔选孙允的另外一个原因,他需要族长答应他带走孙平。

孙平这几个月跟着他大伯家过日子,被大伯一家欺负搓磨,吃不饱穿不暖,还得给他大伯家干活,连去族学读书的空闲都没有。

孙平的心性不错,或许再过十年,等他长大了,成家立业了,脱离了他大伯一家,靠自己勤奋也能养家糊口。

但是,他就被耽误了。

孙浔看孙平就像看几十年前的自己,他想扶孙平一把。可族人看他像块肥肉,带孙平走的话他不好亲口说,需要孙族长帮忙。

请族长帮忙不可能不给好处,孙浔亲自教孙允几年,这就是孙浔给族长的好处。

孙平还在,怕伤他的心,孙浔说话半藏半露,渔娘还是听明白了。

“孙允年十七了,您又说他读书尚且不错,孙家不会是想叫他给您和师娘承嗣吧?“

“不是他,族里原本只想我教他读书,选出来承嗣之人是孙允三岁大的堂弟,我没答应。”

清明节祭祖时说破了他们暗地里的那些打算,孙浔彻底放弃了找孙家孩子承嗣。

孙族长又不傻,孙浔拒了后,他只求孙浔教孙允读书,承嗣之事等孙浔年老时再说也来得及。

梅长湖说了句实在话:“师兄,孙家的族长若是这种只顾自己私利的人,再过几代孙家也成不了大家族。”

“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

孙平捧着饭碗,愣住了。

孙平今年八岁,已在族学读了两年书了,祖父在世时教他要认真读书出人头地,以后成才了,有本事了,再扶持家族。

祖父死后,族长把他判给大伯家照顾,他家的田产也给大伯家种,算作大伯照顾他的回报。

他被堂哥堂姐欺负,大伯娘不给他饭吃,族人都知道,却连一个帮他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心里愤愤不平。

如今,他若是离了孙家那就跟浔大伯一样,孙家的事情都跟他无关了。他以后长大了,有了本事,在外能活,就不用回孙家了。

二郎给他孙平一个鸡蛋:“你吃。”

“谢谢二公子。”

林氏笑着对孙平说:“他在家中排名二郎,大名叫梅羡林,你比二郎大,叫他名字也使得。”

“那我叫他二郎。”

“乖孩子,快吃,若是不够,再叫人给你拿一个鸡蛋,别不好意思。”

林氏跟孙平说完,扭头跟于氏说:“快入夏了,衣裳都还未做,明日咱们出发回家去,一定要在淮安停半日,吩咐人买些布匹回来,路上闲来无事把夏装做好。”

于氏笑着点点头,对身后的丫头道:“一会儿你叫绣娘过来,给平儿量体裁衣,多做几套,鞋子也多做两双。”

“哎,奴婢记下了。”

孙浔吩咐孙平道:“咱们明日就走,一会儿我吩咐程管家跟你去买些香烛纸钱,你去给你祖父祖母爹娘磕个头。”

“我记下了。”

孙平微微低着头,红了眼眶。

孙族长家。

孙族长见二孙子这么快就回来了,忙问:“怎的,孙浔不待见你?”

“不是,浔大伯还未起,梅家大娘子叫我进去等,我没去,我说一个时辰后再去。”

“我叫你去把孙平叫上,孙平呢?”

“孙平没吃早食,肚子饿得咕咕响,被请进去吃早食了。”

说到孙平,孙允怒道:“孙平大伯家简直岂有此理,我到他家时他家已用过早食了,怎么的?他们全家都吃了,就饿着孙平?”

“孙平家二十多亩地由他大伯家种着,这么多粮食难道还缺孙平一口吃的?”

“丢人丢到外人面前,孙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孙族长也怒了:“孙平大伯一家子确实不像话。”

“祖父,孙平跟着浔大伯读书走了,以后也不在他大伯家吃饭,难道还叫他大伯白占孙平家的地?”

孙族长仔细想了想,确实不能叫那家子白占了便宜。

“一会儿我跟你去找孙浔,既然孙浔是孙平的先生,孙平的事他也可做一半的主,土地的事我找他说去。”

孙族长带着孙允到孙浔住处,开门见山提到孙平家土地的事。

“这事我不好做主,等孙平回来,先问问他的意思。”

“这话说得就外道了,你是孙平的先生,你给他做主理所应当,难道孙平还有话说不成?况且他年纪尚小,也不懂这些。”

孙浔还是摇摇头,八岁的孩子,家中又历经这许多变故,该明白的事他都明白了。

孙浔一定要等到孙平回来再说,等孙平从山上回来,孙浔问他家中土地如何处置,孙平张口就说要把土地卖了。

孙族长震惊:“什么?卖了?”

孙平低着头,表情似是有些紧张:“我祖父在的时候就说过,我若是过得不好,就把地卖了,拿着钱去城里找小姑姑,请小姑姑拿着钱帮我打点关系,找个学徒的活儿干。”

若是没有被大伯带走,孙平原本打算过些日子就跑去城里找小姑给他做主。

孙平的小姑姑嫁进了邻县张家,张家开着一个食铺,在县里人脉广,加之孙平读了两年书又识字,给他找个学徒的活儿也不难。

孙族长怒道:“胡闹,孙家的事情你不找我这个族长,倒想去找你姑姑一个外嫁女?”

孙族长愤怒的不是孙平卖地,而是孙平撇开他去找外人给他做主。

“族长息怒,先说孙平卖地的事,你今日可能给他办了?”孙浔问道。

“能办!我立刻叫族老们商量。孙平家的地不多,也别卖给别家了,直接卖给族里吧,族里不会叫他吃亏。”

孙族长怒气上头,又不肯叫孙浔看低了孙家,立刻叫孙允去请族老们过来。

族老们过来一商量,都答应族中买孙平家的地,还当着孙平的面把账算好,又吩咐管账的那人把买地的钱拿来。

事情办好了,孙族长才松了口气,不软不硬地说了孙平一句:“孙平,你姓孙,家族是你的靠山,你别搞错了主次。”

“族长,孙平一个八岁的孩子受了欺负,想找他姑姑给他做主也正常。”

“就是,毕竟是亲姑姑。”

几个族老知道卖地的事是孙平自己做的主,几个老家伙一看就知道孙平这小子心气儿高,如今又搭上孙浔,以后前程差不了,一个个都转了性,帮着孙平一个孩子说话。

在屋后的渔娘听到屋里几人的话,只觉好笑,孙平以往被欺负的时候这些人眼瞎了似的看不见,如今倒是一个个都耳聪目明了。

几个族老给孙族长使眼色,孙族长也回过神来,不过语气还是冷冰冰的:“孙平,你跟着你浔大伯好好读书,家中不用你操心,你家的老房子我会叫人给你照看好,你家的祖坟的香火也少不了。”

孙浔看孙平一眼:“还不快谢谢族长。”

孙平出来道谢:“孙平谢谢族长,各位族老。”

孙平态度不卑不亢,眼神也不似之前那般躲闪,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知道孙先生不会抛下他,他有了靠山。

见状,孙族长突然有些后悔,不该叫这小子跟着孙浔。

渔娘笑着跟程管家说:“还是您会说话,孙平早上见我们还有些畏缩,您带着他去山上走一遭,他就这般上得台面了。”

程管家不敢居功:“都是老爷吩咐的话,我不过学舌说了几句罢了。”

渔娘捏捏二郎的小脸,心里道,先生果然没说错,孙平这小子有些像他小时候。

可惜了,孙平是他家中独子,他不适合为先生承嗣。

孙平卖地的消息中午传遍了族里,孙平大伯一家立刻就闹腾起来,孙族长早有准备,没等到这一家子不要脸的东西闹腾到孙浔面前来,就被撵了回去。

孙平在家中收拾行李,本来他在家等着大伯一家来闹,结果大伯一家没那个胆子。

“平少爷,就这些东西?”

“还有个小东西,劳烦程管家等等我。”

孙平拿着锄头去后院鸡窝底下挖出一包银子,约莫有二十多两。

“我祖父去世的时候,我大伯把我家两床被子,还有六两多银子拿走了。”

程管家笑道:“那都是小事,这仇你先记着,等你以后出息了,不用你张口,族里那些踩低捧高的小人就会帮你出气。”

孙平嗯了声,他以后一定要像浔大伯一样厉害。

孙平对家中再无惦记了,隔天他跟着孙浔夫妻俩出发去南溪县,路上,孙允跟他坐一辆马车。

孙允低声交代孙平:“别忘了你是孙家人,你能跟着浔大伯读书,全都是族里的恩德。”

孙平看着孙允的眼睛道:“我必忘不了浔大伯的恩德。”

孙允不傻,听明白了孙平的话,他冷笑一声:“孙平,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别以为你有了这段机缘就能一步登天。”

孙平不觉得自己能一步登天,但至少,他会比以前更好。

于氏心疼孙平年纪小小就糟了这么大的难,原本要去安东县码头坐船,于氏吩咐车夫先去邻县,让孙平跟他姑姑告个别再走。

孙平的小姑姑看到比年前又瘦了不少的侄子,眼泪汪汪地咒骂:“孙富贵的心被狗吃了,占了你家这么多好处,竟敢这般欺负你。”

孙平咧嘴笑:“小姑姑,以后他们欺负不到我了,我要跟着浔大伯去南溪县读书。”

孙氏一边抹眼泪一边笑:“我也听说了,好小子,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啊。”

“嗯,以后我会给小姑姑写信。”

“写信就好,你不用回来,千里迢迢的耽误你读书。”

姑侄两人说了许多话,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孙平才依依不舍跟小姑姑告别。

下次再见时,不知道几年后了,孙平忍不住红了眼眶。

孙氏站在屋檐下目送车队走远,送走侄子一点她都不难过,侄子有此好前程,比什么都强。

孙氏的婆母过来问:“刚才穿青绸衣的贵人,就是你娘家最出息的那个孙浔?”

“正是他。”

“我一猜就是,看气度就跟咱们这些平头百姓不一样。你的侄子跟了贵人以后前程大好,你也别为他担心了。”

“嗯。”

孙氏从小听族里说起浔大伯的事,她知道浔大伯品性好,既然主动带走侄子,肯定不会苛待他。

车队绕了一段远路,等他们到安东县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一踏上船,渔娘感觉身心愉悦。

太好了,糟心事丢到身后,她总算可以一边玩一边家去了。

二郎跑来问:“姐姐,咱们去哪儿?”

“去扬州府听曲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